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X连锁型先天性角化不良家系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铁山 王宝玺 +4 位作者 唐历华 左亚刚 刘芳 马东来 闫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2-574,共3页
关键词 角化不良 先天性 X连锁型 突变 基因 DKC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iquimod和Resiquimod在皮肤科的应用
2
作者 许可见 刘跃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447,共3页
新型小分子免疫反应调节剂Imiquimod(R-837)和Resiquimod(R-838)结构相似,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可用作B淋巴细胞活化剂和免疫佐剂,在皮肤科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及各种良恶性肿瘤。
关键词 IMIQUIMOD RESIQUIMOD 免疫反应调节剂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分型 被引量:17
3
作者 洪少林 王家璧 +4 位作者 刘跃华 司静懿 许雪梅 郭秀婵 曾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型别和发病特点,比较普通患者和抵抗力弱的患者的发病差异。方法采用PCR和RFLP方法分析HPV型别,对于难以通过酶切鉴定的PCR产物,构建重组测序质粒,检索GenBank进一步分型鉴定。结果普通患者H...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型别和发病特点,比较普通患者和抵抗力弱的患者的发病差异。方法采用PCR和RFLP方法分析HPV型别,对于难以通过酶切鉴定的PCR产物,构建重组测序质粒,检索GenBank进一步分型鉴定。结果普通患者HPV6型为主要感染型别,其次是HPV11型。HPV6型患者年龄较HPV11和HPV6+HPV11型更低;而高龄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则以HPV11+HPV6的混合感染和HPV11感染为主。部分患者还检测出HPV16和HPV53感染。结论HPV6是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型别,但患者年龄比其他型别更低,而抵抗力弱的患者则多与HPV11的感染有关。一般存在于正常生殖道组织的HPV53也可致尖锐湿疣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流行病学 发病特点 PCR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4656例色素性皮肤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宏伟 王家璧 +5 位作者 刘跃华 左亚刚 晋红中 姜国调 李红春 马东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5,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4656例皮肤色素性疾病,包括太田痣、雀斑、咖啡斑、文身、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颧部褐青色痣、伊藤痣、斑痣,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 目的观察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4656例皮肤色素性疾病,包括太田痣、雀斑、咖啡斑、文身、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颧部褐青色痣、伊藤痣、斑痣,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太田痣治疗6次有效率达92·31%,痊愈率达55·39%,治疗9次时痊愈率达100%;雀斑4次治疗可达到80%的痊愈率;脂溢性角化4次治疗100%痊愈;颧部褐青色痣4次治疗100%痊愈;文身包括文眉、文眼线和外伤文身经过3次治疗有效率超过77·18%,痊愈率超过50%;咖啡斑4次有效率50·00%,痊愈率21·43%;斑痣4次有效率50·00%,痊愈率25·00%;雀斑样痣4次有效率35·29%;伊藤痣4次有效率达25·00%。结论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对太田痣、雀斑、文身、脂溢性角化、颧部褐青色痣治疗效果好,对伊藤痣、雀斑样痣、斑痣及咖啡斑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 色素性疾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2
5
作者 渠涛 王宝玺 +1 位作者 马东来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9-571,共3页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皮肤T细胞淋巴瘤,儿童多见,主要累及面部和四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水疱、结痂和坏死,可伴有高热、肝脾大等全身症状。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有关。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和脂膜。...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皮肤T细胞淋巴瘤,儿童多见,主要累及面部和四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水疱、结痂和坏死,可伴有高热、肝脾大等全身症状。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有关。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和脂膜。该文报告1例该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种痘水疱病样 EPSTEIN-BARR病毒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解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引起的剧烈疼痛1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东来 何志新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报道一例伴剧烈疼痛的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用硝苯地平缓解其疼痛。患者女,52岁,皮肤多发性结节性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经硝苯地平10mg 3次/日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关键词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硝苯地平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4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马东来 何志新 王定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0-311,共2页
报道4例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均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其中1例伴有子宫肌瘤,另1例伴有Beckers痣。3例经心痛定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
关键词 平滑肌瘤 皮肤肿瘤 良性肿瘤 病理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肿分枝杆菌性皮肤溃疡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雪 赵亭 +1 位作者 孙秋宁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9-340,共2页
