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38
1
作者 白春梅 徐光勋 +2 位作者 赵永强 韩少梅 单渊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研究,154例实体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7例,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A组:第1个周期(用药周期)...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研究,154例实体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7例,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A组:第1个周期(用药周期)注射rhTPO,第二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B组:第1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第2个周期(用药周期)注射rhTPO。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d-1,连续用药最长14 d。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及血清抗rhTPO抗体。结果 A、B两组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54例实体瘤患者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比较:(1)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分别为(64.4±45.4)×109/L和(52.4±30.9)×109/L(P=0.000),血小板计数恢复后的最高值分别为(263.9±142.5)×109/L和(148.9±67.7)×109/L(P=0.000);(2)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5±3.9)和(3.7±5.7)d(P=0.04);(3)用药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以上所需天数为(10.3±8.7)和(14.0±8.9)d,而对照周期为(15.9±10.5)和(21.1±9.5)d(P=0.000);(4)血小板平均输注量两周期比较无差异;(5)化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实体肿瘤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彩燕 高晶 +3 位作者 杨荫昌 崔丽 万新华 葛昌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回顾1例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与结果32岁男性患者,因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加重,伴发作性意识丧失、行走不稳11年就诊。体格检查: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右上肢舞蹈样运动,左手呈静止性震颤,行... 目的回顾1例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与结果32岁男性患者,因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加重,伴发作性意识丧失、行走不稳11年就诊。体格检查: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右上肢舞蹈样运动,左手呈静止性震颤,行走时躯干及下肢向右侧扭转,站立时脚趾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偏低,四肢腱反射偏低。右侧指鼻试验略欠稳准,存在意向性震颤;双手轮替试验笨拙。智商评分为78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于正常值范围。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Giemsa染色棘红细胞占8%。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红细胞表面棘状突起。谷氨酰氨基转移酶2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7U/L,血肌酸磷酸激酶1787U/L,乳酸脱氢酶295U/L,α-羟丁酸脱氢酶231U/L,脂蛋白(A)504mg/L,其余各项指标均于正常范围内。MR检查显示,双侧尾状核头萎缩明显,双侧侧脑室前角明显增宽。脑电图检查颞叶呈异常电活动。肌电图显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下降20%,波幅下降80%。临床拟诊为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经氟哌丁醇、维生素B和维生素E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存在多种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考虑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该病为一组神经系统综合征,共同的特点是锥体外系症状和棘红细胞增多,可通过血涂片、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显微镜检查 锥体外系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对铁调节蛋白Hepcidin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雪峰 周道斌 赵永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78-782,共5页
本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正常小鼠、急性炎症小鼠和慢性病性贫血(ACD)小鼠模型中对hepci-din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小鼠背部皮下双肩胛骨间脂肪垫内注射松节油的方法建立急性炎症模型和ACD模型。正常小鼠、急性炎症期小鼠和ACD小... 本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正常小鼠、急性炎症小鼠和慢性病性贫血(ACD)小鼠模型中对hepci-din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小鼠背部皮下双肩胛骨间脂肪垫内注射松节油的方法建立急性炎症模型和ACD模型。正常小鼠、急性炎症期小鼠和ACD小鼠腹腔注射EPO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肝脏hepcidi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长期慢性炎症并未使小鼠肝脏hepcidinmRNA表达显著升高,但单次注射松节油可以使小鼠肝脏hepcidinmRNA水平一过性显著升高。腹腔注射EPO能够抑制正常小鼠、ACD小鼠与急性炎症小鼠肝脏hepcidinmRNA的表达。ACD小鼠在注射EPO后血红蛋白水平与肝脏hepcidinmRNA表达水平呈线性负相关。结论皮下多次注射松节油可以建立ACD模型。在ACD发病过程早期肝脏hepcidinmRNA升高,在此之后恢复正常。EPO在正常条件、急性炎症条件和慢性炎症条件下均可抑制hepcidin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性贫血 HEPCIDIN 红细胞生成素 铁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8/Syndecan-1在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庄俊玲 汪玄 武永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23-1027,共5页
