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激酶Cξ亚型基因及UrotensinⅡ基因中各有一个单核苷酸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红霞 杜玮南 +10 位作者 左瑾 吴国栋 史贵彬 沈岩 强伯勤 姚志建 杭建梅 王姮 黄薇 陈竺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标记,在以往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定位区域(1p36.33-p36.23)内寻找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SNP数据库中查找定位区域内10个候选基因中... 目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标记,在以往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定位区域(1p36.33-p36.23)内寻找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SNP数据库中查找定位区域内10个候选基因中的23个SNP位点,用单碱基延伸反应(singlebaseextension,SBE)法对北方汉族人群散发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及对照组(172例)进行分型及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23个SNP位点中有8个为中国北方人群常见SNP位点;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型分析显示,位于蛋白激酶Cξ亚型(PRKCZ)基因中的一个位点(rs436045)及urotensinⅡ(UTS2)基因中的一个位点(rs228648),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两个SNP位点可能和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上述两个位点所在的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白激酶Cζ亚型基因 UROTENSIN Ⅱ基因 中国 北方汉族人群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2型糖尿病 病例-对照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及骨钙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金秀 周学瀛 +4 位作者 孟迅吾 刘国仰 邢小平 刘怀成 徐苓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2-256,共5页
为探讨中国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型与骨密度(BMD)及含钙素间的关系,笔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202名北京地区汉族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另外,采用双能X线法测量BMD,并采用放免法测... 为探讨中国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型与骨密度(BMD)及含钙素间的关系,笔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202名北京地区汉族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另外,采用双能X线法测量BMD,并采用放免法测定骨钙素。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中国妇女VDR基因型分布显著不同于高加索人种;绝经后妇女中bb与aa基因型在股骨颈及大转子区呈对应较低的BMD值;未发现VDR基因型与骨钙素间相关。因此,中国妇女VDR基因型与BMD间有一定关联,但其对骨质疏松发病的预测价值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钙素 维生素D 妇女 基因型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CAP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在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红霞 张奎星 +11 位作者 杜玮南 施锦绣 姜正文 左瑾 黄薇 陈竺 沈岩 姚志建 强伯勤 杭建梅 王姮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检测始发现于墨西哥裔美国人群中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CAPN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联关系。方法对27份取自中国不同民族人群DNA标本进行... 目的检测始发现于墨西哥裔美国人群中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CAPN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联关系。方法对27份取自中国不同民族人群DNA标本进行测序,以确定CAPN10基因中的SNP位点分布;选择其中5个位点,用单碱基延伸(single-baseextension,SBE)法对156例北方汉族正常人和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DNA标本进行SNP分型及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对文献报道的易感基因CAPN10中的3个阳性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并对其中1个位点在68个2型糖尿病家系(377例)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和同胞传递不平衡检验(sib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STDT)。结果在所检测的8936bp长度范围内共检出40个SNP,平均约223bp出现1个SNP,各多态性在基因中呈不均匀分布;中国人CAPN10的SNP与文献报道的墨西哥裔美国人群中该基因多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所选择的5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正常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个阳性位点单体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T和STD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N10基因SNP具有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CAPN10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北方汉族人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中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亚宁 张俊武 +2 位作者 张正馨 屈秋明 陈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方法利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载脂蛋白E各等位基因、基因型的频率。结果ApoEε2、ApoEε3、ApoEε4这三个等位基因出现的次数(和频率)...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方法利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载脂蛋白E各等位基因、基因型的频率。结果ApoEε2、ApoEε3、ApoEε4这三个等位基因出现的次数(和频率)在56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分别为3(2.7%)、8475.0%、2522.3%,而在67例健康对照中分别为96.7%、11585.8%、107.5%。