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镍钴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与找矿潜力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照伟 吴华英 +3 位作者 谭文娟 王亚磊 邵继 李文渊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镍、钴属于新能源金属,在高端制造业、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需求量逐年陡增。但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原料极度短缺,对外依存度已高达93%和99%,潜在资源安全威胁凸显,加强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勘查已迫在眉睫。本文系统分... 镍、钴属于新能源金属,在高端制造业、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需求量逐年陡增。但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原料极度短缺,对外依存度已高达93%和99%,潜在资源安全威胁凸显,加强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勘查已迫在眉睫。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镍钴矿产资源成矿特征,无论是成矿类型,还是构造背景特征,与全球均存在显著不同。全球60%的镍资源主要赋存于红土型镍钴矿床中,40%的镍资源则储存在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内,而我国镍资源的93%赋存在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中。世界上60%的钴资源来自沉积型铜钴矿床、23%的岩浆型镍钴矿床、15%的红土型镍钴矿床及2%的热液型含钴矿床,而我国钴资源45%赋存于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内、40%的钴资源赋存在与热液相关矿床中,受赋存状态及开发利用条件限制,这部分赋存在热液矿床中的钴资源尚不能有效利用。可见,我国镍钴资源关键来源是岩浆型镍钴矿床。对比我国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地质分布特点,本文提出我国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重要结合带旁侧滞后发育的铁质系列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是镍钴资源赋存的关键空间,明确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另外,分析认为,加强钴矿赋存状态研究,创新破解开发利用条件限制,是实现钴资源增储上产的关键路径。这为指导镍钴资源勘查、助力找矿新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镍钴矿床 资源禀赋 找矿潜力 勘查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喀斯特型铝土矿找矿预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娄德波 张起钻 +5 位作者 江沙 刘欢 李婉悦 董建辉 周尚国 陈旭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9-665,共17页
喀斯特型铝土矿是我国铝土矿的最主要来源,占资源总量的90%以上,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地块西南缘。近年来,作为一种战略性紧缺矿产,铝土矿的找矿勘查工作变得迫在眉睫。本文系统总结喀斯特型铝土矿的找矿预测成果,探索找矿预测方... 喀斯特型铝土矿是我国铝土矿的最主要来源,占资源总量的90%以上,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地块西南缘。近年来,作为一种战略性紧缺矿产,铝土矿的找矿勘查工作变得迫在眉睫。本文系统总结喀斯特型铝土矿的找矿预测成果,探索找矿预测方法最优组合,从而在找矿经验中进行归纳、总结。本文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以及地学大数据等多个方面分析并结合实例,全面梳理了我国喀斯特型铝土矿的找矿预测研究成果,认为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仍是目前中国喀斯特型铝土矿最主要的找矿预测手段。此外,分析了地球化学和遥感方法在寻找古喀斯特型铝土矿方面的局限性及其原因,指出未来展开地学大数据智能找矿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型铝土矿 找矿预测 地质 地球物理 地学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东部查夫‒萨尔希特铅锌多金属矿区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石传军 张运迎 +6 位作者 张帅 范羽 张君伍 张义波 孟祥熙 汲鹏 田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36,I0021-I0023,共22页
为探讨蒙古国东部查夫‒萨尔希特铅锌多金属矿区含矿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本文选取查夫、萨尔希特和曼顿三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岩体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结果显示,查夫铅锌矿床含矿辉长闪长岩的年龄为19... 为探讨蒙古国东部查夫‒萨尔希特铅锌多金属矿区含矿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本文选取查夫、萨尔希特和曼顿三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岩体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结果显示,查夫铅锌矿床含矿辉长闪长岩的年龄为195.6±1.5 Ma(早侏罗世),萨尔希特和曼顿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62.3±1.8 Ma~256.8±1.5 Ma和253.2±1.7 Ma(中‒晚二叠世),形成时代早于其成矿年龄,因此含矿岩体主要作为矿体的含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查夫、萨尔希特、曼顿等岩体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岩石富钙、碱,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弱Eu负异常。此外,所有中酸性岩石富含角闪石,属于I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中酸性岩浆主要起源于下地壳重熔,成岩作用发生于蒙古‒鄂霍茨克板块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 查夫‒萨尔希特矿区 含矿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德化县茶坑铜-钾长石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及成因初探
4
作者 张承杰 邱添 +3 位作者 熊发挥 文武 穆小平 陈钦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1-2159,共19页
