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对内皮素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龙村 李景文 +3 位作者 杨天宇 李庶 梁风玲 吉冰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体外循环(CPB)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以及内皮素(ET)在该影响中的变化。方法:20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CPB中平流灌注,转流中温度30℃,流量2.5~2.8L/(m2min)。在术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体外循环(CPB)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以及内皮素(ET)在该影响中的变化。方法:20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CPB中平流灌注,转流中温度30℃,流量2.5~2.8L/(m2min)。在术前,CPB前、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术后1天、3天、5天抽血,测血中CEC和内皮素。与术前比较,做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CEC在CPB前无增高趋势,CPB15分钟、30分钟明显增加(P<0.05),60分钟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恢复正常。和术前比较,内皮素在CPB前有增高趋势(P<0.05),CPB15分钟、30分钟及60分钟增高(P<0.05)、术后1天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手术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CPB时血管内皮损伤,大量循环内皮细胞脱落,伴有内皮素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和手术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围术期白介素-2 分泌细胞和可溶性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村 李景文 +2 位作者 郑红 于坤 任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白介素和其受体介导的反应在免疫功能中有重要地位,我们着重观察白介素-2分泌细胞(IL-2C)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体外循环(CPB)中和术后的变化,以及抑肽酶对其影响。方法:21例瓣膜替换手术... 目的:白介素和其受体介导的反应在免疫功能中有重要地位,我们着重观察白介素-2分泌细胞(IL-2C)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体外循环(CPB)中和术后的变化,以及抑肽酶对其影响。方法:21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分两组,对照组(10例),抑肽酶组(11例),体外循环中给200万单位抑肽酶。结果:两组IL-2C在体外循环10分钟时明显降低,30分钟时明显增加,60分钟时继续增加,术后达到高峰,术后1天和术后3天明显低于术前。IL-2C和库血应用呈负相关。两组sIL-2R变化基本和IL-2C相似。但抑肽酶组在体外循环60分钟时、术后即刻、术后1天、术后3天sIL-2R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抑肽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对IL-2C开始为刺激,术后转为抑制状态。sIL-2R在体外循环后期和术后增加,这对免疫功能有不利影响,抑肽酶除改善凝血功能外,还可能改善白介素介导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可溶性受体 抑肽酶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涂抹体外循环装置减少补体系统的激活
3
作者 杨天宇 龙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体外循环(CPB)使用肝素涂抹CPB装置减少CPB引起的补体系统激活,改善CPB装置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CPB过程中补体C3、C4及终末补体复合物C5b~9的血浆浓度。成人择期... 目的:本研究探讨体外循环(CPB)使用肝素涂抹CPB装置减少CPB引起的补体系统激活,改善CPB装置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CPB过程中补体C3、C4及终末补体复合物C5b~9的血浆浓度。成人择期心脏瓣膜替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采用Univox膜式氧合器;实验组12例采用DurafloⅡ肝素涂抹CPB装置。在CPB前(肝素化后10分)、CPB30分、升主动脉开放后10分、CPB结束即刻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分5个时点进行观察。结果:白细胞计数,补体C3及C4血浆浓度两组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点的白细胞明显增加);补体C5b~9血浆浓度CPB中与CPB前比均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肝素涂抹CPB装置可以抑制补体系统激活,部分改善CPB装置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肝素涂抹 体外循环系统 补体系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基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龚菁 赵明霞 +4 位作者 史世勇 关彬 丁陆陆 张燕婉 龙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及基因芯片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住院患者19例。于术前1天、麻醉后开胸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及手术结束后分别抽取...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及基因芯片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住院患者19例。于术前1天、麻醉后开胸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及手术结束后分别抽取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标本总核糖核酸(RNA),逆转录合成并标记单链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与HC10001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结果:统计结果发现,HC10001基因芯片的10 000个杂交基因中约有20%的基因在手术前、后或手术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差异;其中与代谢相关的葡萄糖异构酶基因的表达变化十分显著,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也有较大的变化。结论: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初步筛选,发现葡萄糖异构酶和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在手术前与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操作后相比都存在差异,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病理生理反应,对手术过程中患者肌体的供氧及脏器保护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对今后手术中的麻醉和体外循环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差异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39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8
