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换挡系统液压缓冲阀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
1
作者 强彦 郑天成 +2 位作者 单乐 毛飞鸿 魏列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4,共6页
液压换挡系统中的液压缓冲阀的性能与汽车换挡品质密切相关。以某重型车辆液压缓冲阀为研究对象,建立其AMESim仿真模型;以换挡系统充油压力为优化目标,通过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准则以及回归分析确定了优化函数;采用实验设计法分析得出对... 液压换挡系统中的液压缓冲阀的性能与汽车换挡品质密切相关。以某重型车辆液压缓冲阀为研究对象,建立其AMESim仿真模型;以换挡系统充油压力为优化目标,通过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准则以及回归分析确定了优化函数;采用实验设计法分析得出对充油压力影响的Pereto图,并分析出液压缓冲阀对充油压力影响的参数为阻尼孔直径、弹簧刚度以及泄油孔直径。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出缓冲阀的最优结构参数取值。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验证显示,通过遗传算法对缓冲阀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后,换挡系统的性能显著提升,表现在充油压力的上升过程更加接近理想状态,从而显著改善了换挡的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缓冲阀 DOE分析 遗传算法 结构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化方法的车辆架构测试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旭东 何劲涛 +3 位作者 张涛 邹渊 孙介东 袁博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5-823,共9页
针对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下车辆仿真测试系统中控制器元素缺乏、通信模拟真实性较低等问题,基于虚拟化技术对车辆架构测试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包含控制器与总线通信虚拟化模型的测试平台架构,基于QEMU虚拟机技术开发车载控制器虚拟化模型... 针对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下车辆仿真测试系统中控制器元素缺乏、通信模拟真实性较低等问题,基于虚拟化技术对车辆架构测试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包含控制器与总线通信虚拟化模型的测试平台架构,基于QEMU虚拟机技术开发车载控制器虚拟化模型,利用PCI总线构建控制器虚拟总线通信,与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通道共同实现更真实的车辆通信模拟.最后测试结果表明本平台能够充分模拟车载控制器及通信对功能测试的影响,更好地满足集中架构下车辆功能测试需求,对比常用模型在环仿真系统具有更高可靠性、实时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化技术 车辆架构 车载控制器 总线通信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车辆故障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苗凤金 赵金龙 +2 位作者 柳月 王秋芳 杨立煜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针对由于特种车辆故障信息利用率低导致维修效率低的问题,结合知识图谱相关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故障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将特种车辆已有的故障信息作为输入,采用BERT-BiLSTM-CRF模型对故障信息进行知识提取,对提取后结构化的故... 针对由于特种车辆故障信息利用率低导致维修效率低的问题,结合知识图谱相关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故障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将特种车辆已有的故障信息作为输入,采用BERT-BiLSTM-CRF模型对故障信息进行知识提取,对提取后结构化的故障信息进行信息融合,以三元组的形式存储于Neo4j图数据库中,最终服务于故障智能问答和故障推理等故障相关知识应用。特种车辆故障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将大幅提高其信息利用率及维修性,为其在战场上抢占先机提供了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 故障信息 知识图谱 维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辅助修正的履带车辆路径跟随控制研究
4
作者 路潇然 邹渊 +3 位作者 刘海涛 李春明 张旭东 李云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2-843,共12页
为了提升在城市、厂区等铺面路应用场景下的无人履带平台的路径跟随作业精度,减少差速转向中滑移滑转对车辆行驶路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辅助修正的履带车辆路径跟随控制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convolutional ... 为了提升在城市、厂区等铺面路应用场景下的无人履带平台的路径跟随作业精度,减少差速转向中滑移滑转对车辆行驶路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辅助修正的履带车辆路径跟随控制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adial basis function,CNN-RBF)建立了车辆滑移滑转率识别预测模型,根据车辆在城市道路行驶过程中对滑移滑转率保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0.101的识别水平,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技术(linear time varying-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MPC)建立了车辆路径跟随控制算法,并采用识别预测得到的滑移滑转率进行辅助修正,以提升城市应用场景下履带车辆路径跟随控制精度.Recurdyn-Simulink联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无修正的路径跟随控制比较,采用基于深度学习辅助修正的履带车辆路径跟随控制算法对跟随误差平均优化了45.5%、最大优化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滑移滑转率 模型预测控制 履带车辆路径跟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车辆高耐热铜基换挡摩擦片摩擦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映日 韩明 张万昊 王志勇 张国洪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49,共7页
