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科门诊建设管理经验分享
1
作者 陈思 刘子嘉 +3 位作者 张园 徐庆 申乐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6,共3页
麻醉科门诊服务诞生于不断构建、调整的现代麻醉医疗事业。近年来,应国家要求及人民就医需求,组建、优化、加强麻醉学科门诊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门诊为例,从组建路径、现阶段运行概况、管理模式等几方面,分享、探讨... 麻醉科门诊服务诞生于不断构建、调整的现代麻醉医疗事业。近年来,应国家要求及人民就医需求,组建、优化、加强麻醉学科门诊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门诊为例,从组建路径、现阶段运行概况、管理模式等几方面,分享、探讨现代麻醉学科门诊工作经验,强调“以人为本、发扬优势、持续改进”的理念,旨在为兄弟单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门诊建设 麻醉评估 疼痛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综合性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工作模式——基于北京协和医院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梓丹 宁晓红 岳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19,共9页
目的描述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工作模式,为其他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缓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为田野点,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深入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收集资料,运用主题分析法提炼主题,分析结... 目的描述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工作模式,为其他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缓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为田野点,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深入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收集资料,运用主题分析法提炼主题,分析结果。结果共得到9个主题,总结出“榕树模式”。结论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模式适合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缓和医疗 田野研究 质性研究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共同管理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耿瑞璇 郑莹 +7 位作者 孙晨晨 曾希 方红燕 詹文倩 喻远风 杨琴 戴晓艳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共同管理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广缓和医疗共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例缓和医疗团队和原医疗团队共同管理的病例。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启动共同管理的原因、具体过程与反馈情况。结...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共同管理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广缓和医疗共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例缓和医疗团队和原医疗团队共同管理的病例。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启动共同管理的原因、具体过程与反馈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失眠(11例,55%)、疼痛(9例,45%)为最常见需要控制的症状。共同管理团队帮助17例(85%)进行医疗决策、9例(45%)进行离世准备,协助3例(15%)进行转诊,并为20例(100%)提供舒适护理。结论缓和医疗共同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终末期患者减轻痛苦,并给患者家属和原医疗团队提供支持。该模式值得在三甲医院内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共同管理 症状控制 共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小江 杨启文 +9 位作者 孙宏莉 王瑶 王贺 窦红涛 赵颖 王澎 张辉 朱任媛 宋红梅 徐英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5-322,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共收集8 295株非重复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4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 295株细菌中,革兰... 目的了解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共收集8 295株非重复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4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 295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4%,革兰阳性菌占32.6%。10种最常见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8.1%),铜绿假单胞菌(10.8%),肺炎克雷伯菌(10.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9.8%),鲍曼不动杆菌(9.2%),粪肠球菌(6.3%),屎肠球菌(4.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阴沟肠杆菌(3.1%)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9%)。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8.4%和66.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仍有81.3%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敏感。MRCNS中有81.1%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除外氯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发现少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根据表型推测为Van A和Van B型耐药,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β溶血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90.8%。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2%、31.0%和28.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3.3%。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5%和11.8%,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5.9%。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2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0%和67.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分别为47.8%和28.7%。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是32.3%和1.8%。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3.7%。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93%。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应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广泛耐药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 被引量:3