福建省德化县茶坑铜-钾长石矿床(推断铜资源量236t、钾长石资源量41.52万t)位于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德化矿集区中部,赋存在琼溪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矿体类型包括钾长石矿体和铜矿体两类,受区内NNE向F1、F2和F3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 福建省德化县茶坑铜-钾长石矿床(推断铜资源量236t、钾长石资源量41.52万t)位于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德化矿集区中部,赋存在琼溪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矿体类型包括钾长石矿体和铜矿体两类,受区内NNE向F1、F2和F3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根据脉体穿切及矿物共生组合关系,识别出三个热液演化阶段:钾化(阶段I)、硅化及白云母化(II)和碳酸盐化阶段(Ⅲ)。其中,阶段I和II分别为主要的钾长石矿化和铜矿化阶段。铜矿化叠加在钾长石矿化之上,形成富铜和钾长石的铜-钾长石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矿物化学、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内部结构特征,认为茶坑铜-钾长石矿床为热液交代成因。铜-钾长石矿石中的岩浆锆石可能是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从琼溪黑云母花岗岩中捕获/继承而来,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59.4±1.0Ma(MSWD=0.21)代表琼溪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并限定了铜-钾长石成矿时代的上限。茶坑矿区花岗斑岩呈脉状侵入黑云母花岗岩中,前者明显富集Ba、Sr、P、Ti、Pb和Cu,与铜-钾长石矿石的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相似,初步推测茶坑铜-钾长石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可能与区内花岗斑岩的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热液交代成矿 茶坑铜-钾长石矿床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 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国内外遥感地质找矿主要进展
5
作者 李志忠 陈圣波 +6 位作者 刘德长 柳昆鹏 刘磊 王猛 李竺强 付垒 周致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5,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数据源及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遥感地质找矿在技术方法与应用领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笔者系统梳理了目前主要的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其中,Landsat-8、ASTER和Sentinel-... 近年来,随着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数据源及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遥感地质找矿在技术方法与应用领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笔者系统梳理了目前主要的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其中,Landsat-8、ASTER和Sentinel-2等多光谱影像应用最为广泛,GF-5、ZY1-02D等国产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已覆盖全球大部分陆地范围,可满足全球矿产资源勘查数据需求,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社会经济效益;Headwall、HySpex和SSMAP等无人机高光谱传感器在矿区尺度岩性及矿物识别中潜力巨大。遥感技术在岩性分类、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构造提取及遥感找矿模型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遥感地质找矿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遥感地质找矿仍面临植被覆盖区等复杂地貌景观区示矿弱信息提取及遥感数据的尺度差异等问题,未来还需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更广阔的应用拓展及人工智能找矿应用方面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矿产勘查 岩性分类 蚀变信息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西南缘晚志留世辉绿岩U-Pb锆石年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魏博 齐琦 +3 位作者 王利伟 张旗 王伟平 冯旻譞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301,共14页
塔西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叶城一带古元古代花岗岩体及赛图拉岩群中大量发育辉绿岩脉(墙)群,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辉绿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高Fe、Ti,富Na,贫K的特征,球粒陨石... 塔西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叶城一带古元古代花岗岩体及赛图拉岩群中大量发育辉绿岩脉(墙)群,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辉绿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高Fe、Ti,富Na,贫K的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表现为LREE略富集的右倾分配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板内玄武岩特征。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具亏损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并受俯冲流体或熔体交代混染,原始岩浆源区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辉绿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辉绿岩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4±2.7)Ma,形成于晚志留世,结合西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该时期处于造山期后阶段,代表了原特提斯洋构造旋回的结束。辉绿岩中含有大量捕获锆石,第一组捕获锆石年龄为(2 242±19)Ma,表明铁克里克陆块确实存在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第二组捕获锆石年龄为(1 842±42)Ma,代表了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的岩浆和构造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西昆仑 锆石U-Pb年龄 原特提斯洋 Columbia超大陆 塔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谱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以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
