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力电池功率密度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赵淑红
吴锋
+1 位作者
王子冬
张京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4-768,共5页
动力电池功率密度是辅助车辆系统和电池包设计的基本数据。本文采用日本JEVS和美国FreedomCAR项目中的功率密度测试方法,以8.5 Ah/12 V(美国)和5.5 Ah/3.6 V(日本)等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功率密度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比较分...
动力电池功率密度是辅助车辆系统和电池包设计的基本数据。本文采用日本JEVS和美国FreedomCAR项目中的功率密度测试方法,以8.5 Ah/12 V(美国)和5.5 Ah/3.6 V(日本)等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功率密度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测试评价方法中,由于内阻确定方法不同,导致计算得到的动力电池功率密度存在较大差异;JEVS法采用0-10C"系列"充电或放电电流下的电压响应特性表征电池功率能力,可避免单一电流造成的结果偏差,但没有考虑高倍率充电或放电电流下电池功率能力变化;HPPC法兼顾中低倍率及高倍率充电或放电电流下的电压响应特性,但采用某一电流表征电池功率能力会有单一电流造成的结果偏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计算与测量
动力电池
功率密度
内阻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发成
李春明
+2 位作者
郭强
王继东
臧帏宏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1-963,共3页
动力电池组在低温条件下性能降低,可以通过辅助加热的手段让动力电池组快速升高到常温条件。利用传热学原理设计了一种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通过台架试验,对比研究了该装置在吹气模式加热、吸气模式加热,以及吹气和吸气混合模式...
动力电池组在低温条件下性能降低,可以通过辅助加热的手段让动力电池组快速升高到常温条件。利用传热学原理设计了一种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通过台架试验,对比研究了该装置在吹气模式加热、吸气模式加热,以及吹气和吸气混合模式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吸气加热模式可以实现大温差换热,换热效率最高,加热效果最佳,吹气加热模式换热效率最低,加热效果最差,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优先采用吸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空气加热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换热方法与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红
王发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0-1663,共4页
动力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对其安全性和寿命有重要影响,根据电池系统可能的工作环境,电池组可能的工作温度有三种情况:温度过低、温度适中、温度过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针对国内外的散热与加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典型车辆的电池组...
动力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对其安全性和寿命有重要影响,根据电池系统可能的工作环境,电池组可能的工作温度有三种情况:温度过低、温度适中、温度过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针对国内外的散热与加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典型车辆的电池组热量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常规管理策略是根据电池组的工作温度采用分级管理。然后分析换热策略的不同影响因素,具体的换热方法和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电池组设计之初就要选定。在分级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温度场均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系统
换热
策略
散热
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载动力电池组用空气电加热装置设计
被引量:
30
4
作者
王发成
张俊智
王丽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4-1187,共4页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组热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有高温散热和低温加热的有效措施。与高温散热相比,电池组低温加热关注较少。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电热丝的换热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加热箱。加热箱通过...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组热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有高温散热和低温加热的有效措施。与高温散热相比,电池组低温加热关注较少。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电热丝的换热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加热箱。加热箱通过并联电热丝通电后加热空气:在箱子进口为恒定20℃空气,加热不足8 min,出口温度可达到90℃。再用加热箱出口的高温空气加热低温电池组:加热箱与电池箱串联后,置于-15℃环境中,加热约21 min,电池组表面温度达到0℃。证明了利用电热丝加热的高温空气为低温电池组加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组
电动车
电热丝
加热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用动力电池组集总参数换热模型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发成
王子冬
+3 位作者
胡道中
佟玉琦
高洪波
陈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和动力电池组热越来越突出的安全问题,促使了换热系统的研究需求。在考虑电池组自产热率的基础上,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车用动力电池组换热规律的简化模型。以某动力电池组为例,运用该模型分析换热过程中的时间、流体...
