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1
作者 杨青 曹士盛 +3 位作者 郭素蓉 穆星彤 赵彩玲 张娟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装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菌性能。方法:纳米沉淀法将ICG封装在脂质体内得到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ICG NPs),并对其粒径及多分散系... 目的:探讨脂质体装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菌性能。方法:纳米沉淀法将ICG封装在脂质体内得到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ICG NPs),并对其粒径及多分散系数进行表征检测,测定ICG NPs的包载率。研究游离ICG、ICG NPs的体外光热性能及活性氧产生情况。通过菌落计数及结晶紫染色评估游离ICG和ICG NPs对戈登链球菌的抗菌效率及其生物膜的影响。利用溶血实验观察ICG NP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ICG NPs的平均粒径为(146±2)nm,多分散系数为0.263,包封率为93.7%。与对照组相比,当ICG的浓度升高时,其对应的生物膜的生物量和菌落数都会有所降低(P<0.05),ICG NPs则显示出更高的抗菌(99%)、抗生物膜(87%)效率。此外,不同浓度的ICG、ICG NPs经1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数量逐渐增多。ICG NPs的溶血率仅为3.34%。结论:应用ICG NPs进行抗菌光动力、光热治疗可以有效破坏牙周戈登链球菌及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纳米粒 吲哚菁绿 光动力疗法 光热疗法 戈登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的影响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娟 陈素华 +2 位作者 沙洪 赵舒 任超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7-815,共9页
探索不同位置单目标和多目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中,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应用效果的影响。针对16电极系统,通过仿真获取EIT场域理想边界电压作为理想EIT系统的采集信号,对理想系统所有通道采集的数据整体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 探索不同位置单目标和多目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中,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应用效果的影响。针对16电极系统,通过仿真获取EIT场域理想边界电压作为理想EIT系统的采集信号,对理想系统所有通道采集的数据整体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噪比为40、60、80 dB的EIT检测系统的测量电压。采用等位线反投影(LBP)、基于Newton-Raphson算法的Tikhonov正则化(NR Tikhonov)和Tikhonov-Noser组合正则化(NR Tikhonov-Noser)、Landweber迭代以及Newton-Raphson 5种算法,重建EIT图像。引入重建误差ER和结构相似度函数SSIM,定量评价成像效果。结果表明,当单目标由场域中心向场域边界移动时,5种算法的SSIM都增大;当目标位置靠近边界但个数增加时,5种算法的ER都增大。LBP和NR Tikhonov-Noser在3种信噪比的系统中均可对5种目标模型成像,5种算法中NR Tikhonov-Noser成像质量最好。对场域中心的目标A,Newton-Raphson算法在40 dB信噪比时无法成像,NR Tikhonov、Landweber在40和60 dB时均不能获得有效图像。在80 dB系统中,LBP成像效果不及另4种算法。不同算法成像对EIT检测系统信噪比的要求不一致,应依据构建的EIT检测系统信噪比指标和具体应用目标择优选取成像算法。NR Tikhonov-Noser可作为一般情况下的首选算法,信噪比低于60 dB的系统建议选择LBP,80 dB以上的系统不建议选择LBP。60 dB左右的系统还建议可选择Newton-Raphson算法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T 信噪比 算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化EIT条件下不同激励模式成像效果仿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娟 王磊 +3 位作者 李福生 赵舒 王妍 沙洪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3-420,共8页
目前常用的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相邻激励-相邻测量模式下,有限测量分辨率(MR)和信噪比(SNR)的系统往往难于分辨微小电位差,影响图像重建。通过获取16电极EIT系统均匀场在相邻、间隔6电极和相对激励模式下的理想仿真边界电压,分析实用化... 目前常用的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相邻激励-相邻测量模式下,有限测量分辨率(MR)和信噪比(SNR)的系统往往难于分辨微小电位差,影响图像重建。通过获取16电极EIT系统均匀场在相邻、间隔6电极和相对激励模式下的理想仿真边界电压,分析实用化EIT系统成像对MR和SNR的要求,仿真模拟了不同MR和SNR测量条件下3种激励模式对近场域中心目标A、场域1/2半径处目标B、近场域边缘目标C的成像。图像重建采用Tikhonov-Noser组合正则化算法,引入图像重建误差函数和结构相似度函数定量评价成像效果。结果表明,各激励模式对不同目标成像要求的MR和SNR不同。MR为1 m V和0.01 m V时,成像效果分别是间隔6电极激励和相邻激励最优;MR为0.1 m V时对模型A、B成像间6激励更优,对模型C成像相邻激励更好。间隔6电极和相对激励对模型A、B、C成像要求的SNR临界值分别为50、40和30 d B,都比相邻激励低10 d B,临界值附近间6成像效果最优,其次是相对激励,SNR高于临界值10 d B时相邻激励成像质量最高。