针对现用铜基换挡摩擦片耐热性能不足,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热失效的问题,研制一种铜合金-Cr-铜包石墨-K_(2)MoO_(4)复合材料摩擦片,并考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闭锁冲击系数、磨损率及耐热系数,研究Cr、铜包石墨及K_(2)MoO_(4)对... 针对现用铜基换挡摩擦片耐热性能不足,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热失效的问题,研制一种铜合金-Cr-铜包石墨-K_(2)MoO_(4)复合材料摩擦片,并考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闭锁冲击系数、磨损率及耐热系数,研究Cr、铜包石墨及K_(2)MoO_(4)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的Cr元素能够通过弥散强化与细晶强化提升材料的硬度与强度;铜包石墨和K_(2)MoO_(4)在摩擦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摩擦表面,可提高材料的润滑性能、换挡柔顺性及耐热系数,从而显著提升摩擦片在重载荷、高转速工况下的热负荷承载能力。然而,Cr、铜包石墨和K_(2)MoO_(4)含量过高时会造成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下降。通过优化其含量可使材料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热性能,进而提升重型车辆换挡摩擦片的热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片 摩擦性能 耐热性能 重型车辆 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两栖车辆海上航行动态加速动力学建模与耐波性研究
6
作者 邹波 叶双平 +2 位作者 刘后刚 朱兆前 孙旭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为了解决高海况条件航行时,两栖车辆水上航行安全性预测问题。基于某两栖车的实车三维几何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重叠网格技术以及数值造波技术,建立了两栖车多体运动水上性能数值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两栖车在不同海况下动态... 为了解决高海况条件航行时,两栖车辆水上航行安全性预测问题。基于某两栖车的实车三维几何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重叠网格技术以及数值造波技术,建立了两栖车多体运动水上性能数值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两栖车在不同海况下动态加速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和分析了动态加速过程中整车速度、纵倾、升沉运动以及耐波性能。并通过拖模试验、实车静水试验等手段,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该模型能够预测两栖车辆不同海况下动态加速动力学及耐波性能,为进一步研究两栖车辆水上航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车辆 动态加速 动力学 耐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陆两栖车辆水上运动特性实时仿真系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泰然 耿昊 +2 位作者 王典 邱思聪 孙旭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2-1415,共14页
为解决水陆两栖车辆水动力性能参数获取难度大、运动姿态预测慢等问题,设计一种两栖车辆水上运动特性实时仿真系统,实现仿真模型的驱动、运动姿态预测以及数据的监测和输出,通过动态流体-物体相互作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车体动力学系数进行... 为解决水陆两栖车辆水动力性能参数获取难度大、运动姿态预测慢等问题,设计一种两栖车辆水上运动特性实时仿真系统,实现仿真模型的驱动、运动姿态预测以及数据的监测和输出,通过动态流体-物体相互作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车体动力学系数进行修正,提升了实时仿真系统的精度。在此基础上研制试验样车,对不同工况下实时仿真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两栖车辆水上运动特性实时仿真系统兼具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车辆的运动姿态,适用于多种复杂工况,具有姿态预测的泛用性。新系统在两栖车辆研制阶段、驾驶员培训、半实物仿真演练、复杂环境模拟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两栖车辆 水上运动特性 实时仿真 水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车辆传动主轴运行载荷实时评估方法研究
8
作者 贾然 刘勇 +3 位作者 王立勇 周如意 马富康 李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6,共9页
为提升履带装甲车辆综合传动装置疲劳损伤的快速计算能力及其剩余寿命的准确评估性能,提出一种满足多工况条件的传动主轴运行载荷实时评估模型.提取特种车辆典型运行工况的特征参数,并采用K均值聚类及支持向量机方法实现特种车辆典型运... 为提升履带装甲车辆综合传动装置疲劳损伤的快速计算能力及其剩余寿命的准确评估性能,提出一种满足多工况条件的传动主轴运行载荷实时评估模型.提取特种车辆典型运行工况的特征参数,并采用K均值聚类及支持向量机方法实现特种车辆典型运行工况的实时判别;构建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多工况传动主轴运行载荷实时评估模型,采用贝叶斯算法对模型中学习率、神经网络隐含层单元数等超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传动主轴运行载荷评估的准确性;依据特种车辆典型工况下的运行数据开展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换挡工况、转向工况及爬坡工况下,模型对传动主轴运行载荷评估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150、0.014、0.006(5°坡工况)及0.004(10°坡工况),表明了本文模型在变工况条件下综合传动装置传动主轴运行载荷评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装置 主轴 变工况 载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车辆传动齿轮裂纹扩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杰 高紫钰 +3 位作者 王晓燕 胡铮 兰海 王志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57,共20页
