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建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3-235,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已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ARBs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及血管重构方面可能有益。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拉塞米、呋噻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一石 华潞 +12 位作者 陈君柱 黄德嘉 黄洁 何建国 姚康宝 张健 蒋文 汪芳 苏绮 刘晗 成小如 康健 张阴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比较托拉塞米 10~ 2 0mg与呋噻米 2 0~ 40m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5例慢性心功能衰竭 (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 )伴轻至重度水肿患者 ,每日 1次口服托拉塞米 10~ 2... 目的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比较托拉塞米 10~ 2 0mg与呋噻米 2 0~ 40m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5例慢性心功能衰竭 (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 )伴轻至重度水肿患者 ,每日 1次口服托拉塞米 10~ 2 0mg(托拉塞米组n =45 )或呋噻米 2 0~ 40mg(呋噻米组n =5 0 ) ,治疗 4周。体重、水肿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和 2 4h尿量、钾、钠、氯含量 ,血、尿常规 ,血生化 ,心电图等为评价指标。结果 :4周后 ,托拉塞米组和呋噻米组平均体重分别下降 ( 2 2 2± 2 81)kg、( 1 96± 2 14 )kg ,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分别占 5 5 81%、70 83 % ,水肿消失者分别占 69 2 %、41 4% ,两组间比较P均 >0 0 5。两组治疗后 2 4h尿量均大于入量10 0~ 2 0 0ml左右 ,治疗后 2 4h尿钾、钠、氯、肌酐、尿素氮的排泄较治疗前增加 ,尿钾最明显 ,4周后托拉塞米组尿钾的排泄约为治疗前的 1 7倍 ,呋噻米组为 1 5倍 ,血钾、钠、氯无下降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托拉塞米组和呋噻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2 8%。结论 :国产托拉塞米 10~ 2 0m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呋噻米 2 0~ 40mg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噻米 治疗后 水肿 托拉塞米 慢性心力衰竭 口服 治疗前 结论 多中心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春宁 高润霖 +3 位作者 向菊兰 曹红 程岩 许美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试图找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为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77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其病史中发生过动脉血栓栓塞的 92例患者进行了 1∶1配对... 目的 :试图找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为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77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其病史中发生过动脉血栓栓塞的 92例患者进行了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 ,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是合并高血压史、瓣膜疾病史 >10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要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风湿性瓣膜疾病史 >10年。结论 :重要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风湿性瓣膜疾病史 >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动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进展(12)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续7)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7-411,共5页
心力衰竭(心衰)处于心血管事件链的近终端,即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病死率高、预后盖,发病率仍在上升,已成为本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加强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2,共2页
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已取得重要突破,在2003年度被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列为医学十大进展之一。临床研究发现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甚至指导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已取得重要突破,在2003年度被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列为医学十大进展之一。临床研究发现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甚至指导治疗均有重要价值,2004年BNP专家小组就此已达成共识[Congest Heart Fail,2004,10(5 Suppl 3):1-30.]。BNP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心脏病学院学术年会2008会讯
6
作者 杨进刚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ACC学术年会 美国心脏病学院 心血管造影 会讯 芝加哥 会议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雪燕 杨跃进 +7 位作者 倪新海 党爱民 张健 黄洁 康晟 毛懿 马卫华 赵冬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免疫的方法测定243例左心衰竭患者(左心衰竭组)和111例对照组的血BNP值,测值与临床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 目的: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免疫的方法测定243例左心衰竭患者(左心衰竭组)和111例对照组的血BNP值,测值与临床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心衰竭组的LAD和LVEDD均显著增大(P均<0.001),LVEF显著降低(P<0.001),血BNP显著升高达16倍(P<0.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呈逐级显著升高(P均<0.001)。对照组LogBNP与年龄(r=0.328,P<0.001)和性别(r=0.221,P<0.05)呈正相关。左心衰竭组的LogBNP与NYHA分级(r=0.820,P <0.001)、LAD(r=0.263,P=0.001)和LVEDD(r=0.53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VEF(r=-0.596,P< 0.001)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ogBNP仅与NYHA分级[B(SE):0.435(0.028),P<0.001]和LVEF[B (SE):0.007(0.002),P<0.001]独立相关,且与前者的相关性最强。结论:左心衰竭患者BNP水平随NYHA分级增加,呈逐级显著升高,且与NYHA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 超声心动图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短期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国干 王浩 +4 位作者 许文桥 章嫣 郝云霞 朱俊 宋有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经静脉小剂量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30例 ,NYHA心功能均Ⅳ级。