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常见恶性肿瘤遗传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剑波 缪小平 林东昕 《生物产业技术》 2016年第6期10-15,共6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由于肿瘤表型的高度异质性以及肿瘤病因的复杂性,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分子流行病学研...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由于肿瘤表型的高度异质性以及肿瘤病因的复杂性,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策略,迄今发现了大量与肿瘤风险相关的易感基因与遗传位点。在传统肿瘤风险预测模型基础上纳入遗传信息,对肿瘤高危人群早期识别、精准预防以及个体化干预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转化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中国人群常见恶性肿瘤遗传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研究 遗传度 关联研究 肿瘤病 预测能力 易感位点 风险预测 公共卫生 评价指标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全国肿瘤防治网络数据库的意义与实践——肿瘤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铸 邵壮 +6 位作者 姜勇 张思维 李连弟 张万亮 周珊珊 高国福 乔友林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1-22,共2页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某些疾病已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控制,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由解放前的2万/10万下降到1998年的203.4/10万,使其死亡顺位中从首位下降到第10位[1].但是,对于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某些疾病已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控制,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由解放前的2万/10万下降到1998年的203.4/10万,使其死亡顺位中从首位下降到第10位[1].但是,对于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至今尚无良好的预防手段.根据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1991至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癌症的死亡率由123.92/10万上升至146.61/10万,增加了18.31%;农村居民癌症的死亡率由101.39/10万上升至112.57/10万,增加了11.03%.以此估算,2000年我国死于癌症的人数约为150万,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180至200万.癌症在城市居民的死亡构成中占24.38%,居第一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防治网络数据库 肿瘤医学 信息资源 肿瘤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虚拟中国人体多模式三维影像融合研究
3
作者 邱学军 史荣 +7 位作者 谢虎臣 周纯武 赵心明 张绍祥 庞学利 钟士镇 原林 唐雷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在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CVHP)数据集的支持下,首次完成了数字化虚拟中国人体多模式三维医学影像(包括人体组织解剖切片数码影像数据、同期同一人体CT、MRI体层影像)融合技术,并给出相应图例。
关键词 数字化 中国人体 多模式 三维重建 影像融合 三维医学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复发肿瘤适形照射联合化疗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马绍康 高菊珍 +3 位作者 吴令英 王亚菲 张宏志 黄曼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照射技术(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复发肿瘤病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针对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病灶的照射。13例放疗后复发,原照射野内复发者,适形照射剂量DT20~40Gy,照...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照射技术(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复发肿瘤病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针对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病灶的照射。13例放疗后复发,原照射野内复发者,适形照射剂量DT20~40Gy,照射野外复发者(主动脉旁淋巴结)适形照射DT60~70Gy;1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患者,全盆腔常规照射DT40~45Gy,针对病灶适形照射DT25~30Gy;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适行照射DT60~70Gy。放疗过程中联合化疗,方案为:5-FU4g/96h静脉点滴,PDD30mgD1~4静脉冲入。结果:随访时间为6~40个月。1)86.6%26/30例有疼痛症状,76.9%(20/26)完全缓解,23.1%(6/26)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2)30例患者,CR16例,PR11例,SD3例,有效率90%。肿瘤缓解时间:3~40个月,中位5个月,平均12.3个月;有12例肿瘤再次进展。3)28例行SCC检查,治疗前25例高于1.5ng/ml者,治疗后23例(82.2%)降到正常,5例下降但未至正常,17.8%。4)生存超过1年者11例(36.7%);超过2年者4例(13.3%);超过3年者2例(6.7%)。5)近期并发症,骨髓抑制≤Ⅲ度者11例(36.7%),Ⅳ度者2例(6.7%);消化道症状2例(6.7%)。2,远期并发症,放射性膀胱炎1例(3.3%)。结论:适形照射联合化疗近期效果好,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灶的患者;而放射治疗野内的复发病灶,因受剂量的限制,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复发 三维适形照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春光 田艳涛 +2 位作者 刘骞 单毅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2月~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上腹不适、腹痛、上消化道梗阻...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2月~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上腹不适、腹痛、上消化道梗阻、体重减轻和消化道出血。中位确诊时间为2个月。首诊误诊率为26.6%。检查方法及确诊率分别为:十二指肠镜80.8%,上消化道造影75.0%,CT72.5%和B超37.8%。62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58.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主要位于降段(78.1%),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73.4%)。全组病例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1.8%和34.4%,中位生存时间20.2个月。根治术和姑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7.7%和19.1%,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30.6%,肝脏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症状隐匿,不易早期发现,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靠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和大小决定手术方式,提倡术后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腺癌 诊断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媛 罗德红 +4 位作者 李琳 姚雪松 孙伟 吴宁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 分析鼻腔常见肿瘤的CT表现 ,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肿瘤 43例 ,内翻乳头状瘤 12例 (其中恶变 2例 ) ,非霍奇金淋巴瘤 12例 ,鼻腔癌 19例。