为了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M)免疫分型的测定方法,分析各种抗原的表达特点,并分选高纯度原代骨髓瘤细胞,应用CD45/侧向角(SSC)设门的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测定18例MM患者、2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7例正常人骨髓免疫分型特点;应用... 为了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M)免疫分型的测定方法,分析各种抗原的表达特点,并分选高纯度原代骨髓瘤细胞,应用CD45/侧向角(SSC)设门的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测定18例MM患者、2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7例正常人骨髓免疫分型特点;应用抗CD138和免疫磁珠从MM患者的骨髓中分选骨髓瘤细胞。结果表明:骨髓瘤细胞CD45阴性或弱阳性,SSC介于有核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之间,CD138和CD38均阳性,T、B细胞及髓系抗原多为阴性,CD56阳性率为83.3%,HLADR阳性率为44.4%。与MM患者相比,AL患者CD138均阴性,而CD38为100%阳性,CD56阳性率为25%。正常人CD138和CD56均为阴性。磁珠分选获得的原代骨髓瘤细胞纯度在73%-95%之间,平均为86%。结论:CD45/SSC设门的三色免疫荧光FCM是测定MM免疫分型的稳定可靠方法,CD138是骨髓瘤细胞表面较为特异的抗原标志,应用抗CD138和免疫磁珠可以获得高度富集的原代骨髓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术 CD138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腹腔输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钟玉萍 武永吉 +2 位作者 沈悌 汪玄 张洁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免疫磁珠双阳性分选法,从PNH患者骨髓中分离出足够数量的CD34+CD59+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并将体外扩增的细胞输注给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裸鼠。结果显示:移植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和DNA检测方法均检测到裸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人的CD45+细胞,而接受PNH病人CD34+CD59+细胞移植后的裸鼠,其血常规指标有一定恢复,但并未完全恢复。结论:PNH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后仍能保持造血祖细胞的生物特性,在照射的裸鼠中能重建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34^+CD59^+细胞 细胞扩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珠双阳性分选法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娟 武永吉 +3 位作者 张之南 吕照江 陈实平 董红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应用磁珠双阳性分选法在体外扩增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的CD34+ CD5 9+ 细胞 ,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 (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奠定基础。流式细胞术分选虽然经常用于细胞纯化 ,但难于满足大规... 应用磁珠双阳性分选法在体外扩增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的CD34+ CD5 9+ 细胞 ,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 (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奠定基础。流式细胞术分选虽然经常用于细胞纯化 ,但难于满足大规模临床细胞分选的需要。本研究利用免疫磁珠系统 ,应用隔夜孵育法去除第一次分选时CD34+ 细胞吸附的磁珠 ,经过两次磁珠双阳性分选 ,从PNH患者骨髓中分离出足够数量的CD34+CD5 9+ 细胞 ,用于体外培养扩增。结果显示 :磁珠双阳性法分选的CD34+ CD5 9+ 细胞与磁珠 流式细胞术二步分选法比较 ,在细胞生存、增殖、扩增及形成造血集落形成单位 (CFU )的能力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磁珠双阳性分选法可能推广应用于其它双阳性或多阳性细胞的分离纯化 ,尤其是造血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珠双阳性分选法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骨髓移植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与正常人CD34^+细胞生存、增殖、扩增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娟 武永吉 +3 位作者 张之南 吕照江 陈实平 董红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并对其与正常人CD34+细胞的生存、增殖及扩增性能进行比较,为PNH患者实现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方法应用... 目的探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并对其与正常人CD34+细胞的生存、增殖及扩增性能进行比较,为PNH患者实现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富集纯化CD34+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及正常人CD34+细胞。对两种细胞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下,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及扩增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体外半固体培养。结果(1)PNH患者CD34+CD59+细胞在体外能得到有效的扩增,在细胞因子合理组合作用下,第7天时CD34+CD59+细胞绝对数扩增约23.49倍。2PNH患者CD34+CD59+细胞与正常人CD34+细胞存在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在体外扩增过程中,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有相同的趋势,均为扩增第7天达到扩增高峰,均在SCF+IL-3+IL-6+FL+Tpo+Epo组合条件下达到最大扩增能力。并且扩增后的细胞仍有形成CFU的能力,均能很好地保持CD59抗原,无GPI锚连蛋白的丢失。(3)正常人CD34+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的能力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结论(1)PNH患者CD34+CD59+细胞在体外能得到有效的扩增,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满足大多数PNH患者ABMT或APBSCT的需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骨髓 CD34^+CD59^+细胞 正常人 CD34^+细胞 生存 增殖 扩增性能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醇等对血小板体外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申 赵永强 +3 位作者 张之南 吕照江 潘家琦 范连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8-450,共3页
以ADP、胶原为诱导剂观察了麦芽醇、764-3、莨菪亭对人血小板体外聚集的影响,并与阿魏酸钠、654-2比较。结果表明:对ADP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3种药物的抑制作用与阿魏酸钠、654-2比较无显著差异,较瑞香素弱,... 以ADP、胶原为诱导剂观察了麦芽醇、764-3、莨菪亭对人血小板体外聚集的影响,并与阿魏酸钠、654-2比较。结果表明:对ADP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3种药物的抑制作用与阿魏酸钠、654-2比较无显著差异,较瑞香素弱,其ID50分别为麦芽醇0.38g·L-1;764-30.51g·L-1;莨菪亭0.56g·L-1。在胶原诱导下麦芽醇的抑制作用与瑞香素、灯盏花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莨菪亭作用稍弱,ID50:麦芽醇0.28g·L-1,莨菪亭0.79g·L-1,瑞香素0.20g·L-1,灯盏花素0.76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醇 莨菪亭 764-3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定荣 凌庆 +1 位作者 关鸿志 李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报告1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情况,并对脑脊液细胞和异常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报告1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情况,并对脑脊液细胞和异常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头晕、渐进性加重的行走不稳伴恶心、呕吐。头部MRI检查脑实质呈多发异常信号.