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心内膜心肌活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乐 刘尚雨 +5 位作者 吴灵敏 郑黎晖 张震昊 熊宇龙 张筑欣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明确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因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并行EMB检查的80例... 目的:探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明确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因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并行EMB检查的80例患者,按照活检结果的不同,分为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明确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炎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35.0%)经EMB证实为心肌炎。与非心肌炎组(n=52)相比,心肌炎组(n=28)急性病程(<1个月)的比例更高(13.5%vs.35.7%,P=0.020),QRS波时限显著延长[(102.2±29.6)ms vs.(117.3±22.9)ms,P=0.022],异常Q波、室内传导阻滞、ST段异常及T波异常的比例均较高(P均<0.05)。此外,心肌炎组较非心肌炎组更易合并心力衰竭(71.4%vs.15.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病程、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T波异常以及合并心力衰竭是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以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中,心肌炎的诊断不可忽视,EMB有助于心肌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急性病程、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T波异常以及心力衰竭是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心肌炎高危患者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心肌活检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甲坤 涂斌 +5 位作者 胡锋 蔡锶敏 赖子浩 陈爱月 郑黎晖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去神经消融术的难治性VVS患者147例,其中38例(25.8%)出现晕厥或晕厥前...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去神经消融术的难治性VVS患者147例,其中38例(25.8%)出现晕厥或晕厥前兆的复发(复发组),109例(74.2%)未复发(未复发组)。比较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差异性。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男性比例更低(50.1%vs.26.3%,P=0.012),收缩压更低[(121.75±13.60)mmHg(1mmHg=0.133kPa)vs.(115.00±16.11)mmHg,P=0.004];复发组患者的基线全天DC[(10.33±3.01)ms vs.(8.28±4.01)ms,P=0.008]、日间DC[(10.09±3.13)ms vs.(7.97±4.12)ms,P=0.001]、夜间DC[(11.50±3.34)ms vs.(9.83±3.69)ms,P=0.020]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DRs指标全天连续心率减速力(ADR)1~ADR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收缩压及日间DC是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晕厥/晕厥前兆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VS患者间存在迷走神经活动的差异。DC、HRV和DRs在自主神经功能评估中各有优势,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去神经消融术 自主神经评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的影响
3
作者 杜舟 梁二鹏 +4 位作者 陈珂 宋卫锋 郑黎晖 王现青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791,共7页
目的:探讨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CF)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2月至5月因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将两侧肺静脉各分为8个区域。记录导管与心房组织的CF和贴靠稳... 目的:探讨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CF)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2月至5月因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将两侧肺静脉各分为8个区域。记录导管与心房组织的CF和贴靠稳定(至少50%导管贴靠时间CF≥10 g)的消融点数量。根据面部疼痛量表(修订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每个消融区域取最大疼痛值。根据疼痛评分高低,将各区域疼痛评分较高的20例分为疼痛组,较低的20例分为普通组。分析各部位CF特征和与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共记录3832个环肺静脉消融点,CF为(12.2±7.8)g。疼痛组的CF显著低于普通组[(11.1±5.1)g vs.(13.4±4.8)g,P<0.05]。右上肺静脉顶部是CF最大的区域,为(16.5±5.8)g,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是CF最小的区域,为(7.5±3.7)g。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下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上部区域,疼痛组的CF均显著小于普通组(P均<0.05)。在3832个消融点中,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有2193个(57.2%),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显著低于普通组(55.2%vs.59.5%,P<0.05)。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侧前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下部区域,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均低于普通组(P均<0.05)。此外,左肺静脉贴靠稳定消融点的构成比更低(54.2%vs.60.5%,P<0.05),尤其是在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40例患者224个消融点中,仅有88个(39.3%)贴靠稳定的消融点。结论:消融时疼痛会影响导管与心房组织的贴靠稳定,术者应实时监测CF,以提高肺静脉隔离效果,尤其是在疼痛更剧烈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疼痛 贴靠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昱竹 乔宇 +1 位作者 刘娅红 牛国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9-123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复杂且有个体差异,心肌纤维化通过参与心脏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对房颤的发生、复发、并发症及治疗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心肌纤维化涉及广泛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复杂的分子相互作用,并受多条信号通路调控,有望成为房... 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复杂且有个体差异,心肌纤维化通过参与心脏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对房颤的发生、复发、并发症及治疗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心肌纤维化涉及广泛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复杂的分子相互作用,并受多条信号通路调控,有望成为房颤的有效干预靶点。本文就目前房颤心肌纤维化的细胞内、外分子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肌纤维化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神经消融术治疗功能性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爱月 郑黎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0-1144,共5页
