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汉族人群白介素-1α-889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涌涛 张振馨 +2 位作者 张俊武 何小明 徐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白介素1α-889C/T(IL-1α-889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0例AD患者和505例非痴呆对照者IL-1α-889C/T的基因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2检验分...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白介素1α-889C/T(IL-1α-889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0例AD患者和505例非痴呆对照者IL-1α-889C/T的基因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2检验分析IL-1α-889C/T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在AD组中IL-1α-889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96%、25.77%和3.27%,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0.59%、18.22%和1.19%;携带T/T和C/T基因型的个体比携带C/C基因型个体显示出较高的AD发病危险性(OR值分别为3.13和L 61,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1α-889C/T和T/T基因型、高龄(≥65岁)和女性是A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调整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IL-1α-889C/T和T/T基因型仍与A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OR=1.74,95%CI 1.25~2.43,P=0.001;OR=3.57,95%CI 1.23~10.37,P=0.019).结论 IL-1α-889基因多态性与AD易患性有关,其中IL-1α-889C/T和T/T基因型、高龄和女性是A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共同影响A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1Α 阿尔茨海默病 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智 陈琳 崔丽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北京协和医院1999~2003年收治并确诊为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腰穿、头颅核磁及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神经系统最常表现为头痛、精...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北京协和医院1999~2003年收治并确诊为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腰穿、头颅核磁及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神经系统最常表现为头痛、精神障碍、癫痫、卒中、急性意识模糊状态,其中52例行头颅核磁检查,34例异常(包括卒中发作);48例仅出现头痛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及脑脊液蛋白升高比例与其他NPSL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精神狼疮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头颅核磁及脑脊液检查对中枢性狼疮诊断的帮助较大,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较强的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精神障碍 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庄立 许贤豪 +2 位作者 王湘 蒋景文 汤晓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IRNS)和膈神经重复电刺激(PRNS)对激素冲击治疗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呼吸受累的预测价值。方法 治疗开始前3天内检测36例MG患者PRNS和IRNS,同时观察用力肺活量(FVC)、MG临床评分、治疗中临床呼吸...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IRNS)和膈神经重复电刺激(PRNS)对激素冲击治疗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呼吸受累的预测价值。方法 治疗开始前3天内检测36例MG患者PRNS和IRNS,同时观察用力肺活量(FVC)、MG临床评分、治疗中临床呼吸症状变化。结果 大剂量激素治疗后 2-13天14例(40%)患者出现呼吸功能受累或原有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功能恶化患者与未恶化患者相比,上述参数及MG临床类型均有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Hz及5Hz的IRNS双侧波幅衰减均值超过30%时比不超过时发生呼吸困难或原有呼吸困难加重的相对危险度均为19.523.结论 治疗中呼吸功能受累与上述指标及MG临床分型均有关系,IRNS可以预测是否发生呼吸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肋间神经 重复神经电刺激 重症肌无力 激素冲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大鼠记忆能力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雁 李舜伟 +1 位作者 张毅 张建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aminE,Vit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episodichypoxia,EHYP)大鼠记忆能力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EHYP大鼠模型,并给予大(每天50IU/250g体重)、小(每天5IU/250g体重)剂量VitE干预。通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aminE,Vit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episodichypoxia,EHYP)大鼠记忆能力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EHYP大鼠模型,并给予大(每天50IU/250g体重)、小(每天5IU/250g体重)剂量VitE干预。通过被动避暗回避反应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潜伏期(stepthroughlatency,STL)越长,记忆能力越强;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ndelectrochemicaldetection,HPLC-ECD)测定大鼠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EHYP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EHYP组大鼠STL明显缩短(P<0.01),各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EHYP组相比,VitE大、小剂量组大鼠STL均显著延长(VitE大剂量组:P<0.05,VitE小剂量组:P<0.01),但大剂量组大鼠STL明显短于小剂量组(P<0.05);就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而言,小剂量组大鼠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海马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和纹状体NE、DA、5-H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大剂量组大鼠仅纹状体NE、DA、5-HT和海马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VitE可改善EHYP大鼠记忆能力,并提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断性缺氧 被动避暗回避反射试验 单胺类神经递质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各亚型在小鼠皮肤和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丽 王宝玺 +2 位作者 左亚刚 姚勇 陈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1-693,共3页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Ag1各亚型在大脑、心肌、皮肤和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PAg1的神经亚型(BPAg1-a)在小鼠大脑、脊髓、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亚型(BPAg1-b)在大脑、脊髓、心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而皮肤亚型(BPAg1-e)仅在皮肤组织中有表达。结论:证实皮肤与神经组织中均存在BPAg1。由于BPAg1亚型的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可能在BP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的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神经系统疾病 反转录PCR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智 陈琳 郭玉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3-456,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痴呆、精神智能改变、颅神经麻痹或反复局灶神经功能缺失。软脑膜及脑实质活检仍是诊断的金标准。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 发作性头痛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2
