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线海燕 王卓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恶性青光眼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6-06于我院眼科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7例965眼的临床资料,调查术后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将术后1a出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恶性青光眼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6-06于我院眼科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7例965眼的临床资料,调查术后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将术后1a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患眼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未出现恶性青光眼患者50眼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高眼压情况、房角结构、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单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的9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术后1a出现恶性青光眼30眼,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房角完全关闭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21,95%CI为1.434~8.876)、术前持续高眼压(OR=2.483,95%CI为2.123~11.543)、眼轴长度(OR=2.654,95%CI为1.547~12.678)、房角完全关闭(OR=3.212,95%CI为1.543~8.675)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1%,年龄、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房角完全关闭均可增加恶性青光眼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该类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需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