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栖霞黄燕底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靳立杰 李春稼 +5 位作者 张存艳 迟乃杰 王继林 高继雷 梁云汉 于春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对于中基性脉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演化尚存争议。本次对胶东地区栖霞市黄燕底村一处闪长玢岩开展研究,根据闪长玢岩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佐证了前人得出的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岩浆来自地幔源区,且受到俯冲板片流体影响的结论;同时得到闪长玢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38.5±1.7 Ma,佐证了前人关于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的结论;同时获得大量继承锆石,结合大于5的La/Sm值,判断闪长玢岩岩浆活动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与前人认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闪长玢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即墨马山粗面英安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晓青 侯方辉 +5 位作者 刘洪滨 郭兴伟 孙天本 秦亚超 安郁辉 李凤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150,共13页
山东即墨马山地区出露罕见的发育柱状节理的中酸性火山岩,对于其年代学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鲜有讨论。岩石薄片与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证明马山柱状节理火山岩属于粗面英安岩。利用LA-ICP-MS对马山柱状节理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UPb测年,确定... 山东即墨马山地区出露罕见的发育柱状节理的中酸性火山岩,对于其年代学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鲜有讨论。岩石薄片与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证明马山柱状节理火山岩属于粗面英安岩。利用LA-ICP-MS对马山柱状节理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UPb测年,确定其形成时间为113.2±1.3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原位Lu-Hf分析获得锆石εHf(t)值范围为−19.5~−0.4,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范围约为1.97~3.26 Ga,暗示其源区岩浆成生于古老地壳的熔融。马山粗面英安岩具有SiO_(2)和Al_(2)O_(3)含量较高,MgO含量低及富含碱的主量元素的特征。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Eu轻微负异常,Sr含量高而Y和Yb含量低。马山粗面英安岩的主微量元素显示其具有埃达克岩特征,推测其来源岩浆可能形成于燕山期华北东部区域性地壳增厚后下部老地壳的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英安岩 锆石U-PB LU-HF 早白垩世 埃达克岩 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拉宁灶火地区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靳立杰 周汉文 +5 位作者 刘伟 李春稼 王继林 武志敬 赵前 田明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0-1292,共13页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主要由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SiO_(2)含量为54.34%~76.06%,TFe_(2)O_(3)+MgO含量为3.25%~13.8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右倾模式,具有负δEu异常,无δCe异常。其较低的CIA值(53~74)和较高的ICV值(0.96~1.18)指示纳赤台群碎屑岩为干旱—温暖湿润气候下物源区母岩弱风化—中等风化的产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其主要物源应来自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的石英质沉积物源区和长英质火成物源区,且存在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经对比分析认为,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岩、早古生代弧花岗岩以及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为其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物源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船坑铜矿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建东 骆学全 +3 位作者 吕劲松 张雪辉 李凤春 叶海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分析了船坑铜矿成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主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锆石U-Pb测年数据,表明岩石具高钾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及岛弧成因岩浆特点;锆石稀土元素表明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属壳幔混源。锆石U-Pb年龄162.9±3.6Ma,大致代表含矿岩体... 分析了船坑铜矿成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主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锆石U-Pb测年数据,表明岩石具高钾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及岛弧成因岩浆特点;锆石稀土元素表明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属壳幔混源。锆石U-Pb年龄162.9±3.6Ma,大致代表含矿岩体成岩年龄。该矿床形成于钦杭成矿带铜矿主成矿期,处于岩石圈拆沉或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受太平洋板块往欧亚大陆的俯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坑铜矿 地球化学 U-PB定年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大坪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铌铁矿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锦荣 吕正航 +1 位作者 吕新彪 林培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645,共9页