7
作者 高山 黄家星 +1 位作者 黄一宁 李舜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病变部位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使不同病因引起的卒中往往需要不同的个体化治疗...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病变部位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使不同病因引起的卒中往往需要不同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因此了解亚洲患者颅内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发病情况对中国卒中患者非常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angiography,DSA)是判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指标,但也是一项创伤性检查,因此无法用其进行颅内脑血管狭窄的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而近20年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无创性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digital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为调查和研究颅内血管狭窄提供了可能,并已逐渐取代创伤性DSA检查。本文总结了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近10年中应用上述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并回顾了国内外文献,现就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1)颅内血管狭窄的检查方法;(2)颅内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诊断方法 流行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雁 李舜伟 +1 位作者 黄席珍 从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认知障碍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OSAS组:36例,对照组:18例)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并比较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间的关...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认知障碍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OSAS组:36例,对照组:18例)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并比较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间的关系。结果OSAS患者视觉再生(用于检测短时记忆能力)和数字符号(用于检测一般学习能力)两项神经心理测验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视觉再生与慢波睡眠长短正相关(r=0.423,P<0.05),数字符号与REM期睡眠长短正相关(r=0.378,P<0.05)。结论OSAS患者短时记忆能力和一般学习能力受损。慢波睡眠和REM期睡眠剥夺可致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认知障碍 REM期睡眠 慢波睡眠 O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kes病的临床及病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晶 郭玉璞 +4 位作者 高淑芳 张振馨 黄惠芬 任海涛 赵艳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对1例Menkes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以识别遗传性铜代谢异常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Wilson病与Menke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与结果患者女性,8岁发病,逐渐出现下肢无力、关节变形、双手呈爪样偏向尺侧、骨质疏松... 目的对1例Menkes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以识别遗传性铜代谢异常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Wilson病与Menke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与结果患者女性,8岁发病,逐渐出现下肢无力、关节变形、双手呈爪样偏向尺侧、骨质疏松、四肢肌张力铅管样增高、震颤、言语不利、精神障碍,以及牙龈出血、鼻出血及尿潴留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呈高腭弓,双手轮替动作试验、跟-膝-胫试验和指鼻试验均不能完成,并有锥体束征;血清铜氧化酶0.02μmol/L。临床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并骨质病。给予青霉胺0.25g口服,3次/d,治疗4年无效,改为0.25g口服,4次/d。治疗1年余,症状及体征渐进性加重,16岁死亡。尸检结果显示,脑实质呈广泛性萎缩,双侧额顶叶皮质下白质严重萎缩、变性形成空腔。光学显微镜下基底节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血管管腔偶有不规则,内膜皱缩;皮质内颗粒细胞层神经元脱失明显,白质广泛脱髓鞘变性并有囊腔形成,可见大量增生的星形细胞、吞噬细胞、异位神经元及卫星细胞,血管周围无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节区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均未见明显的神经元脱失和坏死,但是神经元中卫星细胞明显增多,有大量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尾状核尾的神经元内有沉积物;未见AlzheimerⅡ型星形细胞和Opaski细胞;小脑的特征性变化为颗粒细胞层变薄,细胞减少,残留的Purkinje细胞有明显的树枝状突起(垂柳影样)及突起局限性肥大处树突增多,局灶性轴突肿胀(鱼雷样变);并可见Purkinje细胞沉入颗粒细胞层内。结论(1)Menkes病亦可发生于女性,可于儿童晚期或成年早期发病。(2)特征性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大片变性、坏死形成空腔,以及与临床症状、体征不平行的基底节结构保留完好,皮质内颗粒细胞层神经元脱失和小脑Purkinje细胞异常突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发纽结综合征 神经病学表现 病理学 临床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性血管病的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8
10
