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神经性损伤和疾病的经肠营养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任直 连伟 +2 位作者 任祖渊 苏长保 张思源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8年第1期40-43,共4页
从急性创伤到慢性退行性疾病,很多疾病都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如多部位、多脏器损伤,颅脑外伤,脑出/缺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神经系统损伤病人约占医院急诊病人总数的15%、康复中心病人的30... 从急性创伤到慢性退行性疾病,很多疾病都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如多部位、多脏器损伤,颅脑外伤,脑出/缺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神经系统损伤病人约占医院急诊病人总数的15%、康复中心病人的30%及家庭护理病床的50%。这些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胃肠外营养 经肠营养 多器官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波 王任直 +5 位作者 廉志刚 姚勇 李桂林 窦万臣 田士强 夏学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移。 方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成梗死后1、3、7、14、28 d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 结果与正...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移。 方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成梗死后1、3、7、14、28 d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室下区及海马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1 d开始增加(P<0.05),7d达到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28 d后接近正常水平;室下区及海马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经胼胝体向对侧迁移。 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梗死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5-溴脱氧尿苷嘧啶 检测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Chairi畸形寰枕减压手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永宁 王任直 邸虓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介绍神经内镜下寰枕减压治疗Chairi畸形的方法。方法采用内镜下后正中2—3cm小切口行寰枕减压治疗1例Chairi畸形脊髓空洞症患者。结果术后患者各项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第2天即下床活动,3d后出院。磁共振成像示枕大孔区减压充分... 目的介绍神经内镜下寰枕减压治疗Chairi畸形的方法。方法采用内镜下后正中2—3cm小切口行寰枕减压治疗1例Chairi畸形脊髓空洞症患者。结果术后患者各项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第2天即下床活动,3d后出院。磁共振成像示枕大孔区减压充分。结论内镜下寰枕减压术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iri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 脊髓空洞症 神经内窥镜 寰枕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及其可塑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波 王任直 +5 位作者 李桂林 姚勇 窦万臣 栗世方 田士强 尹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并探讨其可塑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68只,分对照组(n=8),脑梗死后1、3、7、14、28d组,每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Brdu/多唾液酸神经细...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并探讨其可塑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68只,分对照组(n=8),脑梗死后1、3、7、14、28d组,每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Brdu/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下区和海马B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1d开始增加(P<0.05),7d达到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28d后接近正常水平;室下区和海马BrdU/PSA-NCAM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7d开始增加(P<0.05),14d达到高峰,28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约占同期BrdU阳性细胞数60%。结论脑梗死可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且大多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于细胞 增殖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各亚型在小鼠皮肤和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丽 王宝玺 +2 位作者 左亚刚 姚勇 陈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1-693,共3页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Ag1各亚型在大脑、心肌、皮肤和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PAg1的神经亚型(BPAg1-a)在小鼠大脑、脊髓、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亚型(BPAg1-b)在大脑、脊髓、心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而皮肤亚型(BPAg1-e)仅在皮肤组织中有表达。结论:证实皮肤与神经组织中均存在BPAg1。由于BPAg1亚型的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可能在BP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的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神经系统疾病 反转录PCR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1
6
作者 窦万臣 王任直 +4 位作者 张波 张晓波 李桂林 田士强 姚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索导致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法。方法 按照文献方法,采用体重为250-350 g的SD大鼠进行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 目的 探索导致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法。方法 按照文献方法,采用体重为250-350 g的SD大鼠进行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不用血管夹夹闭颈内、外动脉,直接在颈内动脉靠近分叉处套上一根丝线,用血管钳牵拉,就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向深层次解剖,显露翼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就可以直视下将栓线插入颈内动脉。结论 采用预先在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向深部解剖显露翼腭动脉后可以在直视下将栓线送入颈内动脉,无需结扎翼腭动脉。整个手术操作可以由一个人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制作方法 线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卒中的磁共振活体追踪 被引量:9
