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提升自然保护区科研科普水平的思考——以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为例
1
作者 王文超 周明健 +4 位作者 闻俊豪 张琬琳 关建宇 杨霄 李刚 《云南林业》 2024年第7期78-83,共6页
以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当前情况为基础,分析自然保护区在科研科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科学研究 科普宣教 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志勇 常晓勇 +2 位作者 赵巧宁 马士茹 李映廷 《桉树科技》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基于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数据,从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生活型等方面对保护区菊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菊科植物有76属185种,划分为10个族,其中以旋覆花族、向日葵族、千里光族、菊苣族为主。保护区... 基于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数据,从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生活型等方面对保护区菊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菊科植物有76属185种,划分为10个族,其中以旋覆花族、向日葵族、千里光族、菊苣族为主。保护区菊科植物以单种属最多(42属),寡种属次之(26属),多种属第三(8属),但从种一级水平来看,寡种属和多种属种数最多。保护区记录到入侵植物25种,占总种数的13.51%。保护区菊科植物区系在属一级水平上可划分为12个类型1个变型,其中以泛热带分布(14属)和旧世界温带分布(13属)为主,其生活型较为丰富,多年生植物占总种数的73.51%,其中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5.40%。建议加强对恶性入侵植物种类的监测研究力度,同时加强对其他菊科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地理区系 入侵物种 生活型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中下地壳分层流动与减薄:来自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构造解析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闫佳鑫 刘俊来 +1 位作者 周保军 闻俊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5-1488,共14页
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是造山带地壳变形的重要表现,它制约着造山作用过程。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内藏南拆离系为理解陆-陆板块会聚过程中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提供了范例。本项研究围绕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开展构... 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是造山带地壳变形的重要表现,它制约着造山作用过程。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内藏南拆离系为理解陆-陆板块会聚过程中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提供了范例。本项研究围绕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开展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观察和淡色花岗岩独居石U-Th-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为一宽约2km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变形岩石具有显著的分层流动特征。藏南拆离系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阶段塑性变形:D 1期变形表现为面理S 1、对称状透镜体和层间褶皱F 1的发育;D 2期变形表现为糜棱面理S 2、近E-W向拉伸线理L 2、不对称旋转碎斑和透镜体及褶皱的发育。运动学标志表明D 2期变形为上盘向东的运动学特征。淡色花岗岩独居石U-Th-Pb测年分析获得三组年龄:32.26±0.29Ma、22.31±0.18Ma和15.54±0.11Ma,这三组年龄的淡色花岗岩分别表现出D 1期变形、D 2期变形和未变形特征。结合前人已发表数据,本文得出藏南拆离系ca.35~26Ma发生以纯剪为主的剪切变形(D 1期),ca.26~15Ma发生以单剪为主的剪切变形(D 2期)。D 1-D 2期变形为一递进剪切变形,二者可能归咎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中下地壳固态分层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独居石U-Th-Pb测年 希夏邦马峰地区 藏南拆离系 中下地壳分层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塘中部猫耳山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4
作者 李超 王根厚 +5 位作者 赵中宝 杨锋 李典 闻俊豪 王仕林 李海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61-3684,共24页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部猫耳山增生杂岩内保留有早古生代变质记录,对研究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猫耳山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于斜长角闪岩内,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白云母、黝帘...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部猫耳山增生杂岩内保留有早古生代变质记录,对研究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猫耳山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于斜长角闪岩内,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白云母、黝帘石、绿泥石、榍石和钛铁矿组成。石榴角闪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俯冲带上(SSZ型)蛇绿岩特征,与区域内寒武-奥陶纪蛇绿岩残片一致。根据岩相学、矿物化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锆石定年结果,得出石榴角闪岩的成因及变质过程如下:(1)石榴角闪岩原岩为~477Ma的特提斯洋蛇绿岩残片;(2)在394~383Ma发生麻粒岩相变质过程,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900℃、~1.55GPa,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透辉石;(3)早期的折返导致其降温降压至~800℃、~1.0GPa,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透辉石+斜长石;(4)进一步的角闪岩相退变质发生于358~348Ma,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透辉石+钛铁矿,在石榴石周围和港湾处形成斜长石+角闪石的后成合晶结构。石榴角闪岩的P-T-t演化轨迹结合区域蛇绿岩和岩浆岩记录,指示早古生代特提斯洋壳俯冲、泥盆纪特提斯洋弧后扩张和石炭纪特提斯洋内岛弧增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羌塘地体 猫耳山增生杂岩 石榴角闪岩 P-T-T轨迹 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屏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与活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健婷 罗筱韩 李煜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9期52-55,共4页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市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对城市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从历史文化街区的绿化景观、街区交通街区特色和社会人文4个方面对其公共空间的活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探索了当前石屏历史文化...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市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对城市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从历史文化街区的绿化景观、街区交通街区特色和社会人文4个方面对其公共空间的活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探索了当前石屏历史文化街区失去活力的原因,以活化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目标,针对公共空间不同活力等级,提出了优化步行体验、完善绿化系统,置入文化景观、提升空间品质的更新策略,为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公共空间 活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属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田坤 李春苹 +1 位作者 罗筱韩 王连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7期65-69,共5页