ApoEε4等位基因在AD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说明其差异有显著性(χ2=10.99P<0.01OR=3.5995%CI=1.54-8.41)ApoEε3等位基因在AD组中出现的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是AD的危险因素,ApoEε3等位基因在AD的发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 等位基因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东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E6E7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许雪梅 司静懿 +5 位作者 刘世德 徐建青 刘朝奇 李昆 陈浩 宋国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从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经HPV多重引物PCR法鉴定标本中感染HPV型别,选感染HPV16型的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 目的分析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从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经HPV多重引物PCR法鉴定标本中感染HPV型别,选感染HPV16型的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HPV16E6E7基因,将其重组入pALTER-1载体,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结果构建了含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E7的重组质粒,命名为HPV16E6E7-SD。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全长776bp,与已发表的德国标准株长度相等,但其核苷酸顺序的第557位核苷酸“T”变为“C”,即E6的终止密码子TAA变为谷氨酰胺密码子CAA。结论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E7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E6E7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6E7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30个候选基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卓 张永伟 +5 位作者 冯起平 李云峰 吴国栋 左瑾 肖新华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鉴定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方法对30个候选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发现、基因分型,并进行单倍型构建。对群体资料的SNP和单倍型数据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在77个trio家系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应用报告基因法... 目的鉴定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方法对30个候选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发现、基因分型,并进行单倍型构建。对群体资料的SNP和单倍型数据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在77个trio家系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应用报告基因法对1个阳性SNP位点rs5210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进行分析。结果KCNJ11基因的几个SNP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其中rs5219的等位基因频率,rs5210、rs2285676和rs5219的基因型频率,以及由rs5219和rs5215构成的单倍型GA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单倍型GA的TDT检验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基因分析显示rs5210两个等位基因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KCNJ11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KCNJ1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Ⅱ型糖尿病家系1号染色体易感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2
7
作者 杜玮南 孙红霞 +11 位作者 王姮 强伯勤 姚志建 顾军 熊墨淼 黄薇 陈竺 左瑾 华秀峰 高伟 孙琦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通过增加微卫星位点密度、扩大样本量,对以前定位到1号染色体上的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易感基因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方法运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经多重PCR、电泳、GeneScan及Genotyper程序分析获取位点信息,最后经参数及非... 目的通过增加微卫星位点密度、扩大样本量,对以前定位到1号染色体上的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易感基因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方法运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经多重PCR、电泳、GeneScan及Genotyper程序分析获取位点信息,最后经参数及非参数连锁分析,得到相关的P值、NPL值(Z值)。结果共扫描了5个区域34个位点,检出约12000个基因型。经GENEHUNTER2.0软件分析,其中的8个位点可能与糖尿病相连锁(P<0.05,NPL值最大为2.17),它们分布于3个区域,尤其是第1个区域(1p36.3-1p36.23),其每一个位点都显示与糖尿病相连锁,前后分布于1个长达16.9cM的范围内。另外2个区域未检出阳性结果。结论证实了全基因组扫描所获得的结果。尤其是,在所研究的1P末端区域,所有研究位点都显示与疾病连锁,这些位点分布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提示该区域可能蛰伏着多个糖尿病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人群 2型糖尿病 微卫星位点 基因组扫描 易感基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白细胞抗原DRB1及DQA1区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亮平 刘英 +5 位作者 李兴旺 孙国常 朱席琳 吴云忠 胡全有 李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白细胞抗原(HLA)DRB1及DQA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分析基因—环境交互在慢性乙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慢性乙肝患者207人,HBV携带者212人,自限性HBV感染者...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白细胞抗原(HLA)DRB1及DQA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分析基因—环境交互在慢性乙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慢性乙肝患者207人,HBV携带者212人,自限性HBV感染者148人)方法,比较3组人群检测的HLA等位基因频率并应用交互相乘模型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慢性乙肝组HLA-DQA1*0301等位基因频率(14·81%)显著低于HBV携带组(25·24%)和自限性HBV感染组(25·00%)(Pc=0·002;Pc=0·007);自限性HBV感染组HLA-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8·78%)显著高于HBV携带组(1·89%)和慢性乙肝组(2·18%)(Pc=0·000;Pc=0·000);自限性HBV感染组HLA-DQA1*0302等位基因频率(4·05%)显著低于慢性乙肝组(11·41%)(Pc=0·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的混杂效应后,HLA-DQA1*0302仍是发展为慢性乙肝的危险因素(OR=3·913,P=0·0006),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是HBV感染后的保护因素(OR=0·200,P=0·0004;OR=0·258,P=0·0000)。饮酒与HLA-DQA1*0102[交互指数(Ⅱ)=1·49]、HLA-DQA1*0302(Ⅱ=12·12)在慢性乙肝的发生中可能存在正交互作用,与DQA1*0301存在负交互作用(Ⅱ=0·78)。结论携带HLA-DQA1*0302等位基因者感染HBV后可能增加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而携带HLA-DQA1*0301和HLA-DQA1*0102者可能降低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影响HBV感染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细胞抗原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区核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邱长春 方明式 +2 位作者 朱席琳 杜志荣 周文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7-352,共6页
