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樊晶光 高娜 +2 位作者 路念明 常虹 刘利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
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的不足却不容忽视。为了消除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周边地区的安全隐患,使企业符合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的... 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的不足却不容忽视。为了消除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周边地区的安全隐患,使企业符合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的开展。但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了解全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对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各省市的搬迁情况以及相关政策资料,我们提出了政策制定、手续审批、资金筹集、职工安置、部门协调等方面的对策,为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企业 搬迁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方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娜 樊晶光 +3 位作者 方华云 苏峥 常虹 刘利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43-48,共6页
概要地对我国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实施的基本原则,探讨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范围的确定、厂址的解决、资金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建议搬迁企业在政府的统... 概要地对我国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实施的基本原则,探讨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范围的确定、厂址的解决、资金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建议搬迁企业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搬迁中提高技术含量和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针对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套搬迁方案和步骤。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各地政府指导当地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科学规划,对待搬迁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现安全有效搬迁及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企业 安全防护距离 搬迁 方案 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N”模式的反应安全技术体系探讨
3
作者 吴展华 孔德宝 +3 位作者 田均均 梁汝军 卢朋慧 盛敏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99-3207,共9页
化工过程反应安全事故的频发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当今中国化工行业在反应安全管理上正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实施的《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42300—2022)标准虽然为反应安全提供了基本指导,但在风险识别... 化工过程反应安全事故的频发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当今中国化工行业在反应安全管理上正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实施的《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42300—2022)标准虽然为反应安全提供了基本指导,但在风险识别、模型精度、数据测量、预警防控、反应过程和流程覆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1+N”模式的反应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强调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根据“数据+模型”来解决多种工况问题,以提高对高风险工况的识别与管理能力。这一体系在GB/T 42300—2022的“1”个标准的基础上辅以“N”个评估方法,针对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危害等级的反应和不同反应体系,采取适合的模型进行判断并采取恰当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来确定安全阈值和安全边界,并且应让可控的爆炸留在实验室,以避免大范围事故发生在工厂。该反应安全技术体系不仅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率,也将在未来有效地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标准,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化学反应 反应动力学 安全风险评估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ygax冷却失效模型在化工过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应用的局限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钰涛 王达 +1 位作者 吴展华 盛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9-6389,共11页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主要是使用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方法而得出1~5级的工艺危险度等级,本文提出该方法是基于Gygax冷却失效模型建立的,即评估冷却失效工况下反应体系的工艺危险度等级。而国内外的化工反应安全事故...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主要是使用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方法而得出1~5级的工艺危险度等级,本文提出该方法是基于Gygax冷却失效模型建立的,即评估冷却失效工况下反应体系的工艺危险度等级。而国内外的化工反应安全事故统计结果表明,冷却失效工况仅是反应安全事故起因的很小部分(约3%)。以硝化工艺为例,文献报道的基于冷却失效的反应危害分级方法得出大部分硝化反应工艺处于低风险,这与实际生产中硝化反应事故数与死亡数占比最多存在矛盾。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方法只评估间歇反应釜的冷却失效工况,而忽略其他众多复杂的事故起因。这表明该分级方法无法准确评估出实际工艺生产中的反应危害,无法较全面地涵盖化工反应安全事故起因并提出有效的事故管控措施,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化工过程全流程的反应危害分析(RHA)是根据从异常工况起因至最后反应事故发生的事故链以提出相应保护层,进而确定具体事故防范措施。相比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方法更适合实际生产工艺安全的提升。因此,建议对化工过程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作全流程RHA分析,特别是危险工艺和4~5级的高风险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 冷却失效工况 全流程反应危害分析 安全 反应 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法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改造方向
5