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和动力电池组热越来越突出的安全问题,促使了换热系统的研究需求。在考虑电池组自产热率的基础上,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车用动力电池组换热规律的简化模型。以某动力电池组为例,运用该模型分析换热过程中的时间、流体温度、电池组温度、换热功率及换热量。分析结果用于评价现有换热系统是否合理,或运用该模型优化换热过程参数使得设计的换热系统合理。结果表明,恒定流体温度换热策略并不是最佳的换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
电动车
电池组
集总参数模型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H电极中氢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道中
陈实
+1 位作者
王子冬
赵淑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1-1154,共4页
利用恒流放电法测定了金属氢化物(MH)电极中氢原子扩散系数的平均值.通过恒电位法测定了MH电极中氢原子的扩散系数与其荷电态(SOC)的关系.根据MH电极模型可知,增大氢原子扩散系数或减小储氢合金粒径均能提高MH电极的快速充电性能,并能...
利用恒流放电法测定了金属氢化物(MH)电极中氢原子扩散系数的平均值.通过恒电位法测定了MH电极中氢原子的扩散系数与其荷电态(SOC)的关系.根据MH电极模型可知,增大氢原子扩散系数或减小储氢合金粒径均能提高MH电极的快速充电性能,并能计算出MH电极在不同的初始荷电态、不同充电倍率下,表面氢原子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电极模型
氢原子扩散系数
快速充电
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合环境动力电池系统复杂工况测试及仿真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发成
王子冬
+2 位作者
徐少禹
张跃强
佟蕾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7-528,579,共3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一个测试和仿真平台研究动力电池系统是否满足实际车辆的使用要求。利用CAN总线技术,把综合环境模拟设备、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动态载荷测试与仿真设备集成一起,搭建了一个平台,进行综合环境下动力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一个测试和仿真平台研究动力电池系统是否满足实际车辆的使用要求。利用CAN总线技术,把综合环境模拟设备、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动态载荷测试与仿真设备集成一起,搭建了一个平台,进行综合环境下动力电池系统复杂工况的测试与仿真研究。众多的实际测试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测试仿真平台满足动力电池系统的测试与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电池系统
工况
环境参数
测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力电池功率密度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赵淑红
吴锋
王子冬
张京伟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
出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4-768,共5页
文摘
动力电池功率密度是辅助车辆系统和电池包设计的基本数据。本文采用日本JEVS和美国FreedomCAR项目中的功率密度测试方法,以8.5 Ah/12 V(美国)和5.5 Ah/3.6 V(日本)等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功率密度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测试评价方法中,由于内阻确定方法不同,导致计算得到的动力电池功率密度存在较大差异;JEVS法采用0-10C"系列"充电或放电电流下的电压响应特性表征电池功率能力,可避免单一电流造成的结果偏差,但没有考虑高倍率充电或放电电流下电池功率能力变化;HPPC法兼顾中低倍率及高倍率充电或放电电流下的电压响应特性,但采用某一电流表征电池功率能力会有单一电流造成的结果偏差问题。
关键词
能源计算与测量
动力电池
功率密度
内阻
测试方法
Keywords
survey of energy sources
power battery
power density
internal resistance
test methods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发成
李春明
郭强
王继东
臧帏宏
机构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
储能及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1-96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564206)。
文摘
动力电池组在低温条件下性能降低,可以通过辅助加热的手段让动力电池组快速升高到常温条件。利用传热学原理设计了一种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通过台架试验,对比研究了该装置在吹气模式加热、吸气模式加热,以及吹气和吸气混合模式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吸气加热模式可以实现大温差换热,换热效率最高,加热效果最佳,吹气加热模式换热效率最低,加热效果最差,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优先采用吸气模式。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空气加热
试验研究
Keywords
power battery
air-heating
test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换热方法与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红
王发成
机构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
储能及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电动
车辆
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0-1663,共4页
基金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1854)
文摘
动力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对其安全性和寿命有重要影响,根据电池系统可能的工作环境,电池组可能的工作温度有三种情况:温度过低、温度适中、温度过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针对国内外的散热与加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典型车辆的电池组热量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常规管理策略是根据电池组的工作温度采用分级管理。然后分析换热策略的不同影响因素,具体的换热方法和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电池组设计之初就要选定。在分级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温度场均匀策略。
