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冠心病介入术后的调脂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397,共2页
冠心病仍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死于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人数达1700万之众,占总死亡人数的1/3。美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MI)的人数达110万之多.其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约5... 冠心病仍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死于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人数达1700万之众,占总死亡人数的1/3。美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MI)的人数达110万之多.其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约50%。更应引起关注的是,WHO预测2020年MI将成为人类第一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调脂治疗 介入术后 世界卫生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人类健康 死亡人数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冠心病介入术后管理 切实提高冠心病诊治水平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3-404,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我国日趋普及,其术后管理已成为临床的重要课题。对 PCI 术后不同时期出现问题的识别和处理亦构成 PCI 治疗的组成部分。从时间角度考虑,PCI 术后的管理可分为术后院内和院外管理。院内管理重点在于早期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我国日趋普及,其术后管理已成为临床的重要课题。对 PCI 术后不同时期出现问题的识别和处理亦构成 PCI 治疗的组成部分。从时间角度考虑,PCI 术后的管理可分为术后院内和院外管理。院内管理重点在于早期发现穿刺部位并发症,可能出现的造影剂肾病及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诊断与处理术后发生的早期胸痛等问题。院外管理的核心是及时发现复发性心肌缺血并制定冠心病二级预防计划。重视 PCI 术后管理,有效地将循证医学证据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才能使冠心病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因子介导的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3
作者 孟丽 吉瑞瑞 +1 位作者 徐丽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滑肌细胞培养 3 6h ,实验分 4组 :TNF α组 (T组 )、IL 1β组 (I组 )、TNF α+IL 1β组 (TI组 )及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结果 :①细胞凋亡分析显示 :TI组两种因子的联合作用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明显增加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二者单独作用未能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TI组在TNF α +IL 1β刺激下 ,细胞增殖能力与其他组比有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生长逐渐停滞 ,而二者单独作用对细胞增殖有轻微刺激作用 ,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促炎因子TNF α和IL 1β的相互作用 ,可以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因子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体外培养 免疫组化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五)
4
作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猝死 早发多发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病例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肌桥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7 位作者 乔占瑞 乔增勇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杨跃进 姚民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 :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90例 ,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 ,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 ,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 5 0 ... 目的 :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90例 ,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 ,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 ,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 5 0 %或出现吸吮效应作为确定肌桥存在的证据 ,同时以至少一支冠脉管腔狭窄≥ 5 0 %作为有意义狭窄。  结果 :90例患者中发现肌桥 19例 (2 1 1% ) ,其造影特点显示 ①按压缩部位分类 :前降支中段 14例 (74% ) ,前降支中远段 1例 (5 % ) ,前降支弥漫性压缩 1例 (5 % ) ,间隔支 2例 (11% ) ,前降支中远段加对角支 1例 (5 % ) ;②按压缩程度分类 :收缩期管腔直径压缩 <5 0 %者 4例 (2 1% ) ,≥ 5 0 %~≤ 80 %者 11例 (5 8% ) ,>80 %~≤ 90 %者 2例(11% ) ,>90 %~ 10 0 %者 2例 (11% ) ;③左心室造影显示异常者 13例 (68% ) ,正常者 6例 (3 2 % )。此外经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者 2例 (11% )。  结论 :在肥厚型心肌病中肌桥为常见征象 ,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故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肌桥造影 临床特点 造影特点 左心室造影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损斑块的检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防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检测 预防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