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桥 姜颖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
历经两年讨论修改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开始实施。这部法律贯穿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旨和目标,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与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意味着劳动法律规制的强化,劳动法律环境的改善,这... 历经两年讨论修改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开始实施。这部法律贯穿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旨和目标,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与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意味着劳动法律规制的强化,劳动法律环境的改善,这对整个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法的制定过程凸显了我国劳动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同时,该法的实施也将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关系 影响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原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4,共6页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主要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素质两方面。基于2001-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评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培养规模不足、专业和地区结构偏离等问题,职业人才质量与精细化、层次化、通识化、集约化和...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主要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素质两方面。基于2001-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评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培养规模不足、专业和地区结构偏离等问题,职业人才质量与精细化、层次化、通识化、集约化和国际化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此,未来的职业教育应着力构建层次衔接完整、专业分科、地区分布协调的培养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满足人才培养精细化和通识化的双向要求;提升培养方式的产业融合性,发挥“现代学徒制”的积极作用;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高端职业人才规模,构建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劳动力需求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中劳动者权益保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燕玲 郑桥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5,共7页
劳工权益保障与国际贸易之间发生联系,最早始于20世纪之初。提出问题的初衷是力图推进各国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改善,限制以损害劳动者权益为代价的国际间竞争。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贸易制裁的处罚性措施强力推行劳工标准的主张,引发激烈... 劳工权益保障与国际贸易之间发生联系,最早始于20世纪之初。提出问题的初衷是力图推进各国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改善,限制以损害劳动者权益为代价的国际间竞争。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贸易制裁的处罚性措施强力推行劳工标准的主张,引发激烈争论。在实践层面,单边或多边贸易交往中涉及劳工权益问题的方式与途径样式繁多,其作用与实效参差不齐。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劳工政策调整与劳工权益保障不能回避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在把握国际规则的同时,按照适合中国发展水平的方式,积极保护并不断增进本国劳动者的权益,达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劳动者权益 劳工标准 贸易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为何跨出国门?——基于1995~2015年国际劳务合作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原 《西北人口》 CSSCI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1995~2015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工资水平、人口、劳动力、城市化、人均GDP、投资和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地理区位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跨国劳动力的流向和规模。尽管20年来中国工资增长率、老龄化和城市化速度都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但... 1995~2015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工资水平、人口、劳动力、城市化、人均GDP、投资和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地理区位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跨国劳动力的流向和规模。尽管20年来中国工资增长率、老龄化和城市化速度都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与发达经济体仍有差距,劳动力外向流动的动力依然存在。对外投资和进口增长会促进劳动力流动,未来中国海外投资总量和进口份额的提升将加大劳动力迈出国门的步伐。工业部门劳动力需求目前仍是影响中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服务业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和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未来中国跨国劳动力将更多流向服务业部门。对此,中国需要充分利用劳动力总量优势,改善结构劣势,借助对外投资和服务贸易契机,扩大劳动力跨国流动渠道,同时加强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提升就业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劳务合作 劳动力流动 劳务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联效应与有效治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艳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63,共10页
在回顾劳动力转移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对101个村的调查与访谈,侧重讨论了劳动力转移对转出地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农业增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有效治理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应加大财政在... 在回顾劳动力转移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对101个村的调查与访谈,侧重讨论了劳动力转移对转出地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农业增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有效治理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应加大财政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加快发展乡村二三产业,繁荣乡村经济;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缓解地域"空心化";加大农业技术与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外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强化城市流入地责任,确保随迁子女正常入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乡村有效治理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绍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劳动合同法》是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对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同时受到外部社会遵从和内部雇用成本、雇用灵活性和雇用方式的多重压力。主动调整是《劳动合同法》下企业的最优策略。提高投资回报率的竞... 《劳动合同法》是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对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同时受到外部社会遵从和内部雇用成本、雇用灵活性和雇用方式的多重压力。主动调整是《劳动合同法》下企业的最优策略。提高投资回报率的竞争策略、人力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构建相关利益者的价值评价与分享机制及制度化管理等是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动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雇用行为 劳动关系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文化层次就业人群的劳动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