7
作者 魏俊吉 王任直 +9 位作者 陆菁菁 王裕 樊晓彤 冯逢 马文斌 杨义 李桂林 窦万臣 金征宇 孔燕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7,I0010,共6页
目的探索利用磁共振技术活体追踪干细胞的可行性以及干细胞对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集大鼠后肢股骨和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和多聚左旋赖氨酸的混合物标记BMSCs... 目的探索利用磁共振技术活体追踪干细胞的可行性以及干细胞对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集大鼠后肢股骨和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和多聚左旋赖氨酸的混合物标记BMSCs,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标记率。线栓法建立18只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动物模型,分为缺血对侧BMSCs移植组(细胞数1.5×105/15μl)、缺血同侧纹状体移植组(细胞数1.5×105/15μl)和对照组(15μlD-Hanks液)3组,每组6只。分别在脑缺血后第1天、细胞移植后第1天及第14天进行磁共振扫描,对各时间点梗死体积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顺磁性氧化铁对BMSCs的标记率为96%。磁共振追踪显示移植后第14天缺血同侧移植组BMSCs向缺血灶边缘迁移,缺血对侧移植组BMSCs沿胼胝体弥散,但是3组之间的脑梗死体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对干细胞标记率高,磁共振活体追踪有利于了解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和迁移。BMSCs脑内移植对于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梗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性鞘内药物(吗啡)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洪溪 龚志毅 +4 位作者 陶蔚 叶铁虎 任洪智 黄宇光 王任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植入性蛛网膜下腔(即鞘内)药物(吗啡)输注系统(implantedintrathecaldrugdeliverysystem,IDDS)在顽固性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因顽固性疼痛(癌痛和非癌痛)、药物治疗无法缓解而实施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病人进... 目的:探讨植入性蛛网膜下腔(即鞘内)药物(吗啡)输注系统(implantedintrathecaldrugdeliverysystem,IDDS)在顽固性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因顽固性疼痛(癌痛和非癌痛)、药物治疗无法缓解而实施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病人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筛选试验成功后,经过外科手术将IDDS植入体内,术后给予持续输注吗啡,经过剂量调整,镇痛效果较明显,副作用减轻。结论:通过IDDS将镇痛药物(吗啡)直接注入作用部位(脊髓和大脑),镇痛效果确切,同时避免了全身给药时的副反应,是针对顽固性疼痛(癌痛和非癌痛)的三阶梯治疗以外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时应掌握适应症,并进行筛选试验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并根据疼痛缓解程度和副作用进行剂量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疼痛 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 吗啡 阿片类药物 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栗世方 王任直 李桂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有力的血管形成因子。研究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应用外源性VEGF可促进脑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往观点认为,VEGF改善脑缺血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有力的血管形成因子。研究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应用外源性VEGF可促进脑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往观点认为,VEGF改善脑缺血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实现的。但最新研究证实,在脑缺血发生时,VEGF对神经系统具有多重保护作用,涉及血管形成、促进神经发生、直接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及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在分子水平明确VEGF的这些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对神经修复和神经保护的理解,并为治疗脑缺血开发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 血管发生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鞍区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义 任祖渊 +2 位作者 苏长保 王任直 马文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0-353,共4页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1991年3月至2002年1月间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蝶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16.8岁,平均病程2.6年。临床表现为尿崩症11例,视功能障碍6例,生长发育迟缓5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1991年3月至2002年1月间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蝶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16.8岁,平均病程2.6年。临床表现为尿崩症11例,视功能障碍6例,生长发育迟缓5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肿瘤最大径≤3cm8例,>3cm3例。MRI显示肿瘤为T1呈低或等信号8例。术中肿瘤呈紫红色或暗灰色。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生殖细胞瘤,术后均进行放射治疗。