报告1例院外散发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病。患者女,52岁。左颞部慢性皮肤溃疡3年,常规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阴性,多种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无效。皮损分枝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该分离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 报告1例院外散发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病。患者女,52岁。左颞部慢性皮肤溃疡3年,常规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阴性,多种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无效。皮损分枝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该分离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药,对链霉素临界耐药。给予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明显好转。提示在我国有院外散发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做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皮肤 脓肿分枝杆菌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东来 苑勰 +1 位作者 贾力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符合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的诊断。临床上该病需与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和带状硬皮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BLASCHKO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洁 何志新 +3 位作者 谢勇 方凯 高子芬 王宝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4-517,共4页
为了探讨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相关性。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析原发及累及部位。通过UCHL-1,CD56,多克隆CD3,CD8,CD20,TIA-1,粒酶B(GrB)等对肿瘤细胞免疫表型进行研究,E-BV-EBER探针原位杂交... 为了探讨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相关性。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析原发及累及部位。通过UCHL-1,CD56,多克隆CD3,CD8,CD20,TIA-1,粒酶B(GrB)等对肿瘤细胞免疫表型进行研究,E-BV-EBER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分析其病因及发病。结果本例皮肤及鼻部取材组织病理表现为坏死及中等大小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增生浸润,UCHL-1+,CD56+,CD3+,CD8-,CD20-,TIA-1+,granzymeB+,为NK/T细胞淋巴瘤表型。EBV瘤细胞阳性率达60%,进一步证实为鼻部NK/T细胞淋巴瘤,EBV相关性。支持鼻部NK/T细胞淋巴瘤是具有特殊免疫表型,与EB病毒有高度相关性的独立疾病,临床进展迅速,病程短,提示为高度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 NK/T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组织病理 皮肤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方 王家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0-562,共3页
皮肤假性淋巴瘤与皮肤恶性淋巴瘤在临床和组织病理上均有相似之处。复习文献阐述了对皮肤假性淋巴瘤的定义、命名的演变,提出按浸润淋巴细胞的主要类型分为皮肤B细胞假性淋巴瘤和皮肤T细胞假性淋巴瘤,每一类又包括数种不同的疾病。并逐... 皮肤假性淋巴瘤与皮肤恶性淋巴瘤在临床和组织病理上均有相似之处。复习文献阐述了对皮肤假性淋巴瘤的定义、命名的演变,提出按浸润淋巴细胞的主要类型分为皮肤B细胞假性淋巴瘤和皮肤T细胞假性淋巴瘤,每一类又包括数种不同的疾病。并逐一描述了相应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特点,强调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对提高这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同时阐述了国际学术组织对本病的不同认识,以供商榷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皮肤假性 分类 病因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瘤4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瑾 刘晓雁 马东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8-440,共3页
报告4例皮肤肥大细胞瘤。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年龄5.5~20个月。2例皮损单发,另外2例皮损多发,Darier征均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全层和(或)皮下脂肪组织有大量肥大细胞浸润。其中2例患儿还有散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患儿的... 报告4例皮肤肥大细胞瘤。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年龄5.5~20个月。2例皮损单发,另外2例皮损多发,Darier征均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全层和(或)皮下脂肪组织有大量肥大细胞浸润。其中2例患儿还有散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患儿的皮损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轻或消退,局部遗留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状盘状红斑狼疮伴皮肤钙沉着症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东来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0-381,共2页
报告1例线状盘状红斑狼疮伴皮肤钙沉着症。患者女,36岁。因左侧头皮、额部、颧部和颊部带状萎缩性红斑20余年,局部起白色小结节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见左侧头皮、额部、颧部和颊部有一纵行的带状萎缩性红斑,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和粘着性... 报告1例线状盘状红斑狼疮伴皮肤钙沉着症。患者女,36岁。因左侧头皮、额部、颧部和颊部带状萎缩性红斑20余年,局部起白色小结节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见左侧头皮、额部、颧部和颊部有一纵行的带状萎缩性红斑,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和粘着性鳞屑。在额部萎缩性红斑上可见一半粒绿豆大的白色小结节,质硬。实验室检查示血钙和血磷均正常。分别取萎缩性红斑和白色小结节行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盘状红斑狼疮和皮肤钙沉着症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盘状 钙沉着症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黑热病2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可见 刘跃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5-846,共2页