7
作者 周欣墨 郑丽波 +3 位作者 谢依淳 董欣蕊 汤超华 郑晓龙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60,共7页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江山市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将地质基因作为其主体基因谱系,构建可视可游可及的地质基因书卷模式;将文化基因作为其附着基因,其中内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书卷模式,外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特色明显的村庄形态及建筑风格的书卷模式。以期为地质科普、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地质文化村 书卷式 建设模式 莲塘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喜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孕灾规律研究
8
作者 熊小辉 白永健 +8 位作者 铁永波 高延超 葛华 徐伟 龚凌枫 王家柱 田凯 何孟龙 朱志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现场调查、基础地质资料与历史地质灾害数据,从区域地质历史演化角度,通过不同分区的基础地质孕灾条件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趋势的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孕灾地质条件与灾害发育趋势的深层次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地层、构造改造以及地质演化是制约研究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240处)、泥石流(81处)为主,崩塌(7处)发育较少,全县可划分为变质基底区、被动陆缘沉积区、前陆盆地沉积区、陆内凹陷盆地区等4个孕灾模式区;软弱红层主控下宽缓褶皱构造是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孕灾环境,断裂褶皱等强烈构造改造是泥石流发育的关键,坚硬碳酸盐岩、岩浆岩等地层叠加漫长的构造演化是崩塌发育的重要条件;松软的白果湾组炭质泥页岩分布与强烈断裂改造叠加是制约红莫镇一带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的关键基础地质条件。该研究将进一步指导区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演化 发育特征 孕灾规律 喜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岩系地质环境背景与土壤砷超标关联性分析
9
作者 林春进 张康华 +2 位作者 陈军宁 郑印 尹献远 《江西农业》 2025年第4期68-70,共3页
文章研究聚焦于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规划开发区土壤砷超标问题,考虑到该区域具有特殊的寒武纪黑色岩系地质背景。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背景调查,结合重金属迁移模式和富集要素,分析砷超标的原因以及与区域地质的关联性,并查明该区土壤环境背... 文章研究聚焦于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规划开发区土壤砷超标问题,考虑到该区域具有特殊的寒武纪黑色岩系地质背景。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背景调查,结合重金属迁移模式和富集要素,分析砷超标的原因以及与区域地质的关联性,并查明该区土壤环境背景值,旨在为同类城市规划区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黑色岩系 地质环境 土壤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志刚 丛文爽 +3 位作者 张天宇 高丽华 马启合 韩作振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2,共12页
通过对吉林省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薄片镜下观察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及构造环境。长石岩屑杂砂岩的碎屑颗粒具有分选和磨圆度差以及成分复杂的特征,表明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获得11... 通过对吉林省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薄片镜下观察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及构造环境。长石岩屑杂砂岩的碎屑颗粒具有分选和磨圆度差以及成分复杂的特征,表明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获得114颗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480~276 Ma,可划分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22~276 Ma)和早石炭世(349~323 Ma) 2个主要年龄组,另有4个早古生代和中泥盆世年龄。通过区域岩浆事件对比,推测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活动陆缘型岩浆岩,少量来自研究区附近的早石炭世岩浆岩、早古生代岩浆弧、晚志留世—中泥盆世弧-陆碰撞岩浆岩以及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综合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沉积以及构造背景资料分析,认为石头口门早二叠世砂岩应是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海底扇沉积序列的组成部分,并在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作为基质与一系列成分、规模和时代复杂的构造岩块或岩片共同构成了蛇绿混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砂岩 二叠纪 活动大陆边缘 石头口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努日铜多金属矿南矿段地质特征及短波红外光谱的勘查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立伟 王艺云 +5 位作者 陈文庆 陈斌 吴志山 缪恒毅 吴波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2-943,共12页