最近在福建永定大坪发现了特大型花岗斑岩型钽铌矿,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和类型,利用LA-ICP-MS对该矿的铌铁矿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大坪铌铁矿的成矿年龄为183 Ma左右,该年龄与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华南地区存在... 最近在福建永定大坪发现了特大型花岗斑岩型钽铌矿,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和类型,利用LA-ICP-MS对该矿的铌铁矿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大坪铌铁矿的成矿年龄为183 Ma左右,该年龄与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华南地区存在早侏罗世花岗斑岩型钽铌成矿事件。大坪早侏罗世花岗斑岩型钽铌矿成矿时间和类型是对华南钽铌成矿研究的重要补充,为华南未来的钽铌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铌铁矿 稀有金属 花岗斑岩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洪镇地区董岭群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继林 何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9-1246,共8页
安徽洪镇地区的董岭群为一套以二长片麻岩为主的中深变质岩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古元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因作为洪镇变质核杂岩的"变质核"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揭示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演化和洪镇"变质核... 安徽洪镇地区的董岭群为一套以二长片麻岩为主的中深变质岩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古元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因作为洪镇变质核杂岩的"变质核"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揭示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演化和洪镇"变质核杂岩"的成因,本文对洪镇地区董岭群主体的二长片麻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760-830 Ma、1930-2060 Ma和2360-2530 Ma 3个主要年龄区间。这一年龄谱与扬子克拉通前寒武纪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类似,暗示董岭群的物质源于其附近克拉通物质的剥蚀及搬运;其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768±16 Ma,这一年龄限定了董岭群地层时代下限,结合其上覆盖层为震旦系(底界小于635 Ma),将董岭群的地层时代限定于新元古代,这一结论否定了其为古元古代古老变质结晶基底的说法。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扬子板块西缘及东南缘目前并未发现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另外,由于董岭群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得知这一地区并不存在大规模地层缺失和大规模剥离断层,因此前人提出的洪镇"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模型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岭群 碎屑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 变质结晶基底 变质核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新太古代末期构造演化--来自徂徕山二长花岗岩的U-Pb年龄和岩石化学证据
7
作者 刘伟 靳立杰 +7 位作者 阎海青 周永刚 张振飞 高继雷 王刚 王辉 李春稼 王子圣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8,共16页
鲁西地区是开展华北克拉通东部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最佳地区之一,赋存有丰富的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太古宙板块构造信息。本文对徂徕山地区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历史。LA-ICP... 鲁西地区是开展华北克拉通东部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最佳地区之一,赋存有丰富的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太古宙板块构造信息。本文对徂徕山地区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历史。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约2.48 Ga,该年龄同时约束了徂徕山地区深熔作用的时限。岩石主量元素分析显示其高Si,富Na和K,低P,A/CNK=0.94~1.1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富集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分析认为徂徕山二长花岗岩来源于约2.7 Ga加厚下地壳(英云闪长质TTG岩石)的部分重熔,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陆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标志着新太古代晚期鲁西地区微陆块已拼贴完成,并与其他地区一起构成稳定的华北太古宙克拉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 鲁西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地区纳赤台群碎屑岩段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靳立杰 周汉文 +2 位作者 王继林 朱云海 林启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48-1859,共12页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的地层时代及物质来源进行限定,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提供依据。