被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 15例 ,硝酸甘油组 15例。两组心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在心力衰竭处理 (吸氧... 目的 :观察经静脉小剂量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30例 ,NYHA心功能均Ⅳ级。被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 15例 ,硝酸甘油组 15例。两组心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在心力衰竭处理 (吸氧、利尿剂、洋地黄 )同时 ,两组分别持续静脉使用乌拉地尔 10 0 μg/min或硝酸甘油 2 0 μg/min 2 4h ,期间暂不用其他血管扩张剂。用药前、后检查心率、血压、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率、舒张期血压和血气分析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硝酸甘油组患者用药后 2h、6h收缩期血压减低较明显 ,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明显增大、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血流E峰减速时间明显延长 ,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乌拉地尔组患者用药后超声心动图收缩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大、主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小剂量静脉泵入乌拉地尔可有效用于重度心力衰竭短期治疗 ,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 ,同时患者耐受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乌拉地尔 硝酸甘油注射液 治疗 重度心力衰竭 短期临床疗效 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与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莹 崔大山 +4 位作者 周维新 李永顺 柳志红 何建国 张海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 (PASP)的可靠性。方法 :用右心导管法 (RHC)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测定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ASP ,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与右心导管法测量PASP值 ,两者间... 目的 :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 (PASP)的可靠性。方法 :用右心导管法 (RHC)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测定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ASP ,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与右心导管法测量PASP值 ,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平均差为 ( 11 85±5 0 2 )mmHg( 1mmHg =0 13 3kPa) ,但两种方法得到的数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r =0 63 5 ,P <0 0 5 )。PASP值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差、血氧饱和度有关。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测量PAPS值与右心导管法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肺动脉高压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右心导管法 测定 肺动脉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跃进 杨伟宪 +6 位作者 胡奉环 尤士杰 王燕武 叶苓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重构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累及左心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洁 郑哲 +6 位作者 胡盛寿 杨跃进 赵世华 赵红 宋来凤 宋云虎 蒋世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以左心室受累为主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左心室受累致ARVC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心脏移植中9例经病理证实为左心室受累为主的ARVC患者的一般特征、猝死和心肌病家族史、临... 目的: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以左心室受累为主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左心室受累致ARVC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心脏移植中9例经病理证实为左心室受累为主的ARVC患者的一般特征、猝死和心肌病家族史、临床症状和病程、药物治疗史、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Hoher)、超声心动图、心血池、静态心肌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受体心脏大体和组织学病理特征。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13-54(40.4±15.9)岁,女性5例,男性4例。心悸胸闷病史0.33-20年,平均(9.1±8.9)年,晕厥史2例,有电除颤史6例,胺碘酮治疗5例。2例有猝死家族史。ARVC特征性心电图异常包括V1-3/4-6导联QRS间期〉1.2(占0%),有£波(占44.4%),胸前导联T波倒置(占33.3%)。9例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中4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其中2例合并心房扑动;2例未服胺碘酮者室性早搏〉1000次/24h,其余7例(5例服用胺碘酮)室性早搏均〈1000次/24h,室性早搏形态平均(3.3±1.1)种/24h。9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平均右心室内径(32.6±6.7)mm,左心房内径(37.1±10.3)mm,左心室舒张末径(57.3±11.9)mm,左心室射血分数0.26±O.09。7例患者术前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5例可见异常高强度信号区域,5例可见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大,4例可见右心室壁瘤样突出。8例术前用Swan-Gans导管作血流动力学监测:平均右心室压(19.3±8.3)mmHg(1mmHg=0.133kPa),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15.6±7.7)mmHg,平均心脏指数(2.0-t-O.4)L/(min·m^2),平均肺血管阻力(267.8±167.6)dyn·s·cm^-5。9例病理特征为右心室腔显著扩大7例,右心室壁整体变薄6例,右心室流出道最薄处〈1mm。左心室均有受累,显著扩张8例。左、右心室壁均被不同范围的纤维和脂肪组织替代。结论:虽然ARVC累及双心室者难以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但是结合临床和影像资料,特别是心脏磁共振成像,可提高ARVC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左心室受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电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维力 孟丽 +1 位作者 陈纪林 田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 方法:对1996年~2000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I、aVL、V2-6导联T波倒置,V...