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奉献协和 成就伟业 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创始人Harvey J.Howard博士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有信 张梦雨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17-220,共4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HarveyJ.Howard博士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对中国,尤其是对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奉献及对整个眼科学的奉献,诠释了一个眼科医师为人治学的标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令人钦佩,令人回味。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创始人 HARVEY J Howa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发展历程与未来之路
2
作者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眼科的发源地,90多年来传承并发扬北京协和医院的优良传统,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在我国眼科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和眼科发展至今,犹...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眼科的发源地,90多年来传承并发扬北京协和医院的优良传统,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在我国眼科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和眼科发展至今,犹如砺沙的金石,经历过时间之水的冲刷,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特有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北京协和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RS1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4
3
作者 许菲 睢瑞芳 +2 位作者 李蕙 姜茹欣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X-linked retinoschisis,XL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研究纳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经临床确诊的5个XLRS家系(包含12例患者)、10例散发病例、16名女性携带者和100名无眼疾的正常对照者。5... 目的探讨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X-linked retinoschisis,XL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研究纳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经临床确诊的5个XLRS家系(包含12例患者)、10例散发病例、16名女性携带者和100名无眼疾的正常对照者。5个家系的先证者及10例散发病例(共15例患者)接受了详细的眼科检查。采集22例患者及16名携带者的外周静脉血3ml用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RS1基因的6个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结果 RS1基因检测共发现11种致病性突变,包括p.E72K、p.W92C、p.R102Q、p.W112X、p.S134P、p.R156G、p.P193S、p.R200H、p.R209C、p.R213W和p.R213Q,其中p.W112X和p.S134P突变为新发突变。1例散发病例未确定RS1基因突变位点。在确定突变的所有患者中,5个家系的先证者和9例散发患者主诉均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在0.04~0.8之间。眼底检查均存在特征性黄斑区劈裂,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周边视网膜劈裂。携带RS1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10例接受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显示9例患者的混合反应均呈特征性的负波形。携带同一致病性突变的不同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结论 XLRS患者在临床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未观察到基因型与表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RS1基因 基因突变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无脉络膜症患者自然病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筱煦 李蕙 +3 位作者 吴世靖 孙子系 周崎 睢瑞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9-525,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无脉络膜症(CHM)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表型特征,描述CHM患者自然病程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009年4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并满足在最短5年内至少随诊2次的CHM患者。对患者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及最佳矫正... 目的分析中国无脉络膜症(CHM)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表型特征,描述CHM患者自然病程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009年4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并满足在最短5年内至少随诊2次的CHM患者。对患者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及最佳矫正视力、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结果共纳入来自7个家系的10例中国汉族CHM患者。10例患者均经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致病位点,其中2种为新发突变。患者初诊年龄为8~52岁,中位数年龄为44岁。初次-末次就诊时间间隔为5.03~7.24年,平均6.08年。初诊视力(logMAR)为0.0~2.0,平均初诊视力为0.56(约为小数视力0.28)。初诊年龄〉35岁者中心视力已明显受损,并呈较快速度下降。OCT结果提示CHM患者中央视网膜厚度呈现先增厚后变薄的趋势,部分患者可见外层视网膜管样结构。患者残留视野与初诊年龄呈高度负相关(r=-0.861,P〈0.001)。10例患者中5例因眼底病变程度重,无需行fERG检查,2例患者呈明视、暗视反应降低,另3例患者记录不到fERG反应。结论中国CHM患者可能病情更重、进展更快。外层视网膜管样结构是该病OCT重要表现。视野、fERG仅适用于评价早早期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基因型 视力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野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补体C3糖基化修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钟浩 田洪涛 +3 位作者 赖治臻 于伟泓 周江 李智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799,I0003,共8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全球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早期DR可通过控制血糖防止视力受损,晚期DR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因此,筛选早期DR诊断标志物对预防DR至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全球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早期DR可通过控制血糖防止视力受损,晚期DR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因此,筛选早期DR诊断标志物对预防DR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血清补体C3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C18为补体C3完整糖肽的富集材料,采用高性能质谱技术检测其糖肽,结合生物学统计方法,发现随着DR进展,补体C3半乳糖修饰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果表明,补体C3糖基化修饰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其诊断精度(area under curve, AUC)可达0.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体C3 糖基化修饰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东辉 龙琴 +3 位作者 卞爱玲 张顺华 王淑然 李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449,共5页
