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劳动背景下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泰洪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3,187,共13页
数字劳动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态,当前学界对数字劳动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需要从“劳动边界”和“数字化边界”来厘定数字劳动的规定性。数字劳动激活了既有的劳动理论研究,并推动了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双重... 数字劳动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态,当前学界对数字劳动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需要从“劳动边界”和“数字化边界”来厘定数字劳动的规定性。数字劳动激活了既有的劳动理论研究,并推动了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双重空间与虚实融合的劳动场域,突破了传统物理空间限制;去中心化与再组织化的运行模式,改变了劳动组织与就业形态;算法逻辑与数据赋能的劳动生态,变革了劳动用工的管理方式。劳动关系数字化重构也面临着现实挑战,财富分配的数字化加剧了劳动收入两极分化,劳动方式的数字化导致劳动关系复杂化,劳动过程的数字化引发劳动用工替代化。为此,需要积极应对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建立合理的数据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提升劳动者数字化素养,以此平衡数字技术发展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助力劳动用工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关系 数字化重构 劳动者 劳动权益 劳动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
2
作者 王蓉 张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是解决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中国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劳...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是解决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中国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并结合Moran’s I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障碍因子模型判定影响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同省份及区域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表现为非均衡提升;空间分布上地理集聚特征明显,四大地区内各个省份及区域间地理位置邻近省份的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差距较小;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是制约我国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技能素质 综合评价 时空演变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迁移空间动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宁 钱明辉 吴传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文章在劳动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中国劳动力迁移进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进而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空间布局给出合理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工... 文章在劳动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中国劳动力迁移进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进而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空间布局给出合理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就业环境、低失业率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因素,中国劳动力集聚的累积效应明显,进一步导致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差异扩大,劳动力流出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度,防止劳动力枯竭问题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劳动力迁移 空间影响因素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劳动力集聚特征及空间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王建宁 钱明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0-84,共5页
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的视角,运用2005—2022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利用固定系数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这三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劳动力集聚特征及空间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的视角,运用2005—2022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利用固定系数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这三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劳动力集聚特征及空间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已形成多极化发展格局,劳动力集聚累积效应明显,存在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国城市群劳动力集聚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劳动力倾向于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城市发展会增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但生活成本的负向作用明显;城市群产业发展特性会对劳动力集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工业或传统制造业等会对劳动力集聚产生正向影响,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端制造业会降低对传统劳动力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群 劳动力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基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晓军 曹荣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7,62,共7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国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当前,劳动关系失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国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当前,劳动关系失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中国国情制度框架内的工会合作博弈行为,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劳动关系平衡的理想路径。工会的合作博弈有助于劳动和资本有效良性的结合,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劳动关系 经济可持续发展 工会 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新型劳动者培养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曲霞 郑治伟 张毅哲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5,共6页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和产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类型教育,是培养能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善于融合新生产要素的新型劳动者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劳动者具备以数字素养为核心的职业共通能力、劳动幸福的价值取向和创新进取的劳动...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和产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类型教育,是培养能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善于融合新生产要素的新型劳动者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劳动者具备以数字素养为核心的职业共通能力、劳动幸福的价值取向和创新进取的劳动精神。这些素养是传统劳动素养借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转型升级,其培养离不开劳动教育流程的数字化再造、劳动教育结构和劳动教育文化生态的数字化重构。以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型劳动者培养,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切实发挥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强化能力保障,提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劳动者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模式新视点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晓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69,共5页