疲劳断裂是重载车辆传动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齿轮底部疲劳裂纹的扩展将缩短车辆传动系统的服役寿命,严重时会导致车辆发生安全事故。延缓裂纹扩展的主要方法是在传动齿轮的表面引入一定大小的残余压应力。喷丸技术是一种冷加工表面... 疲劳断裂是重载车辆传动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齿轮底部疲劳裂纹的扩展将缩短车辆传动系统的服役寿命,严重时会导致车辆发生安全事故。延缓裂纹扩展的主要方法是在传动齿轮的表面引入一定大小的残余压应力。喷丸技术是一种冷加工表面强化处理工艺,该技术利用高速弹丸冲击材料表面,使零件表层产生塑性应变的同时,在表面和内部引入残余压应力,从而使裂纹闭合的能力得到强化,达到延缓裂纹扩展的强化效果。为了更好地揭示喷丸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首先综述了传动齿轮表面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以及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对重载车辆服役的影响。从强度因子、J积分以及裂纹闭合效应出发,介绍了传动齿轮表面疲劳裂纹扩展的理论以及残余压应力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之间的关系。其次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新型有益于将残余拉应力转化为残余压应力的微粒子喷丸、激光喷丸、超声喷丸方法,并与传统机械喷丸技术相比较,阐述了新型喷丸表面强化技术的优缺点。此外,从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两方面,论述了喷丸速度、喷丸角度、弹丸直径、弹丸材质和覆盖率5个工艺参数对在传动齿轮表面引入残余压应力的改善影响。最后对喷丸强化技术在传动齿轮上的多目标参数优化以及多尺度残余压应力与疲劳性能进行了展望,并结合重载车辆的使用需求,强调需要创新设计一种效率高、价格低、适用性广的喷丸技术,以进一步推动喷丸强化在延缓疲劳裂纹扩展方面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残余压应力 传动齿轮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疲劳寿命 表面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射流多角度倾斜冲击发射平台效应研究
10
作者 曲普 陈光辉 +2 位作者 袁伟亮 梁兴旺 姜瑞洲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1,共9页
针对火箭弹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射流对发射系统造成较强冲击,可能对发射系统造成较大损害问题,以不同高低射角下火箭弹尾流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建立不同高低射角尾流场数学物理模型。在高低... 针对火箭弹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射流对发射系统造成较强冲击,可能对发射系统造成较大损害问题,以不同高低射角下火箭弹尾流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建立不同高低射角尾流场数学物理模型。在高低射角调整范围内,选择0°、5°、15°、28°、38°五种角度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分析射流速度和压力等参数分布随射角及时间变化,得到不同射角下射流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壁面压强分布及最大压强变化情况,得到不同射角下射流对发射平台冲击效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射角增大,壁面压强整体有升高趋势;射角大于15°后,壁面压强会有较大提高幅度;发射平台各位置受射流冲击影响程度不同,需采用不同防护策略。本研究为发射平台防护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射角 尾流场 冲击效应 壁面压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降车辆着陆缓冲过程系统建模仿真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坚 杨占华 +3 位作者 刘春生 郭少鹏 柴辉 于贵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5,共12页
系统建模仿真作为空降车辆着陆缓冲研究的重要手段,用于仿真着陆缓冲阶段的气囊排气压缩、车辆缓冲过载、姿态变化及结构冲击响应。从系统建模、匹配设计、半实物试验、空投适应性4个方面进行评估,综述现有研究应用的理论、方法和研究... 系统建模仿真作为空降车辆着陆缓冲研究的重要手段,用于仿真着陆缓冲阶段的气囊排气压缩、车辆缓冲过载、姿态变化及结构冲击响应。从系统建模、匹配设计、半实物试验、空投适应性4个方面进行评估,综述现有研究应用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结论。对目前仿真模型求解效率,结构应力和气囊仿真准确度,车辆与气囊参数匹配,半实物试验,空投适应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降车辆 系统建模仿真 参数匹配 模型修正 空投适应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车辆油气弹簧减振阀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鑫 赵韬硕 +4 位作者 陈瑾 丁明军 孔德景 于静 彭志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油气弹簧减振阀为特种车辆悬挂装置中的重要部件,针对其应用中受高频载荷易损问题,提出基于Ansys Fluent的油气弹簧减振阀流固耦合可靠性研究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减振阀中阀芯及阀座固体模型与周围油液流体模型,分析0.6、3.96、7.83 H... 油气弹簧减振阀为特种车辆悬挂装置中的重要部件,针对其应用中受高频载荷易损问题,提出基于Ansys Fluent的油气弹簧减振阀流固耦合可靠性研究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减振阀中阀芯及阀座固体模型与周围油液流体模型,分析0.6、3.96、7.83 Hz激振频率下的减振阀工作状态,研究其安全系数及寿命。结果表明:减振阀阀座在颈部连接处、正对常通孔处易破坏;阀芯易损部位主要集中于阀杆处。研究结果可为减振阀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亦可服务于后续减振阀薄弱环节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 油气弹簧 减振阀 流固耦合 疲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油气弹簧生热机理和热模型研究
13