随诊3个月至6年,肿瘤消失,术后尿崩症状改善9例,视功能障碍改善4例,但垂体功能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改善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当年轻人出现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影像检查发现蝶鞍区实质肿瘤边界不清时,应考虑蝶鞍区生殖细胞瘤,高度怀疑时采用试验性放射治疗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区生殖细胞瘤 诊断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关系和手术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祖渊 杨义 +4 位作者 苏长保 王任直 陶蔚 马文斌 李永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方式的相互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在我院就诊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微腺瘤56例(20.7%),大腺瘤118例(43.7%),巨大腺瘤96例(35.6%);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 目的评估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方式的相互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在我院就诊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微腺瘤56例(20.7%),大腺瘤118例(43.7%),巨大腺瘤96例(35.6%);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40例(14.8%),生长激素(GH)腺瘤58例(21.5%),泌乳素(PRL)腺瘤57例(21.1%),垂体无功能腺瘤115例(42.6%);采用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260例(96.3%),采用开颅手术垂体腺瘤切除术6例(2.2%)。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在垂体微腺瘤中的比例为3.6%,在垂体大腺瘤中的比例为20.4%,在垂体巨大腺瘤中为61.4%;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94.1%,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58.8%。结论垂体腺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及术前分析手术的难易程度,从而避免损伤颈内动脉,提高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卒中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附52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幸兵 李永宁 +4 位作者 任祖渊 苏长保 王任直 杨义 马文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21-32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 Gd DT PAMRI增强扫描、CT扫描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4 2 %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 ,6 5 4%的病例MRI表现... 目的 :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 Gd DT PAMRI增强扫描、CT扫描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4 2 %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 ,6 5 4%的病例MRI表现为T1 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 ,T2 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 ,MRI诊断垂体卒中准确率达 10 0 %。结论 :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卒中 MRI 垂体腺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可溶性CD44v6测定用于侵袭性垂体腺瘤辅助性诊断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燕国 苏长保 +5 位作者 任祖渊 王任直 李桂林 窦万臣 张波 田士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测定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体6sCD44v6)含量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10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的含量。结果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 目的探讨测定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体6sCD44v6)含量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10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的含量。结果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分别为44.63±7.21、(34.53±6.41)和(26.34±4.95)ng/ml,非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患者分别为60.78±9.61、(57.78±10.00)和(37.22±5.17)ng/ml,均较对照组(68.73±6.00)ng/ml低(P<0.05)。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含量均较对应的非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患者降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5)。外周血sCD44v6含量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而降低(P<0.01),尤以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其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符合率达89.71%。结论外周血sCD44v6含量与垂体腺瘤大小和侵袭性生长行为呈负相关,可能对侵袭性垂体大腺瘤、巨大腺瘤的诊断、治疗决策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侵袭性 可溶性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间期脑电图对难治性内侧颞叶癫术前定位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炳蔚 吴立文 +4 位作者 金丽日 周祥琴 马中弘 刘秀琴 苏长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0-741,共2页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脑电图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术前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难治性内侧颞叶癫手术患者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前颞区发作间期放电(in-tericta...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脑电图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术前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难治性内侧颞叶癫手术患者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前颞区发作间期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s,IEDs)棘波次数,区分单侧放电(≥90%的IEDs局限于一侧)与双侧放电、单侧优势(双侧独立IEDs在每侧均<90%,且一侧独立IEDs≥75%),并将其与发作期脑电图,MRI结构异常以及术后结果比较。结果发作间期放电(IEDs)明确单侧者比有双侧放电表现为IEDs单侧优势者显示更好的预后;对于有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患者,与IEDs一致均有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术前发作间期脑电图有助于MTLE的术前定位以及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癎 内侧颞叶癫癎 发作间期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欣病经蝶手术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学巍 苏长保 +5 位作者 任祖渊 王任直 杨义 马文斌 李永宁 孔燕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库欣病经蝶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2002年在我科接受经蝶手术治疗的182例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经蝶手术后库欣病患者的复发率与术前MRI发现肿瘤与否(P=0.001)、肿瘤切除方式(P=0.001...