不期而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为节省劳动力成本而"裁员减薪"的冲动,从而侵害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可能引发劳资冲突的社会风险。沃尔玛的"架构优化"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不... 不期而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为节省劳动力成本而"裁员减薪"的冲动,从而侵害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可能引发劳资冲突的社会风险。沃尔玛的"架构优化"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不主张劳资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而是双方之间的协商合作。实践证明,这种合作的实现,还需要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政府干预,以及工会充分发挥集体协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架构优化”事件 劳动关系 协商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与边缘发声:当前中国劳动关系治理中的媒体境况 被引量:6
8
作者 吴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2,共9页
劳动关系的结构性紧张,已演化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潜在的"重大风险"所在。劳动关系治理,需要建立健全有效涵盖政府、资本、劳动者三方的利益表达与分配机制。按"文件政治"的逻辑,媒体应成为劳资利益协调机制的重... 劳动关系的结构性紧张,已演化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潜在的"重大风险"所在。劳动关系治理,需要建立健全有效涵盖政府、资本、劳动者三方的利益表达与分配机制。按"文件政治"的逻辑,媒体应成为劳资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构成。然而,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的研究显示:由于劳动关系议题难以脱敏,大众媒体通常呈现出"制度性沉默";自媒体的"边缘发声"充满不确定性。惟有以宽容与法治为方向,降低新闻生产风险,媒体方有可能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之一,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治理 国家-媒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呈现实践逻辑:当前中国媒体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的一种进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49,共6页
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嵌入性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的语境中,经由合适路径,方能以实践专业性来实现公共性,成为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的积极行动者。以2008年《南方都市报》东莞"凉山童工"事件报道为个案,研究发现:... 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嵌入性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的语境中,经由合适路径,方能以实践专业性来实现公共性,成为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的积极行动者。以2008年《南方都市报》东莞"凉山童工"事件报道为个案,研究发现:报道聚焦童工劳动问题,具有突出的公共性指向;然而,由于未能深入探寻珠三角彝族工人的组织与群体行为的特定逻辑,亦有专业性的缺失。这一个案显示:媒体扎根经验事实,运用"复杂思维"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以及尽可能避免"去语境化"的阐释,以寻求呈现具体问题的实践逻辑,是其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的一种进路。在具体新闻生产中,媒体是否具有方法论上的自觉以及可否成为能动主体,是实践这一进路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劳动关系治理 童工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劳资关系中的工人参与权对中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祖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6-82,共7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各种矛盾冲突和激荡的过程。由于较早享有了经济和政治参与...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各种矛盾冲突和激荡的过程。由于较早享有了经济和政治参与权,英国工人由早期的体制外暴力抗争逐步转向了改良式议会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体制内的合作力量。英国劳资关系的发展轨迹,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人参与权 劳资关系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价值重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11
作者 胡玉玲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2,共3页
乡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既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关键载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具有深化乡村育人、激活乡村产业、创新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生态等多维价值。然而,当前基地建设面临功能定位异化、课程体系失序、运行机制失... 乡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既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关键载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具有深化乡村育人、激活乡村产业、创新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生态等多维价值。然而,当前基地建设面临功能定位异化、课程体系失序、运行机制失衡、技术赋能滞后等多重困境,严重制约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释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需通过“制度创新-课程优化-模式重构-数字赋能”的协同优化路径,推动多重价值的系统性回归与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劳动教育 实践基地 价值重构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和狭义债务关系区分背景下合同当事人地位之处分和加入
12
作者 李文涛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30,共15页
在广义债务关系背景下,合同关系是包含合同债权、合同债务、形成权、抗辩权、缔约磋商、基础条件、清偿意思、受领意思、合同目的、经济效果等诸多要素的诚信结合体,其表明合同当事人之法律地位(合同当事人地位),而非合同债权和合同债... 在广义债务关系背景下,合同关系是包含合同债权、合同债务、形成权、抗辩权、缔约磋商、基础条件、清偿意思、受领意思、合同目的、经济效果等诸多要素的诚信结合体,其表明合同当事人之法律地位(合同当事人地位),而非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的简单相加。合同当事人地位体现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包含法律价值的评价和判断,具有独立之法教义学价值,其可与合同债权、合同债务拆分。合同当事人地位之处分不能简单适用债权让与规则和债务移转规则,该处分具有绝对效力,合同债权的受让人或担保权利人以及合同受益人会受其影响。合同当事人地位的加入实质上是获得合同当事人地位的取得行为,其包含负担债务的负担行为和取得债权的取得行为。合同当事人地位之处分行为无效时,可首先考虑部分无效,然后通过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当事人地位的处分 债权让与 债务转移 广义债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建议寻求、关系学习与企业非连续创新:公司创业导向的激活效应
13
作者 钱智超 闻效仪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0,共15页
在日益动态复杂不确定模糊的环境下,能否开发和实施非连续创新越来越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然而,目前文献对企业非连续创新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对企业如何培育和顺利实现非连续创新还缺乏系统的考察。基于高阶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在日益动态复杂不确定模糊的环境下,能否开发和实施非连续创新越来越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然而,目前文献对企业非连续创新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对企业如何培育和顺利实现非连续创新还缺乏系统的考察。基于高阶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CEO建议寻求出发,探索CEO内部和外部两种建议寻求行为对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影响,并重点引入关系学习作为中介来揭示CEO建议寻求对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并深入剖析公司创业导向对不同来源的CEO建议寻求作用路径的影响效应,继而构建企业非连续创新的过程机制模型。通过对289位CEO的问卷调研与深入分析发现:CEO内部建议寻求和外部建议寻求均是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关系学习在CEO两种来源的建议寻求与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关系中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公司创业导向正向调节了关系学习在CEO内部建议寻求与企业非连续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深刻理解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发生机制、CEO建议寻求利用、关系学习能力优化以及公司创业导向的打造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创新 CEO建议寻求 关系学习 公司创业导向 环境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可能与路径
