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立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风险分担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娅
章品
+3 位作者
高新强
黄晓倩
龚鹏
刘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由于患者因为输血感染疾病事件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迫在眉睫。而建立机制面临着缺乏上位法依据、筹资来源和方式不确定等问题。为此,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完善法律基础、建立筹资机制、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完善数据采集。
关键词
无过错输血感染
保险机制
风险分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照与核黄素浓度对核黄素光动力灭活病原体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缘圆
李彦玉
+3 位作者
尹云弟
李玲
陈可洋
刘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核黄素灭活病原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血浆分4组,分别添加核黄素浓度致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0μmol/L为对照组。观察其在10、15、20、25 min的生长滴度,不进行光照的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核黄素灭活病原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血浆分4组,分别添加核黄素浓度致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0μmol/L为对照组。观察其在10、15、20、25 min的生长滴度,不进行光照的为对照组。用Reed-Muench法计算灭活前后培养后生长滴度,通过灭活后log减少因子评价不同浓度核黄素对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无光照的条件下添加核黄素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着光照时间从15 min增加到25 min,无核黄素组VSV灭活效果增加;当光照小于15 min时,50~150μmol/L核黄素VSV灭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光照时间为15~25 min时,添加核黄素后VSV灭活效果增强,但不同浓度核黄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5 min内核黄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光照时间的增加灭活效果越好,与核黄素浓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UVA
病原体灭活光化学法
V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保存期间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龚丽
米紫玥
+3 位作者
孔玉洁
徐海霞
田力
刘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3-128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手工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等体积分装血小板,(22±2)℃保存0、3、5 d(D 0、D 3、D 5)后,超速离心法提取血小板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流式分析仪对所提外...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手工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等体积分装血小板,(22±2)℃保存0、3、5 d(D 0、D 3、D 5)后,超速离心法提取血小板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流式分析仪对所提外泌体进行表征鉴定。使用纳米流式分析仪检测其颗粒浓度。取不同保存时间血小板外泌体至人新鲜血浆中,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进行凝血因子VII含量测定。取不同保存时间血小板外泌体至人新鲜全血中,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外泌体对全血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鉴定结果显示外泌体免疫标志物TSG 101、CD 9特异性表达;所提外泌体呈现双层膜、类杯状结构;其粒径多为60~80 nm之间。D 0、D 3、D 5外泌体浓度分别为(13.86±7.93)×10^(12)、(23.69±12.80)×10^(12)、(45.81±25.87)×10^(12)个/L。与D 0相比,D 3、D 5外泌体浓度显著增加(P<0.01),分别为1.8倍、4.0倍。与对照组相比,D 0与D 5外泌体分别可使PT减小[(0.16±0.15)s,P<0.01]、[(0.36±0.18)s,P<0.001];D 0与D 5外泌体分别可使APTT减小[(1.11±1.21)s,P<0.05]、[(2.10±1.14)s,P<0.001]。凝血因子Ⅶ定量实验结果显示其在D 0、D 5外泌体中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D 0、D 5外泌体作用于全血后其凝血时间R值分别为(5.46±0.90)min、(5.00±0.67)min、(4.38±1.00)min,D 5组与对照组、D 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外泌体具有一定的促凝作用。结论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手工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显著增加且外泌体的促凝作用显著增强,血小板保存期间产生的外泌体可能通过凝血因子Ⅶ参与促凝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外泌体
凝血
凝血因子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立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风险分担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娅
章品
高新强
黄晓倩
龚鹏
刘忠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
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基金
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项目
文摘
由于患者因为输血感染疾病事件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迫在眉睫。而建立机制面临着缺乏上位法依据、筹资来源和方式不确定等问题。为此,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完善法律基础、建立筹资机制、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完善数据采集。
关键词
无过错输血感染
保险机制
风险分担
Keywords
No - fauh Transfusion -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surance Mechanism
Risks Sharing
分类号
R197.3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照与核黄素浓度对核黄素光动力灭活病原体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缘圆
李彦玉
尹云弟
李玲
陈可洋
刘忠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
学院
卫生检验与检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输血
不良反应
研究
重点实验室
太原市血液中心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9-962,共4页
基金
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编号:2020YFH0024)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018PT32016)。
文摘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核黄素灭活病原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血浆分4组,分别添加核黄素浓度致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0μmol/L为对照组。观察其在10、15、20、25 min的生长滴度,不进行光照的为对照组。用Reed-Muench法计算灭活前后培养后生长滴度,通过灭活后log减少因子评价不同浓度核黄素对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无光照的条件下添加核黄素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着光照时间从15 min增加到25 min,无核黄素组VSV灭活效果增加;当光照小于15 min时,50~150μmol/L核黄素VSV灭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光照时间为15~25 min时,添加核黄素后VSV灭活效果增强,但不同浓度核黄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5 min内核黄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光照时间的增加灭活效果越好,与核黄素浓度影响较小。
关键词
核黄素
UVA
病原体灭活光化学法
VSV
Keywords
riboflavin
UVA
photochemical method of pathogen inactivation
VSV
分类号
R3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保存期间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龚丽
米紫玥
孔玉洁
徐海霞
田力
刘忠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
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输血
不良反应
研究
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3-1288,共6页
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018PT32016)
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编号:2020YFH0024)。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手工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等体积分装血小板,(22±2)℃保存0、3、5 d(D 0、D 3、D 5)后,超速离心法提取血小板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流式分析仪对所提外泌体进行表征鉴定。使用纳米流式分析仪检测其颗粒浓度。取不同保存时间血小板外泌体至人新鲜血浆中,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进行凝血因子VII含量测定。取不同保存时间血小板外泌体至人新鲜全血中,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外泌体对全血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鉴定结果显示外泌体免疫标志物TSG 101、CD 9特异性表达;所提外泌体呈现双层膜、类杯状结构;其粒径多为60~80 nm之间。D 0、D 3、D 5外泌体浓度分别为(13.86±7.93)×10^(12)、(23.69±12.80)×10^(12)、(45.81±25.87)×10^(12)个/L。与D 0相比,D 3、D 5外泌体浓度显著增加(P<0.01),分别为1.8倍、4.0倍。与对照组相比,D 0与D 5外泌体分别可使PT减小[(0.16±0.15)s,P<0.01]、[(0.36±0.18)s,P<0.001];D 0与D 5外泌体分别可使APTT减小[(1.11±1.21)s,P<0.05]、[(2.10±1.14)s,P<0.001]。凝血因子Ⅶ定量实验结果显示其在D 0、D 5外泌体中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D 0、D 5外泌体作用于全血后其凝血时间R值分别为(5.46±0.90)min、(5.00±0.67)min、(4.38±1.00)min,D 5组与对照组、D 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外泌体具有一定的促凝作用。结论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手工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显著增加且外泌体的促凝作用显著增强,血小板保存期间产生的外泌体可能通过凝血因子Ⅶ参与促凝过程。
关键词
血小板
外泌体
凝血
凝血因子Ⅶ
Keywords
platelet
exosomes
coagulation
coagulation factorⅦ
分类号
R331.14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立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风险分担机制的思考
王娅
章品
高新强
黄晓倩
龚鹏
刘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光照与核黄素浓度对核黄素光动力灭活病原体效果的研究
何缘圆
李彦玉
尹云弟
李玲
陈可洋
刘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保存期间血小板中外泌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龚丽
米紫玥
孔玉洁
徐海霞
田力
刘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