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基因谱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以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
1
作者 周欣墨 郑丽波 +3 位作者 谢依淳 董欣蕊 汤超华 郑晓龙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60,共7页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江山市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将地质基因作为其主体基因谱系,构建可视可游可及的地质基因书卷模式;将文化基因作为其附着基因,其中内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书卷模式,外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特色明显的村庄形态及建筑风格的书卷模式。以期为地质科普、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地质文化村 书卷式 建设模式 莲塘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喜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孕灾规律研究
2
作者 熊小辉 白永健 +8 位作者 铁永波 高延超 葛华 徐伟 龚凌枫 王家柱 田凯 何孟龙 朱志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现场调查、基础地质资料与历史地质灾害数据,从区域地质历史演化角度,通过不同分区的基础地质孕灾条件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趋势的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孕灾地质条件与灾害发育趋势的深层次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地层、构造改造以及地质演化是制约研究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240处)、泥石流(81处)为主,崩塌(7处)发育较少,全县可划分为变质基底区、被动陆缘沉积区、前陆盆地沉积区、陆内凹陷盆地区等4个孕灾模式区;软弱红层主控下宽缓褶皱构造是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孕灾环境,断裂褶皱等强烈构造改造是泥石流发育的关键,坚硬碳酸盐岩、岩浆岩等地层叠加漫长的构造演化是崩塌发育的重要条件;松软的白果湾组炭质泥页岩分布与强烈断裂改造叠加是制约红莫镇一带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的关键基础地质条件。该研究将进一步指导区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演化 发育特征 孕灾规律 喜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岩系地质环境背景与土壤砷超标关联性分析
3
作者 林春进 张康华 +2 位作者 陈军宁 郑印 尹献远 《江西农业》 2025年第4期68-70,共3页
文章研究聚焦于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规划开发区土壤砷超标问题,考虑到该区域具有特殊的寒武纪黑色岩系地质背景。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背景调查,结合重金属迁移模式和富集要素,分析砷超标的原因以及与区域地质的关联性,并查明该区土壤环境背... 文章研究聚焦于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规划开发区土壤砷超标问题,考虑到该区域具有特殊的寒武纪黑色岩系地质背景。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背景调查,结合重金属迁移模式和富集要素,分析砷超标的原因以及与区域地质的关联性,并查明该区土壤环境背景值,旨在为同类城市规划区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黑色岩系 地质环境 土壤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银虎 尹刚 +1 位作者 龚泽强 郭明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3-1535,共13页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稀土元素分析发现,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与地层围岩有明显差异。对矿石中的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硫化物δ^(34)S值介于-5.7‰~2.0‰之间,均值为0.38‰,δ^(34)S值频数分布比较集中,具有以近零为中心的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矿石中硫的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湘潭子金矿区矿石的δ^(18)O_(H_(2)O)值介于3.44‰~9.65‰之间,均值为6.29‰,δD介于-120.10‰~-79.00‰之间,均值为-100.47‰,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铅同位素特征显示湘潭子金矿区铅的演化与岩浆作用和造山运动关系密切。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湘潭子金矿的主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湘潭子金矿是印支晚期含成矿物质和流体的岩浆上侵,受浅部断裂系统控制的脉状矿体。湘潭子金矿的发现及成因研究对西秦岭地区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湘潭子金矿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平水地区铜金矿床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新哲 程飞 甘智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51-952,共2页
研究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位于浙西北与浙东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衔接带北东端,江山-绍兴拼合带北西侧,分布有平水铜矿、桃红铜矿、中岙金矿和何山金矿等多个铜、金矿床,区内新老地层均有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侵入—火山活动频繁,... 研究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位于浙西北与浙东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衔接带北东端,江山-绍兴拼合带北西侧,分布有平水铜矿、桃红铜矿、中岙金矿和何山金矿等多个铜、金矿床,区内新老地层均有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侵入—火山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为铜金多金属矿床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和极为有利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条件 铜金矿 一级构造单元 多金属矿床 岩浆侵入 火山活动 物质来源 铜矿床 变质作用 韧性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秦望山火山机构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6
作者 程飞 陈军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53-256,共4页
本文依据近年来在绍兴平水—秦望山一带开展的大量地质找矿勘查工作,通过地质测量和物探激电测量厘定火山机构的形态和规模,解译矿致物探激电异常区,并对物探异常和火山通道复合部位开展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和钻探验证工作。地球化学... 本文依据近年来在绍兴平水—秦望山一带开展的大量地质找矿勘查工作,通过地质测量和物探激电测量厘定火山机构的形态和规模,解译矿致物探激电异常区,并对物探异常和火山通道复合部位开展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和钻探验证工作。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发现Au、Ag、Cu、Zn、Pb单元素异常均呈环状展布,与秦望山火山机构形态相吻合;钻孔验证结果,在受火山机构控制的流纹质凝灰岩中发现两层金银矿体,真厚度分别为11.07 m和2.80 m,平均品位Ag分别为90.78 g/t和43.86 g/t、Au分别为0.64 g/t和1.65 g/t。金银矿体赋存受火山机构控制,在对新发现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特征总结基础上,进行了成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望山 火山机构 地球化学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CI提取东海近几年赤潮信息及时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江彬彬 李辉林 +5 位作者 滕国超 闫金宝 李宝喜 李巨宝 张霄宇 张宝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583,共8页