前人多认为纳赤台群的地层时代为奥陶纪或奥陶纪—志留纪,但是志留...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的地层时代及物质来源进行限定,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提供依据。前人多认为纳赤台群的地层时代为奥陶纪或奥陶纪—志留纪,但是志留纪、二叠纪甚至新生代的观点也同时存在。通过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进行碎屑锆石年龄研究,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538±10Ma,结合侵入其中的英云闪长岩体的年龄为427.7Ma,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沉积时代限定于538~427Ma之间,另外由于纳赤台群特殊的演化意义,结合沙松乌拉组和赛什腾组的地层时代,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地层时代确定为奥陶纪,并认为有可能延伸至早志留世。得到的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约2450Ma、约1100Ma、约980Ma、约810Ma、约650Ma五个明显峰值,结合纳赤台群碎屑岩近源堆积的特征,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及邻区出露的老地层和岩体时代进行比对,推测白沙河岩组、小庙群、万宝沟群及新元古代早期在东昆仑地区形成的中酸性岩体为其可能物源。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各期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在昆仑造山带留下的地质记录进行对比,推测认为,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源区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并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格林威尔运动)和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纳赤台群 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地层时代 物源 构造-岩浆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位滴定分析方法在地质样品主量元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栾日坚 张珂 +2 位作者 马明 张姝 李艳香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对电化学分析法与电位滴定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电位滴定法是将电位分析与传统滴定法进行结合的新型分析方法,其反应类型包括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与络合滴定,因其仪器操作简单,终点判断更加明确且节省人力的特点而得... 对电化学分析法与电位滴定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电位滴定法是将电位分析与传统滴定法进行结合的新型分析方法,其反应类型包括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与络合滴定,因其仪器操作简单,终点判断更加明确且节省人力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就近年来电位滴定在地质样品中主量元素检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别对石灰石、白云石、硅酸盐、铬矿石、铁矿石、锰矿石、铜矿石与水等地质样品的电位滴定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电位滴定的应用将随着技术发展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 地质样品分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山东金青顶金矿床碲化物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增胜 吴敏 +3 位作者 徐爽 张燕挥 迟乃杰 林培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6-274,共9页
对含碲金矿中碲化物物相组成和元素赋存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对此类金矿矿床成因的理解和找矿勘查工作。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伴生的碲化物由于碲化物颗粒较小,不易被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碲化物元素分布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电子探... 对含碲金矿中碲化物物相组成和元素赋存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对此类金矿矿床成因的理解和找矿勘查工作。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伴生的碲化物由于碲化物颗粒较小,不易被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碲化物元素分布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波谱分析、能谱分析结合面扫描技术对金青顶金矿床碲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碲化物的种类、共生关系、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碲金银矿与碲银矿密切共生,常形成连生体,Au、Ag在连生体中不均匀分布,面扫描图局部可见碲金矿亮斑;Te总是优先和Ag结合,生成碲银矿,随着Ag的消耗碲金银矿开始出现,Ag被耗尽后Te与Au生成碲金矿,成矿后期热液中多余的金与碲金银矿或碲银矿反应生成非常规碲化物(如本文发现的Ag2.95Au1.83Te),当Te消耗完后生成自然金;金银矿物的生长顺序是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本研究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物 分散元素 电子探针 金青顶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污染物在含溶解有机物水体中光降解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璐 栾日坚 +2 位作者 沈秋岑 张婧 杨桂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9-1444,共16页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是一类稳定性高、亲水性强的环境污染物,其中大部分物质最终会进入并滞留在自然水域,因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光化学降解是ECs在水体中的主要转化过程之一,包括直接光解、间接光...