本文报告汉族人HLA-DQAI启动子区(QAP)基因多态性。汉族人HLA-DQA1Xbox第-111位是腺苷酸(A)而不是鸟苷酸(G),-98位可是A或G;Ybox-71位为A;Sbox-131位为G;IDDM患者在Sbox5’上游和X、Ybox之间易发生单个核苷酸取代。并发现1... 本文报告汉族人HLA-DQAI启动子区(QAP)基因多态性。汉族人HLA-DQA1Xbox第-111位是腺苷酸(A)而不是鸟苷酸(G),-98位可是A或G;Ybox-71位为A;Sbox-131位为G;IDDM患者在Sbox5’上游和X、Ybox之间易发生单个核苷酸取代。并发现1例携带DR2-IDDM患者AAP的-157和-158位间发生CCA核苷酸插入突变。提示HLA-DQA1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在ID-DM的遗传易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 启动子 插入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群体17号染色体上5个STR位点多态性分析(论著摘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承宇 黄尚志 +2 位作者 李辉 袁波 张红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共1页
关键词 短联重复序列 多态性 汉族 高血压 基因定位
全文增补中
阿片类药物长期作用对μ-中国仓鼠卵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久怡 叶菜英 +3 位作者 杨惠芬 武文君 刘丽云 张德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入手,筛选 DAMGO长期作用后μ-中国仓鼠卵细胞 (μ- CHO)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研究阿片类药物与 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μ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DAMGO长期( 72 h)作用于μ- CHO细胞,模拟耐受成瘾。... 目的 从基因水平入手,筛选 DAMGO长期作用后μ-中国仓鼠卵细胞 (μ- CHO)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研究阿片类药物与 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μ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DAMGO长期( 72 h)作用于μ- CHO细胞,模拟耐受成瘾。利用差异显示 PCR、克隆、 Northern印迹分析等找出表达水平有改变的基因,测序,并与 NIH Blast数据库中序列比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线粒体膜电势测定等方法,观察吗啡短期与长期作用 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结果其中一条基因在用 DAMGO长期刺激μ- CHO细胞后基因水平出现上调,并与大鼠线粒体膜上 H+ /磷酸基同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同源性很高。线粒体膜电势测定发现,用 10- 6~ 10- 4 mol/L吗啡短时间( 2 h)作用 PC12细胞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势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长时间( 12~ 60 h)作用后,膜电势出现从部分丧失、完全丧失到逐步恢复的现象,上述现象均能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阻断。结论 初步提示阿片类药物长期作用含有阿片受体的细胞后,可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推测阿片类药物可能影响细胞线粒体电子转移、 ATP合成过程,此过程可能与阿片类药物长期激活阿片受体导致的成瘾、耐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耐受 差示PCR 线粒体膜电势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5 cDNA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高效稳定表达
12
作者 薛莉 崔莲仙 +1 位作者 何维 巴德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 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5(IL15),为IL15 的功能研究提供有利条件。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人IL15 编码区cDNA片段,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再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HO ... 目的 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5(IL15),为IL15 的功能研究提供有利条件。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人IL15 编码区cDNA片段,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再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HO 细胞进行表达,鉴定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共获得8 株高效表达IL15 的阳性克隆,其平均活性为(31854±3272)U/(106 cells·d),稳定传代6 个月后仍保持其表达活性。结论 人IL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5 卵巢细胞 真核基因表达 C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秉仁 蔡良婉 +1 位作者 向绪传 Xiang-Xu-zhuan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80,共5页
本文报道了有关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及其受体( EGFR)的基础研究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药开发的有关工作: hEGF的基因合成、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宿主细胞、表达产物的纯化和中试规模三批样品的生产和检验等的有关研究结果、... 本文报道了有关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及其受体( EGFR)的基础研究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药开发的有关工作: hEGF的基因合成、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宿主细胞、表达产物的纯化和中试规模三批样品的生产和检验等的有关研究结果、 hEGF滴眼液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等新药研制过程。有关基础研究表明,编码 51个氨基酸的 hEGF可以在α因子前导肽的引导下在酵母体系中分泌性表达,表达产物可促进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增殖,可促进角膜碱烧伤的愈合,可用于口腔溃疡和皮肤烧伤的治疗,可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有预防作用等 ,并用之制备了抗血清以测定血尿中 EGF的浓度。