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瑞 吕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4-177,共4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矿山建设逐渐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矿山建设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应当广泛应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从而准确监测矿山区域的各项地质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矿山建设逐渐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矿山建设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应当广泛应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从而准确监测矿山区域的各项地质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提出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而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监测 绿色矿山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其对不同影响因子的响应强度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梅焕 王添晴 +6 位作者 李扬 苏立红 闫伟伟 王涛 李卓阳 李雅雯 童海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9,共11页
[目的]分析中国黄土高原整体及不同分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影响因子的响应强度,探究其变化规律及背后的影响机制,为黄土高原植被管理与生态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基于2001—2020年MO... [目的]分析中国黄土高原整体及不同分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影响因子的响应强度,探究其变化规律及背后的影响机制,为黄土高原植被管理与生态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基于2001—2020年MODIS遥感数据和逐日气象监测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影响因子的响应强度。[结果](1)2001—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WUE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其中半湿润区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008 gC/(m^(2)·mm·a)(p<0.05),湿润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027 gC/(m^(2)·mm·a)(p<0.05)。(2)2001—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WUE空间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其中呈显著减少趋势的区域占18.56%,集中分布在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呈显著增加趋势的区域仅占3.23%,集中分布在湿润区。(3)2001—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WUE对年均风速、年均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强度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但半干旱区和湿润区内植被WUE对年均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结论]2001—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WUE除湿润区均呈减少趋势,其对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强度在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呈显著减少趋势,研究认为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通过优化植被冠层结构或类型对于提高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变化趋势 响应强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红碱淖流域实际蒸散发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杨梅焕 童海涛 +5 位作者 苏立红 闫伟伟 王涛 王添晴 李卓阳 李雅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563-10570,共8页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干旱情况的监测以及农业生产的优化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选取红碱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结合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干旱情况的监测以及农业生产的优化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选取红碱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结合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EBS)模型,估算了流域内2019年的6个日期的日蒸散发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对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获得结果表明:通过SEBS模型估算的日实际蒸散发量与通过Penman-Monteith(P-M)公式估算的潜在蒸散发量,以及气象站蒸发皿实际观测的蒸散发量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84(P<0.01)、0.602(P<0.05),验证了SEBS模型在红碱淖流域的蒸散发量估算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红碱淖流域日蒸散发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再次,而冬季最低。流域东部红碱淖水体和流域西部查干淖尔及其周边区域的蒸散发量相对较高。流域中部蒸散发量相对较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的蒸散发量最高,其次是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最低的是未利用地。气象因素中,气温、气压和日照时数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与蒸散发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7,P<0.05)、负相关(r=-0.840,P<0.05)和正相关(r=0.801,P<0.05),而相对湿度和风速与蒸散发量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量 SEBS模型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红碱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油田卤水锂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