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 方法:对1996年~2000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I、aVL、V2-6导联T波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明显增加,其中2例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亦有左胸导联T波明显倒置;5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T波倒置导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范围小(V3-6导联伴或不伴i、aVL导联轻度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增加不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明显;2例间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有V1-3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V1-3导联R波不增加与前两型不同;1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表现为V1导联呈 qR形态,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的rsR’亦不相同。 结论:重视临床和心电图变化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该病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诊断 超声心动图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欧洲心力衰竭专题研讨会亮点介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跃进 郭静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心室重塑 治疗 2002年 欧洲 心力衰竭 专题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毛懿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3-395,共3页
血浆脑钠素 (BNP)水平不仅与心力衰竭等级呈正相关 ,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也有着特殊的演变规律 ,对预测心室重构 ,判断AMI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 脑钠素 预后 左心室重构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进展 (16)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措施(续11)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跃进 尹栋 黄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药物积极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充分利尿、扩血管和强心。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对效果仍不理想者应考虑... 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药物积极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充分利尿、扩血管和强心。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对效果仍不理想者应考虑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机械辅助、心脏移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与^(18)F-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对比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伟宪 杨跃进 +8 位作者 史蓉芳 胡奉环 尤士杰 田月琴 王燕武 叶苓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0 3 8± 0 0 5 )的患者 3 3例 ,1周内分别进行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5、10 μg/(kg·min) ]超声心动图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图像分析均采用 16节段半定量法。以18F 脱氧葡萄糖SPECT检测结果为标准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3 3例患者的 3 65个运动异常节段中存活心肌检出率 :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为 67 4% ,多巴酚丁胺 3、5和 10 μg/(kg·min)分别为 3 8 9%、61 4%和 70 4%。多巴酚丁胺 3 μg/(kg·min)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显著低于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 (P <0 0 0 1)。多巴酚丁胺 3、5、10μg/(kg·min)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1 6%、82 9%和 91 8% ,准确性分别为 63 6%、81 6%和87 8% ,均显著递增 (P <0 0 5~ 0 0 0 1) ;副作用发生率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SPECT 左心室收缩功能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 (1)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Ⅰ) 被引量:18
17
作者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Ⅱ)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8-330,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研究进展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咪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慕朝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阿司咪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慕朝伟综述朱俊审校⒇阿司咪唑(Astemizole,息斯敏)作为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自1983年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但自1986年以来,不断... 阿司咪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慕朝伟综述朱俊审校⒇阿司咪唑(Astemizole,息斯敏)作为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自1983年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但自1986年以来,不断有文献报道该药有导致心电图QT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阿司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对预激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丽 姚焰 +5 位作者 张奎俊 马坚 方丕华 楚建民 王方正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对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激综合征患者PAF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对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龄41±8(14~71)岁,伴有PAF的预激综合征(WPW)患者进行显性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术,其中左侧旁路35例,右侧... 目的:观察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对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激综合征患者PAF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对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龄41±8(14~71)岁,伴有PAF的预激综合征(WPW)患者进行显性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术,其中左侧旁路35例,右侧旁路40例。全部患者均经射频消融消除显性旁路并定期通过症状和心电图随访判定有无PAF再发。结果:除9例患者失访外,51例无PAF再发,15例有PAF再发,再发的15例PAF中有5例转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有PAF再发的患者均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再发的证据。结论: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可显著减少预激综合征患者PAF的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