5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8 位作者 宁晓红 戴晓艳 江伟 李妍 刘茜 沙蕊 郑莹 赵小萱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前提,反复详尽的病情评估、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是规范实施缓和镇静的必要条件。本文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对其进行了解读,并以1例因顽固性谵妄接受缓和镇静的晚期肿瘤患者为例,展示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缓和镇静 顽固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小腔深乾坤大 任重道远天地宽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发展与使命
6
作者 高志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2011年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也是协和耳鼻咽喉科建科90周年。同北京协和医院影响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一样,协和耳鼻咽喉科在我国耳鼻咽喉学科的发展史上,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正在承担着更具挑战性的使命。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北京协和医院 使命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对患者死亡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宁晓红 闫静 王友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9-954,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缓和医疗开展前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状况的变化。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384例)及2019年(244例)全年死亡病例信息,记录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终前诊治细节。结果2013及2019年死亡人数最多的都集中于重症医学... 目的对比分析缓和医疗开展前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状况的变化。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384例)及2019年(244例)全年死亡病例信息,记录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终前诊治细节。结果2013及2019年死亡人数最多的都集中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和国际医疗部4个科室,累积构成比分别为67.7%和62.7%。2019年涉及或实施安宁缓和医疗的临床科室数由2013年的7个增加至14个。与2013年相比,2019年死亡患者中接触到安宁缓和医疗的人数显著增加(P<0.001),更多的患者得到符合缓和医疗基本标准的人文关怀照顾(P<0.001);2019年离世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P=0.006)、实施心肺复苏(P=0.002)、接受气管插管(P=0.002)、接受有创机械通气(P<0.001)、接受侵入性操作(P<0.001)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缓和医疗的理念和实践使临终患者接受创伤性治疗的比例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缓和医疗 死亡 人文关怀 有创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基于SMART原则的泌尿外科专科腔镜规范化培训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建华 吴海坤 +2 位作者 李薇 文进 纪志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1,共4页
北京协和医院基于SMART原则的三阶段泌尿外科专科培训,通过与住院医师培训系统实施无缝对接,在器械模型、离体仿真器官制作、储运及构建、多种手术模块建立、评价反馈系统等方面,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并有所突破。其核心培养目标、内容... 北京协和医院基于SMART原则的三阶段泌尿外科专科培训,通过与住院医师培训系统实施无缝对接,在器械模型、离体仿真器官制作、储运及构建、多种手术模块建立、评价反馈系统等方面,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并有所突破。其核心培养目标、内容、培训模式通过学习国外经验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和体系,对于泌尿外科医师职业胜任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基于SMART的考核模式成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方法有益的创举和探索,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起到了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目前,仍需要正视在泌尿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推动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向标准化、可重复、可量化考核等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专科培训 腔镜手术 SMART原则 有效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离世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宁晓红 王友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为终末期患者的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死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是否接触到缓和医...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为终末期患者的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死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是否接触到缓和医疗及临终前诊治细节,如是否接受有创抢救措施、是否进行症状控制及是否进行心理、社会、灵性照顾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年住院总死亡人数244例,其中,男135例,女109例,平均年龄(65.9±16.4)岁(1 d~105岁)。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12例(45.9%),非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32例(54.1%)。有61例(25.0%)患者死亡前接触到缓和医疗,大多数分布于内科科室,以肾内科(100.0%)、消化内科(80.0%)、老年医学科(72.7%)为主;29例患者得到完善的缓和医疗照护,症状均得到控制,死亡前均未采用有创救治措施,有26例接受心理、社会、灵性照顾。与未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相比,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的死亡患者心肺复苏(0比20.2%;χ^(2)=13.009,P<0.001)、气管插管(3.3%比48.6%;χ^(2)=38.327,P<0.001)、有创机械通气比例(4.9%比47.5%;χ^(2)=33.895,P<0.001)明显下降,心理、社会及灵性照顾比例明显提高(54.1%比2.4%;χ^(2)=91.486,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对终末期患者的死亡有正向影响,缓和医疗服务可以使终末期患者更能获得心理、社会、灵性照顾,有创救治的使用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死亡 终末期 症状 灵性照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和医学学科建设构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飞 周家欣 宁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随着缓和医疗实践日益承担起医学与社会的重要使命,成为应时代所需的新兴学科领域,缓和医学的学科建设也成为中国缓和医疗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缓和医疗概念进行溯源,结合文献分析、焦点小组访谈结果,对缓和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随着缓和医疗实践日益承担起医学与社会的重要使命,成为应时代所需的新兴学科领域,缓和医学的学科建设也成为中国缓和医疗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缓和医疗概念进行溯源,结合文献分析、焦点小组访谈结果,对缓和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分类梳理与阐述,依据缓和医疗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程,提出缓和医学学科建设构想,旨在帮助学界辨析学科界定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科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学 缓和医疗 安宁疗护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领域年龄人群划分标准浅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余卫 张在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89,共5页