4
作者 张云献 卫兴 +5 位作者 师红杰 蒋龙 王利伟 高志飞 周勇水 刘明亮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2-571,共10页
东濮凹陷是典型的陆相盐湖盆地,其油田卤水中富含丰富的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该研究在东濮凹陷采集了不同层位的卤水样品,基于水化学组分结果构建了神经网络模型,对原始地层水的锂质量浓度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油田卤水锂资源... 东濮凹陷是典型的陆相盐湖盆地,其油田卤水中富含丰富的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该研究在东濮凹陷采集了不同层位的卤水样品,基于水化学组分结果构建了神经网络模型,对原始地层水的锂质量浓度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油田卤水锂资源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锂的物质来源,最终提出了东濮凹陷油田卤水锂资源的富集机制。锂资源平面上主要集中在东濮凹陷的北部区域,纵向上以沙三段(Es3)地层富集为主。在古近系沉积时期,东濮凹陷周边岩石风化的陆源碎屑是主要的锂物质来源,其进一步的富集过程主要受到了蒸发浓缩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且在地质构造作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今独特的油田卤水锂资源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可为东濮凹陷油田卤水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资源 富集机制 机器学习 油田卤水 水文地球化学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塔尔根一带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支倩 李永军 +3 位作者 王冉 段丰浩 晁文迪 石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5-818,共14页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构造-岩浆带分布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其成因类型和侵位期次对于认识区域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依勒山北段塔尔根一带的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其形...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构造-岩浆带分布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其成因类型和侵位期次对于认识区域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依勒山北段塔尔根一带的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塔尔根一带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96.6±2.0Ma(n=27,MSWD=0.33),属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高硅、富碱、低钛和铝、贫钙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强烈亏损Sr、Eu、P、Ti,中等亏损Ba、Nb、Ta等元素,104Ga/Al值及Zr+Nb+Ce+Y含量较高的特征,属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为低压高温条件下长英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并结合前人认识可知,西准噶尔地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仍处于俯冲体系,很可能与晚石炭世洋脊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早二叠世早期 俯冲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东小泉金矿床构造岩相带与构造控矿特征
6
作者 惠浪波 杨少华 +4 位作者 于志锋 仇喜超 杨宪 张义斌 蒙凯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7-593,共17页
东小泉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造山带南带柳园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的剪切带内,其矿化明显受构造控制。本文通过详细勘查东小泉金矿床地质和构造变形特征,观察矿石及围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测量石英颗粒有限应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构造岩相带含... 东小泉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造山带南带柳园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的剪切带内,其矿化明显受构造控制。本文通过详细勘查东小泉金矿床地质和构造变形特征,观察矿石及围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测量石英颗粒有限应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构造岩相带含矿特征等分析,东小泉金矿床近东西向控矿剪切带可划分为糜棱岩化钾长花岗岩带、蚀变碎裂岩带和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带等3个对称分布的构造岩相带,其中蚀变碎裂岩带是金矿化的主要赋存部位;矿化可分为石英—绢云母阶段、黄铁矿化—石英—金矿化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化阶段。近东西向控矿韧脆性剪切带变形性质的不同,可能指示了其为板块汇聚造山背景下,逆冲—走滑过程伴随地壳抬升形成的早期由南向北斜向逆冲韧—脆性变形,向后期斜向下滑脆性变形转换。韧性变形中的应变集中促进成矿流体活化和迁移,脆性变形形成的张裂隙易于成矿流体迁入与沉淀富集成矿。结合东小泉金矿床这套近东西向控矿剪切带构造动力学条件、区域空间展布、带内蚀变矿化特征及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等分析,认为其与东大泉—东南山断裂早期所在的同一剪切带经历韧—脆性向脆性变形演化过程,能够为金矿化提供构造控矿条件和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东小泉金矿床 韧—脆性剪切带 构造—岩相带 构造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比与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建仓 裴耀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8-159,共12页
