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居民睡眠时长及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联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雪瑞 刘芳超 +8 位作者 黄克勇 沈冲 李建新 曹杰 陈恕凤 陈纪春 黄建凤 鲁向锋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及联合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的三个子队列,2007~2008年调查收集了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等信息,2012~2015年...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及联合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的三个子队列,2007~2008年调查收集了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等信息,2012~2015年随访收集了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资料。睡眠时长分为睡眠≤6 h/d、睡眠>6~8 h/d、睡眠>8 h/d,日均身体活动总量(MET-h/d)按三分位数分为低身体活动、中等身体活动、高身体活动。应用根据队列来源分层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联。结果:共纳入93933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5.82±0.98)年,共发生3862次心血管疾病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身体活动者相比,高身体活动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HR(95%CI)分别为0.73(0.65~0.82)、0.62(0.49~0.77)和0.88(0.76~1.01),P值分别为<0.01、<0.01和0.06。与睡眠>6~8 h/d者相比,睡眠>8 h/d者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发病的HR(95%CI)分别为1.10(1.00~1.21)和1.33(1.18~1.49),P值分别为0.04和<0.01;睡眠≤6 h/d者发病风险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睡眠时长与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呈“U”形关联。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6~8 h/d合并高身体活动者相比,脑卒中发病风险在睡眠>8 h/d合并高身体活动者[HR(95%CI):1.74(1.37~2.22),P<0.05]中最高,心血管疾病[HR(95%CI):1.69(1.39~2.04),P<0.05]和冠心病[HR(95%CI):1.99(1.41~2.81),P<0.05]发病风险在睡眠≤6 h/d合并低身体活动者中最高。结论:保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及合适的睡眠时长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 身体活动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及性别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涛 李晨阳 +10 位作者 袁晨曦 沈冲 陈恕凤 李建新 曹杰 黄克勇 胡东生 黄建凤 鲁向锋 顾东风 刘芳超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方法: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3个子队列中纳入98464例基线无CVD的研究对象,分别于1998年、2000~2001年和2007~2008... 目的:探讨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方法: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3个子队列中纳入98464例基线无CVD的研究对象,分别于1998年、2000~2001年和2007~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并随访至2015年。采用队列分层的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人群中CVAI连续变化(每升高1个标准差)及四分位数分组(Q1组为参照组)对CVD发病风险的影响,并分别计算性别与CVAI对CVD发病风险影响的乘法交互作用,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723508人年随访期间,共发生3605例CVD事件。多因素分析显示,总人群、男性、女性中CVAI每升高1个标准差,CVD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5%(HR=1.25,95%CI:1.20~1.29)、9%(HR=1.09,95%CI:1.04~1.15)、54%(HR=1.54,95%CI:1.46~1.64);在总人群、男性、女性中,与Q1组相比,Q4组的CVD发病风险分别增加87%(HR=1.87,95%CI:1.67~2.10)、33%(HR=1.33,95%CI:1.14~1.54)和284%(HR=3.84,95%CI:3.09~4.78);与男性相比,上述关联在女性中更明显(P_(interaction)<0.05)。此外,CVAI与CVD发病风险呈正向剂量-反应关系。结论:CVAI升高是C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女性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与心血管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文洁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肺炎和心血管疾病均是全球主要死因,在重症患者中二者常共存,导致高死亡率和严重的后遗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病毒性肺炎(如新型冠状病毒所致肺炎)可引起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血栓栓塞等心血管事件;... 肺炎和心血管疾病均是全球主要死因,在重症患者中二者常共存,导致高死亡率和严重的后遗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病毒性肺炎(如新型冠状病毒所致肺炎)可引起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血栓栓塞等心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又可加重肺部疾患,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本文就肺炎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病理生理机制、发病危险因素、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事件 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心血管合并症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齐 黄志华 +2 位作者 章思铖 罗勤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2-769,共8页
目的:了解伴心血管合并症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4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150例IPAH患者,分析伴心血管合并症的IPAH患者的临床指标、心脏结构及血液动力学特点。结果:150... 目的:了解伴心血管合并症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4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150例IPAH患者,分析伴心血管合并症的IPAH患者的临床指标、心脏结构及血液动力学特点。结果:150例IPAH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9±12.5)岁,女性110例(73.3%),其中88例(58.7%)伴心血管合并症。伴与不伴心血管合并症的IPAH患者相比,年龄较大[(38.9±12.3)岁vs(.31.7±11.9)岁],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1469.0(656.8,2615.8)pg/ml vs.923.5(304.4,1958.8)pg/ml]和平均右心房压[6.0(3.3,9.0)mmHg(1 mmHg=0.133 kPa)vs.4.0(3.0,6.3)mmHg]均显著升高,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7.0±7.0)%vs(.70.3±6.9)%]和心脏指数[2.4(1.9,2.9)L/(min·m^(2))vs.2.8(2.3,3.8)L/(min·m^(2))]均显著降低(P均<0.05)。伴≥2种与伴1种心血管合并症的IPAH患者相比,年龄较大[51.0(40.0,63.3)岁vs.35.0(29.3,43.8)岁],左心房前后径[(35.6±4.8)mm vs(.30.4±4.4)mm]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0.8±7.5)mm vs(.35.8±5.5)mm]均显著增大(P均<0.05)。在伴心血管合并症的IPAH患者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合并症(48.9%)。结论:伴心血管合并症的IPAH患者年龄呈增长趋势,以高血压为首的一系列心血管合并症对I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心功能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有重要影响,临床医师需重视对IPAH患者的合并症评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合并症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及中国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郝军 郎欣月 +2 位作者 王杨 曹也丁 李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评估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全球及中国科技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运用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标准化处理法、极值处理法和秩次评价法,对2016~2021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 目的:评估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全球及中国科技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运用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标准化处理法、极值处理法和秩次评价法,对2016~2021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论文影响力、全国医院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进行排名。