年龄作为人口的基本标识,是医学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然而,医学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年龄人群划分标准不一及相关术语应用不清等问题,本文就国内外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和术语使用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关键词 年龄 三大年龄组 五大年龄组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静慧 杨柳依依 +1 位作者 王燕 左亚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2,共11页
目的总结中国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例与文献报道的14例中国人群ICI诱发BP病例,并与非中国患者的国际研究数据对比,总结我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 目的总结中国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例与文献报道的14例中国人群ICI诱发BP病例,并与非中国患者的国际研究数据对比,总结我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均为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诱发。与外国人群相比,中国人群ICI诱发BP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降低[(65.2±9.5)岁比(69.9±10.3)岁,P=0.020]。替雷利珠单抗诱发BP的比例显著升高(28.1%比0,P<0.001),而帕博利珠单抗(18.8%比39.4%,P=0.029)和纳武利尤单抗(3.1%比52.8%,P<0.001)诱发BP的比例则显著降低,原发肿瘤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比例亦显著降低(9.4%比43.3%,P<0.001)。中国人群皮肤瘙痒(96.9%比66.1%,P<0.001)及黏膜受累(59.4%比15.7%,P<0.001)比例均显著高于外国人群,使用雷公藤多甙(9.4%比0,P=0.008)、度普利尤单抗(18.8%比0.8%,P<0.001)和外用糖皮质激素(87.5%比53.5%,P<0.001)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外国人群。结论与外国人群相比,中国人群ICI诱发BP发病年龄较小,替雷利珠单抗诱发BP占比较高,原发肿瘤以肺癌为主,皮肤瘙痒更显著,黏膜受累较普遍。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为ICI诱发BP的国际标准治疗,雷公藤多甙和度普利尤单抗为我国特色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 大疱性类天疱疮 替雷利珠单抗 度普利尤单抗 雷公藤多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先涛 白瑞婷 +3 位作者 次旦旺久 索朗尼玛 尼玛卓嘎 苏佰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Ⅴ)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儿童患者,根据扫描条件分为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并进行ASiR-Ⅴ50%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80... 目的探讨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Ⅴ)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儿童患者,根据扫描条件分为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并进行ASiR-Ⅴ50%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80 kV,分别进行ASiR-Ⅴ0(B1组)和ASiR-Ⅴ50%(B2组)重建,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A组和B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2.33±0.62)、(0.86±0.01)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65.01±25.12)、(23.55±3.38)mGy·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窗B2组双上肺、双中肺噪声值低于B1组,但均高于A组(P均<0.001);各组肺窗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纵隔窗A组、B1组和B2组升主动脉(P=0.538)和肝脏CT值(P=0.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组升主动脉和肝脏信噪比(P均<0.001)、对比噪声比(P均<0.001)均高于B1组,且低于A组(P均<0.05);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A组高于B2组,且均高于B1组(P均<0.001)。结论ASiR-Ⅴ联合低管电压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保障高原地区儿童胸部CT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儿童 低剂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雨菡 李思源 +2 位作者 党悦 李剑 张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总结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具有完整基线血常规结果的iM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线实验室... 目的总结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具有完整基线血常规结果的iM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线实验室检查将具有贫血表现的iMCD分为AIHA组和非AIHA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iMCD患者341例,277例(81.2%)在基线时存在贫血表现。5例(1.8%)患者诊断为iMCD合并AIHA,且均为iMCD-非特指型合并温抗体型AIHA,其中2例同时诊断为Evans综合征。在发病顺序方面,AIHA首次发作与iMCD诊断的时间关系各异,2例患者首次溶血发作早于iMCD诊断。治疗方面,针对iMCD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AIHA。与非AIHA贫血患者相比,合并AIHA的iMCD患者预后更差(HR=4.61,95%CI=1.08~19.80,P=0.040),5年生存率更低(90%比60%,P=0.024)。结论iMCD合并AIHA临床较为罕见,AIHA可在iMCD的不同阶段出现。虽然整体治疗原则仍是针对iMCD的治疗,但应高度关注AIHA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加剧及可能带来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慢性胰腺炎到胰腺癌:转化机制、影像学评估及预防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华 吕珂 姜玉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5,共4页
胰腺癌为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以胰腺导管腺癌最为常见,与遗传因素及非遗传因素有关,但目前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慢性胰腺炎(CP)与胰腺癌密切相关,为后者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CP向胰腺癌转化机制、影像学评估以及预防、治疗策略研究... 胰腺癌为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以胰腺导管腺癌最为常见,与遗传因素及非遗传因素有关,但目前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慢性胰腺炎(CP)与胰腺癌密切相关,为后者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CP向胰腺癌转化机制、影像学评估以及预防、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炎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颈部单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
16
作者 李盼盼 罗亚平 +6 位作者 师晓华 陈钰 王凤丹 苏童 张竹花 冯逢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1-659,共9页