14
作者 李红卫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65-69,共5页
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内涵及目标相近,故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具有融合开展的可能性。小学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有助于解决部分学校劳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建设有生命力的劳动教育体系,并有助... 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内涵及目标相近,故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具有融合开展的可能性。小学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有助于解决部分学校劳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建设有生命力的劳动教育体系,并有助于提升有关方对小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认同度和重视度。为实现小学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政策、健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教育 劳动教育 融合开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桥 姜颖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
历经两年讨论修改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开始实施。这部法律贯穿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旨和目标,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与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意味着劳动法律规制的强化,劳动法律环境的改善,这... 历经两年讨论修改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开始实施。这部法律贯穿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旨和目标,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与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意味着劳动法律规制的强化,劳动法律环境的改善,这对整个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法的制定过程凸显了我国劳动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同时,该法的实施也将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关系 影响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沈琴琴 张艳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69,98,共6页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重分割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政府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准入等制度的过度供给造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局面;而劳动...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重分割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政府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准入等制度的过度供给造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局面;而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提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加快改革扭曲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加强对垄断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制度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对劳动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向兵 张清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37,共10页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伟大的奋斗历程中,劳动教育始终与党的各项事业紧密相连,党对劳动教育的探索也...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伟大的奋斗历程中,劳动教育始终与党的各项事业紧密相连,党对劳动教育的探索也经历了从劳动觉醒到劳动报国,从劳动报国到劳动富国,再从劳动富国到劳动圆梦的重要阶段,充分展现了劳动教育所具有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育人功能。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全面把握劳动教育的政治性、时代性、融合性、协同性和规范性,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劳动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性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原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4,共6页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主要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素质两方面。基于2001-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评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培养规模不足、专业和地区结构偏离等问题,职业人才质量与精细化、层次化、通识化、集约化和...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主要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素质两方面。基于2001-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评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培养规模不足、专业和地区结构偏离等问题,职业人才质量与精细化、层次化、通识化、集约化和国际化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此,未来的职业教育应着力构建层次衔接完整、专业分科、地区分布协调的培养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满足人才培养精细化和通识化的双向要求;提升培养方式的产业融合性,发挥“现代学徒制”的积极作用;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高端职业人才规模,构建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劳动力需求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关系“集体谈判”的困境与完善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泰洪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5,共3页
集体谈判是西方劳资冲突化解的基本形式,受到广泛的重视。中国也用集体谈判来化解日趋增多的劳资冲突,但由于我国集体谈判在实施中存在着工会主体的独立性不强、集体谈判的推进动力倒置、对"谈判"的独立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 集体谈判是西方劳资冲突化解的基本形式,受到广泛的重视。中国也用集体谈判来化解日趋增多的劳资冲突,但由于我国集体谈判在实施中存在着工会主体的独立性不强、集体谈判的推进动力倒置、对"谈判"的独立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致使集体谈判对劳资冲突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应该从运行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约束机制、救济机制等方面对集体谈判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谈判 劳动关系 劳资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杏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7,共6页
研究劳动关系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必须考虑政府介入的边界问题,以避免从政府介入不足的一个极端,转向过分干预的另一个极端。劳动关系中"市场失灵"及政府优势成为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主要理由。但是"政府失灵"的普遍存... 研究劳动关系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必须考虑政府介入的边界问题,以避免从政府介入不足的一个极端,转向过分干预的另一个极端。劳动关系中"市场失灵"及政府优势成为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主要理由。但是"政府失灵"的普遍存在也表明政府并非解决劳资冲突问题的灵丹妙药。劳动关系中诸问题的解决应以劳资双方自治为基础,辅以有限且有效的政府作用:一方面,要按照辅助性原则、契约优先原则和合法性原则合理确定政府干预劳动关系的边界;另一方面,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的劳动关系干预从"划桨"走向"掌舵",从直接干预走向搭建劳资自治平台的间接干预,以从根本上保障劳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府 干预 劳动关系 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