北祁连西段达到大型规模的钨矿床有3处,分别是塔儿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和西柳沟钨矿,空间上自西向东展布;其地质特征各有特点,成矿条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个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钨矿是加里东期的产物,初... 北祁连西段达到大型规模的钨矿床有3处,分别是塔儿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和西柳沟钨矿,空间上自西向东展布;其地质特征各有特点,成矿条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个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钨矿是加里东期的产物,初始矿源来自元古界古老地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酸性花岗质岩体侵入热液作用使W元素富集最终成矿,成矿期从中奥陶世延续到晚志留世。塔儿沟钨矿和小柳沟钨矿成矿在"板块俯冲"时形成,西柳沟钨矿在"陆陆碰撞"时形成。北祁连西段具有良好的钨矿成矿背景和有利的成矿条件,矿床外围地质工作程度低,在其外围和深部开展工作,找矿会有重大突破,勘查方法以钻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北祁连西段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与随机森林的新疆哈巴河金矿成矿预测
8
作者 简富源 张子鸣 +5 位作者 董岳霖 张文璟 郝风云 王一鸣 王宇 张振杰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4,共17页
大数据时代,基于机器学习的矿产智能预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分形与多重分形的非线性理论技术与矿产资源智能预测研究相结合,可以为矿产预测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本文以新疆哈巴河金矿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区域构造-矿化蚀... 大数据时代,基于机器学习的矿产智能预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分形与多重分形的非线性理论技术与矿产资源智能预测研究相结合,可以为矿产预测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本文以新疆哈巴河金矿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区域构造-矿化蚀变-磁异常-激电异常为基础的四要素信息找矿模型,实现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与随机森林算法的智能预测流程。运用S-A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和局部奇异性分析方法,分离区域物化数据变化背景与叠加异常,提取隐蔽的深部致矿弱信息;通过C-Nsum多重分形模型揭示钻孔Au指标含量隐藏的非线性特征,标定异常下限;使用随机森林与SHAP方法进行综合信息集成与特征贡献评价,实现了金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圈定了3个成矿靶区且得到钻探验证,证明了多重分形理论在哈巴河金矿区矿产定量预测中的有效性,为后续的矿产勘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多重分形模型 局部奇异性分析 随机森林 矿产预测 机器学习 哈巴河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塔斯阔腊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段丰浩 李永军 +3 位作者 王冉 支倩 晁文迪 马勇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01-1417,共17页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探索。本文以庙尔沟南部塔斯阔腊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探索。本文以庙尔沟南部塔斯阔腊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该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广泛发育代表岩浆混合作用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塔斯阔腊岩体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314.9±1.9Ma,属晚石炭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具有中等硅(SiO2=64.41%~66.48%)、铝(Al2O3=15.66%~16.45%)及较低镁(MgO=1.61%~1.86%)和钙(CaO=3.04%~3.26%)的特征。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Nb、Ta、Ti、P和重稀土,负Eu异常较微弱(δEu=0.32~0.68,平均0.61),与区内夏尔莆、布尔克斯台等岩浆混合花岗岩体在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相似性。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浆演化,认为塔斯阔腊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是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上覆地幔楔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诱发下地壳玄武质岩石发生部分熔融而成,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Ⅰ型花岗岩 岩浆混合 岛弧 塔斯阔腊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构造带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辉长岩脉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庄玉军 辜平阳 +3 位作者 李培庆 何世平 陈锐明 查显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1-1812,共12页