7
作者 叶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9-41,共3页
本文主要是基于不同文化层次的就业人群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作用的不同展开分析,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自主构建分析模型的方式,定量确定了不同文化层次就业人群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作用,从就业投入这一角度探讨我国宏观... 本文主要是基于不同文化层次的就业人群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作用的不同展开分析,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自主构建分析模型的方式,定量确定了不同文化层次就业人群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作用,从就业投入这一角度探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由此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对我国宏观经济如何深入发展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经济 就业 投入产出效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扶贫”可输出吗——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及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200,共16页
"中国式扶贫"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杠杆,采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财政补贴和开发式扶贫共同推进的模式。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减贫也具备这些特征:中国以援助和投资并举的方式推动对外减贫,基础设施建设是对外减贫的... "中国式扶贫"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杠杆,采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财政补贴和开发式扶贫共同推进的模式。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减贫也具备这些特征:中国以援助和投资并举的方式推动对外减贫,基础设施建设是对外减贫的主要领域,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采取多方资金参与的市场化方式推进合作开发。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援助与投资总体上有助于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但不同类型的援助和投资具有不同的减贫效应,"中国式扶贫"的特征要素在对外合作减贫中仍能发挥作用。尽管如此,援助和投资减贫的有效性与受援国及东道国的政府治理有效性、市场效率有关,在合作减贫过程中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和市场制度建设是落后国家借鉴中国经验、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贫效应 对外援助 对外直接投资(FDI) 门槛回归模型 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走向三方协商与社会对话的第一步 被引量:28
9
作者 乔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8,共8页
三方机制是指工人、雇主的代表组织与政府通过对话和协商,致力于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劳动标准的发展完善。本文结合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三方机制模式,对中国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的发展、结构、功能、特色做法及不足进行回顾和评估。本文... 三方机制是指工人、雇主的代表组织与政府通过对话和协商,致力于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劳动标准的发展完善。本文结合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三方机制模式,对中国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的发展、结构、功能、特色做法及不足进行回顾和评估。本文的论点是,现阶段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一种来自国家权力体系内部的政府机构与准政府机构之间的功能性协调机制,但它仍然是走向真正的三方协商和社会对话机制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方协调机制 三方协商机制 功能协调 利益协调社会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亚平 郑桥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6,共4页
世界各国工会发展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应该既符合工会发展的共性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工会的差异在于:中国工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独... 世界各国工会发展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应该既符合工会发展的共性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工会的差异在于:中国工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实行一元化的工会组织体制,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会地位具有两重性的特征,既是执政阶级的组成部分,又是被管理者的代表;工会维权强调"双维护",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等。这些特色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对中国工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防止有可能出现的不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发展道路 组织体制 维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叶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脱贫和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竞争日益加深。针对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到底有没有竞争优势和其国际竞争力到底如何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国际葡萄酒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脱贫和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竞争日益加深。针对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到底有没有竞争优势和其国际竞争力到底如何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国际葡萄酒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范式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产业 国际竞争力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OFDI能实现母国与东道国就业双赢吗?——基于投资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原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0-61,共12页
对外投资通过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母国和东道国就业,就业"双赢"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需要母国和东道国对外投资、国内投资和产业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本文结合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投资增长不仅促进... 对外投资通过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母国和东道国就业,就业"双赢"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需要母国和东道国对外投资、国内投资和产业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本文结合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投资增长不仅促进了国内整体就业增长,也带动了主要东道国的就业增长,但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东道国之间存在差异。研究指出,在美欧再工业化等战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OFDI对国内工业相关部门就业的负面效应可能呈现扩大化趋势。因此,中国应注重推动对外投资增长,从而为国内带来的就业机会,但也需密切关注其对工业和部分服务业就业的负面影响,适时调整对外投资和国内产业结构,应对潜在的外部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投资 就业 数量效应 结构效应 投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221-11223,共3页
