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C与PLA共混物的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琦 李全 +3 位作者 李雅静 刘新安 谷新春 黄守莹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5,共5页
将聚乳酸(PLA)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试验机、水蒸气通过率测试仪、旋转流变仪等测试,考察了不同比例PPC/PL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当PLA含量超过20/100之后... 将聚乳酸(PLA)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试验机、水蒸气通过率测试仪、旋转流变仪等测试,考察了不同比例PPC/PL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当PLA含量超过20/100之后,两种材料出现分相,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水蒸气阻隔性,拉伸性能等均有提高,当PPC/PLA达到100/50时,各项性能明显增强,有效改善了PPC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乳酸 流变 力学性能 水蒸气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硅制备工艺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晓英 王宇光 +1 位作者 谷新春 刘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6-1340,共5页
简述了国内外多晶硅生产工艺的发展和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多晶硅制备方法在产能、能耗及环境友好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目前多晶硅制备技术主要有3个发展方向:①不断改进西门子工艺,包括尾气分离,四氯化硅氢化制备三氯氢硅... 简述了国内外多晶硅生产工艺的发展和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多晶硅制备方法在产能、能耗及环境友好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目前多晶硅制备技术主要有3个发展方向:①不断改进西门子工艺,包括尾气分离,四氯化硅氢化制备三氯氢硅,改进还原炉结构,加大炉体直径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三氯氢硅及氢气的纯化;②不断完善流态化技术方法,包括降低反应器内壁面上的硅沉积、减少无定形硅粉的形成、硅烷制备技术的改善;③不断完善冶金法工艺体系,包括提高产品纯度、减少杂质含量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流化床法 冶金法 西门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预热脱碳工艺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史兆臣 王贵山 +5 位作者 王学斌 陈永强 于伟 苗延军 彭永红 谭厚章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煤化工气化工艺会产生大量气化细渣,其含碳量高、烧失量大,不符合建筑掺混原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量巨大的气化细渣因缺乏有效的规模化消纳方式,成为现阶段制约煤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一种低挥发分低热值燃料恒温预... 煤化工气化工艺会产生大量气化细渣,其含碳量高、烧失量大,不符合建筑掺混原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量巨大的气化细渣因缺乏有效的规模化消纳方式,成为现阶段制约煤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一种低挥发分低热值燃料恒温预热-脱碳装置的预热脱碳工艺进行机理研究,利用热重试验平台进行恒温热重试验,对低挥发分、低热值燃料恒温预热-脱碳装置内部燃烧过程进行模拟,以对比分析不同预热温度、不同燃烧气氛下粒径分级气化细渣的燃烧特性。研究发现,通入氧气后,气化细渣样品迅速发生氧化反应,900℃、10%O_(2)下燃尽时间在6.6~9.4 min,900℃、21%O_(2)下燃尽时间在3.7~5.6 min,因此在保证NO_(x)排放量在规定范围的条件下,可适当提高窑内燃烧区氧浓度以缩短燃尽时间。随预热温度的升高,同粒度分级的气化细渣样品的平均质量变化速率增大,燃尽时间缩短,预热温度的提高可改善气化细渣的燃尽特性,在设备安全运行下可适当提高燃烧区温度以更快燃尽。不同燃烧气氛、不同预热温度下,随气化细渣粒度增大,失重量增大,燃尽时间延长,平均质量变化速率递减,该“预热-脱碳装置”可根据物料粒度合理调整物料停留时间实现充分燃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预热燃烧 脱碳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6市场分析和发展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谷新春 颜焕敏 +2 位作者 王宇光 王爱芳 胡晓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10,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尼龙-66的生产和市场现状,阐述和分析了尼龙-66国内外消费情况,预测了尼龙-66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尼龙-66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产品的竞争力,并提出了尼龙-66的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 尼龙-66 生产 市场 发展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大直径薄壁容器吊耳设计与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博文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9年第6期11-16,共6页
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某在建工程项目的大型料仓吊耳设计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大直径薄壁容器吊耳设计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吊装实践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随后通过该方法对影响吊耳设计相关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增大吊耳直径... 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某在建工程项目的大型料仓吊耳设计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大直径薄壁容器吊耳设计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吊装实践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随后通过该方法对影响吊耳设计相关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增大吊耳直径可较显著提高吊耳强度,并分析了相关利弊,指出需要同时考虑垫板厚度和管轴厚度来增加吊耳的强度和刚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WORKBENCH 有限元分析 大直径 薄壁容器 吊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