低MR和高MR时影响成像的主要指标分别是各模式边界电压次小值与最小值之差和独立测量数。建议低MR成像时优先选择间6激励,其次是相对激励,高MR时选择相邻激励,MR为0.1 m V时近场域边缘目标成像选择相邻激励而近场域中心目标成像选择间6激励。低SNR和高SNR时影响成像的是测量电压数组整体的数值大小和独立测量数。模型A、B、C成像时若SNR分别在50、40和30 d B的临界值附近建议选择间隔6电极和相对激励,一旦SNR高于临界值10 d B,建议选择相邻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激励模式 测量分辨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字线圈激励下五层球头模型感应电场能量的分布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琛 刘志朋 殷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研究经颅磁刺激(TMS)下人体头部组织内感应电场能量的分布状况,即组织内焦耳热能损耗情况。提出通过感应电能分配率及感应电能集中性两方面因素,研究蚊香型八字线圈激励下头部模型感应电场能量分布情况。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蚊香型... 研究经颅磁刺激(TMS)下人体头部组织内感应电场能量的分布状况,即组织内焦耳热能损耗情况。提出通过感应电能分配率及感应电能集中性两方面因素,研究蚊香型八字线圈激励下头部模型感应电场能量分布情况。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蚊香型八字线圈,及包含了头皮、头骨、脑脊液、脑灰质和脑白质的五层球头模型,用瞬态分析方法研究感应电场能量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对线圈施以8 000 A交流电流时,感应电场能量的63.37%消耗于头皮层,其次是脑脊液层上的30.82%,而脑灰质层仅分配了2.6%,而该层能量集中度为15.72%。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建立逼近于真实条件的头部模型,提高脑神经磁刺激技术聚焦性能和定位性能,提供更加精确的仿真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感应电能 五层球头模型 八字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环境中听觉频率跟随响应信号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莉 邓娟 +1 位作者 徐钦 吴建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5-630,共6页
针对在噪声环境中人的听觉认知机制研究中,频率跟随响应(FFR)分析方法受1/f噪声和工频干扰严重,且局限于包络频率跟随响应(FFRENV),不能直接而全面地反应锁相机制问题,提出了利用时域细节结构频率跟随响应(FFRTFS)信号的幅度谱信噪比和... 针对在噪声环境中人的听觉认知机制研究中,频率跟随响应(FFR)分析方法受1/f噪声和工频干扰严重,且局限于包络频率跟随响应(FFRENV),不能直接而全面地反应锁相机制问题,提出了利用时域细节结构频率跟随响应(FFRTFS)信号的幅度谱信噪比和神经元锁相值(PLV)分析FFR的2种新方法.这2种方法均利用拔靴法和傅里叶变换估计出本底噪声以及锁相信息,并利用统计特性和零假设识别出显著有效响应.听觉认知脑电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不受1/f噪声和工频影响;PLV方法计算量小,有效响应显著,能直观地体现锁相机制;在基频处,FFRENV的抗噪性好,在谐波处,FFRTFS抗噪性好;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的刺激声音频率对FFRENV和FFRTFS的作用不同.以上结论有助于提高听力损伤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觉认知及语言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频率跟随响应 脑电 听觉认知 幅度谱信噪比 锁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疝补片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丽丽 刘飞德 +1 位作者 吕丰 刘天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3-440,共8页
应用疝修补术治疗腹壁疝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不足之处是患者易受细菌感染。介绍高效固载缓释抗菌药物疝补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效果。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NV-PLGA-MP);以乙烯-醋酸乙烯... 应用疝修补术治疗腹壁疝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不足之处是患者易受细菌感染。介绍高效固载缓释抗菌药物疝补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效果。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NV-PLGA-MP);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支撑剂,将该微球固载至聚丙烯(PP)补片,得到固载有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补片(NV-PLGA-MP-PP)。采用HPLC法,测定NV含量以及NV-PLGA-MP和NV-PLGA-MP-PP体外药物释放过程。用扫描电镜(SEM)图像进行形貌观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NV-PLGA-MP-PP表面平整,载药量高;在实验时间范围内,NV-PLGA-MP释放NV达4 d,NV-PLGA-MP-PP释放NV可持续28 d以上,具有明显的缓释等优点。NV-PLGA-MP-PP载药量高,缓释时间长,符合理想的抗感染疝补片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疝补片 去甲万古霉素微球 复乳-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