西藏努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带上找矿潜力较大,成果丰硕。随着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区研究程度的深入,亟需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满足区内深部找矿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短波... 西藏努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带上找矿潜力较大,成果丰硕。随着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区研究程度的深入,亟需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满足区内深部找矿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SWIR(Short wave infrared),对努日铜多金属矿床南矿段中典型蚀变矿物进行研究,根据其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以及光谱分析结果,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值分布规律,进而确定其勘查标志。研究认为白云母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8 nm、伊利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3 nm、绿泥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50>2249 nm的大量或连续出现,可以作为努日矿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有效的蚀变矿物勘查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努日南矿段地质特征分析、蚀变矿物分布规律分析,对矿区深部斑岩型铜矿进行成矿预测,认为南矿段45线东侧深部的石英闪长(玢)岩具有斑岩型铜矿找矿的潜力,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铜多金属 努日南矿段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在碳中和进程中的资源优势和地质工作建议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宇轩 唐金荣 +5 位作者 牛亚卓 张静雅 赵禹 魏建设 姜光政 王利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8-1480,共23页
【研究目的】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碳中和与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已在全球形成共识。地球系统科学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地学解决方案,中国西北地质调查如何在碳中和战略中找到主攻... 【研究目的】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碳中和与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已在全球形成共识。地球系统科学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地学解决方案,中国西北地质调查如何在碳中和战略中找到主攻方向和工作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地质工作在碳中和进程中的主要工作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西北在碳中和减排和增汇两大基本途径上的资源优势,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西北地质调查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以及与新能源相关的关键矿产等资源优势: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约为313991×10^(8)m^(3),占全国的34.78%;地热能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其中青海共和盆地静态干热岩资源总量达8974.74×10^(18)J;锂、钴、镍和铀矿等清洁能源相关的关键矿产资源均居全国前列,锂矿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0%,钴矿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0%,新疆是中国最大的铀矿生产基地。而且,西北地区生态类型和地表基质层类型丰富,碳库现存量和增汇潜力巨大,同时拥有大量适宜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选址和地质储能的优质空间,是中国通过增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节点。【结论】中国西北地区可为碳减排、碳增汇路径提供有效资源支撑,西北地质调查工作应立足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在推进天然气资源调查、攻关地热资源开发技术、加强关键矿产全生命周期研究、试点地表基质层与生态地质综合调查、开展CCUS相关的地下空间调查,以及建设碳中和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六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地质解决方案,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低碳转型 地质调查 矿产勘查 油气勘查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工程 中国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乌本迪带内基性–酸性岩类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康康 谢薇 +2 位作者 刘晓阳 赵晓博 顾延景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22,共14页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缘,具有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历史。相比其他演化阶段,有关中元古代的岩浆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从而制约了乌本迪带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基于此,笔者选择坦桑尼亚姆贝亚(Mbeya)地区发现的中元古代辉长岩和正...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缘,具有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历史。相比其他演化阶段,有关中元古代的岩浆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从而制约了乌本迪带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基于此,笔者选择坦桑尼亚姆贝亚(Mbeya)地区发现的中元古代辉长岩和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1433±9)Ma和(1428±11)Ma,为中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辉长岩具有高的TiO_(2)含量(最高可达2.6%)和Ti/Y值(最高可达601),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La/Yb)N值为4.85;Eu具轻微正异常,δEu值为1.0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Ba、Sr、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Zr),其微量元素组成与大陆溢流玄武岩(CFB)类似,推测为富集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正长花岗岩具高的SiO_(2)含量(71.59%~75.08%)和Ga/Al值(Ga/Al×10^(4)值为2.98~3.11),Zr+Nb+Ce+Y远大于350×10^(-6);LREE富集,(La/Yb)N值为22.86~28.51;Eu具明显负异常,δEu值为0.12~0.34,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较低的Mg#值(6~10)和Sr/Y值(0.17~0.65),表明其可能为中–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辉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构造环境研究显示,两者均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与全球该时期构造演化体制相吻合,为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辉长岩 正长花岗岩 乌本迪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内蒙古达斯矿区蚀变地质填图及其勘查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兵院 郭娜 +4 位作者 支立佳 杨文文 谢周 王潇 魏德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3-635,共13页