关键词 黑热病 皮肤 利什曼小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乔菊 王宝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39-741,共3页
随着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病理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逐渐成为进展期CTCL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与之相关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如维A酸类X受体激动剂、融合毒素、单克隆抗体、Toll样受体激动剂、基因治疗、... 随着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病理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逐渐成为进展期CTCL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与之相关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如维A酸类X受体激动剂、融合毒素、单克隆抗体、Toll样受体激动剂、基因治疗、细胞因子等。与传统药物相比,靶向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良好。该文对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上皮瘤中c-myc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晋红中 王家璧 +3 位作者 刘跃华 毛旭明 王晓峰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3,共3页
摘要利用鼠抗单克隆抗体cmyc9E103,过氧化物酶的方法,研究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鳞状细胞癌(SCC)30例和基底细胞上皮瘤(BCE)31例皮损标本中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中SCC中cmyc蛋白阳... 摘要利用鼠抗单克隆抗体cmyc9E103,过氧化物酶的方法,研究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鳞状细胞癌(SCC)30例和基底细胞上皮瘤(BCE)31例皮损标本中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中SCC中cmyc蛋白阳性8例,染色是核内着色,强阳性。而BCE中仅1例阳性。因此,推测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恶性程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上皮瘤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皮肤狼疮性黏蛋白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东来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7-429,共3页
报告1例结节性皮肤狼疮性黏蛋白病。患者女,42岁。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其病程中双上肢伸侧和背部出现许多肤色或暗紫红色丘疹和结节,伴瘙痒半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胶原纤维束间有大量黏蛋白沉积;电镜检查示真皮成纤维细... 报告1例结节性皮肤狼疮性黏蛋白病。患者女,42岁。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其病程中双上肢伸侧和背部出现许多肤色或暗紫红色丘疹和结节,伴瘙痒半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胶原纤维束间有大量黏蛋白沉积;电镜检查示真皮成纤维细胞周围有大量无定形物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黏蛋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各亚型在小鼠皮肤和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丽 王宝玺 +2 位作者 左亚刚 姚勇 陈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1-693,共3页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Ag1各亚型在大脑、心肌、皮肤和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PAg1的神经亚型(BPAg1-a)在小鼠大脑、脊髓、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亚型(BPAg1-b)在大脑、脊髓、心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而皮肤亚型(BPAg1-e)仅在皮肤组织中有表达。结论:证实皮肤与神经组织中均存在BPAg1。由于BPAg1亚型的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可能在BP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的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神经系统疾病 反转录PCR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晋红中 刘跃华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6-598,共3页
报告1例皮肤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女,47岁。脐部肿块半年余,无症状。脐窝下半部可见约1.0cm×0.8cm大隆起性肿块,表面呈棕褐色,质地中等,基底较硬,局部无红、肿、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部可见管腔结构,管由单层柱状细胞构... 报告1例皮肤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女,47岁。脐部肿块半年余,无症状。脐窝下半部可见约1.0cm×0.8cm大隆起性肿块,表面呈棕褐色,质地中等,基底较硬,局部无红、肿、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部可见管腔结构,管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柱状细胞近腔面有纤毛,其间有透明细胞夹杂,腺体周围存在间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丽 王宏伟 +2 位作者 刘跃华 王宝玺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女,67岁。躯干四肢出现水肿性红斑,伴疼痛6年,在病程进展中出现双下肢结节、溃疡和高血压,不能排除其病情向系统发展。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中动脉血管壁增厚,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周围...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女,67岁。躯干四肢出现水肿性红斑,伴疼痛6年,在病程进展中出现双下肢结节、溃疡和高血压,不能排除其病情向系统发展。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中动脉血管壁增厚,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周围肉芽肿性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结节性 皮肤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