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P6蛋白的牛轮状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广阔 邹敏 +5 位作者 吴发兴 于皓同 王凯茸 张锐铮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建立牛轮状病毒(BRV)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从病料中克隆牛轮状病毒VP6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表达重组VP6蛋白,建立牛轮状病毒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重组VP6蛋白大小为40 ku,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 为了建立牛轮状病毒(BRV)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从病料中克隆牛轮状病毒VP6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表达重组VP6蛋白,建立牛轮状病毒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重组VP6蛋白大小为40 ku,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证实重组VP6蛋白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4μg/mL浓度的抗原包被酶标板,一抗血清50倍稀释,酶标二抗稀释10000倍稀释,为最佳工作条件,阴阳临界值为0.233,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的检测BRV抗体的间接ELISA可用于临床BRV感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VP6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蛋白的羊伪狂犬病病毒间接ELISA的建立与应用
2
作者 刘广阔 吴发兴 +4 位作者 于皓同 王凯茸 张锐铮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建立羊源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抗体的检测方法,从PRV中对gE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重组载体对g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以重组gE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PR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重组gE蛋白大小为... 为建立羊源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抗体的检测方法,从PRV中对gE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重组载体对g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以重组gE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PR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重组gE蛋白大小为42 ku,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μg/mL,待检血清100倍稀释,以HRP标记的兔抗山羊IgG 10000倍稀释作为二抗;检测临床样本时判定阴阳性的临界值为0.284;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羊PRV阳性血清稀释2048倍时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批内变异系数(2.45%~5.00%)与批间变异系数(2.55%~7.41%)均小于10%;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其他常见羊源病毒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对收集的376份临床羊血清进行检测,PRV阳性率为10.6%。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羊源样本中伪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羊场PRV抗体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病毒 gE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蛋白的牛冠状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晨露 吴发兴 +2 位作者 徐海玲 许信刚 张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BCoV的N基因进行克隆,利用原核表达制备重组N蛋白,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检测方法,并对随机收集的奶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N蛋白大小...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BCoV的N基因进行克隆,利用原核表达制备重组N蛋白,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检测方法,并对随机收集的奶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N蛋白大小为50 ku,经Western blot鉴定重组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抗原包被量为1.5μg/mL,血清以1∶50稀释,酶标二抗以1∶10000稀释,临界值为0.256。用该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当BCoV标准阳性血清1∶2560稀释时检测结果仍为阳性,灵敏性较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83%~5.80%和2.34%~7.45%。对陕西省部分牛场收集的296份牛血清进行检测,BCoV抗体阳性率为18.24%。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BCo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BCoV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N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基因原核表达与鉴定
4
作者 郭良帅 吴发兴 +2 位作者 焦海宏 康京丽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6期96-101,共6页
为给后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单克隆抗体制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研究提供基础,采用PCR技术扩增IBRV gB基因主要抗原区序列(312~529 aa位置),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a-gB,将其转化... 为给后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单克隆抗体制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研究提供基础,采用PCR技术扩增IBRV gB基因主要抗原区序列(312~529 aa位置),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a-gB,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对蛋白表达形式确认并对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表达时间及诱导温度优化,表达并纯化获得gB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反应原性鉴定。结果显示:gB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1 mmol/L,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6 h,最佳诱导温度为37℃;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u,纯化后蛋白质量浓度为1.02 mg/mL;Western-blot鉴定发现,gB重组蛋白能被IBR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结果表明,成功对IBRV gB基因进行体外原核表达与鉴定,为后期开展相应单克隆抗体制备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gB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