背景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 背景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按标准纳人的中重度干眼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取右眼为试验眼。试验组15例15眼,给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照组15例15眼基线特征与试验组匹配,单独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试验)、眼表染色(OSS)评分。实验室检测通过结膜印迹细胞学方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球结膜上皮细胞中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CDllb的表达。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4;,=0.240,P=0.624),两组间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实测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时,试验组受试者OSDI、OSS评分和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U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t=2.83,P=0.01;t=3.29,P=0.00;t=3.23,P=0.00),两组受试者的SchirmerI试验和结膜上皮细胞CDllb表达量用药2周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t=0.28,P=0.79)。试验组用药2周和用药前相比,OSDI、OSS评分和BUT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0、10.70、6.10、7.92,P:0.00);对照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2周结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量与OSDI和O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1,P=0.018;r=0.586,P=0.022),与BUT间呈负相关(r=-0.697,P:0.004)。结论0.1%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短期内可有效缓解中重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眼表免疫炎症标志物HLA—DR抗原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免疫诱导炎症反应 人类白细胞DR抗原 非甾体类抗炎药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 被引量:10
7
作者 耿爽 叶俊杰 +2 位作者 郭立斌 徐海燕 韩宝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曲安奈德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临床和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凤荣 周崎 +1 位作者 李惠 睢瑞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背景Stickler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以眼部、关节、口面部及听力损伤为特征。确定Stickler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能够为该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研究一个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并确定致病基因突... 背景Stickler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以眼部、关节、口面部及听力损伤为特征。确定Stickler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能够为该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研究一个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并确定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对一个患I型Stickler综合征的家系进行临床研究和系谱分析。采集Stickler综合征家系中3例患者和6位表型正常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PCR法扩增COL2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同时检测100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外周血标本进行对照。结果该家系共4代11位成员,2位成员去世,其中包括1例患病者。现存的9位成员中共3例患者,调查显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显性遗传方式。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高度近视、膜型玻璃体异常及面中部扁平、短鼻、腭裂等,符合I型Stickl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COL2A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显示,该家系中3例患者COL2A1基因内含子12的第~个碱基发生了单个碱基缺失(IVSl2+1Gde1)的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证实该突变致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形成一种包括306个氨基酸在内的截短蛋白,导致该基因的功能异常,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该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一个I型Stickler家系,并在该家系确定了一个新的COL2A1基因突变,这是中国首次报道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ler综合征 COL2A1基因 遗传 基因突变 家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淑然 叶俊杰 龙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142,共6页
目的观察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发生时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0只新生有色豚鼠随机分为透镜诱导组(单眼-10D透镜诱导,n=20)和正常对照组(无处理组,n=10... 目的观察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发生时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0只新生有色豚鼠随机分为透镜诱导组(单眼-10D透镜诱导,n=20)和正常对照组(无处理组,n=10),4周后测量屈光度,眼球冰冻切片行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眼后部巩膜MMP-2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负透镜诱导4周后,透镜诱导组豚鼠诱导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密度和TIMP-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侧眼(P均<0.01),MMP-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侧眼(P<0.01);但透镜诱导组对侧眼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双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镜诱导组诱导眼屈光度与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r=0.79,P<0.01)表达和TIMP-2表达量(r=0.74,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MMP-2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性(r=-0.78,P<0.01)。结论离焦性近视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MMP-2参与的眼后部巩膜细胞外基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近视 离焦 巩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一玮 钟勇 +3 位作者 马瑾 杨宁 王客非 姜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C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眼部特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C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眼部特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眼部症状为主要的就诊原因(78.3%)。