结果:四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高,其中标准化处理法和极值处理法的结果较为接近,秩次评价法与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法的相似度较高,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更能够突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重要性。结论: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是将层级式指标体系、分梯队评价规则和秩次评价法整合在一起的综合评价过程,能够突出注重高质量科技成果,响应科技成果分类多维度评价的导向,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为国内医疗机构综合评价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 心血管疾病 科技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生活方式医学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这是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也为我国未来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活方式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模式和疾病谱变化的必然选择,生活方式干预是最有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这是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也为我国未来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活方式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模式和疾病谱变化的必然选择,生活方式干预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疾病预防手段。目前,中国生活方式医学的发展相对不足,面临缺乏机制研究及循证研究、收费难、专业人才不足、缺乏有效的推广与普及措施四大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的五大行动倡议:建议大力推进全国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建议所有有条件的公立医院设立生活方式医学科;建议全国所有的医学院、医学专科院校开设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建议协同社会力量,促进生活方式医学产业发展;建议召开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医学 心血管疾病 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7
作者 李欣 杨涛 +6 位作者 张毅 罗勤 赵青 曾绮娴 章思铖 赵智慧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运动耐力和预后。随着BPA证据的积累,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动脉高压指南推荐将其作为不适合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替代治疗。但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特征存在差异,相应的BPA治疗策略和器械有所不同,BPA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较大。本文旨在总结当前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BPA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及新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梓欣 达布西力特 +1 位作者 周洲 张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2,共7页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以反复发生血栓事件和妊娠并发症以及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特点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PS可以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个器官和系统,APS相关心血管疾病会给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2023年更新的美国风湿...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以反复发生血栓事件和妊娠并发症以及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特点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PS可以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个器官和系统,APS相关心血管疾病会给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2023年更新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联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APS分类标准中,将瓣膜病变纳入了APS的临床标准,这也提示应该重视APS合并的心血管疾病。本文将对APS合并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 心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一凡 许铭华 +2 位作者 杜柳 谷艳丽 冯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8-1085,共8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特征,以评估未经治疗的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和健康状况,为其Ⅱ期心脏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于中国医学...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特征,以评估未经治疗的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和健康状况,为其Ⅱ期心脏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门诊就诊并接受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的13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无OSAHS(AHI<5次/h)组(n=24)、轻度OSAHS(5次/h≤AHI<15次/h)组(n=65)、中重度OSAHS(AHI≥15次/h)组(n=45),比较三组患者的身体成分、肺功能特点、运动耐量、运动时的通气反应等。结果:共110例(82.1%)患者合并OSAHS,其中以男性为主(80.0%)。随着OSAHS严重程度增加,三组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瘦体重、骨骼肌含量、体水含量和基础代谢率均逐渐增加(P均<0.05),心血管疾病合并情况则相似。与非OSAHS组相比,总体上轻度OSAHS组和中重度OSAHS组患者的静态肺功能、运动耐量和最大运动通气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着OSAHS严重程度增加,三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呈下降趋势,中重度OSAHS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肺活量均明显高于轻度OSAHS组,峰值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则显著低于轻度OSAHS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脂含量(β=0.307,95%CI:0.263~0.823,P<0.00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β=0.259,95%CI:0.429~1.785,P=0.002)是AH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OSAHS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常见。中重度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所下降,但OSAHS没有额外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损伤和通气功能损伤。减重仍是合并OSAHS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首要康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冠心病 心肺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朱坤 徐航 +3 位作者 郑珊珊 仲肇基 孙海宁 刘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0-624,共5页