侵位于柴北缘构造带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达肯大坂岩群中的辉长岩脉岩石Al2O3、CaO含量较高,P2O5、TiO2含量较低,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低(43.17×10^-6~57.53×10^-6),LREE/HREE值为1.82~2.77,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 侵位于柴北缘构造带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达肯大坂岩群中的辉长岩脉岩石Al2O3、CaO含量较高,P2O5、TiO2含量较低,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低(43.17×10^-6~57.53×10^-6),LREE/HREE值为1.82~2.77,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右倾型。岩石Ti亏损,具高ThN/NbN值(3.75~8.03)和低Nb/La值(0.44~0.84)特征。辉长岩锆石的(176Hf/177Hf值介于0.282813~0.282979之间,εHf(t)值为9.25~15.11,Hf模式年龄(TDM)分布在378~610Ma之间,平均494Ma。综合研究认为,辉长岩岩浆源区为软流圈地幔且后期可能受到壳源富集组分的混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辉长岩脉形成于357±4Ma,即早石炭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早石炭世柴北缘仍处于后造山伸展的构造演化阶段,而辉长岩脉是后造山伸展阶段柴北缘造山带去根、软流圈地幔上涌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Hf同位素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洪溪 周瑾 +2 位作者 王建业 李华 刘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171,共10页
牛苦头东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祁漫塔格山北麓的交接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三级构造单元为北昆仑岩浆弧,属于东昆仑铁、铅、锌、铜、钴、金、钨、锡、石棉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第四系覆盖面积... 牛苦头东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祁漫塔格山北麓的交接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三级构造单元为北昆仑岩浆弧,属于东昆仑铁、铅、锌、铜、钴、金、钨、锡、石棉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地表未见直接的矿化线索。为对1∶50000高磁异常进行查证,首先采用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出磁异常13处;其次结合磁异常特征布设钻孔并进行井中三分量磁测,以初步查明异常源和盲矿体的地质特征。详细讨论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类型等,同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主要赋存于变砂岩和大理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铁矿的磁性特征是有效的、主要的找矿信息,磁测成果中圈定的异常都是直观的、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1∶10000磁异常的钻探工程验证,共发现铁矿体22条,划分矿带3个,初步估算出铁矿石量440.2万t;结合磁异常特征并综合分析已有钻孔资料,认为矿区西段规模较大的C1磁异常存在寻找深部矿体的潜力;已发现的矿体多为单孔控制,个别矿体为2个钻孔控制,充分利用钻孔三分量磁测井指示的旁侧异常施工钻孔,有望进一步扩大矿体规模,增加区内资源量;△T化极后上延100 m部分磁异常强度变小,而它们的形态基本未发生变化,说明异常源较深,施工深部钻孔验证这些异常,有进一步发现深部矿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矿体地质特征 磁法测量 覆盖区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矿区富油煤焦油产率特征及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谢青 李宁 +4 位作者 姚征 张彬 李华兵 许婷 高骏 《中国煤炭》 2020年第11期83-90,共8页
笔者以各煤矿钻井、测井及勘探报告等资料为基础,采用井下调研、试验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煤炭资源的煤层特征、煤的焦油产率特征、富油煤主控地质因素及资源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 笔者以各煤矿钻井、测井及勘探报告等资料为基础,采用井下调研、试验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煤炭资源的煤层特征、煤的焦油产率特征、富油煤主控地质因素及资源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主采煤层为2号和4-2号煤,属于中厚煤层。2号煤原煤焦油产率主要介于2.40%~13.40%之间,平均值为9.00%;4-2号煤原煤焦油产率主要介于5.20%~14.60%之间,平均值为9.23%,总体属于富油煤;矿区富油煤发育的主控地质因素为成煤沉积环境、成煤物质条件、煤化程度及煤显微组分等;高油煤在金咀沟、东方及党家河煤矿较发育,富油煤在党家河、集贤、牛石沟、黄陵二号及瑞能煤矿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矿区 焦油产率特征 主控地质因素 资源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市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彤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4-60,共7页
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床为东天山重要铜镍成矿带,受近东西向康古尔韧性剪切带控制,分布有黄山西、黄山东和香山3个中—大型铜镍矿床。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贫硅、贫碱、富镁铁超基性岩体中下部及相变部位,主要为隐伏矿体,呈板状、... 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床为东天山重要铜镍成矿带,受近东西向康古尔韧性剪切带控制,分布有黄山西、黄山东和香山3个中—大型铜镍矿床。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贫硅、贫碱、富镁铁超基性岩体中下部及相变部位,主要为隐伏矿体,呈板状、透镜状,成群分布。主要含镍钴金属硫化物为镍黄铁矿和紫硫镍矿,含铜矿物为黄铜矿。铜镍矿体与基性-超基性岩体紧密伴生,为同一母岩浆——上地幔岩浆上升侵位、结晶和重力分异之产物,属典型的岩浆熔离—贯人式铜镍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铜镍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控矿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卧龙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武超 叶雷明 +1 位作者 屈伟东 马国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大卧龙地区位于夏日哈-什多龙铁-铅-锌-银-锡-钼-硅灰石-白云岩成矿亚带,是青海省铁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带之一。