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是一类稳定性高、亲水性强的环境污染物,其中大部分物质最终会进入并滞留在自然水域,因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光化学降解是ECs在水体中的主要转化过程之一,包括直接光解、间接光解和自敏化光解.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作为水体中具有优异光化学性质的光敏剂,吸光后产生·OH、1O2、3DOM*等活性反应中间体,对ECs的间接光降解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为探究ECs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并评估其生态环境风险,有必要提高对其降解过程的认识.鉴于此,文章在论述DOM环境光化学特性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DOM类型、来源、荧光组分及环境因素对ECs光降解过程的影响.DOM对ECs间接光降解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DOM产生的活性反应中间体与ECs反应,抑制作用主要包括光屏蔽作用和猝灭效应.DOM的作用效果与其类型、来源、组分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文章就DOM对ECs光降解影响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ECs的光化学行为,对于评估ECs在自然水体中的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光降解 溶解有机物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对抗生素类污染物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艳香 陈玖妍 +4 位作者 张文波 张玉强 马龙 栾日坚 祁志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3-641,共9页
本文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了氧化石墨烯(GO)纳米颗粒对3种典型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即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吸附动力学的结果,吸附速率可能受化学吸附控制.... 本文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了氧化石墨烯(GO)纳米颗粒对3种典型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即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吸附动力学的结果,吸附速率可能受化学吸附控制.吸附等温线的结果显示GO对3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且吸附能力依次为:CTC>OTC>TC.这主要是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通过π-π作用、阳离子-π键、疏水作用以及静电作用等机制与GO产生结合.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在GO上的吸附行为与背景溶液的水化学条件(如pH、离子强度和二价金属离子)密切相关.总体来讲,由于静电斥力的增强,抗生素在GO上的吸附量随着背景溶液pH值的升高或离子强度(NaCl)的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静电引力和吸附点位的减少所致;二价阳离子(Cu^(2+))可以通过表面桥连作用,显著促进抗生素在GO上的吸附.本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抗生素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背景溶液的水化学条件在GO去除抗生素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水化学条件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分布特征分析及释放风险评估
13
作者 王津 杨丽原 +1 位作者 刘恩峰 栾日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浓度,计算三者的净扩散通量,评估三者的释放风险。结果表明:非泄洪期南四湖出湖口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磷浓度低于孔隙水中的,表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态磷可能会因浓度梯度的存在而向上覆水中扩散;根据连续分级提取法,钙结合态磷是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中磷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表层沉积物中的不稳定磷元素含量高于深层沉积物中的;有效态磷与有效态铁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有效态磷的释放受铁氧化物还原释放影响;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净扩散通量分别为17.58、1.16、-40.72 ng/(cm^(2)·d),说明有效态磷和有效态氨氮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净扩散通量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 南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与激光器联用测量条件优化及其在锆石U-Pb定年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凤春 侯明兰 +5 位作者 栾日坚 林培军 李增胜 赵龙 王继林 徐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LA-ICP-MS测量中,样品是否能够均匀地由激光样品池运送到等离子体质谱仪炬管是影响分析数据精度的关键。本研究对样品剥蚀池和剥蚀气溶胶传输进行改进,在LA和ICP-MS之间添加一套激光剥蚀脉冲平滑系统将LA剥蚀气溶胶转化为连续送样模式... 在LA-ICP-MS测量中,样品是否能够均匀地由激光样品池运送到等离子体质谱仪炬管是影响分析数据精度的关键。本研究对样品剥蚀池和剥蚀气溶胶传输进行改进,在LA和ICP-MS之间添加一套激光剥蚀脉冲平滑系统将LA剥蚀气溶胶转化为连续送样模式,并使用多通道旋转式样品池消除样品在激光剥蚀池中的位置效应,显著提高了测量信号的稳定性。在优化条件下,以标准锆石91500作外标,测量锆石标样GJ-1、Pleovice、TEMORA、QH的U-Pb年龄分别为604±3 Ma(2δ,MSWD=1.2)、337±1 Ma(2δ,MSWD=1.18)、419±3 Ma(2δ,MSWD=0.15)和161±1 Ma(2δ,MSWD=0.6),与前人报道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以NIST610作外标,玻璃标样NIST612和BHVO-2G大部分微量稀土元素的测量值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测量新疆天山造山带锆石样品的207Pb/206Pb加权年龄与SHRIMP结果基本吻合。本方法可有效降低元素分馏效应,提高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测量数据稳定性 多通道旋转式样品池 激光剥蚀脉冲平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政和县东际金(银)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及锆石年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凡 班宜忠 +3 位作者 范飞鹏 许乃岑 毛光武 李凤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5-393,共19页