对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就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问题以及产业化、环境保护和技术瓶颈问题进行讨论,得出中国发展生物质产业应立足资源优势,走技术创新的新型化道路,加快从生物质产业粗放型向... 对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就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问题以及产业化、环境保护和技术瓶颈问题进行讨论,得出中国发展生物质产业应立足资源优势,走技术创新的新型化道路,加快从生物质产业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加大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创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 资源优势 集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合作减贫——机制、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原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构建新型南南合作减贫机制,借助援助和投资双重途径、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积极分享和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结合"能促型"项目提升发展中国家自我减贫... 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构建新型南南合作减贫机制,借助援助和投资双重途径、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积极分享和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结合"能促型"项目提升发展中国家自我减贫能力。然而,中国在推进对外合作减贫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完善援助和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合作融资模式,平衡基础设施减贫与其他减贫方式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治理和市场制度建设交流,积极协调不同合作减贫机制的关系,构建"弘义融利、开放包容"的对外合作减贫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减贫 “一带一路” 反贫困 对外援助 跨国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发展新趋势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桥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前,中国集体协商谈判的启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布置,另一种是自下而上从工人行动开启。前者数量居多,但作用有限;后者虽然案例有限,但实际影响较大。两种路径的共同发展,将使中国的集体谈判制度更加健康地向... 目前,中国集体协商谈判的启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布置,另一种是自下而上从工人行动开启。前者数量居多,但作用有限;后者虽然案例有限,但实际影响较大。两种路径的共同发展,将使中国的集体谈判制度更加健康地向前推进。要保持劳动关系的稳定,必须建立正常的沟通对话、协商谈判机制,劳资双方通过规范有序的协商谈判,共同确定劳动条件和工资报酬,让集体合同制度真正成为具有实际功效和社会作用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协商谈判 劳动关系 工资决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消费快速上涨之谜——基于消费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2008年以来我国名义消费增幅不断攀高,破解消费快速上涨之谜成为判断我国消费形势及制定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内容。基于消费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消费名义增量快速上升并不源于实际消费需求增加引起的消费总量增长,而在于我国... 2008年以来我国名义消费增幅不断攀高,破解消费快速上涨之谜成为判断我国消费形势及制定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内容。基于消费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消费名义增量快速上升并不源于实际消费需求增加引起的消费总量增长,而在于我国消费市场具有供给过剩与稀缺并存二重性特征,其主导物价上涨及消费支出总量同向波动。同时,消费需求与物价水平的"双棘轮效应"促使实际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财富效应"强化了消费需求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需求 供给冲击 双棘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基于Hollenhorst扩展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9,共8页
本文构建了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主要取决于存款扩张乘数、国库现金抵押需求、公众贷款需求和国库现金存款形成的贷款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水平等因素。存款扩... 本文构建了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主要取决于存款扩张乘数、国库现金抵押需求、公众贷款需求和国库现金存款形成的贷款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水平等因素。存款扩张乘数越大,国库现金对商业银行信贷水平的影响就越强。国库现金存款的抵押债券需求比例对信贷供给造成了反向影响,抵押比例越高,商业银行必须留出越多的储备购买债券,从而政府国库现金存款的增加可能导致信贷增量的下降。在平滑国库现金影响的政策选择上,中央银行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通过制定国库现金存款的区别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国库现金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库现金 Hollenhorst扩展框架 货币政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共投入与收入差距的波及效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艳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3-149,共7页
在对城乡教育公共投入差异的分析基础上,运用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采用面板数据常用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人力资本及其外溢效应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增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农村人力资本的产... 在对城乡教育公共投入差异的分析基础上,运用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采用面板数据常用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人力资本及其外溢效应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增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农村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城市。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业已存在的城乡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 人力资本 外溢效应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50-52,共3页
本文在对"一带一路"区域国家要素禀赋分析的基础上,用2002-2013年的"一带一路"4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特定地区有明显... 本文在对"一带一路"区域国家要素禀赋分析的基础上,用2002-2013年的"一带一路"4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特定地区有明显的差异。东亚南亚地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南亚和中亚地区表现的较差。这一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制度等。区域内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机构的同时,积极促进区域内人力资源合作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茶叶加工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783-11784,11793,共3页
分析了安徽省茶叶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安徽省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茶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