对于功能性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的调节失衡可能是其发病机制。心脏神经消融术(CNA)作为一种新疗法,通过消融心脏自主神经节可提升功能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症状。本文从患者选择、ANS、消融技术及... 对于功能性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的调节失衡可能是其发病机制。心脏神经消融术(CNA)作为一种新疗法,通过消融心脏自主神经节可提升功能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症状。本文从患者选择、ANS、消融技术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CNA治疗功能性SND患者的研究。CNA可能作为SND患者起搏器植入的潜在替代方案,但仍需要具备更大样本量及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心脏神经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杜舟 梁二鹏 +1 位作者 王现青(综述) 姚焰(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357,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治疗房颤伴心衰中的表现优于传统药物,但消融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研究表明,左心房内径、容量和球形度、术后早期复发、左心房疤痕组织...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治疗房颤伴心衰中的表现优于传统药物,但消融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研究表明,左心房内径、容量和球形度、术后早期复发、左心房疤痕组织与纤维化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等可用于预测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后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导管消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国产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初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乔宇 付明鹏 +8 位作者 刘可 杨克 陈旭华 赵震 郭雨龙 郭金锐 牛国栋 华伟 郭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射频及冷冻能源均是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成熟能源,而脉冲电场消融(PFA)则应用脉冲电场使组织产生不可逆性电穿孔,是目前应用于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新型能源,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国产PFA系统在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中... 目的:射频及冷冻能源均是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成熟能源,而脉冲电场消融(PFA)则应用脉冲电场使组织产生不可逆性电穿孔,是目前应用于房颤经导管消融的新型能源,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国产PFA系统在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观察性研究中牵头单位的初期结果,纳入了2022年6月至8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PF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全部患者在消融前后分别进行左心房三维电解剖标测,术后48 h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其中7例为男性,年龄为(53.3±9.6)岁。共对40支肺静脉进行PFA治疗,其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的消融时间分别为(47.1±18.6)s、(33.6±10.7)s、(42.7±14.1)s、(37.1±10.4)s。手术时间为(89.5±22.9)min,左心房操作时间为(59.9±17.6)min,照射剂量为(23.1±11.9)mGy。全部(100%)肺静脉均达到肺静脉隔离的手术终点,无围术期并发症出现。结论:新型PFA系统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即刻成功率高、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但该结果仍需大样本及长期随访结果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导管消融 脉冲电场消融 肺静脉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彭文杰 丁立刚 +7 位作者 赵亚楠 李华龙 李超 李腾 黄俊 廖志勇 李宜富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索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 目的:探索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超声组),84例患者应用解剖定位法行腋静脉穿刺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气胸发生率(0%vs.3.6%,P=0.493)、囊袋血肿发生率(2.2%vs.2.4%,P=1.000)、囊袋感染发生率(0%vs.2.4%,P=0.539)、电极脱位发生率(0%vs.2.4%,P=0.539)、电极穿孔发生率(0%vs.1.2%,P=1.000)及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vs.11.9%,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腋静脉穿刺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心脏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柳玲 王凤阳 +5 位作者 刘尚雨 林敏 裴国宪 张丽丽 丁立刚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7-1269,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心悸8年,加重1个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拟行射频消融入院治疗。既往史:2018年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Cordis,美国强生公...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心悸8年,加重1个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拟行射频消融入院治疗。既往史:2018年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Cordis,美国强生公司),合并陈旧性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胫骨平台骨折史等。患者1年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以及抗凝药物预防血栓,但症状仍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要求行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下腔静脉滤器 射频消融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存存 华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前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尽管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但预后仍较差。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仅少部分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征,但对于QRS时限<130 ms的HFrEF患者而言,器械治疗仍存在一定缺陷。心脏收缩力调... 目前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尽管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但预后仍较差。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仅少部分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征,但对于QRS时限<130 ms的HFrEF患者而言,器械治疗仍存在一定缺陷。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钙离子浓度及异常基因表达来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不产生额外耗氧量的新型器械,已被证实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总结CCM的作用机制以及近几年在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化治疗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