关键词
动力电池系统
换热
策略
散热
加热
Keywords
power battery system
heat transfer
strategy
cooling
heating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载动力电池组用空气电加热装置设计
被引量:
30
4
作者
王发成
张俊智
王丽芳
机构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
国家
重点实验室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
中国
科学院电工
研究所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4-1187,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1A235)
文摘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组热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有高温散热和低温加热的有效措施。与高温散热相比,电池组低温加热关注较少。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电热丝的换热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加热箱。加热箱通过并联电热丝通电后加热空气:在箱子进口为恒定20℃空气,加热不足8 min,出口温度可达到90℃。再用加热箱出口的高温空气加热低温电池组:加热箱与电池箱串联后,置于-15℃环境中,加热约21 min,电池组表面温度达到0℃。证明了利用电热丝加热的高温空气为低温电池组加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动力电池组
电动车
电热丝
加热
空气
Keywords
battery pack
electric vehicle
heating wire
heating
air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用动力电池组集总参数换热模型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发成
王子冬
胡道中
佟玉琦
高洪波
陈芬
机构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
“
出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AA11A235)
文摘
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和动力电池组热越来越突出的安全问题,促使了换热系统的研究需求。在考虑电池组自产热率的基础上,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车用动力电池组换热规律的简化模型。以某动力电池组为例,运用该模型分析换热过程中的时间、流体温度、电池组温度、换热功率及换热量。分析结果用于评价现有换热系统是否合理,或运用该模型优化换热过程参数使得设计的换热系统合理。结果表明,恒定流体温度换热策略并不是最佳的换热策略。
关键词
热学
电动车
电池组
集总参数模型
换热
Keywords
heat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ack
lumped-parameter model
heat transfer
分类号
TK1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H电极中氢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道中
陈实
王子冬
赵淑红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1-1154,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CB21180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2005AA501910)资助
文摘
利用恒流放电法测定了金属氢化物(MH)电极中氢原子扩散系数的平均值.通过恒电位法测定了MH电极中氢原子的扩散系数与其荷电态(SOC)的关系.根据MH电极模型可知,增大氢原子扩散系数或减小储氢合金粒径均能提高MH电极的快速充电性能,并能计算出MH电极在不同的初始荷电态、不同充电倍率下,表面氢原子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关键词
MH电极模型
氢原子扩散系数
快速充电
内压
Keywords
Model of MH electrode,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Fast charging, Inner pressure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合环境动力电池系统复杂工况测试及仿真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发成
王子冬
徐少禹
张跃强
佟蕾
机构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
储能及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电动
车辆
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7-528,579,共3页
文摘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一个测试和仿真平台研究动力电池系统是否满足实际车辆的使用要求。利用CAN总线技术,把综合环境模拟设备、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动态载荷测试与仿真设备集成一起,搭建了一个平台,进行综合环境下动力电池系统复杂工况的测试与仿真研究。众多的实际测试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测试仿真平台满足动力电池系统的测试与评价要求。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电池系统
工况
环境参数
测试
仿真
Keywords
power battery
battery system
driving cycle
environment-parameter
test
simulation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力电池功率密度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淑红
吴锋
王子冬
张京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力电池组用空气自加热装置试验研究
王发成
李春明
郭强
王继东
臧帏宏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换热方法与策略研究
王红
王发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车载动力电池组用空气电加热装置设计
王发成
张俊智
王丽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车用动力电池组集总参数换热模型
王发成
王子冬
胡道中
佟玉琦
高洪波
陈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MH电极中氢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其应用
胡道中
陈实
王子冬
赵淑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综合环境动力电池系统复杂工况测试及仿真
王发成
王子冬
徐少禹
张跃强
佟蕾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