心血管外科手术仍是部分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仍在持续增加,心血管外科手术量持续处于高位,这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了... 心血管外科手术仍是部分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仍在持续增加,心血管外科手术量持续处于高位,这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需求。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多、死亡风险高,科学的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充分评估手术难度,进行患者手术风险分层,针对性、个性化制定诊疗方案;同时,有助于卫生管理部门准确掌握我国心血管外科整体诊疗水平,监测医疗质量,为相关医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系统性回顾不同心血管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的循证研究现状,并总结机器学习在心血管手术评估的应用,以期对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手术 复杂性评估系统 传统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 被引量:20
11
作者 胡盛寿 杨进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7-1180,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前所未有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也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前所未有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也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标志着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摆开了新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 心血管疾病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卿 刘炜达 +5 位作者 韩国亮 游凯 金辉 刘国钦 胡泊 王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验证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比较握力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的关联度强弱。方法:本研究依托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 China)队列,自2005~2009年通过标准化问卷及体格检查... 目的:验证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比较握力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的关联度强弱。方法:本研究依托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 China)队列,自2005~2009年通过标准化问卷及体格检查对受试者进行基线调查,通过Jamar握力计进行握力测量。之后每三年进行一次随访,本研究分析随访事件截至2017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握力每下降5 kg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并将握力及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标化,比较它们每标准差变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平均随访(7.8±2.7)年,1417例(8.5%)男性发生MACE,1251例(5.4%)女性发生MACE。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表明,握力每下降5 kg,MACE风险增加14%(HR=1.14,95%CI:1.11~1.17,P<0.00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HR=1.12,95%CI:1.08~1.16,P<0.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6%(HR=1.16,95%CI:1.08~1.24,P<0.001),以上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相似。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提示,握力(HR=1.28,95%CI:1.21~1.36,P<0.001)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强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HR=1.25,95%CI:1.20~1.29,P<0.001)、体重指数(HR=1.08,95%CI:1.04~1.13,P<0.001)和腰臀比(HR=1.09,95%CI:1.05~1.13,P<0.001)]以及新兴指标身体形态指数(HR=1.10,95%CI:1.06~1.14,P<0.001)。结论:我国成人握力较低与MACE风险增加有关;相较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握力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人体测量学指标 风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残余血管病变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一莼 曾谷雨 +12 位作者 赵立超 陈艳 宋莹 袁德山 汪沛志 宋雷 张茵 高立建 陈珏 刘海波 袁晋青 赵雪燕 许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心病临界病变...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43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n=217)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n=218),分别口服两种药物20 mg每日两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以及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Q五个部分评分以及SAQ总分等均显著增加(P_(trend)均<0.001),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A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01)。3个月后两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 4.6%,P=0.067)。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均有头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患者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0.9%vs. 4.1%,P=0.033),两组患者因不良反应所致的停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 3.7%,P=0.916)。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能有效改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MACCE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等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相似,且低血压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绞痛 西雅图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鸿祎 孙洪强 +2 位作者 洪平 冯雪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I0001,I0002,共9页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综合评价指数(CHLI),以用于综合评估中国人群的生活方式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初步筛选相关指标,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入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最终形成CHLI。结果:第1...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综合评价指数(CHLI),以用于综合评估中国人群的生活方式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初步筛选相关指标,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入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最终形成CHLI。结果:第1、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程度分别为92.9%和93.8%,权威系数分别为0.846±0.027和0.861±0.030,结果具有可靠性;两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重要性评分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82和0.451,0.535和0.557(P均<0.001),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较好。构建CHLI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为膳食(0.239)、精神心理(0.220)、身体活动(0.198)、尼古丁暴露(0.175)和睡眠(0.167);二级指标的组合权重范围在0.009~0.198;层次分析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均小于0.1,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CHLI可以用于综合评估中国人群的生活方式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生活方式 指数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与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姚懿 徐娜 +9 位作者 贾斯达 张策 唐晓芳 许晶晶 宋莹 姜琳 高立建 宋雷 赵雪燕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索分析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个数(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探索分析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个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将患者分为6组(0组、1组、2组、3组、4组、5组),比较各组介入术后5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差异。