结果  12例内翻乳头状瘤均为单侧病变 ,12例肿物均位于... 目的 分析鼻腔常见肿瘤的CT表现 ,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肿瘤 43例 ,内翻乳头状瘤 12例 (其中恶变 2例 ) ,非霍奇金淋巴瘤 12例 ,鼻腔癌 19例。结果  12例内翻乳头状瘤均为单侧病变 ,12例肿物均位于鼻腔外侧壁 ,10例良性内翻乳头状瘤中 ,肿物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 9例 (90 % ) ,10例 (10 0 % )边界清晰 ,无明显外侵征象 ,密度均匀 8例。 12例淋巴瘤中 ,单侧病变 10例 (83 .3 % ) ,9例 (75 % )位于鼻腔前部 ,9例 (75 % )侵犯鼻翼、颜面部皮肤 ,6例 (5 0 % )皮下脂肪层消失 ,骨质侵蚀变薄 3例。鼻腔癌 19例 ,单侧病变 13例 (68.4% ) ,形态不规则、明显外侵 18例 (94.7% ) ,溶骨性破坏 15例 (78.4% )。结论 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淋巴瘤、鼻腔癌有不同的影像特点 ,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鼻腔各种常见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内翻性乳头状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新型白介素-2治疗晚期肿瘤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林 王金万 +7 位作者 孙燕 随广杰 赵燕 韩铭钧 张珍华 胡晓电 罗荣城 戴广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观察重组人新型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 rhIL 2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采用皮下和胸、腹腔内注射治疗实体瘤和癌性胸 /腹腔积液。结果 :176例患者中可评价近期疗效者 172例。其中癌性胸/腹腔... 目的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观察重组人新型白细胞介素 2 (12 5Ser rhIL 2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采用皮下和胸、腹腔内注射治疗实体瘤和癌性胸 /腹腔积液。结果 :176例患者中可评价近期疗效者 172例。其中癌性胸/腹腔积液和实体瘤患者分别为 141和 31例 ,有效率分别为 80 .14%和 2 5 .81%。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提高。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寒战、局部皮肤红肿及消化道反应。未发现低血压和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结论 :12 5Ser rhIL 2对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癌性胸 /腹腔积液具有客观抗肿瘤作用 ,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腹腔积液 恶性黑色素瘤 肾癌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片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类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智慧 赵琳琳 +3 位作者 郭会芹 潘秦镜 曹箭 孙耘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LC)和免疫细胞化学(ICC)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类型的意义。方法:利用薄层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抗体的表达,判断恶性肿瘤细胞的分型及来源。结果:针吸穿刺涂片标本130例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使...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LC)和免疫细胞化学(ICC)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类型的意义。方法:利用薄层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抗体的表达,判断恶性肿瘤细胞的分型及来源。结果:针吸穿刺涂片标本130例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使用21种不同抗体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类型。56例分化差的癌细胞需要鉴别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其免疫细胞化学结果43例与组织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76.8%;47例需要鉴别为小细胞癌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有46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7.9%;27例小细胞型肿瘤鉴别其组织来源,27例均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包括横纹肌肉瘤、NHL、血管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20例Cytospin涂片ICC结果中19例与TLC一致;间叶肿瘤和淋巴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容易识别;在具有癌巢的涂片,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易产生假阳性。结论:针吸穿刺标本的TLC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类型,其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高,可以辅助细胞学疑难病例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涂片 免疫细胞化学 针吸细胞学 CYTOS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肿瘤的CT灌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爽 赵心明 +2 位作者 林蒙 赵燕风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及肝脏灌注软件进行肝脏原发肿瘤的灌注研究,对比和评价肝癌与肝脏良性高血供肿瘤(HBHT)以及肿瘤与周围肝实质间的CT灌注差别。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和22例HBHT患者行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并分别测量两组肝脏肿瘤及...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及肝脏灌注软件进行肝脏原发肿瘤的灌注研究,对比和评价肝癌与肝脏良性高血供肿瘤(HBHT)以及肿瘤与周围肝实质间的CT灌注差别。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和22例HBHT患者行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并分别测量两组肝脏肿瘤及周围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及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图。结果肝癌病灶的BF、BV及HAF平均值高于周围肝实质(P均为0.000)。HBHT病灶BF和HAF的平均值也高于周围肝实质(P=0.004及0.000)。肝癌及HBHT病灶MTT的平均值均短于相应周围肝实质(P=0.015及0.027),同时肝癌病灶的MTT也短于HBHT病灶(P=0.039)。肝癌病灶及周围肝实质的HAF均高于HBHT病灶及周围肝实质(P=0.036及0.044)。结论肝脏良恶性肿瘤间以及肝脏肿瘤与周围肝组织间存在灌注上差别,可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毕晓峰 宣立学 +1 位作者 高纪东 张保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1-54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确定各种临床诊断方法的应用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5月~2007年7月间经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9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99例患者...