达斯铅矿床位于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岩带中部,是重要的岩浆侵入、火山、潜火山活动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辅以显微镜下鉴定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系统采集达斯矿区地表岩... 达斯铅矿床位于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岩带中部,是重要的岩浆侵入、火山、潜火山活动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辅以显微镜下鉴定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系统采集达斯矿区地表岩石与钻孔岩芯样品,开展精细蚀变矿物填图,利用绢云母矿物Al-OH基团在2200 nm附近的光谱变化特征,开展勘查区及其外围的找矿预测。结果显示:①研究区主要矿物为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和绿泥石,另含有少量明矾石、电气石、石膏和黑云母等;②电气石、明矾石、高岭石和绢云母矿物及其组合与成矿关系密切,具有中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蚀变矿物组合特征;③目前已发现的Pb矿(化)体,主要产于300 m以浅,矿体底板为一套蒙脱石+绿泥石为主的蚀变矿物组合。矿体赋存于绢云母(高岭石+少量明矾石+电气石)蚀变带内,蚀变分带特征(矿化体中心向外)表现为:绢云母化→绢云母+高岭石(+少量明矾石+电气石)→绢云母+蒙脱石→蒙脱石+绿泥石;④区内长波绢云母指示了深部热源的位置,短波绢云母反映出热液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根据绢云母矿物Al-OH波长插值填图及矿物组合特征变化确定了成矿流体pH值偏中性、温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⑤绢云母矿物在2200 nm附近的光谱吸收深度与Pb品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0%吸收深度阈值可区分具有相似Al-OH吸收特征的绢云母和高岭石矿物;⑥结合GIS空间叠加分析,认为勘查区外围仍具一定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热红外光谱 内蒙达斯矿床 蚀变填图 Al-OH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中-上二叠统峨眉山组关键金属勘查新线索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宛胜 刘军平 +4 位作者 孙超 赵江泰 何世军 杨仕潘 张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4-562,共9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顶部识别出一套厚约20~50 m不等的Nb、Co、Ga、Zr及REE超常富集层。富集层主要岩性为灰紫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局部夹杏仁状玄武岩。通过对禄劝万鲁布、撒角...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顶部识别出一套厚约20~50 m不等的Nb、Co、Ga、Zr及REE超常富集层。富集层主要岩性为灰紫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局部夹杏仁状玄武岩。通过对禄劝万鲁布、撒角海一带的富集层刻槽分析显示,Nb_(2)O^(5)含量在82.4×10^(-6)~120.1×10^(-6),平均值为100.3×10^(-6),大于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80×10^(-6);Ga含量28.8×10^(-6)~35.6×10^(-6),平均值为32.1×10^(-6),高于现行的Ga矿资源工业指标要求30×10-6;REE含量在360×10^(-6)~510×10^(-6),平均值为440.6×10^(-6),接近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500×10^(-6);并呈现出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关键金属含量依次升高,与火山灰含量呈正相关的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作用可能造成了关键金属的富集;同时富集层中伴有Co、Zr、Li等关键金属矿化现象;由此,二叠系峨眉山组红顶层是一个关键金属的富集层,鉴于滇中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分布范围较广,是一个极具Nb、Ga、Co、Zr及REE等多种关键金属找矿前景的地区,值得找矿工作者关注。峨眉山组各段玄武岩间富集关键金属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夹层(10~120 cm)、沥青杏仁体的发现,佐证了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幕式喷发,为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演化、喷发时限及其与二叠纪生物灭绝的关系、寻找常规油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峨眉山组 地幔柱 富集层 关键金属 生物灭绝 云南禄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峨山塔甸地区中元古界黑山头组石英岩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维科 刘军平 +5 位作者 晏海宝 胡绍斌 何世军 赵江泰 赵云江 魏思礼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1,共9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典型剖面及刻槽采样等研究,在云南峨山塔甸地区中元古界黑山头组识别出厚104~227 m数层石英岩矿层,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白色、乳白色块-厚层状石英岩,呈隐晶质-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石英(>95%)组成;分析显示样...