MAC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复合终点。结果:共5 8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显示5年随访事件中随着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增多,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MACCE在6组间发生率也呈相应增多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在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组间分布不均的混杂因素后,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个数仍是心肌梗死(OR=1.14,95%CI:1.03~1.26,P=0.015)、再次血运重建(OR=1.10,95%CI:1.03~1.18,P=0.006)和MACCE(OR=1.11,95%CI:1.05~1.18,P<0.00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冠脉介入术后长期预后越差,具有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糖尿病对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及发病风险的长期影响
16
作者 安琪尔 王金平 +6 位作者 冯新星 钱鑫 周姝含 何思垚 黎辉 李光伟 陈燕燕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旨在探讨新诊断糖尿病(NDD)对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及发病风险的长期影响。方法:对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598例NDD患者和493例糖耐量正常(NGT)受试者随访34年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包括严重视网膜... 目的:旨在探讨新诊断糖尿病(NDD)对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及发病风险的长期影响。方法:对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598例NDD患者和493例糖耐量正常(NGT)受试者随访34年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包括严重视网膜病变、严重肾脏病变和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结果:NDD患者34年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累积发病率为65.03%(95%CI:58.90%~70.48%),显著高于NGT受试者[16.18%(95%CI:12.64%~20.11%)]。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吸烟状态和总胆固醇水平等影响因素后,NDD患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为NGT受试者的7.08倍(HR=7.08,95%CI:5.09~9.84,P<0.0001)。按性别分层分析,男性NDD患者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的累积发病率(68.02%,95%CI:57.27%~76.61%)和发生风险(HR=9.45,95%CI:5.78~15.47,P<0.0001)均高于女性(63.37%,95%CI:55.69%~70.09%;HR=5.86,95%CI:3.75~9.16,P<0.0001);但女性在随访10~25年间的累积发病率增长速度更快。结论:NDD患者长期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及发病风险显著高于NGT人群,且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快速增加,提示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及其他危险因素对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并发症 正常糖耐量 累积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增武 董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2期8-22,共15页
2015-10,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将就《指南》中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本次《指南》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 2015-10,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将就《指南》中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本次《指南》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在2015版指南中,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的人员优先选择那些具备充分科学研究的或富有争议的主题进行审查,与2010版有很大不同。而且,2015年的审查流程本身增加了两项重要内容。首先,审查专家采用建议分级评估、开发、评价的分级系统(GRADE),这是一个高度结构化和可重复性的证据审查系统使2015版的系统性审查更加一致且质量更高。其次,来自世界各地的审查专家可以通过系统的证据评估和审查系统(SEERS)进行网上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血管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心电分析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晓红 曾俊童 +1 位作者 胡圣懿(综述) 郑哲(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心电信号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心血管功能状态信息,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复杂心电信号分析逐渐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临床运用最广泛的心电信号源,心电图(ECG)所记录与反映的心脏周期性电活动变化图像,具有获取便... 心电信号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心血管功能状态信息,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复杂心电信号分析逐渐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临床运用最广泛的心电信号源,心电图(ECG)所记录与反映的心脏周期性电活动变化图像,具有获取便捷、价格低廉、信息丰富的特点,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作为一种新型心电信号,常与可穿戴设备等结合以实现持续心电监测,显示出其独特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基于AI技术的ECG和PPG分析以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当前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电信号 心电图 光电容积脉搏波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影像衍生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楚捷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0-984,共5页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是冠脉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病理生理研究依赖于微循环状态的准确评估。基于导丝的传统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已有多年历史,但因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高等原因未能...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是冠脉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病理生理研究依赖于微循环状态的准确评估。基于导丝的传统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已有多年历史,但因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高等原因未能广泛用于临床。基于心血管影像、通过血液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的新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有望更为简便、高效地评估冠脉微循环的生理学状态,其准确度及临床应用价值尚待验证。本文就心血管影像衍生的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微循环阻力指数 计算冠状动脉生理学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经导管血管介入技术在高血压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雄京 董徽 +4 位作者 董一飞 许建忠 贾楠 祝之明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1-754,共4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传统诊治手段往往纯“内科”,基本与经皮血管介入技术无关。近几十年来,随着高血压相关影像学的发展和介入器械的研发,经导管血管介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高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传统诊治手段往往纯“内科”,基本与经皮血管介入技术无关。近几十年来,随着高血压相关影像学的发展和介入器械的研发,经导管血管介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的诊治。本文就当前经导管血管介入技术用于临床高血压诊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介入技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