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确定各种临床诊断方法的应用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5月~2007年7月间经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9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99例患者术前诊断率为29.3%,误诊率达到70.7%(70/99)。99例患者中行乳腺钼靶检查39例,B超检查63例,针吸细胞学检查62例,术中冰冻病理63例,空芯针穿刺活检29例。其中乳腺钼靶检查诊断率23.1%(9/39),B超检查诊断率36.5%(23/63),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率11.3%(7/62),冰冻病理报告诊断率77.8%(49/63),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率82.8%(24/29)。按照WHO标准,术后病理良性26例,交界性61例,恶性12例。共19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率为23.5%,其中良性3例,交界性11例,恶性5例。19例复发病例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8例,乳腺单纯切除术2例,改良根治术1例,各手术组复发率分别为24.2%、20.5%、9.0%和20.0%。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而空芯针穿刺活检是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于可疑病例,术前应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提高本病的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球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宏图 陈素萍 +1 位作者 郭蕾 苏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发生于肢体,分别位于上臂、趾和足底;5例发生于内脏,其中3例位于气管,另2例分别位于胃和腹腔。组织学上,3例...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发生于肢体,分别位于上臂、趾和足底;5例发生于内脏,其中3例位于气管,另2例分别位于胃和腹腔。组织学上,3例表现为良性,5例为恶性。1例良性者可见球血管瘤形态,4例恶性者呈球血管肌肿瘤形态。所有病变均能显示平滑肌分化。1例组织学表现为恶性者术后半年复发,其余病例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发生于内脏特别是气管和胃的血管球肿瘤易被误诊为类癌,应引起注意,极少数血管球肿瘤为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气管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静 周纯武 +1 位作者 赵心明 王正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 1例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 ,利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 (MPR)、三维表面遮盖 (3D)及CT仿真结肠镜 (CTVC)图像。将CT结果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46例... 目的 评价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 1例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 ,利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 (MPR)、三维表面遮盖 (3D)及CT仿真结肠镜 (CTVC)图像。将CT结果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46例经手术和 /或结肠镜证实 ,其中癌 41例 ,其他 5例。螺旋CT对结直肠癌病人的检出率为 95 .12 % (3 9/4 1) ,病灶的检出率为 93 .0 2 % (4 0 /4 3 )。结论 螺旋CT结肠成像是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814对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晓男 阮英茆 +2 位作者 宋润兰 丁芳 刘玉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 研究中药814对肺泡巨噬细胞(AM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进而探讨814对肺气肿的作用机理。方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收集金黄地鼠AMs,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ml,接种于24孔板... 目的 研究中药814对肺泡巨噬细胞(AM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进而探讨814对肺气肿的作用机理。方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收集金黄地鼠AMs,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ml,接种于24孔板培养,在有多糖(LPS)刺激前后加入中药814分别收集距养细胞上清液,通过ELISA测定上清液TNF-α含量,以及运用TNF-α敏感的小鼠L929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肺气肿 中药8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埋植式动脉灌注顺铂及咖啡因治疗骨盆恶性肿瘤的近期报告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鼎锋 吴波以 戴景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基因毒性抗癌剂顺铂及促凋亡剂咖啡因对骨盆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 :2 2例患者 ,应用顺铂 10 0~ 12 0 m g/m2 ,咖啡因 1~ 1.5 g/m2 /2 4h× 3,经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行动脉导向性灌注 3~ 5次 ,然后按 1981年...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基因毒性抗癌剂顺铂及促凋亡剂咖啡因对骨盆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 :2 2例患者 ,应用顺铂 10 0~ 12 0 m g/m2 ,咖啡因 1~ 1.5 g/m2 /2 4h× 3,经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行动脉导向性灌注 3~ 5次 ,然后按 1981年 WHO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骨痛完全缓解者 13例 (6 0 % ) ,部分缓解者 6例 (2 7% ) ,轻度缓解者 3例 (13% ) ,止痛总有效率 87%。骨病变完全缓解 1例 (5 % ) ,部分缓解 15例 (6 8% ) ,无效 6例 (2 7% ) ,总有效率73%。结论 :本疗法对原、继发性骨盆恶性肿瘤止痛疗效确切 ,骨病变疗效满意 ,对传统化疗不敏感的骨盆恶性肿瘤(如软骨肉瘤、滑膜肉瘤 )亦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滑膜肉瘤 骨盆肿瘤 顺铂 咖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剂量羟基喜树碱治疗门诊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玉升 张长弓 +2 位作者 黄镜 王海燕 储大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74-876,共3页