作者 聂维 何洪文 +1 位作者 孙宇 万义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55-3563,共9页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工作过程中油气弹簧2种工作介质的温度变化特性。设计试验对油气弹簧的热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力做功是油气弹簧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油液温度比气体温度上升更快、平衡温度更高,该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油气弹簧不同工作介质的温升情况,为油气弹簧热-机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热机理 能量交换 热阻网络 温度分布 平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裂纹扩展定量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晓东 柳月 +2 位作者 李孟伟 衣超 庞凤颖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3,276,共8页
装甲车关重件结构中形成的裂纹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引发事故,为了开发先进的裂纹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裂纹扩展定量监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结构在循环载荷下产生的电阻应变信号和Lamb波信号,预测裂纹长度和扩展... 装甲车关重件结构中形成的裂纹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引发事故,为了开发先进的裂纹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裂纹扩展定量监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结构在循环载荷下产生的电阻应变信号和Lamb波信号,预测裂纹长度和扩展速率。采用了多传感器的裂纹扩展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压电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2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结合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2种不同模式的监测技术,从电阻应变信号中提取出与裂纹长度和扩展速率相关的特征参数。采用了随机森林算法和D-S证据理论2种不同方法的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对裂纹长度的有效识别和数据融合。基于不同裂纹长度、不同载荷频率、不同传感器位置等情况下的电阻应变信号和Lamb波信号,开展了模型的训练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神经网络 传感器 特征提取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热行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文浩 田君 +5 位作者 高洪波 刘娜 张锟 梁晓嫱 王聪杰 王浩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26,共11页
钠离子电池凭借其低成本、宽工作温度范围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在新能源产业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电极材料与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的非本征安全对钠离子电池的工作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深入研究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热行为,对... 钠离子电池凭借其低成本、宽工作温度范围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在新能源产业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电极材料与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的非本征安全对钠离子电池的工作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深入研究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热行为,对于揭示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制以及指导其安全性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过程,然后系统性地归纳和讨论了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热稳定性以及产热/产气特性,最后提出了改善钠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策略,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热失控 热稳定性 电极材料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与工程耐冲击性能研究
16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王帅 韩明 田金山 乔竹辉 杨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数,并分析了力学性能、磨损表面状态及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_(3)AlC_(2)能够提高铝青铜基体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减弱黏着磨损,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Ti3AlC2可使换挡摩擦片具备稳定的传递扭矩,并降低其在重载荷与高转速下的摩擦冲击;过量的Ti_(3)AlC_(2)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和结合力,并对耐磨性能和耐振动冲击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优化Ti_(3)AlC_(2)含量可使复合材料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冲击性能,进而提升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对摩擦冲击、热冲击及振动冲击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青铜 钛铝碳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耐冲击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包围距离对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影响研究
17