前人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研究较薄弱,如何在新一轮找矿中突破已成为目前矿床研究的关键问题。笔者在讨论... 大卧龙地区位于夏日哈-什多龙铁-铅-锌-银-锡-钼-硅灰石-白云岩成矿亚带,是青海省铁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带之一。前人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研究较薄弱,如何在新一轮找矿中突破已成为目前矿床研究的关键问题。笔者在讨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结合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对矿(床)点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成矿规律和控矿地质因素及矿区的找矿前景,认为在矿区热液型矿产找矿条件有利,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为今后的找矿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大卧龙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热液型 构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水侵蚀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阳 王飞永 +1 位作者 贺鸣 赵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地表水入渗侵蚀是地裂缝出露地表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肯尼亚裂谷区因其特殊的构造环境背景,降雨侵蚀地裂缝极其发育。本文以东非肯尼亚裂谷地裂缝为原型,建立了降雨侵蚀条件下隐伏岩土体破裂扩展出露地表的地质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 地表水入渗侵蚀是地裂缝出露地表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肯尼亚裂谷区因其特殊的构造环境背景,降雨侵蚀地裂缝极其发育。本文以东非肯尼亚裂谷地裂缝为原型,建立了降雨侵蚀条件下隐伏岩土体破裂扩展出露地表的地质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地裂缝发育过程中土体内部水力侵蚀破坏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表水侵蚀地裂缝可将其破裂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均匀入渗阶段,侵蚀掏空阶段、塌陷致灾阶段。(2)隐伏岩土体破裂的影响区域是表水入渗的优势通道,该区域水力侵蚀强烈。(3)当侵蚀塌陷形成时,土体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出现同步的陡变。土体内部含水率的突变反映了裂隙的发育以及局部塌陷的形成,从而可以揭示土体内部侵蚀塌陷的进程。此次基于表水入渗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可为地裂缝的监测防控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降雨侵蚀 模型试验 破裂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白山泉铁矿床矿物学和Nd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国威 何志国 +4 位作者 杨秀清 赵超 李立兴 陈宝赟 张建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3-1029,共17页
中国东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中产出有众多大-中型铁矿床,白山泉铁矿为其中重要代表,前人对其成因研究薄弱。文章主要对白山泉铁矿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产出,矿石显示浸染状和条带状构造... 中国东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中产出有众多大-中型铁矿床,白山泉铁矿为其中重要代表,前人对其成因研究薄弱。文章主要对白山泉铁矿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产出,矿石显示浸染状和条带状构造,主要由磁铁矿、石英和铁硅酸盐矿物组成,可见少量斜长石和磷灰石。磁铁矿较纯净,主要由TFeO组成,其他氧化物含量大多不足0.1%,显示化学沉积成因的特征,但受到了海底火山作用的显著影响。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为阳起石、镁角闪石以及透闪石,黑云母为镁黑云母,斜长石主要为钠长石,这些矿物均为变质成因,暗示白山泉铁矿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根据Hbl-Pl地质温度计以及黑云母Ti地质温度计(根据平均值计算)获得变质温度为412~488°C。铁矿石ε_(Nd)(t)范围-2.44~-6.11,暗示铁质来源于海底热液,但受到了碎屑物质的混染。通过与前寒武纪铁建造和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开展详细对比,笔者提出白山泉铁矿与其他类型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具有相同的火山机构,可能为前寒武纪铁建造类似物,进一步建立了前寒武纪铁建造和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之间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同位素 火山作用铁矿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 铁建造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东北缘后碰撞火山岩成因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李注苍 刘晓宇 杨宝凯 吴宏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60,共12页
研究了东准噶尔东北缘5个地区(三塘湖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扎河坝西北、陆梁隆起和贝勒库都克一带)不同时代的8个后碰撞火山岩。岩石岩性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有少量流纹岩,绝大多数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TiO2质量... 研究了东准噶尔东北缘5个地区(三塘湖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扎河坝西北、陆梁隆起和贝勒库都克一带)不同时代的8个后碰撞火山岩。岩石岩性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有少量流纹岩,绝大多数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TiO2质量分数较高(0.2%~3.3%),MgO的质量分数分布范围较广(1.11%~10.74%),Mg#指数为12~75,样品全碱含量较高w((Na2O+K2O)=3.4%~10.16%),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弱亏损Zr、Hf和Ti,具有弱的Eu和Ce异常(δEu=0.60~1.21,δCe=0.89~1.15)。