作者 高山 黄一宁 +2 位作者 汪波 李敬府 金征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 75 % )或闭塞患者 (ICASO)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ICASO患者 66例 (单侧病变 5 0例 ,双侧 16例 )。临床分为脑梗死组、TIA组和无体征组。...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 75 % )或闭塞患者 (ICASO)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ICASO患者 66例 (单侧病变 5 0例 ,双侧 16例 )。临床分为脑梗死组、TIA组和无体征组。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度 (Vmca)并判断颅内侧枝循环的开放。结果 ①与DSA比较TCD对前交通动脉 (ACOA)判断的敏感性 97% ,特异性 93 % ;后交通动脉 (PCOA)敏感性 92 % ,特异性83 % ;眼动脉 (OA)开放的敏感性 98% ,特异性 90 %。无体征组和TIA组ACOA和PCOA同时存在的出现率高 ,而脑梗死组则仅有OA存在的出现率最高。②狭窄同侧Vmca(3 9 5 5± 13 2 8)cm/s明显低于对侧 (78 90± 2 4 15 )cm/s(P <0 0 1) ,频谱低平呈波浪状。脑梗死组低于TIA组和无症状组 (P <0 0 5 )。结论 TCD可以无创性地检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并与临床表现相关。前后交通动脉代偿良好时不易出现脑梗死 ;仅有眼动脉反向存在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明显降低往往提示代偿不足 ,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经颅多谱勒超声 闭塞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绍辉 黄宇光 +3 位作者 黄一宁 徐仲煌 张秀华 杨克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七氟醚 脑血流速率 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重症肌无力电生理学检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银红 许贤豪 +2 位作者 崔丽英 秦绍森 王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s gravis,MG)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有无影响。方法对53例MG肌注新斯的明1.5 mg,每例均在注射前后依次进行临床绝对评分、右侧伸指总肌的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和...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s gravis,MG)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有无影响。方法对53例MG肌注新斯的明1.5 mg,每例均在注射前后依次进行临床绝对评分、右侧伸指总肌的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和左侧桡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检查,比较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用药前后SFEMG中平均颤抖(jitter)、异常电位对和阻滞电位对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用药后RNS波幅递减的幅度和临床绝对评分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均为0.000)。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对MG的SFEMG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而能显著改善RNS结果和临床症状的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胆碱酯酶抑制剂 单纤维肌电图 重复电刺激 临床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用于多系统萎缩患者黑质纹状体投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陆菁菁 王含 +3 位作者 冯逢 付海鸿 金征宇 崔丽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在多系统萎缩(M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确诊的MSA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行头颅常规MRI和DTI扫描,使用3.0T MR机和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为1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在多系统萎缩(M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确诊的MSA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行头颅常规MRI和DTI扫描,使用3.0T MR机和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为1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测量所有受试对象的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及黑质外1/3处的FA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MRI见4例在T2像上壳核显示裂隙状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T2像上壳核和尾状核弥漫信号增高。3例示桥脑及小脑严重萎缩,1例合并桥脑类“十”字形的T2像上高信号改变,另2例示小脑蚓部及半球中度萎缩。4例可见轻-中度额叶及颞叶萎缩。病变组FA值在苍白球及黑质外1/3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壳核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MRI对MSA的诊断价值有限。MSA患者在黑质纹状体投射局部的FA值较正常人下降,提示其存在的病理改变。DTI可在活体无创地评价黑质纹状体投射的病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黑质纹状体投射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电生理学指标和临床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银红 许贤豪 +2 位作者 崔丽英 秦绍森 王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MG)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5例MG在胸腺切除术前(平均9天)及术后(平均11天)依次进行了临床绝对评分、右侧腋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和右侧伸指总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结果手术后SFEMG和RNS异常率...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MG)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5例MG在胸腺切除术前(平均9天)及术后(平均11天)依次进行了临床绝对评分、右侧腋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和右侧伸指总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结果手术后SFEMG和RNS异常率分别为100%和73%,手术后平均颤抖(jitter)值、异常电位对比例、阻滞电位对比例和临床绝对评分都较手术前有显著的降低;病理为胸腺瘤5例,手术前后平均jitter值、阻滞电位对比例和临床绝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胸腺增生9例,手术后阻滞电位对比例和临床绝对评分较术前显著减低。结论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在临床表现和电生理学指标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此时大多数患者仍有临床症状和电生理学指标的异常,需要进一步的免疫调节治疗;MG并发胸腺瘤者可能手术后近期疗效差,并发胸腺增生者可能疗效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单纤维肌电图 重复电刺激 临床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颞叶癫痫危险因素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伟 钉宫诚司 +5 位作者 吴立文 洪霞 卢强 金丽日 邵晓秋 任连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 分析颞叶癫癎成为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需要提供客观的指征。方法 将163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与同期的非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 目的 分析颞叶癫癎成为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需要提供客观的指征。方法 将163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与同期的非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颞叶癫癎成为难治性的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神经系统疾患(OR=3.635,95%CI:1.805-7.320)、双颞癎性放电(OR=4.289,95%CI:2.192-8.389)、海马硬化(OR=4.558,95%CI:1.890-10.992)、起病年龄早(OR=0.353,95%CI:0.144-0.867)和2年内未及时治疗(OR=0.418,95%CI:0.208-0.837)。结论 具有神经系统疾患、双颞癎性放电、海马硬化、起病年龄早和2年内未及时治疗是难治性颞叶癫癎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颞叶癫痫 危险因素 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AIR技术评价难治性和非难治性颞叶癫痫灌注异常 被引量:7