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典型剖面及刻槽采样等研究,在云南峨山塔甸地区中元古界黑山头组识别出厚104~227 m数层石英岩矿层,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白色、乳白色块-厚层状石英岩,呈隐晶质-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石英(>95%)组成;分析显示样品SiO_(2)含量为95.15%~99.41%,Al_(2)O_(3)含量为0.21%~2.61%,CaO含量为0.008%~0.047%,TFe_(2)O_(3)含量为0.088%~0.47%,K_(2)O含量为0.009%~0.56%,MgO含量为0.010%~0.13%,Na_(2)O含量为0.012%~1.4%,TiO_(2)含量为0.011%~0.06%,部分达到玻璃用、结晶硅用等硅质原料矿工业指标要求,黑山头组石英岩矿为多层位赋存且单体厚度大的矿体,层位稳定,且延伸较远,为一套滨海相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床,具有较大潜在价值和经济效益,有望形成大型石英岩矿原料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山地区 中元古界 黑山头组 石英岩矿 沉积变质型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拉宁灶火地区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靳立杰 周汉文 +5 位作者 刘伟 李春稼 王继林 武志敬 赵前 田明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0-1292,共13页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主要由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SiO_(2)含量为54.34%~76.06%,TFe_(2)O_(3)+MgO含量为3.25%~13.8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右倾模式,具有负δEu异常,无δCe异常。其较低的CIA值(53~74)和较高的ICV值(0.96~1.18)指示纳赤台群碎屑岩为干旱—温暖湿润气候下物源区母岩弱风化—中等风化的产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其主要物源应来自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的石英质沉积物源区和长英质火成物源区,且存在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经对比分析认为,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岩、早古生代弧花岗岩以及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为其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物源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栖霞黄燕底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18
作者 靳立杰 李春稼 +5 位作者 张存艳 迟乃杰 王继林 高继雷 梁云汉 于春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对于中基性脉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演化尚存争议。本次对胶东地区栖霞市黄燕底村一处闪长玢岩开展研究,根据闪长玢岩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佐证了前人得出的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岩浆来自地幔源区,且受到俯冲板片流体影响的结论;同时得到闪长玢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38.5±1.7 Ma,佐证了前人关于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的结论;同时获得大量继承锆石,结合大于5的La/Sm值,判断闪长玢岩岩浆活动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与前人认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闪长玢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瑞 吕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4-177,共4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矿山建设逐渐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矿山建设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应当广泛应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从而准确监测矿山区域的各项地质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矿山建设逐渐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矿山建设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应当广泛应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从而准确监测矿山区域的各项地质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提出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而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监测 绿色矿山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红柳沟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
作者 张旗 李尚启 +4 位作者 刘元 沈锐 常昊 火兴开 晁文迪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8-258,共11页
红柳沟辉长岩位于南天山北缘东段哈尔克-萨阿尔明晚古生代沟弧带东部,是南天山北缘-中天山南缘早古生代弧岩浆带内出露为数不多的基岩侵入岩体。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48%)、普通辉石(±42%)、黑云母(±5%)、角闪石(±... 红柳沟辉长岩位于南天山北缘东段哈尔克-萨阿尔明晚古生代沟弧带东部,是南天山北缘-中天山南缘早古生代弧岩浆带内出露为数不多的基岩侵入岩体。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48%)、普通辉石(±42%)、黑云母(±5%)、角闪石(±5%)组成。岩石化学成分显示辉长岩Na_(2)O含量为2.49%~3.08%,平均为2.83%;K_(2)O含量为1.6%~2.4%,平均为2.02%,里特曼指数为1.78~2.09,均小于3.3;分异指数为50.3~57.06,主、微量图解显示其为拉斑-钙碱性系列;辉长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未见明显的δEu异常,微量元素具有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Ta、Nb、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锆石原位εHf(t)值为-1.27~8.75,反映辉长岩来源于亏损地幔,并上升的过程中受到地壳明显混染,基性岩的(Na_(2)O+K_(2)O)/TiO2判别图解显示红柳沟辉长岩源区碳酸盐化橄榄岩部分熔融。锆石U-Pb测年显示辉长岩形成年龄为为(410.4±2.3)Ma(MSWD=0.51,n=25)。本次研究补充了南天山构造带辉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证据,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提出在早泥盆世,南天山洋存在洋陆俯冲作用,并伴随有基性岩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沟 南天山 辉长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