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及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诗东 华伟 +5 位作者 张澍 王方正 支力大 史蓉芳 何作祥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12 61)岁 ,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 (VVI)模式先后顺序进行右心室心尖部 (RVA)和RVS。记录术前心电图、术中RVA和RVS起搏心电图 ;术后进行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 ,对比自身心律与RVA和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的差异。  结果 :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证实RVA起搏造成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和双心室失同步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RVA起搏时QRS波群较术前自身增宽 [(173 0 0± 14 94)msvs (74 5 0± 7 62 )ms ,P <0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RVS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RVA起搏缩窄 [(13 6 0 0± 13 5 0 )msvs (173 0 0± 14 94)ms ,P <0 0 0 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 ;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时心电轴、QRS波群与正常心电图相似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核素心室显像 位相分析 心电图 慢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宋丽萍 刘秀杰 +6 位作者 史蓉芳 何作祥 田月琴 张晓丽 杨敏福 方纬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评价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 ,并在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行基础肾显像 +开博通肾显像。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 2~ 2 4( 12... 目的 :评价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 ,并在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行基础肾显像 +开博通肾显像。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 2~ 2 4( 12 5± 9 4)个月。结果 :各种指标对再血管化治疗患者的疗效预测价值不同。从准确性方面看 :开博通肾显像对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准确性为 87 0 % ,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为 89 0 % ,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 83 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博通 肾动脉 再血管化治疗 肾显像 预测价值 介入治疗 肾血管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纬 马展鸿 +5 位作者 戴汝平 刘秀杰 程显声 柳志红 史蓉芳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和EBCT肺血管增强造影。逐个肺段对比EBCT所显示的肺动脉阻塞与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肺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多数(81.7%)肺动脉完全闭塞型病变对应相应肺段的灌注完全缺失,血流灌注分布与非完全闭塞型病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完全闭塞型病变中,多级肺动脉病变对应灌注完全缺失的比例较高(60.0%),多级肺动脉病变与单级肺动脉病变相比,血流灌注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的非完全闭塞型病变所对应的血流灌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形式的血管阻塞所造成的血流灌注变化的不同,是EBCT与肺灌注显像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血管阻塞和灌注受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肺灌注显像和EBCT结合应用能够使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肺灌注显像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心脏负荷试验药物去甲乌药碱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秀杰 陶忠华 +6 位作者 史蓉芳 张晓丽 姚稚明 刘蕴忠 李胜亭 褚克维 魏红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通过去甲乌药碱与多巴酚丁胺的比较,探讨去甲乌药碱可否作为一种心脏负荷药物。方法:选用6条犬,分别以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测定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各项指标以及用核素... 目的:通过去甲乌药碱与多巴酚丁胺的比较,探讨去甲乌药碱可否作为一种心脏负荷药物。方法:选用6条犬,分别以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测定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各项指标以及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去甲乌药碱和多巴酚丁胺均可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呈剂量依赖性。另外,去甲乌药碱对收缩压影响不大,舒张压呈下降趋势。结论:初步的动物结果表明,去甲乌药碱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心脏负荷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负荷试验 去甲乌药碱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动态与静态灌注显像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初步分析(摘要) 被引量:3
5
作者 潘世伟 吴清玉 +4 位作者 胡盛寿 魏以桢 刘秀杰 史蓉芳 王道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抗素肺灌注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评估核素显像在肺栓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秀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9-471,共3页
关键词 核素显像 肺栓塞 诊断 肺通气显像 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7
作者 田月琴 刘秀杰 +3 位作者 史蓉芳 周宝贵 郭风 魏红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7-278,共2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示异常 ,12例有节段性缺损 ,6例未见缺损但可见心肌节段性稀疏。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梗塞的定位与心电图 Q波比较 ,显示病变部位更明确。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损伤部位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造影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6例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患者临床表现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柳志红 赵智慧 +8 位作者 熊长明 倪新海 程显声 李建蓉 戴汝平 史蓉芳 何作祥 吕滨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分析136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溶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990年1月~2006年5月间我院136例接受溶栓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Ⅰ组(85例)病程在2周内;Ⅱ组(39例)病程>... 目的:分析136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溶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990年1月~2006年5月间我院136例接受溶栓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Ⅰ组(85例)病程在2周内;Ⅱ组(39例)病程>1个月,症状加重2周内;Ⅲ组(12例)病程和症状加重>2周,但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判断血栓较新鲜。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剂量如尿激酶(75万U^150万U)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100mg)溶栓。综合判断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6%PTE患者伴有下肢静脉疾患,96%有呼吸困难症状,21%有晕厥史。溶栓后,呼吸频率、心率较溶栓前显著改善(P<0.001)。溶栓总有效率Ⅰ组96%;Ⅱ组77%(与Ⅰ组比较,P=0.001);Ⅲ组100%。溶栓并发症:较大出血3例,其中2例为穿刺点渗血,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无颅内出血及死亡发生。结论:下肢静脉病是PTE主要诱因,对于不能解释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应高度怀疑PTE。PTE的治疗应个体化,溶栓越早越好。该溶栓方案疗效好,出血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特点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复杂病情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白屏 柳志红 +8 位作者 赵彦芬 史蓉芳 戴汝平 蒋世良 周宪良 倪新海 熊长明 周美华 范秀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 :评价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溶栓疗效。方法 :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 7例患者于溶栓前、后行心电图、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显像及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检查 ,评价溶栓疗效。结果 :7例大面积... 目的 :评价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溶栓疗效。方法 :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 7例患者于溶栓前、后行心电图、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显像及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检查 ,评价溶栓疗效。结果 :7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合并复杂病情 ,包括 :例 1合并妊娠、例 2和例 3反复发生肺栓塞、例 4并发休克、例 5并发矛盾性右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栓塞、例 6为 82岁高龄及例 7肺灌注显像正常 ,而EBCT显示大块血栓堵塞主肺动脉内。 6例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前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 62 9mmHg(1mmHg =0 133kPa)、31 6mmHg ,溶栓后分别上升至 82 0mmHg、36 6mmHg。超声心动图显示溶栓前右心室内径及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 32 7mm、5 6 3mmHg ,溶栓后为 2 2 8mm、37 9mmHg。 7例肺灌注显像示溶栓前缺损肺段 7~ 15个不等 ,溶栓后 5例仅残余 3~ 5个肺段的缺损 ,肺灌注明显改善 ,2例正常。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 ,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 ,如能得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溶栓治疗 影像学检查 合并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与^(18)F-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对比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伟宪 杨跃进 +8 位作者 史蓉芳 胡奉环 尤士杰 田月琴 王燕武 叶苓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0 3 8± 0 0 5 )的患者 3 3例 ,1周内分别进行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5、10 μg/(kg·min) ]超声心动图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图像分析均采用 16节段半定量法。以18F 脱氧葡萄糖SPECT检测结果为标准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3 3例患者的 3 65个运动异常节段中存活心肌检出率 :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为 67 4% ,多巴酚丁胺 3、5和 10 μg/(kg·min)分别为 3 8 9%、61 4%和 70 4%。多巴酚丁胺 3 μg/(kg·min)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显著低于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 (P <0 0 0 1)。多巴酚丁胺 3、5、10μg/(kg·min)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1 6%、82 9%和 91 8% ,准确性分别为 63 6%、81 6%和87 8% ,均显著递增 (P <0 0 5~ 0 0 0 1) ;副作用发生率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SPECT 左心室收缩功能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