结膜充血、水肿(78.3%)、眼球突出(69.6%)、眼球运动障碍(56.5%)是最常见的体征。直接型CCFs 13例(56.5%),间接型CCFs 10例(43.5%),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61.5%比10.0%)、更易引起颅内血管杂音(69.2%比20.0%)。9例患者曾被误诊,眼压升高、眼红、复视等非特异性表现是常见误诊原因。结论 CCFs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对于慢性红眼、结膜水肿、突眼及眼球运动障碍的患者,眼科医生应高度警惕CCFs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行专科检查并借助影像学技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误诊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04%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和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联合应用对正常兔降眼压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顺华 赵家良 +1 位作者 刘小力 卞爱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4-778,共5页
背景拟胆碱能药物和前列腺素类似物分别用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已被证实,临床上二者常联合用药治疗青光眼,但理论上二者对睫状肌的作用机制是相背离的,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进... 背景拟胆碱能药物和前列腺素类似物分别用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已被证实,临床上二者常联合用药治疗青光眼,但理论上二者对睫状肌的作用机制是相背离的,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质量分数0.004%曲伏前列腺素和质量分数2%毛果芸香碱的降眼压效果。方法将正常无色素兔3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毛果芸香碱组、曲伏前列腺素组和联合用药组3个组,每只兔任意选择一侧眼作为实验眼,分别每日3次点用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或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联合用药组按上述用法同时点用上述两种药物;对侧眼点用生理盐水为对照眼。各组动物于用药前1d 8:00时以Perkins手持式压平眼压计测量双眼眼压作为基线眼压,并分别于用药后第1、2、4、8、14和24天的8:00时测量双眼眼压,以点眼前后眼压的变化作为主要观测指标。结果毛果芸香碱组、曲伏前列腺素组和联合用药组点眼后1d的眼压均明显低于基线眼压,而对照眼点眼前后眼压无明显变化;各实验眼治疗后各时间点间眼压无明显变化。毛果芸香碱组、曲伏前列腺素组和联合用药组实验眼眼压在点眼前与对照眼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点眼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组基线眼压比较,毛果芸香碱组、曲伏前列腺素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实验眼眼压分别降低了17.5%~22.0%、23.8%~26.4%和27.6%~32.0%。对正常眼来说,联合用药组降眼压作用最强,其次依次为曲伏前列腺素和毛果芸香碱。结论联合用药的降眼压效果比单独点用毛果芸香碱和曲伏前列腺素的效果要好,但小于单独滴用毛果芸香碱和曲伏前列腺素的降眼压幅度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前列腺素类似物 拟胆碱药 曲伏前列素 毛果芸香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的重复性及与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值间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顺华 刘小力 赵家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背景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GAT)是眼压测量的金标准,但由于操作复杂且需要良好配合而影响其临床应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RBT)是一种新型的压平式眼压计,但需进行充分的临床应用评价。目的对iCareRBT检查者间及检查者内测量的可... 背景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GAT)是眼压测量的金标准,但由于操作复杂且需要良好配合而影响其临床应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RBT)是一种新型的压平式眼压计,但需进行充分的临床应用评价。目的对iCareRBT检查者间及检查者内测量的可重复性及iCareRBT与GAT测量值间的一致性进行研究。方法2位操作者使用iCareRBT对36例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患者双眼各测量1次,分别记录读数,对iCareRBT检查者间的重复性进行评价。2位操作者使用iCareRBT分别测量56例青光眼和52例青光眼患者,并对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双眼进行测量,并记录眼压读数,对iCareRBT检查者内的重复性进行评价。检查者2对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患者92例182眼先使用iCareRBT进行测量,然后检查者1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进行测量,对iCareRBT和GAT的测量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评价iCareRBT测量眼压的安全性。结果iCareRBT检查者间眼压测量值相关因子r右眼为0.937,左眼为0.887;检查者1对右眼和左眼重复测量眼压值的r值分别为0.986、0.969,检查者2所测右眼和左眼的r值分别为0.990、0.979;iCareRBT测量值与CAT测量值的均值分别为(18.74±8.36)mmHg、(19.33±8.20)mmHg,二者差值为(-0.59±2.60)mmHg,95%CI为(-5.80~4.60),2种测量法相关因子r为0.951。所有受试者对iCareRBT的测量无不适反应。结论iCareRBT具有检查者间和检查者内的高度可重复性及很好的耐受性,iCareRBT测量值与GAT测量值间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ICARE回弹式眼压计 重复性 相关性 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婵 董方田 +2 位作者 陈有信 戴荣平 谭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1-814,共4页
背景葡萄膜渗漏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充分了解其临床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的视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患... 背景葡萄膜渗漏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充分了解其临床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的视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患者10例14眼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眼科检查,眼部B型超声检查、眼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各项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直接检眼镜检查均可见随体位变化的球形视网膜脱离。眼部B型超声检查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UBM检查均可见环形周边睫状体脉络膜脱离;FFA检查显示眼底呈“豹斑”样改变,但未发现荧光素渗漏。ICGA检查显示早期脉络膜即出现弥漫性颗粒状高荧光,荧光强度不断增强,直到造影晚期仍持续存在。本组患者1例1眼行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术,2例4眼行巩膜全层切除术,术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术前眼部B型超声、MRI及CT检查有助于对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患者进行准确分型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诊断 治疗 影像学诊断 造影术 巩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和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耿爽 叶俊杰 +1 位作者 陈辛元 艾凤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病变是DR病理改变的一部分,发生在DR发病之前,因此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对DR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GDxVCC系统测量2...