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库欣病经蝶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2002年在我科接受经蝶手术治疗的182例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经蝶手术后库欣病患者的复发率与术前MRI发现肿瘤与否(P=0.001)、肿瘤切除方式(P=0.001)、肿瘤病理类型(P=0.04)及术后激素下降水平(P=0.02)有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43)。结论术前MRI发现肿瘤与否、肿瘤切除方式、肿瘤病理类型及术后激素下降水平是库欣病手术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经蝶手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蔚 任祖渊 +1 位作者 苏长保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8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86例患者中,有72例(38.7%)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其中43例(59.7%,43/7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8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86例患者中,有72例(38.7%)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其中43例(59.7%,43/72)出现于术后4~7d;43例(59.7%,43/72)有临床症状;低钠血症与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类型有关,与性别无关;68例(94.4%,68/72)患者被给予补钠和补充容量治疗,63例(87.5%,63/72)在7d内缓解。结论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多出现于术后1周左右,多见于老年和垂体大腺瘤患者,治疗以补钠和补充容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垂体腺瘤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脑性盐耗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义 任祖渊 +2 位作者 苏长保 王任直 马文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 讨论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 2 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 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15 7岁。 2 6例有表现为典型的库欣病 (Cushing sdisease... 目的 讨论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 2 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 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15 7岁。 2 6例有表现为典型的库欣病 (Cushing sdisease) ,10例有发育迟缓。均行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 ,2 6例行瘤周垂体切除。本组无死亡。随诊 1~ 10年 ,复发 5例 ,其中 3例再经蝶窦手术 ,2例行垂体放疗后 7年再次复发行肾上腺切除术 ,术后垂体功能低下 ,用强的松替代治疗。结论 儿童和青春期ACTH腺瘤大多数为垂体微腺瘤 ,发病年龄较小 ,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 ,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术中行瘤周垂体切除可提高疗效。对于临床症状复发 ,影像学检查有明显肿瘤复发者应再次经蝶窦手术治疗 ,而症状复发但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肿瘤者 ,行蝶鞍区放疗或肾上腺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垂体ACTH腺瘤 儿童 青春期 经蝶窦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手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志勤 苏长保 +2 位作者 任祖渊 杨义 李永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开颅手术 术后并发症 急性肺栓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Cushing综合征的垂体细胞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定荣 周炜洵 马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56-557,共2页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46岁。因罹患高血压5年,向心性肥胖2年,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具体不详),服药后可控制在正常值范围100~110/70~80mmHg(1mmHg=0.133kPa),近5年来体质量增加15kg,尤以...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46岁。因罹患高血压5年,向心性肥胖2年,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具体不详),服药后可控制在正常值范围100~110/70~80mmHg(1mmHg=0.133kPa),近5年来体质量增加15kg,尤以最近2年增加明显,主要以腹部、颈后部、面部为主,四肢变细,并出现脸圆、脸红.皮肤容易起瘀斑等症状及体征.其他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HING综合征 垂体细胞瘤 向心性肥胖 正常值范围 体质量增加 血压升高 高血压 服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的先天性骶骨前裂致盆腔巨大脊膜膨出合并骶前畸胎瘤(1例报道附文献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义 任祖渊 +1 位作者 苏长保 王任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 论述先天性骶骨前裂盆腔脊膜膨出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男性32岁,自幼大小便功能障碍,经骶骨拍片、椎管造影、盆腔CT和MRI检查诊断为先天性骶骨前裂盆腔巨大脊膜膨出合并骶前肿物。首先经腹前入路行盆腔巨大脊膜膨出囊... 目的 论述先天性骶骨前裂盆腔脊膜膨出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男性32岁,自幼大小便功能障碍,经骶骨拍片、椎管造影、盆腔CT和MRI检查诊断为先天性骶骨前裂盆腔巨大脊膜膨出合并骶前肿物。首先经腹前入路行盆腔巨大脊膜膨出囊切除修补,骶前巨大畸胎瘤切除术,术后病人排尿障碍症状明显缓解。二期经椎板后入路行骶骨前裂盆腔脊膜膨出修补术,结扎膨出囊颈。结果:术后观察6个月,大小便障碍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骶骨拍片,盆腔CT或MRI检查是诊断骶骨前裂脊膜膨出的主要方法。经腹前入路适用于盆腔巨大脊膜膨出合并盆腔肿物病例,可切除脊膜膨出囊和肿物,减轻对盆腔脏器的压迫,经椎板后入路适用于单纯骶骨前裂引起盆腔脊膜膨出较小的病例,经椎板后入路比经腹前入路易于修补脊膜膨出囊,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前裂 盆腔脊膜膨出 畸胎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