16
作者 有慧 陆菁菁 +4 位作者 任连坤 李小圳 冯逢 孟春玲 金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6-698,共3页
目的 用FAIR技术评价难治性及非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rCBF异常的模式是否不同。方法 9例难治性颞叶癫痫、21例非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13名正常志愿者,测量其双侧大脑半球及双侧内侧颞叶的rCBF,并计算不对称指数(AI)。结果 难... 目的 用FAIR技术评价难治性及非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rCBF异常的模式是否不同。方法 9例难治性颞叶癫痫、21例非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13名正常志愿者,测量其双侧大脑半球及双侧内侧颞叶的rCBF,并计算不对称指数(AI)。结果 难治性及非难治性癫痫患者大脑半球AI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2 和0.029);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内侧颞叶AI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02),而非难治性癫痫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9)。结论 难治性和非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rCBF异常的模式有所不同,虽然均可出现较广泛的rCBF异常,但难治性癫痫更倾向于出现双侧内侧颞叶低灌注,这可为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IR 颞叶癫痫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青 金征宇 +9 位作者 黄一宁 杨宁 刘巍 潘杰 崔丽英 高山 叶健 徐蔚海 陈君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评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 :对 14例发病在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灌注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 0d进行 ,根据ModifiedRankScore (MRS)分为... 目的 :评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 :对 14例发病在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灌注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 0d进行 ,根据ModifiedRankScore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Ⅲ )、差结果 (MRSⅣ~Ⅵ )两类。结果 :7例患者为TIMI 0~Ⅰ ,溶栓后 6例患者部分 /完全再通 ,1例未再通 ;另 7例患者为TIMIⅡ ,溶栓后除 1例外均完全再通。溶栓后 3 0d ,14患者中 12例为好结果 ,2例死亡 ,其中 1例死于脑出血。经平均 18个月的随访 (0 .5~ 2a) 12例生存患者均为好结果。结论 :动脉溶栓对发病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可行安全的 ,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溶栓前脑动脉未完全闭塞患者长期效果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间期脑电图对难治性内侧颞叶癫术前定位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炳蔚 吴立文 +4 位作者 金丽日 周祥琴 马中弘 刘秀琴 苏长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0-741,共2页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脑电图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术前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难治性内侧颞叶癫手术患者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前颞区发作间期放电(in-tericta...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脑电图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术前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难治性内侧颞叶癫手术患者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前颞区发作间期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s,IEDs)棘波次数,区分单侧放电(≥90%的IEDs局限于一侧)与双侧放电、单侧优势(双侧独立IEDs在每侧均<90%,且一侧独立IEDs≥75%),并将其与发作期脑电图,MRI结构异常以及术后结果比较。结果发作间期放电(IEDs)明确单侧者比有双侧放电表现为IEDs单侧优势者显示更好的预后;对于有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患者,与IEDs一致均有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术前发作间期脑电图有助于MTLE的术前定位以及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癎 内侧颞叶癫癎 发作间期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结构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立羚 刘秀琴 +1 位作者 孙鹤阳 黄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了解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特点。方法对10例符合发作性睡病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最低诊断标准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连续进行两夜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两组各项睡眠参数,并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特点。... 目的了解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特点。方法对10例符合发作性睡病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最低诊断标准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连续进行两夜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两组各项睡眠参数,并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特点。结果发作性睡病组患者的夜间睡眠潜伏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在整个睡眠过程中睡眠始发快速眼动时段出现比例明显升高(P<0.01),唤醒指数和睡眠纺锤波密度增高(P<0.05),睡眠转换次数和清醒次数及S1期睡眠比例增加(P<0.01),S2期和S3+S4期比例减少(P<0.01),快速眼动密度增加(P<0.01);全夜快速眼动睡眠时段持续时间无逐渐延长趋势。与对照组受试者睡眠生理参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 0.01)。结论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的特征为快速眼动活动增强,睡眠维持机制紊乱,中枢唤醒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脑血管病所致Gerstmann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祥琴 何锐 +1 位作者 刘智 王长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0-511,共2页
目的分析Gerstman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脑血管病所致Gerstmann综合征临床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1~84岁(平均70岁)。临床表现:7例均突然发病,手指失认,左右定向障碍,失写和失算。除上述四主征外尚... 目的分析Gerstman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脑血管病所致Gerstmann综合征临床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1~84岁(平均70岁)。临床表现:7例均突然发病,手指失认,左右定向障碍,失写和失算。除上述四主征外尚有:3例有不完全运动性失语,3例有命名性失语,2例有失读,1例有结构性失用。头颅CT示:6例左顶叶区低密度灶,1例左顶叶区高密度灶。结论Gerstmann综合征具有很高的定位价值,主要涉及优势半球角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GERSTMANN综合征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