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是边缘区淋巴瘤最少见的类型,为一种起源于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小B细胞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1.8%,占所有边缘区淋巴瘤的10%,由于其发病率低,... 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是边缘区淋巴瘤最少见的类型,为一种起源于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小B细胞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1.8%,占所有边缘区淋巴瘤的10%,由于其发病率低,无典型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因此,对NMZL的精准诊断及临床处理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报道1例左侧颈部咽旁间隙NMZL的诊断及治疗,同时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MZL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区淋巴瘤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设备外表面及麻醉机内回路清洁消毒国内现状调查
17
作者 谭骁 王涛 +1 位作者 张青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 调查全国范围内各医院麻醉设备外表面及麻醉机内回路清洁消毒的现状,为建立相关设备清洁消毒规范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电子调查问卷平台向全国范围各医院发放问卷,涵盖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和二级... 目的 调查全国范围内各医院麻醉设备外表面及麻醉机内回路清洁消毒的现状,为建立相关设备清洁消毒规范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电子调查问卷平台向全国范围各医院发放问卷,涵盖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各级别医院。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95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麻醉设备规范消毒率为30.5%。其中麻醉设备外表面规范消毒率分别为83.4%(非特殊感染患者)和72.9%(特殊感染患者)。暴露于特殊感染患者后,麻醉机内回路的规范消毒率为49.5%,其中三甲医院明显高于非三甲医院(56.0%vs. 43.5%,P=0.03)。麻醉机内回路拆卸后将配件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的消毒率为3.7%,其中三甲医院明显高于非三甲医院(7.1%vs. 0.6%,P<0.01)。结论 我国目前麻醉设备规范消毒率较低。各医疗机构麻醉科对麻醉设备外表面的消毒做法较好,但内回路的清洁消毒现状与现行指南规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非三甲医院在此方面问题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设备 外表面 内回路 清洁 消毒 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CT三维实时融合导航用于肺结节的热消融治疗一例
18
作者 徐源 刘群 +7 位作者 郭超 王译擘 邬晓芳 马晨曦 王桂阁 刘千舒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采用联合锥形束CT、3D配准透视融合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热消融技术,实施1例右肺中叶结节微波消融术,手术历时90 min,镜下未见明显出血,术中机器总辐射剂量为384 mGy。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有少许痰中带血,无气胸等并发症。... 采用联合锥形束CT、3D配准透视融合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热消融技术,实施1例右肺中叶结节微波消融术,手术历时90 min,镜下未见明显出血,术中机器总辐射剂量为384 mGy。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有少许痰中带血,无气胸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CT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患者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锥形束CT 三维融合导航 肺结节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赵伟伟 季士勇 +3 位作者 连雨晴 卓玛 赵玉华 袁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总结西藏自治区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并分析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短期神经功能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 目的总结西藏自治区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并分析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短期神经功能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42±7.78)岁],合并高血压比例[97.50%(195/200)]和基底节区出血比例[59%(118/200)]较高,病死率较既往报道下降[2%(4/200)]。根据出院时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0~2分)组(72例)和预后不良(3~6分)组(12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节区出血(OR=7.098,95%CI:3.043~16.557;P=0.000)和出血量增加(每增加10 ml;OR=1.485,95%CI:1.240~1.777,P=0.000)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西藏地区自发性脑出血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年龄延后,高血压和基底节区出血比例较高,病死率下降;基底节区出血和出血量增加是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加强高血压管理、优化急性期治疗和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王曼 王沄 +3 位作者 张竹花 苏童 陈钰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评估四维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行PHPT手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甲状旁腺四维CT(4D-CT)图像。结合本院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将甲状旁腺病... 目的评估四维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行PHPT手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甲状旁腺四维CT(4D-CT)图像。结合本院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将甲状旁腺病灶分为甲状腺上极周围、甲状腺中部后方、甲状腺下极后方及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极下方及胸骨上窝、胸骨后方前纵隔和其他罕见位置6个解剖区域。所有图像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进行图像分析,意见不一致时由另1名高年资医师主持讨论后确定。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4D-CT诊断PHPT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术前4D-CT与手术定位诊断在甲状腺上极周围(χ^(2)=0.500,P=0.480)、甲状腺中部后方(χ^(2)<0.001,P>0.999)、甲状腺下极后方及气管食管沟(χ^(2)=0.571,P=0.450)、甲状腺下极下方及胸骨上窝(χ^(2)<0.001,P>0.999)、胸骨后方前纵隔(χ^(2)<0.001,P>0.999)和其他罕见位置(χ^(2)<0.001,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T诊断PHPT病灶的灵敏度为82.09%、特异度为97.43%、阳性预测值为87.30%、阴性预测值为96.19%、准确率为94.71%、Youden指数为79.52%、阳性似然比为31.94、阴性似然比为0.18。结论甲状旁腺4D-CT在PHPT术前定位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CT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术前定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