东际金(银)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南园组火山岩中,是东南沿海地区一个隐爆角砾岩型贵金属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达12.5 t,银资源量135.9 t。通过开展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电子探针和硫-铅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研... 东际金(银)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南园组火山岩中,是东南沿海地区一个隐爆角砾岩型贵金属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达12.5 t,银资源量135.9 t。通过开展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电子探针和硫-铅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研究表明,东际金(银)矿床黄铁矿Co/Ni值3~94(平均值23)且Co含量为500×10^-6~1070×10^-6(均值799×10^-6),Fe/(S+As)值0.827~0.871(均值0.860),Au/Ag值0.9~5.5(均值2.6),反映该矿床是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黄铁矿δ34S在-6.6‰^-0.7‰,206Pb/204Pb为17.9801~18.4303,207Pb/204Pb为15.2689~15.9397,208Pb/204Pb为37.9052~38.7871,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具有壳幔混源性质的花岗质岩浆,此外含矿热液也活化萃取了部分基底变质岩和火山岩围岩的金属元素。通过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区域成矿资料对比,东际金(银)矿床成矿时代可被限定于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矿 隐爆角砾岩 早白垩世 矿产勘查工程 东际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结构特征对岩浆混合过程的指示:以新西兰Ruapehu全新世安山岩中的辉石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文涛 王天刚 +2 位作者 邢光福 姚仲友 林培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91,共14页
根据矿物结构可以有效的识别开放性体系内的各种岩浆过程,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对全新世喷发的Ruapehu火山Whakapapa组安山岩内的辉石斑晶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所研究样品中辉石斑晶以普通辉石及顽火辉石为主,具多样结构与形态,根据... 根据矿物结构可以有效的识别开放性体系内的各种岩浆过程,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对全新世喷发的Ruapehu火山Whakapapa组安山岩内的辉石斑晶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所研究样品中辉石斑晶以普通辉石及顽火辉石为主,具多样结构与形态,根据其结构和成分特征可分为3类:(1)骸晶状的辉石(SP型),具有破碎的、筛孔状外形,核部具有异常高的Fe OT含量,可能为壳源捕掳晶;(2)具均一结构及成分的辉石(HP型),其内部未显示明显的熔融结构,形成于岩浆房的内部,基本未受基性岩浆混合的影响;(3)具核-幔-边结构的"绿核"辉石(GCP型),其幔部相比核部及边部具有更高的En、Mg#、Ca O、Mg O和Cr2O3含量以及更低的Fe OT、Ti O2含量。且GCP辉石边部相比核部更加富Ca O、Mg O而贫Fe OT、Ti O2。GCP型辉石幔部(边部)与核部形成明显的反环带结构,两者界线清晰,成分上存在突变,是偏基性岩浆注入岩浆房边界层时,岩浆发生大规模扩散、混合之前形成于脉状岩浆"通道"内;而GCP辉石边部则结晶于混合后的岩浆之中。辉石的结构及岩相学特征暗示,安山岩在喷发前经历了岩浆混合及地壳物质的混染,混合过程主要发生于地壳浅部岩浆房的边界层及粥状层内,且这种混合过程可能是诱发火山喷发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反环带 辉石 安山岩 Ruapehu 新西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位滴定法测定铝土矿中铝、铁、钛含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明 张珂 +1 位作者 王扬 侯明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用氢氧化钠与过氧化钠作为混合熔剂,在镍坩埚中于720℃熔融铝土矿样品,再用水和盐酸溶液提取,所得溶液中所含铝、铁、钛3种金属元素的合量以返滴定法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通过络合反应测定;再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用氢氧化钠与过氧化钠作为混合熔剂,在镍坩埚中于720℃熔融铝土矿样品,再用水和盐酸溶液提取,所得溶液中所含铝、铁、钛3种金属元素的合量以返滴定法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通过络合反应测定;再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为滴定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别测定铁和钛的含量;从而计算出铝的含量。铝、铁、钛3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1.00%,0.50%,0.50%。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依次为0.25%~0.32%,0.69%~4.0%,1.1%~2.2%;相对偏差依次为0.24%~0.35%,0.62%~3.41%,0.89%~1.81%。方法减少了样品因人为判定终点所带来的误差,分析程序得以简化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法 铝土矿 连续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探针技术测定稀有多金属矿中微量元素硅钽钨的实验条件设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爽 徐聪聪 +9 位作者 郭腾达 林培军 李凤春 王继林 顾清宇 栾日坚 张玉强 李增胜 杨慧 魏玮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1-259,共9页
