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我国海岸带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懿珉 高茂生 +2 位作者 刘森 侯国华 郭飞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期59-64,共6页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问题是海岸带开发热点问题。根据我国海岸带特点,构建了一套基于海岸带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将地质环境要素与功能类型关系进行定量聚类把用地类型分类;基于不同功能用地类型,选择合适评价指标,构建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问题是海岸带开发热点问题。根据我国海岸带特点,构建了一套基于海岸带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将地质环境要素与功能类型关系进行定量聚类把用地类型分类;基于不同功能用地类型,选择合适评价指标,构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莱州湾南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指标体系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莱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地下卤水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高茂生 郑懿珉 +4 位作者 刘森 王松涛 孔祥淮 赵金明 郭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件。在海退初期,澙湖水体由风暴潮作用下越过沙坝不断注入正常海水和位于其下部河流沉积物地下淡水共同组成,澙湖中产生的高矿化度盐水在回流渗滤作用下进入三角洲前缘,澙湖水体将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稳定状态,在返流过程中卤水盐度会发生水平带状分异;在海退成陆时期,长期蒸发作用和季节性河流物质运输形成卤水存储,陆相沉积物掩埋了前期卤水层即成为地下卤水层;三次大规模海陆变迁,形成三个卤水层相间的分布特征。以澙湖-沙坝为卤水生成反应器,被溶解的组分在蒸发泵作用下产生分馏,在沉积物内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矿物蚀变,在回流渗滤作用下沿潮坪、三角洲前缘生成地下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卤水 莱州湾 晚更新世 河流三角洲 澙湖—沙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国明 朱俊江 +5 位作者 赵冬冬 熊梓翔 王长盛 欧小林 贾永刚 李三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62,共16页
浅地层剖面技术是应用声学原理高效获取海底面之下浅部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的探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海底浅地层信息探测和海底特殊目标调查等方面。以往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浅地层剖面的具体应用,未对不同类型的浅剖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浅地层剖面技术是应用声学原理高效获取海底面之下浅部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的探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海底浅地层信息探测和海底特殊目标调查等方面。以往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浅地层剖面的具体应用,未对不同类型的浅剖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本文比较4种不同类型浅地层剖面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和探测技术参数,认为不同尺度的探测目标需要应用不同类型的浅地层剖面系统。分析和对比不同震源类型浅剖的应用案例,发现电火花震源穿透能力最强,分辨率随工作频率的增大而提高;电磁式震源穿透深度与分辨率适中;压电换能器震源分辨率较高,穿透能力弱;参量阵震源利用差频原理,信号中包含高频与低频两部分,能够同时得到较高的分辨率与较大的穿透深度。未来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向深穿透、高分辨率、高效率、二维向三维甚至高维探测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层剖面仪 海底探测技术 震源 数据处理 三维浅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底峡谷成因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长盛 朱俊江 +5 位作者 赵冬冬 杨国明 熊梓翔 张升升 李三忠 贾永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共15页
海底峡谷广泛发育于全球大陆边缘,在地形上表现为深切于大陆边缘的凹槽,是海陆边界处最为显著的地貌之一。海底峡谷是陆缘碎屑物质由陆至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区域源-汇体系、海平面升降、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海底油气资源形... 海底峡谷广泛发育于全球大陆边缘,在地形上表现为深切于大陆边缘的凹槽,是海陆边界处最为显著的地貌之一。海底峡谷是陆缘碎屑物质由陆至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区域源-汇体系、海平面升降、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海底油气资源形成与储集的重要区域,是国内外在海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海底峡谷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划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海底峡谷研究的关键成果,其次概述了两大世界典型峡谷区南海北部海底峡谷区和蒙特利海底峡谷区的区域构造及成因,最后依据海底峡谷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将其成因分为3种类型:强侵蚀性、河流侵蚀型、构造作用及溯源侵蚀型。通过对峡谷成因演化的研究,有助于为海底峡谷的分类提供新的思路,为海底峡谷区域的资源勘探、古气候与构造演化模式方面提供新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峡谷 峡谷类型 峡谷演化 南海北部峡谷区 蒙特利海底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