样品(87Sr/86Sr)i值为0.70278~0.70542,(143Nd/144Nd)i值为0.512517~0.512648,具有高正εNd(t)值(+4~+7.5),La/Nb值(1.0~5.3)均高于原始地幔(0.98~1),Nb/U值(2~37,大部分<30),明显低于MORB和OIB,介于原始地幔和陆壳之间,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显示源区富集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地壳物质参与岩浆形成的。火山岩在形成时代上属于整个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范围,既显示板内岩浆演化特征,又具有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痕迹,形成于后碰撞伸展垮塌的构造背景,与岩石圈地幔底侵有关,是和东准噶尔东北缘后碰撞花岗岩相匹配的,均形成于后碰撞期。最新获得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数据和Rb-Sr等时线年龄对认识准噶尔洋闭合的时限和建立东准噶尔的构造岩浆演化框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期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东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侯翠霞 刘向冲 +1 位作者 张文斌 申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3-960,共8页
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与人类进行矿产勘查的历史紧密联系,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成矿预测对勘查工作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特征是冲破学科的界线,立足于整个地质学的高度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方能在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 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与人类进行矿产勘查的历史紧密联系,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成矿预测对勘查工作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特征是冲破学科的界线,立足于整个地质学的高度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方能在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有所创新。论述与总结了一些现有成矿预测新方法的特点,包括美国"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法、基于GIS的综合信息预测法及人工神经网络、多重分形等非线性数学预测方法。这为今后进行成矿预测时在方法选择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 综合信息 人工神经网络 地理信息系统 模糊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钾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4 位作者 佟丽莉 刘晓宇 闫存兴 杨宝凯 吴宏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45-2356,共12页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TiO2含量相对稳定(0.94%~1.21%),显示钾玄质岩石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表明,钾玄岩强烈富集LILE(如K、Rb和Sr)和LREE((La/Yb)N=4.39~6.25),Eu正异常明显(δEu=1.3~1.7),相对亏损HFSE(如Zr、Hf),Ta、Nb和Ti呈明显的"TNT"负异常,及较高Ba/Nb和Ba/Ta比值(分别为38~93,574~1470),显示典型岛弧岩浆特征,而Nd-Sr同位素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不相容元素(Nb/La)N和Ba/La比值(分别为0.33~0.41,11.07~18.82)以及高Nb含量(4.45×10-6~7.76×10-6),表明这些岩石来自一个交代作用富集的地幔源区。通过钾质火山岩环境的梯次判别图研究,发现巴塔玛依内山组钾玄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显示岛弧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后碰撞期,由于陆内调整和均衡作用,东准噶尔东北缘的岩石圈伸展减薄,随着岩石圈地幔的减薄,前期交代富集的下部地幔楔(金云母和/或钾质角闪石-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发生低度部分熔融形成钾玄质母岩浆,诱发了后碰撞型钾玄质岩浆活动(具有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了卡拉麦里巴塔玛依内山组钾质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玄武岩 岩石地球化学 巴塔玛依内山组 后碰撞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大港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贺跃 胡艳华 +1 位作者 王秋潇 谢淑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5,共8页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金属矿山之一,近年来矿山周边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测试分析了大港河20件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运用平均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金属矿山之一,近年来矿山周边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测试分析了大港河20件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运用平均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元素之间的共生组合规律,评价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并分析了其可能来源,得到以下基本认识:(1)大港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明显,平均富集倍数由大到小依次为:Fcu〉Fpb〉Fzn〉Fcd〉Fcr〉163^-(2)沉积物中cu等重金属的迁移与16~32μm的磁铁矿颗粒关系密切。据此初步分析,大港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矿山活动以及自然风化成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来源分析 平均富集因子 主成分分析 大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