无强化和占位效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现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细胞核形态欠规则,可见核分裂象:组织病理学显示胶质纤维背景中散在分布有淋巴细胞,可见血管周聚集现象及软脑膜浸润,肿瘤细胞染色质深染,少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表达CD20、CD5及细胞周期素D1等标志物。基因重排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呈单克隆性。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方案,同时神经鞘内注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2d后患者出现昏迷,因家属拒绝抢救而出院。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瘤为临床罕见淋巴瘤,其组织学表现与发生在颅外组织者不同,影像学表现亦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临床治疗方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复发难治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明辉 周道斌 +2 位作者 韩冰 邹农 赵永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594-1596,共3页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HIV 巨淋巴结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EB病毒转染建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永生细胞系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涛 许彩民 +3 位作者 朱苏玲 徐文瑾 潘华珍 张之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2-285,共4页
为提高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细胞建立永生性细胞株的成功率及加快建株时间,在改进培养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根据PNH异常细胞易受氧化损伤的原理,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一种抗氧化... 为提高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细胞建立永生性细胞株的成功率及加快建株时间,在改进培养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根据PNH异常细胞易受氧化损伤的原理,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一种抗氧化剂AA_2保护PNH异常细胞的生存。研究结果表明:2例PNH患者细胞均建株成功,不加药对照组有1例失败;建株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建株后CD59^-细胞百分率无明显下降。实验结果提示,氧化损伤是PNH细胞建株困难的重要原因;在培养初期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建株的成功率及缩短建株时间,这是一个重要的改进;因观察例数尚少,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B病毒 永生性细胞系 CD59^-细胞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诊症状与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永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19-519,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首诊症状 诊断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发病机制 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生物学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冰 武永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克隆性疾病。PNH病人选择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阴性细胞生长,一方面可能由于GPI^-细胞具有内在的生存优势,而更多的人倾向认为是由于附加的环境因素导致GPI^-细胞选择性扩增,可能存在与...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克隆性疾病。PNH病人选择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阴性细胞生长,一方面可能由于GPI^-细胞具有内在的生存优势,而更多的人倾向认为是由于附加的环境因素导致GPI^-细胞选择性扩增,可能存在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的逃避细胞凋亡的机制。在治疗方面,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菌素A)及细胞因子都已用于临床并已取得了一定疗效,基因治疗也正在进行当中,但真正应用还有待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永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20-520,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鉴别诊断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 脾功能亢进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造血祖细胞凋亡与Fas抗原,bcl-2,c-myc的表达及HGFs的影响
15
作者 操州虹 李蓉生 +1 位作者 王美健 李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9-185,共7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发生在多能干细胞阶段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MDS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存在过度凋亡现象,可能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fas,bcl-2,c-myc和p53等基因异常表达有关。为此,我们用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发生在多能干细胞阶段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MDS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存在过度凋亡现象,可能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fas,bcl-2,c-myc和p53等基因异常表达有关。为此,我们用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5例MDS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CD34^+细胞)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bcl-2,c-myc蛋白和Fas抗原表达的变化,观察rhEpo,rhIL-3,rhGM-CSF对其影响,并分析这些基因产物表达与造血祖细胞凋亡的关系。新分离出的对照组骨髓CD34^+细胞Fas抗原呈低水平表达(8.10±3.60%),MDS患者Fas抗原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6.32±10.25%),差异显著(P<0.01),体外培养10天后,增加更为明显(40.33±13.83%),且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98)。在新分离出的骨髓CD34^+细胞中,MDS患者bcl-2蛋白的表达(89.90±1.72%)与对照组(84.60±2.40%)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培养10天后,MDS患者bcl-2的表达为23.44±9.83%,较对照组(45.11±5.42%)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的GM-CSF,IL-3(均为100 U/ml)可促进MDS患者骨髓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c-myc比值降低,从而抑制细胞凋亡。MDS患者Fas抗原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祖细胞 CD34^+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C-MYC FAS抗原 造血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铁蛋白受体mRNA在MEL细胞中表达的调节