研究表明 EGF在大于 10 ng/ml浓度下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株 BT325和人阴道上皮癌细胞株 A43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用差异显示方法对此现象进行了分子机制的探讨。研究肾癌 EGFR表达和 DNA含量检测具有临床意义。对 EGF的晶体进行了初步的结构分析。中试产品检测表明 hEGF相对分子质量为 6000、等电点为 4.6、氨基端 15个氨基酸顺序正确、具有 EGF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产品中无酵母细胞的残余 DNA。动物实验表明 EFG在体内无蓄积,有明确的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无急毒和长毒副作用,对眼无刺激和局部毒性作用。在四家医院进行的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重组蛋白 滴眼液 基因工程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V304细胞可作为一般模型、工具或靶用于生物医学和药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其夏 邱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ECV304 was reported first in 1990 as a spont aneously-transformed and immortalized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Japanese HUVEC. S ubsequently, many studies validated that the ECV304 is a permanent endothelial cell line. I... ECV304 was reported first in 1990 as a spont aneously-transformed and immortalized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Japanese HUVEC. S ubsequently, many studies validated that the ECV304 is a permanent endothelial cell line. It has been used widely as an endothelial cell model and an useful re search tool in bio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However, several distinct differenc es exist between ECV304 and HUVEC. Some studies even pointed out that ECV304 is not of HUVEC origi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data including ours, this reporte dly endothelial-derived permanent human cell line ECV304 may be dedifferentiated towards an epithelial phenotype. It is therefore not an appropriate cell line t o study endothelial cell biology. But cultured ECV304 cells can still be used as a model, tool or target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depending on whether or not their functional expression or markers are suitable for the research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V304细胞 生物医学 药学 医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子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展望 显微镜 影像学诊断 人工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关键词 医学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大分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主题:基因组医学与公共卫生——2004年亚太人类基因组与遗传学大会简介
17
作者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9-714,共6页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研究 基因组医学 公共卫生 2004年亚太人类基因组与遗传学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类疾病基因控制工程基础研究的近期进展
18
作者 方福德 public3.bta.net.cn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关键词 疾病基因控制工程 基因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潜能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曹莹 孟艳 +5 位作者 孙昭 廖联明 韩钦 李静 刘艳宁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2,i0008-i0009,共7页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的干细胞是否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从成人脂肪组织分离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检测其生长特性、表型以及成骨、脂肪和神经的能力。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下,免疫组...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的干细胞是否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从成人脂肪组织分离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检测其生长特性、表型以及成骨、脂肪和神经的能力。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下,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细胞标志及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输入下肢缺血小鼠体内后能否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在体外能迅速扩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Flk1),具有分化成骨、成脂肪和成神经的能力;在VEGF、bFGF诱导下,能分化成有功能的内皮细胞,改善缺血状况。结论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不仅具有间充质细胞的分化潜能,还具有内皮干/祖细胞性质,可以用于血管新生的细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干细胞 内皮 分化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25
20
作者 赵金秀 周学瀛 +3 位作者 刘国仰 孟迅吾 邢小平 刘怀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3,共6页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成人的VD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b、a...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成人的VD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b、a、T等位基因为多,分别占95%、75%和95%,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种,与日本人也有一定差别,而与朝鲜人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