无患子(Sapindus L.)是一种集生物质能源、药用、天然洗涤剂、农药、日化和工业等多功能于一身、综合开发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近年来,由于其极高的综合开发价值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推动了无患子产业的发展。该文主要从无患子皂苷... 无患子(Sapindus L.)是一种集生物质能源、药用、天然洗涤剂、农药、日化和工业等多功能于一身、综合开发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近年来,由于其极高的综合开发价值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推动了无患子产业的发展。该文主要从无患子皂苷分离提取及其活性物质、种质资源评价、种油脂提取应用及理化性质、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多样性和栽培抚育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无患子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无患子属高效利用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属 开发利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嫁接口愈合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佳兴 卢俊杰 +4 位作者 杨琪 朱太富 苏效兰 罗筱韩 王连春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探究无患子嫁接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与嫁接体愈合的关系,该试验以切接的嫁接方式嫁接无患子,并将嫁接体呈90°进行沙藏至愈合。以嫁接体的砧木和接穗为材料,研究内源激素IAA、ABA和GA3对无患子嫁接愈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为探究无患子嫁接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与嫁接体愈合的关系,该试验以切接的嫁接方式嫁接无患子,并将嫁接体呈90°进行沙藏至愈合。以嫁接体的砧木和接穗为材料,研究内源激素IAA、ABA和GA3对无患子嫁接愈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砧木和接穗IAA含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砧穗之间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砧木和接穂ABA激素含量变化有所不同,砧木AB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而接穗中的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砧木和接穂GA3的含量变化都呈动态性下降后上升,而且接穗含量整体要比砧木中高许多;在相互作用机理中,砧穗中GA3/ABA、IAA/ABA以及GA3/IAA都对嫁接后的愈合起着显著作用;同时,通过内源激素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激素IAA、ABA、GA3都对无患子嫁接愈合起着重要作用,综合分析得出3个激素中IAA与GA3相关性最大,为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嫁接 内源激素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下不同植被模式的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金龙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2期222-224,共3页
为探究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在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中的治理效果,以昆明市海口林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造林工程为例,对该地区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植被搭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7种不同植被搭配模式的植被结构,探究了其在案例矿山生态恢复... 为探究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在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中的治理效果,以昆明市海口林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造林工程为例,对该地区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植被搭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7种不同植被搭配模式的植被结构,探究了其在案例矿山生态恢复中展现出的效果。结果表明:以刺槐—狗牙草—苘麻的植物配比实际物种丰富度最高;豆类植物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速效钾和速效氮的含量;模式2、3、4下的植物配比实际恢复效果良好。由此认为,适合的不同植物配比可以起到加速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目的,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恢复 植被配置 恢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印记——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古生物化石展在晋宁区博物馆开展
9
作者 《云南林业》 2023年第6期20-21,共2页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一直都是人类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而亿万年前的远古生物往往是以生命的印记——也就是化石的形式记录在岩石地层当中的。在昆明市晋宁区梅树村,就有一个地质剖面,保存了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地质剖面 云南晋宁 博物馆 岩石地层 起源和演化 生命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方形古虫首现梅树村剖面
10
作者 闻俊豪 杨霄 +1 位作者 关建宇 《云南林业》 2023年第4期16-17,共2页
近日,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闻俊豪在保护区外围开展化石标本采集时,意外发现了1块极其罕见的古生物化石——长方形古虫。经查阅晋宁梅树村剖面化石记录和相关文献资料,该标本与现有记录的20属23种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 近日,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闻俊豪在保护区外围开展化石标本采集时,意外发现了1块极其罕见的古生物化石——长方形古虫。经查阅晋宁梅树村剖面化石记录和相关文献资料,该标本与现有记录的20属23种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疑为保护区内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资料 古生物化石 化石记录 前寒武系 长方形 标本采集 保护区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万火急”——梅树村管委会 馆藏化石的“抢救”
11
作者 关建宇 杨霄 +1 位作者 闻俊豪 《云南林业》 2023年第11期88-89,共2页
在风光旖旅的滇池南岸,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梅树村。在梅树村的岩石里,却保存着享誉世界的珍贵古生物化石,是最早能够被肉眼看见的、个体微小又带有壳体的古生物群落,被称作“梅树村动物群”或“小壳动物群”。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小壳动物群 馆藏 管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