16
作者 王伟良 李蓉生 李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7-382,共6页
转铁蛋白受体(TfR)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的铁摄取量。它的表达除受细胞内铁含量影响外,在红系细胞还与血红素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但在非红系细胞,则仅与细胞的增殖状态相关。本实验通过对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在二甲基亚砜(DM... 转铁蛋白受体(TfR)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的铁摄取量。它的表达除受细胞内铁含量影响外,在红系细胞还与血红素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但在非红系细胞,则仅与细胞的增殖状态相关。本实验通过对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在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分化前后、不同的铁状态和不同的血红素合成条件下,采用Northern印迹方法,观察TfR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为:①在未诱导的MEL细胞,随着细胞的增殖,TfR mRNA含量增加;诱导的MEL细胞,虽然随着细胞分化成熟而丧失增殖能力,但当存在血红素合成时,TfR mRNA含量也增高,且增高幅度较非诱导组高。②在未诱导的MEL细胞,降低细胞内铁含量(培养液中加入去铁胺式抗TfR单克隆抗体),可刺激TfR mRNA表达;增加细胞内铁含量(培养液中加入转铁蛋白),则抑制TfR mRNA的表达;在诱导的MEL细胞,采用相同条件的铁状态时,细胞内TfR mRNA水平发生类似的改变,但变化的程度较小。③在未诱导的MEL细胞,加入血红素合成抑制剂(培养液中加入异烟肼),不改变TfR mRNA的表达;在诱导的MEL细胞,血红素合成抑制剂既抑制红系细胞的分化,也抑制TfR mRNA的表达。④当培养液中加入EPO,则促进诱导的MEL细胞内TfR mRNA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在红系细胞,TfR mRNA的表达除受细胞内铁调节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受体 MRNA 红系细胞 小鼠红白血病 血红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观察MEL细胞系中铁螯合酶mRNA表达的调节
17
作者 王伟良 李蓉生 李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铁螫合酶是参与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步的酶,催化将铁原子引入卟啉原IX内的反应。它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但在红系细胞内含量尤其丰富。目前已经清楚,铁螫合酶的mRNA有两种形式:2.9kb和2.2kb,其中2.9kb的mRNA主要存在于非红系细胞... 铁螫合酶是参与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步的酶,催化将铁原子引入卟啉原IX内的反应。它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但在红系细胞内含量尤其丰富。目前已经清楚,铁螫合酶的mRNA有两种形式:2.9kb和2.2kb,其中2.9kb的mRNA主要存在于非红系细胞内,2.2kb的mRNA则主要存在于红系细胞内。采用1.5kbcDNA作为探针,观察小鼠红白血病(murine erythroleukemia,MEL)细胞在二甲基亚枫(DMSO)诱导分化前、后不同的铁状态和不同的血红素合成条件下铁螫合酶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结果:①在未诱导的MEL细胞,虽然细胞增生旺盛,但铁螫合酶mRNA表达无变化;②在诱导的MEL细胞,铁螯合酶mRNA表达显著增加;③在诱导和未诱导的MEL细胞,铁对铁螯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均较弱;④在诱导的MEL细胞中血红素合成受抑制,铁螯合酶mRNA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螫合酶 血红素 MRNA表达 红白血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不典型结痂型疥疮1例
18
作者 晋红中 韩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3-584,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1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地医院予以氨基比林2支肌内注射、青霉素64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3d,治疗后好转,当时未查血常规。出院后逐渐出现乏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1病历摘要患者男,1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地医院予以氨基比林2支肌内注射、青霉素64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3d,治疗后好转,当时未查血常规。出院后逐渐出现乏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地塞水松、司坦唑醇、利血生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治疗20d后腹股沟、胸部逐渐出现皮下瘀血、瘀斑,伴鼻腔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疥疮 结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生成中的信号传递通路及其调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燕萍 陈嘉林 潘华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造血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造血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JAK,JAK发生自我磷酸化的同时也使受体磷酸化,继而通过SH2 蛋白激活ras通路。JAK还可以使STAT磷酸化。STAT磷酸化后移到细胞核内,启动有关基... 造血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造血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JAK,JAK发生自我磷酸化的同时也使受体磷酸化,继而通过SH2 蛋白激活ras通路。JAK还可以使STAT磷酸化。STAT磷酸化后移到细胞核内,启动有关基因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生成 信号传递 造血调控 造血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N-ras基因突变的连续观察
20
作者 马艳青 陈书长 +4 位作者 武永吉 吕照江 李德高 葛昌文 沈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为连续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程进展过程中N-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取19例MDS患者在不同FAB亚型时的骨髓片,每例患者至少取2次不同FAB亚型的骨髓片,应用PCR和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DS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率... 为连续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程进展过程中N-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取19例MDS患者在不同FAB亚型时的骨髓片,每例患者至少取2次不同FAB亚型的骨髓片,应用PCR和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DS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率为26.0%,主要为G→A的突变;随着MDS病情进展N-ras突变率逐渐增高,突变组比无突变组更易转化为白血病(P<0.05),突变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突变组(X^2=4.0149),P<0.05。结论提示,N-ras基因突变可作为观察MDS病程进展和判断其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N-RAS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