5
作者 龙村 胡盛寿 +8 位作者 刘晋萍 孙寒松 黑飞龙 高国栋 宋云虎 刘迎龙 于坤 孙立忠 李景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9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苦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本院39例终末期心脏病和心脏术后需心肺支持的患者进行ECMO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到动脉的... 目的:回顾性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9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苦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本院39例终末期心脏病和心脏术后需心肺支持的患者进行ECMO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到动脉的ECMO辅助方式。婴幼儿采用右心房-升主动脉插管,成人麻用右心房一股动脉插管或股动-静脉插管,肌素用量5~20U/(kg·h),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维持120~160s。辅助期间流量在40~220ml/(kg·min)。结果:25例患者顺利撤离ECMO装置,其中21例患者康复出院(总出院率为53.8%,21/39),4例患者术后死亡。25例患者ECMO平均辅助时间(91±57)h。其余14例患者因适应证的选择、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与ECMO技术有明确关系)等原因而放弃治疗最终死亡,ECMO平均辅助时间(112±101)h。共18例死亡,ECMO平均辅助时间(116±103)h。39例患者ECMO平均辅助时间(99±62)h,共用膜肺44个,平均膜肺使用时间(91±47)h,ECMO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渗血、肾功能衰竭、感染、血栓形成、神经系统并发症、肢休缺血坏死等。结论:ECMO支持是一种有效的循环呼吸衰竭机械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心脏移植患者等待供体期间的桥梁过渡。应刚ECMO的时机和适应证是ECMO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吉冰洋 王伟鹏 +3 位作者 冯正义 李波 龙村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57-459,共3页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择期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C组 )和乌司他丁组 (U组 )。C组不给药 ,U组给予乌司他丁 10 0万U(其中 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 ...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择期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C组 )和乌司他丁组 (U组 )。C组不给药 ,U组给予乌司他丁 10 0万U(其中 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 ,40万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 ,30万U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阻断升主动脉 30分钟 (T2 )、再灌注 1小时(T3 )、再灌注 2小时 (T4 )及再灌注 3小时 (T5)各时间点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样本中下列各指标的水平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结果 两组血清中TNF α、IL 6、IL 8的浓度 ,都是在再灌注后与手术前值及阻断主动脉 30分钟的值相比有明显的增加(P <0 0 5 ) ;在T3 、T4 、T5三个时点U组的TNF α、IL 6、IL 8的释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CPB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性介质TNF α、IL 6和IL 8的释放而减轻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术 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肺转流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含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袁媛 高国栋 龙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5)在心脏含血停搏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剂量600 mg),对照组(n=15)单用心脏含血停搏液,分别经主... 目的: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5)在心脏含血停搏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剂量600 mg),对照组(n=15)单用心脏含血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开放后2 h、6 h、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测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两组主动脉开放后血清CK-MB、LDH、cTnI均较麻醉诱导后显著升高,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的血清CK-MB、LDH、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血停搏液对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肌保护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坤 龙村 +2 位作者 刘迎龙 郑红 李桂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探索适用于 5岁以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 :5 0例行择期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用冷晶体停搏液 ,实验组用冷血停搏液。阻断前 ,开放冠状动脉循环后 1,3,10 min分别由冠...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探索适用于 5岁以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 :5 0例行择期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用冷晶体停搏液 ,实验组用冷血停搏液。阻断前 ,开放冠状动脉循环后 1,3,10 min分别由冠状静脉窦和动脉同时取血进行血气分析 ,并测定乳酸、丙二醛含量。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 2 ,4,8,2 4,48h测定心肌酶谱。心脏停跳前 ,开放升主动脉后 5 min取右心室心肌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同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  结果 :实验组心电诱导停搏时间较长 ,量大 ,术后多巴酚丁胺及异丙肾上腺素平均最大剂量较高 ,使用时间较长 ,但心肌氧、乳酸摄取率恢复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冷血停搏液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较冷晶体停搏液无显著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搏液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