作者 张金豹 胡铮 +2 位作者 张金乐 柳泓蛰 邹天刚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减小综合传动装置中液力变矩器的搅油损失,文中通过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对某型号液力变矩器的不同包围距离进行了多相流场仿真。首先通过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试验对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搅油损失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然后设计仿真方... 为减小综合传动装置中液力变矩器的搅油损失,文中通过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对某型号液力变矩器的不同包围距离进行了多相流场仿真。首先通过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试验对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搅油损失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然后设计仿真方案并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轴向和径向包围距离下的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由仿真结果可知:相比轴向距离,径向距离对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的影响更大;随径向距离的增大,搅油损失呈浴盆状曲线分布。最后根据上述结论得出液力变矩器包围距离的设计准则,该准则能够为旋转件周围结构的距离提供优化设计,以及综合传动装置效率提升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搅油损失 包围距离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多相流场仿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可供性视域下的机器人集群信息界面设计研究
18
作者 刘毓舜 宫晓东 +3 位作者 王赟 李泓 龚迁 李欣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72,共13页
目的提出面向机器人集群显控系统界面中典型功能模块的信息设计策略,旨在构建“自下而上”界面信息与“自上而下”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视觉可供性,提高用户在集群控制情境中的决策绩效。方法基于目标识别任务的用户决策路径,提取“自上而... 目的提出面向机器人集群显控系统界面中典型功能模块的信息设计策略,旨在构建“自下而上”界面信息与“自上而下”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视觉可供性,提高用户在集群控制情境中的决策绩效。方法基于目标识别任务的用户决策路径,提取“自上而下”的信息需求,结合可供性理论与交互设计五要素构建“自下而上”的界面信息设计策略;在设计实践环节基于设计策略产出可交互原型,并开展对比实验以验证设计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运用了可供性设计策略优化后的方案,其决策时间、认知负荷水平、瞳孔直径、视线折返次数等数据结果均优于原方案。结论基于可供性理论提出的设计策略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决策绩效,为复杂信息界面的设计提供设计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界面 视觉可供性 信息设计 机器人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空间下动力电池风冷散热结构优化研究
19
作者 张文涛 李晓杰 +2 位作者 王发成 王泽宇 张扬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2-793,共12页
在实验平台进行21700圆柱锂离子电池的HPPC脉冲实验,依据获取的内阻数据,编译UDF,进行电池生热瞬态仿真。通过电池单体放电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构建经典Z型电池组结构,在20、30和40℃环境下对该结构电池组进行1 C、2 C和3 C的放... 在实验平台进行21700圆柱锂离子电池的HPPC脉冲实验,依据获取的内阻数据,编译UDF,进行电池生热瞬态仿真。通过电池单体放电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构建经典Z型电池组结构,在20、30和40℃环境下对该结构电池组进行1 C、2 C和3 C的放电模拟,深入分析放电结束后的温度场分布,总结出传统Z型通道电池组温度分布规律。针对Z型电池组仿真结果,改变进出风口位置,找出占用空间少且散热效果较好的方案。在该方案基础上对进出风口形状和扰流板位置、数量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空气流动对温度场影响规律,最终确定电池组最优结构。在2 C放电倍率下,该结构电池组相比原有结构,其散热性能显著提升,最高温度降低4.881℃,最大温差降低4.927℃,将最大温差控制在3℃以内。通过对风冷散热结构的优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更高效的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风冷散热 生热模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用耐高温隔膜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文浩 刘娜 +6 位作者 张锟 田君 梁晓嫱 田崔钧 佟蕾 徐春常 魏岩巍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20,共17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二次电池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然而,电池热失控频繁引起火灾事故,因此电池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对电池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二次电池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然而,电池热失控频繁引起火灾事故,因此电池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对电池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具有高力学强度、低热收缩率和良好自熄性等优异性能的耐高温隔膜能够显著提升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用耐高温隔膜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对商用聚烯烃隔膜的改性研究以及对三种常见耐高温隔膜材料(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和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并对隔膜的特性参数如厚度、孔隙率、离子电导率、热收缩率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耐高温隔膜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机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耐高温隔膜 聚烯烃隔膜改性 聚丙烯腈 聚偏氟乙烯 芳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