目的:评价标准剂量HCPT(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门诊胃肠道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5例门诊胃肠道癌患者入组。化疗方案为:HCPT12mg/m2,iv,gtt,d1~5,DDP30mg/m2,iv,gtt,d1~3(或者DDP20mg/m2,iv,gtt,d1~5),CF100mg~200mg,i... 目的:评价标准剂量HCPT(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门诊胃肠道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5例门诊胃肠道癌患者入组。化疗方案为:HCPT12mg/m2,iv,gtt,d1~5,DDP30mg/m2,iv,gtt,d1~3(或者DDP20mg/m2,iv,gtt,d1~5),CF100mg~200mg,iv,gtt,d1~5,5-FU500mg/m2,iv,gtt,d1~5,每3周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结果:65例门诊化疗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17.1%(11例),腹泻9.4%(6例),呕吐10.8%(7例)。24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41.7%,有效病例包括胃癌、大肠癌和食管癌。结论:标准剂量HCPT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门诊胃肠道癌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剂量 羟基喜树碱 治疗 门诊 胃肠道肿瘤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燕风 罗德红 +8 位作者 吴宁 罗斗强 赵心明 黄遥 蒋力明 蒋玲霞 李静 李琳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 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恶性肿瘤 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 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恶性肿瘤 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骨肉瘤 3例,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 3例,肿物内均有瘤骨形成;软骨肉瘤 3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肿物内有钙化灶者 2例,有瘤骨及瘤软骨形成者 1例;尤文氏肉瘤 1例,内见钙化;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 7例,为边缘规则肿物,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 5例,为边缘规则的分房状肿物、骨质膨胀性破坏 4例,广泛侵犯 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4例,均为多骨膨胀性改变,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 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面部骨源性的肿瘤与类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容 吴宁 +3 位作者 李静 张雯杰 刘瑛 赵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deoxy-2-[F-18]fluoro-D-gluocose,FDG)PET/CT用于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理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18F-FDG PET/CT显像,以寻找其原发灶。结果:41例患者(41/54,75.9%)P...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deoxy-2-[F-18]fluoro-D-gluocose,FDG)PET/CT用于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理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18F-FDG PET/CT显像,以寻找其原发灶。结果:41例患者(41/54,75.9%)PET/CT检出原发灶。13例(13/54,24.1%)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例患者(35/54,64.8%)PET/CT发现其他影像学手段未发现的新病灶。结论:PET/CT在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P22肿瘤标志物诊断尿路上皮癌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建辉 张伟 +3 位作者 寿建忠 金顺钱 刘慧群 肖泽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核基质蛋白 (NMP2 2 )对尿路上皮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2 8例尿路上皮癌及 4例非尿路上皮肿瘤术前尿液的NMP2 2的含量。结果 :尿路上皮癌NMP2 2的阳性率为 71.4% ,其与病理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而... 目的 :探讨核基质蛋白 (NMP2 2 )对尿路上皮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2 8例尿路上皮癌及 4例非尿路上皮肿瘤术前尿液的NMP2 2的含量。结果 :尿路上皮癌NMP2 2的阳性率为 71.4% ,其与病理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而尿细胞学阳性率为 32 .1% ;4例非尿路上皮癌患者尿NMP2 2含量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尿液NMP2 2含量的测定有助于尿路上皮癌的诊断 ,且快速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肿瘤标志物 NMP22 核基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型隐睾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雁 张瑾 +2 位作者 朱正 戴景蕊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腹内型隐睾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内型隐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CT、超声及MRI特征。结果6例行CT扫描,呈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物,强化不均匀。4例行超声检查,均呈不均匀低回声。1例行MRI检... 目的探讨腹内型隐睾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内型隐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CT、超声及MRI特征。结果6例行CT扫描,呈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物,强化不均匀。4例行超声检查,均呈不均匀低回声。1例行MRI检查,信号不均匀,呈不均匀强化。3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全部病例病理结果均为精原细胞瘤。结论腹内型隐睾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医生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睾丸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与肿瘤及其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彩虹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24-2133,共10页
Apoptosis, a common and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property of all metazoan,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ife. The loss of cellular homeostasis balance is a character of tumor. The mitochondria (the intrinsic pathway) and th... Apoptosis, a common and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property of all metazoan,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ife. The loss of cellular homeostasis balance is a character of tumor. The mitochondria (the intrinsic pathway) and the death receptors (the extrinsic pathway) are two majo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With elucidation of the apoptotic molecular mechanism, some key proteins and genes related with apoptosis had been as the molecular targets for anticancer new drugs. There is the fundamental signficance to research further both apoptotic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tumor therap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线粒体 死亡受体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