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病变是DR病理改变的一部分,发生在DR发病之前,因此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对DR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GDxVCC系统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DR分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96眼,依据检眼镜检查结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分为DR临床前期组(NDR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背景期)(B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组(PRP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4名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GDxVCC系统测量受试者视网膜颞上、颞下、鼻上、鼻下(TSNIT)4个象限RNFL厚度,参数包括TSNIT平均值、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TSNIT标准差及神经纤维指数,各组间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NDR组、BDR组、PDR组及PRP组患者RNFL的TSNIT平均值分别为(56.54±5.28)、(56.92±6.49)、(53.04±6.14)、(53.17±9.30)μm,正常对照组为(59.04±4.57)μ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R组及PRP组患者RNFL的TSNIT平均值、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TSNIT标准差明显降低,神经纤维指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R组:P=0.002、0.000、0.002、0.000、0.001;PRP组:P=0.002、0.000、0.001、0.000、0.000),而NDR组、BDR组RNFL的TSNIT平均值、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TSNIT标准差均降低,神经纤维指数增高,但RNFL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7、0.235、0.333、0.106、0.202;P=0.262、0.063、0.072、0.098、0.062)。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眼底及FFA检查尚未发现DR时即可出现RNFL变薄,PDR及接受PRP治疗后的患者RNFL变薄.提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细胞及其轴突出现蛮件和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偏振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眼底病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立斌 郑晓华 +4 位作者 王景文 王忠海 耿爽 陈辛元 叶俊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以及与屈光度、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1449例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2879只眼)的眼底情况及其与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之间的临床关系。结果2879只眼中发生...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以及与屈光度、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1449例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2879只眼)的眼底情况及其与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之间的临床关系。结果2879只眼中发生眼底病变的有413只眼(14.35%),其中后极部病变22只眼(0.76%),周边部眼底病变396只眼(13.75%)。轻度、中度、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8%、8.72%、19.18%和37.44%,4组间周边部眼底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78.594,P<0.001);不同年龄段的3个组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11%、15.34%和24.59%,3组间周边部眼底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76.090,P<0.001)。近视患者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与屈光度及年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男性与女性的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9.32%和16.0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886,P<0.001)。后极部眼底病变仅发生于Ⅱ、Ⅲ组及高度、超高度近视组。Ⅱ、Ⅲ组的后极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55%和3.5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2.523,P<0.001);高度、超高度近视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86%和6.6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1.898,P<0.001)。结论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的眼底病变发生率较高,并具有其临床特征。周边部眼底病变随年龄及屈光度的增加而增高,发生部位以颞侧为多。后极部病变多发生于年龄≥25岁及屈光度>-6.00D的患者。对于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详查眼底对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及时给予治疗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不正 眼底病变 屈光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勇 施维 +2 位作者 赵鹏 艾凤荣 王韧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评估Octopus101 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30例POAG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的GKP及TOP程序的检查。分析比... 目的评估Octopus101 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30例POAG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的GKP及TOP程序的检查。分析比较这两组受试者的视力、眼压、眼底C/D值及联合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MD)、丢失方差(LV)、不同视标参数下等视线的面积和检查时间等参数。结果 POAG组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和眼底平均C/D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两组的眼压(IOP)与平均缺陷度及等视线面积均无相关性;Ⅲ4e与Ⅰ2e两种不同的视标参数对POAG患者检出的等视线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00);POAG组的平均检查时间为(307.78±134.50)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8.12±75.33)s(P=0.001);正常对照组静态视野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和丢失方差明显小于POAG组(P均=0.000);静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45%;动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3%;两者联合检查敏感性为90%。结论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可同时完成静态及动态视野检查,通过反应时间减少个体差异,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视标大小、背景光明暗、视标移动速度提高POAG早期缺损检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POAG检出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有小的周边缺损的患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动态视野检查 静态视野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婵 董方田 +2 位作者 楼慧萍 戴荣平 于伟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8-851,共4页