赤潮已经成为我国东海最普遍的海洋灾害之一.利用卫星手段监测赤潮也由来已久.采用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静止卫星对东海近几年的赤潮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表明:1)利用Quick Atmospheric Correction(QUAC)获取GOCI的... 赤潮已经成为我国东海最普遍的海洋灾害之一.利用卫星手段监测赤潮也由来已久.采用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静止卫星对东海近几年的赤潮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表明:1)利用Quick Atmospheric Correction(QUAC)获取GOCI的归一化离水辐射率,其中nLw(555nm)作为赤潮事件的特征波段来监测赤潮是有效的;2)以nLw(555nm)为峰值且通过小于1.5mW·cm^(-2)·sr^(-1)·μm^(-1)这一阀值信息来监测中国东海3次不同时间和区域的赤潮事件.3次事件分别为2011年5月东海原甲藻事件、2011年7月中肋骨条藻事件和2014年5月东海原甲藻事件;3)赤潮面积的日变化主要受有效光合辐射和潮位的影响.通过QUAC获取归一化离水辐射率GOCI-nLw(550nm),将nLw(555nm)作为特征波段来获取赤潮信息,并结合光照强度、潮位、温度等参数,分析了赤潮面积日变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东海 GOCI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分类法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以湖南省洞口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Pb异常识别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立吉 邢伟 +2 位作者 郝立波 刘怀诚 赵新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820-9827,共8页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从海量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中挖掘找矿信息,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以湖南省洞口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Pb异常识别为例,尝试利用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分类法消除岩性背景的影响,提高Pb异常...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从海量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中挖掘找矿信息,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以湖南省洞口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Pb异常识别为例,尝试利用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分类法消除岩性背景的影响,提高Pb异常识别的准确率。根据研究区岩性背景特征,选择Na2O、K2O、CaO、MgO、La、Nb、Th、Zr、Sr、Li、Mn、Ti和V作为分类指标,将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样品分成了5类。利用分类数据和原始数据,分别圈定了Pb地球化学异常。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前后圈定的Pb异常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分类方法突出了低背景值区的一些低弱异常,同时削弱了高背景值区的一些虚假或无意义的异常。另外,新方法圈定的Pb异常与已知矿床(点)位置的对应关系更好。EM分类法可显著提高水系沉积物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数据挖掘 地球化学异常 EM分类法 水系沉积物 洞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衢江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广昊 张莹 +2 位作者 徐亮亮 姜纪沂 李春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65-6174,共10页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是流域水循环和水环境问题研究的关键。以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衢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是流域水循环和水环境问题研究的关键。以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衢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定性和定量地揭示了流域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①溶解性总固体(TDS)、pH指标显示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指标空间变化特征相似,两者转化频繁;流域上游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中下游则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②阴阳离子组分显示: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_(3)-Ca、HCO_(3)·Cl-Ca类型水,流域内水的最终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中离子主要受岩石风化和降水因素影响;③δD-δ18O关系显示氢氧同位素含量沿河水流向不断富集;依据氢氧同位素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的关系,显示出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均受大气降水补给;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定量关系显示:研究区上游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平均贡献率为19.67%,日均补给量为2.73×10^(6) m^(3)/d;中下游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平均贡献率为22.77%,日均补给量为3.49×10^(6)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江流域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相互转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钱塘江流域上游地貌形态特征分析--以开化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明春 汤超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钱塘江流域上游开化县DEM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提取了研究区有关地表起伏度、坡度、坡向等地貌特征因子,并进行了定位表达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化县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原次之,县域内广泛分布15°~25°... 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钱塘江流域上游开化县DEM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提取了研究区有关地表起伏度、坡度、坡向等地貌特征因子,并进行了定位表达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化县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原次之,县域内广泛分布15°~25°坡地,各坡向分布较均匀。本研究对研究区域地貌特征有了总体认知,为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耕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特别是为研究区流域内水资源评价与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地理空间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钱塘江上游 地形地貌特征 GIS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在含氟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宝华 金璐 沈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83-86,96,共5页
以工业污水厂厌氧池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到1株产酸能力较强的细菌菌株Cs-3;在实验室模拟盆栽试验条件下,用该菌株联合茶梅苗修复氟污染土壤。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分析,菌株初步鉴定为沃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 以工业污水厂厌氧池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到1株产酸能力较强的细菌菌株Cs-3;在实验室模拟盆栽试验条件下,用该菌株联合茶梅苗修复氟污染土壤。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分析,菌株初步鉴定为沃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序列号为MG755257;在最佳条件下,菌株培养液最低pH为3.51。茶梅苗不同部位对氟的吸收累积能力表现为叶>茎>根,叶片最高氟含量为811.97 mg/kg。添加Cs-3培养液能有效促进茶梅苗对土壤氟的富集吸收,外加2 000 mg/kg氟污染水平下,30 d修复后,添加培养液的茶梅苗叶片氟含量增加至989.68 mg/kg,土壤氟脱除率由37.24%提高至5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污染 产酸菌 分离鉴定 含氟土壤 富集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