近年来对稀有多金属矿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微区化、微量化,作为其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电子探针定量分析在微量元素测试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微量测试过程中,除了增大测试束流,提高测试时间来降低检出限以外,更要注意去除来自其他元素,特... 近年来对稀有多金属矿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微区化、微量化,作为其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电子探针定量分析在微量元素测试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微量测试过程中,除了增大测试束流,提高测试时间来降低检出限以外,更要注意去除来自其他元素,特别是主量元素的干扰。在日常测试稀有多金属样品的过程中,Si、Ta、W三个元素存在相互干扰,这种干扰对影响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且因含量低不易被察觉,从而影响最终结论的准确性。本文以SPI标样公司的SiO;、金属Ta和W为研究对象,查明Si、Ta、W三者之间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干扰关系并给出建议:硅酸盐测试中,Si建议使用TAP-Kα,Ta和W建议使用LIF-Lα;铌钽矿测试中,Si、Ta、W建议分别使用PET-Kα、PET-Mα和TAP-Mβ,并配合Ta对Si的干扰校正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多金属矿床 电子探针 谱线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工业区高脆弱岩溶含水层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祥胜 苗迎 +2 位作者 栾日坚 杨奇勇 秦愫妮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1-340,共10页
以西南岩溶地区某市重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和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测试美国环保署16种多环芳烃(PAHs)优控物。初步研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16种PAHs均被检出,浓度为1135.79~1361.26ng... 以西南岩溶地区某市重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和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测试美国环保署16种多环芳烃(PAHs)优控物。初步研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16种PAHs均被检出,浓度为1135.79~1361.26ng/L,以菲、葸、萘、屈、芘为主;地下水处于中等污染程度,其中苯并【a】蒽、屈、苯并【b】荧葸、苯并【k】荧葸4种浓度超过美国EPA2009《国家推荐的优先有毒污染物水质标准》标准;PAHs特征比值显示含水层中的PAHs来源于燃煤和炼焦污染源,与钢铁厂和化肥厂排放的特征有机污染物一致。研究区污染源下游大面积区域地下水已经受到PAHs污染,且出现排泄区PAHs浓度高于径流区的现象,岩溶含水层PAHs的污染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洼地、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和强风化白云岩等为PAHs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污染源区内地下水大量开采加速了污染物向地下水的入渗;二是水电站建坝蓄水发电,江水水位抬高,河岸地下水排泄速度减慢,可能致使岩溶含水层中PAHs的自净能力减弱。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地下水中菲、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葸处于重污染风险,应采取措施降低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钢铁厂和化肥厂 岩溶含水层 脆弱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岩永福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Lu-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丛轩 周延 +4 位作者 范飞鹏 苗娜 李凤春 孙建东 吕劲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0-973,共14页
永福岩体位于永梅晚古生代拗陷带中部。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永福岩体中YF-1样品的年龄为133±1 Ma(MSWD=0.50)、YF-2样品的年龄为143±1 Ma(MSWD=0.59),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该岩体富硅、碱... 永福岩体位于永梅晚古生代拗陷带中部。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永福岩体中YF-1样品的年龄为133±1 Ma(MSWD=0.50)、YF-2样品的年龄为143±1 Ma(MSWD=0.59),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该岩体富硅、碱,里特曼指数σ=0.96~2.43,铝饱和指数(A/CNK)=0.98~1.6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过铝质范围。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中-弱Eu负异常,弱Ce负异常到无异常,轻重稀土的分馏较微弱;微量元素表现为亏损元素Ba、Sr、K、P和Ti,富集Th、U、Zr、Hf等元素。样品YF-2~YF-7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为永福岩体主体,源岩可能来自古-中元古代下地壳沉积岩;而样品YF-1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源岩可能来自古-中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锆石的εHf(t)值除一颗来自残留基底为正值外,其他锆石全部为负值(-4.30^-11.82),Hf同为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5~1.92 Ga,表明永福岩体可能形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融。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地壳的伸展背景下,在岩石圈伸展作用下幔源岩浆底侵促使古-中元古代下地壳沉积岩先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永福岩体早期的S型花岗岩,岩浆作用后期,古-中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永福岩体晚期的I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岩体成因 永福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