作者 远亚群 周欢 +1 位作者 仝育婷 秦飞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7-251,共5页
蒽醌法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被列为落后淘汰工艺,而我国又是过氧化氢生产大国,80%以上的现有生产装置采用该工艺。面对我国过氧化氢生产装置大面积的改造提升,探索了蒽醌法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的改造方案,通过对... 蒽醌法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被列为落后淘汰工艺,而我国又是过氧化氢生产大国,80%以上的现有生产装置采用该工艺。面对我国过氧化氢生产装置大面积的改造提升,探索了蒽醌法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的改造方案,通过对比不同工艺的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工艺指标、设备布置、安全水平等方面的优劣及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得出蒽醌法全酸性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将是未来改造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法 酸碱交替 全酸性 固定床 流化床 过氧化氢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20Zr-12Nb-2Sn近β钛合金塑性变形过程中组织不均性研究
6
作者 梁国弘 石璘 嵇超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58,共6页
利用循环拉伸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和透射电镜(TEM)对经过800℃、30 min固溶处理的Ti-20Zr-12Nb-2Sn合金拉伸试样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循环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最大可回复应变... 利用循环拉伸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和透射电镜(TEM)对经过800℃、30 min固溶处理的Ti-20Zr-12Nb-2Sn合金拉伸试样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循环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最大可回复应变为2.6%。通过XRD结果可以看出,在变形前合金中只含有β相;而经3.0%拉伸变形后,合金中的β相与应力诱导产生的马氏体α″相共存。此外,EBSD结果表明,合金变形前的织构主要为{112}<101>_(β),而经3.0%拉伸变形后,中心试验区和远离中心试验区的织构均转变为{101}<001>_(β),只有在中心试验区检测到了应力诱导产生的马氏体α″相。与此同时,通过TEM也在样品的中心试验区上观察到了马氏体α″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Β钛合金 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 超弹性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工艺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远亚群 郭红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9-212,共4页
通过梳理蒽醌法过氧化氢的生产工艺,将生产过程按单元进行划分,逐步分析出过氧化氢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危险性,并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工艺危险的可行性防控措施。
关键词 蒽醌法 过氧化氢 生产工艺 危险性 风险分析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催化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旭 刘萍 +2 位作者 李文军 张海永 苏倩倩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49-153,共5页
低阶煤储量大,煤化程度低,具有反应活性高、挥发分较多等特点,直接燃烧利用率低,污染大,难以充分发挥价值。前人对煤热解催化剂进行大量研究,但鲜见用白云石负载镍作为催化剂应用于低阶煤催化热解的研究。为了实现低阶煤分质高效利用,... 低阶煤储量大,煤化程度低,具有反应活性高、挥发分较多等特点,直接燃烧利用率低,污染大,难以充分发挥价值。前人对煤热解催化剂进行大量研究,但鲜见用白云石负载镍作为催化剂应用于低阶煤催化热解的研究。为了实现低阶煤分质高效利用,以内蒙古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白云石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白云石)并添加铜为助催化剂,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内蒙古褐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将制得的催化活性最好的催化剂进行电镜扫描,并且对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泼热解阶段进行动力学研究。研究表明:无催化剂条件下,煤样热解失重质量较少,热解转化率为14.67%;加入10%的白云石的原煤热解转化率为21.84%,比无催化剂原煤的热解转化率提高了6.17%;负载10%Ni后白云石催化原煤的热解转化率比白云石更高,可达28.14%,说明催化剂能促进煤热解行为,降低热解活化能,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一样,其中负载镍铜比1∶0.2的白云石催化剂对内蒙古褐煤热解的催化效果最好,Cu^(2+)过量会降低催化效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金属离子Ni^(2+)和Cu^(2+)均匀地负载在白云石载体表面,白云石负载镍铜双金属后,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径均有所减小;建立催化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动力学参数,当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煤样在300~500℃热解段的活化能为96.3546 kJ/mol;加入白云石后,煤样的活化能下降至80.2132 kJ/mol。可见白云石对煤热解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白云石负载镍基催化剂使煤热解活化能大幅度降低,仅为28.7431 kJ/mol。不同催化剂能有效地降低煤热解活化能,对内蒙古褐煤的热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动力学分析结果与热重分析结果较好地吻合。因此,得出在活泼热分解阶段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为负载10%Ni/Cu(1∶0.2)-白云石>负载10%Ni-白云石>负载10%Ni/Cu(1∶0.5)-白云石>白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褐煤 镍基催化剂 浸渍法 催化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娜 金龙哲 +3 位作者 樊晶光 赵岩 黄志凌 张晓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173,共5页
根据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确定防护系统由防火防爆、密闭、供氧、制冷除湿、监测监控、动力、通讯、定位、照明、医疗、食品、水、卫生几大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抗爆压力影响因素为反射压力、入射压力、静压载荷... 根据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确定防护系统由防火防爆、密闭、供氧、制冷除湿、监测监控、动力、通讯、定位、照明、医疗、食品、水、卫生几大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抗爆压力影响因素为反射压力、入射压力、静压载荷、门体材料及安全系数;通过计算,可得100人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总供风量不得低于36m3/min,其他供氧方式的最小供氧量不得低于60L/min。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难硐室 防火防爆密闭系统 抗爆压力 供氧系统 供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