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常导致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研究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指导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制定预防、治疗策略。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 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常导致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研究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指导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制定预防、治疗策略。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眼科检查,并对体检中发现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与无该病人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与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清白蛋白、肾功能及白内障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共27400人进行了眼科检查,发现特发性黄斑前膜76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均无明显的眼科主诉,40岁以下患病者12例(12/11659),51—60岁患病者21例(21/4595),60岁以上患病者32例(32/2544)。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人群中42%合并高血压,5%合并糖尿病,66%合并血脂水平异常,6%合并肾功能不全,18%合并白内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51岁以上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白内障者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病变的风险增加,与50岁以下无高血压、无高脂血症和无白内障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与年龄4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51~6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OR=2.50,95%CI:1.20~5.40,P=0.02),〉6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OR=7.30,95%CI:3.40~15.60,P〈0.01),高脂血症仍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OR=2.10,95%CI:1.30~3.50,P〈0.01)。结论50岁以上人群及高脂血症患者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高脂血症 年龄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表现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伟伟 叶俊杰 +4 位作者 贾会云 耿爽 徐海燕 郭立斌 姜茹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9-963,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的特点及原发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方法。分析16例20眼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散瞳眼底、B型超声、彩色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的特点及原发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方法。分析16例20眼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散瞳眼底、B型超声、彩色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全身检查包括肿瘤标记物筛查,支气管活检,头部、胸部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及全身骨扫描等。结果 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0.9岁;随诊1~60个月,平均12.6个月。双眼患者4例;单眼患者12例,其中右眼8例,左眼4例。首诊于眼科者9例,其中8例原发癌为肺癌,1例乳腺癌为原发癌。初诊视力:光感者2眼,手动/眼前~0.1者4眼,0.2~0.5者6眼,0.6~1.0者5眼,>1.0者3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15眼眼前节正常,5眼有继发性青光眼。散瞳眼底检查:19眼可见视网膜下黄白色、扁平隆起的实性肿物,12眼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B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眼均为脉络膜实性占位性病变。FFA可见早期脉络膜肿物遮挡背景荧光,晚期可见融合成斑驳样的高荧光。原发癌为肺癌者10例,乳腺癌者4例,直肠腺癌者1例,子宫颈鳞癌者1例。结论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的特点是视网膜下实性肿物,常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继发青光眼。原发癌病理分型以肺腺癌为主,乳腺癌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转移癌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B型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发作眼与对侧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迪 张顺华 +5 位作者 程钢炜 周崎 李略 卞爱玲 张扬 赵家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患者的发作眼与对侧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患者的发作眼与对侧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首次单眼发生APAC且对侧眼为PACS的患者共计30例(发作眼30眼,对侧眼3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双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瞳孔直径、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拱高、前房宽度、距离巩膜突500μm和750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500、AOD750)及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area,TISA500、TISA750)、巩膜突角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眼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对侧眼组与发作眼组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22.7±31.3)mm和(557.3±42.7)mm,瞳孔直径分别为(2.90±1.19)mm和(3.78±1.29)mm,晶状体拱高分别为(1.08±0.36)mm和(1.24±0.42)mm,发作眼组均较大(均为P<0.01);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81±0.45)mm和(1.64±0.44)mm,AOD500分别为(0.097±0.065)mm和(0.059±0.039)mm,AOD750分别为(0.157±0.100)mm和(0.120±0.068)mm,TISA500分别为(0.036±0.021)mm2和(0.020±0.016)mm2,TISA750中位数分别为0.065 mm2和0.041mm2,巩膜突角度分别为11.13°±6.92°和6.68°±4.43°,发作眼组均较小(均为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拱高的增加与急性房角关闭具有强相关性(OR=40.259[1.021,1779.193],P=0.014)。结论晶状体拱高的增加是APAC发作眼与对侧PACS眼相比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可能在PACS发展成为APAC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晶状体拱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与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虹 贺峰 +4 位作者 张承芬 韩宝玲 陈有信 叶俊杰 董方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4,共2页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脉络膜转移癌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脉络膜转移癌能够提供原发癌转移的早期诊断依据,及时发现、诊断对治疗脉络膜转移癌十分重要.本研究总结脉络膜转移癌的诊疗情况.
关键词 脉络膜转移癌 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公共卫生事业 诊断水平 临床医师 早期诊断 癌转移 确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