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彦惠 张世煌 +5 位作者 吴连成 王铁固 李明顺 邓凌伟 张明友 白锦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6,共7页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 29%~4 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玉米 杂种优势 群体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0
2
作者 孙军明 丁安林 +1 位作者 常汝镇 东惠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1-54,共4页
大豆种子含有异黄酮,使大豆食品产生不愉快的后味:苦味和干涩味,但它又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活性,如:抗真菌活性[1],抗氧化活性[2]等。今对50份中国大豆品种进行异黄酮含量的分析,从中发现了3个异黄酮含量低的和3个异黄... 大豆种子含有异黄酮,使大豆食品产生不愉快的后味:苦味和干涩味,但它又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活性,如:抗真菌活性[1],抗氧化活性[2]等。今对50份中国大豆品种进行异黄酮含量的分析,从中发现了3个异黄酮含量低的和3个异黄酮含量高的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品种 含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下) 被引量:25
3
作者 凌启鸿 过益先 +1 位作者 费槐林 黄丕生 《中国稻米》 1999年第2期3-8,共6页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作物栽培 育苗 基本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上) 被引量:24
4
作者 凌启鸿 过益先 +1 位作者 费槐林 黄丕生 《中国稻米》 1999年第1期3-8,共6页
关键词 水稻 栽培科学 栽培理论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春ph1b突变体与Ae.umbellulata杂交及回交种子的产生
5
作者 樊路 任贤 董建力 《宁夏农林科技》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对(中国春ph1b突变体×Ae.umbelulata)F1和(中国春×Ae.umbelulata)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观察表明,ph1b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Ae.umbelulata间的部... 对(中国春ph1b突变体×Ae.umbelulata)F1和(中国春×Ae.umbelulata)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观察表明,ph1b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Ae.umbelulata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时首次用普通小麦对(中国春ph1b突变体×Ae.umbelulata)F1回交获得了成功,证明利用phlb基因通过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可以把Ae.umbelulata中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染色体 回交 杂交 小麦 突变体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质与馒头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6
6
作者 刘爱华 何中虎 +3 位作者 王光瑞 王德森 张艳 周桂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4,共5页
选用我国主产麦区 71个小麦品种 (品系 )和 38个澳大利亚小麦品种 (品系 ) ,初步研究了小麦品质特性与北方馒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面粉蛋白质、沉降值、和面时间、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馒头体积和比容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馒头外观呈... 选用我国主产麦区 71个小麦品种 (品系 )和 38个澳大利亚小麦品种 (品系 ) ,初步研究了小麦品质特性与北方馒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面粉蛋白质、沉降值、和面时间、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馒头体积和比容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馒头外观呈极显著负相关 ,适宜制作馒头的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中等偏高 ,面筋强度中等 ;澳大利亚小麦的面粉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面时间、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大于中国小麦 ;两国小麦馒头品质相比 ,差别不大 ,仅在体积 ,外观和弹韧性上略有差别 ;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小麦适宜制作优质馒头 ;筛选出小偃 6号等馒头品质优良的一批品种 ,有可能培育出面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馒头品质 蛋白质 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中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丁安林 刘立军 +1 位作者 傅翠真 常汝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73-374,共2页
大豆是高蛋白和优质油料作物,自古以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对改善国民膳食营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但豆油的不稳定性以及豆制品具有的豆腥味,影响人们对大豆的更有效利用.大豆中存在约占总蛋白含量1%的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同功酶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大豆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万超文 邵桂花 +1 位作者 陈一舞 闫淑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72,共6页
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 ,研究了不同耐盐类型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和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在 14~ 15ds/m低盐浓度下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降低 ,18~ 2 0ds/m高盐浓度下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 ,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 ,高盐浓度对... 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 ,研究了不同耐盐类型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和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在 14~ 15ds/m低盐浓度下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降低 ,18~ 2 0ds/m高盐浓度下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 ,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 ,高盐浓度对蛋白质的胁迫效应和方向与低浓度相反。在低盐浓度下棕榈酸、亚油酸降低 ,油酸、硬脂酸、亚麻酸相对含量及IUFA(脂肪酸不饱和指数 )提高。高盐浓度下油酸提高 ,其它脂肪酸降低 ,耐盐品种的油酸、亚油酸变化方向与敏感品种相反。相同盐浓度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作用效应不同 ,耐盐品种的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IUFA高于盐敏感品种 ,品质优于敏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 ,大豆蛋白质、亚麻酸、亚油酸与IU FA呈极显著正相关 ,脂肪及油酸与IUFA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大豆 盐胁迫 籽粒品质 耐盐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耐盐性种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蓓 邱丽娟 +1 位作者 邵桂花 许占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1,共6页
大豆耐盐种质的鉴定对于促进大豆耐盐育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已获得的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共显性PCR标记 ,对选自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 5 9份耐盐和盐敏感种质加以鉴定 ,同时进行了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 ,并对种质库耐盐性记载结果、田间... 大豆耐盐种质的鉴定对于促进大豆耐盐育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已获得的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共显性PCR标记 ,对选自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 5 9份耐盐和盐敏感种质加以鉴定 ,同时进行了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 ,并对种质库耐盐性记载结果、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进行比较 ,从中选出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的耐盐种质 4 2份 ,分析了这些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 ,为大豆种质资源的改良及耐盐遗传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对分子标记应用于种质鉴定和育种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盐性 种质鉴定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的再生性能及对EHA 101农杆菌的敏感性(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岚 T Clemente +2 位作者 王连铮 辛世文 黄其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4-669,T001-T002,共8页
大豆转化可利用农杆菌和子叶节转化系统 ,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 ,草丁膦作为选择试剂。用 5 6d发芽的种子的子叶节作外植体 ,在子叶节处划 5 6下 ,用含pPTN 14 0的农杆菌EHA 10 1感染后 ,共培养 3d ,用含抗生素的洗液洗去外植体上的农... 大豆转化可利用农杆菌和子叶节转化系统 ,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 ,草丁膦作为选择试剂。用 5 6d发芽的种子的子叶节作外植体 ,在子叶节处划 5 6下 ,用含pPTN 14 0的农杆菌EHA 10 1感染后 ,共培养 3d ,用含抗生素的洗液洗去外植体上的农杆菌 ,将外植体放入 5mg L草丁膦的长芽培养基 ,两周后统计不同大豆品种的再生率 ,4周后做GUS染色对含pPTN14 0的农杆菌的敏感性进行统计。结果得知 :黑农 35、中作 975、合丰 35、Zhongzuo 96 2是在再生方面比Thorne更好的品种。William 82、黑农 35、中作 975、PI 36 1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再生性能 EHA101农杆菌 敏感性 叶节转化系统 BA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发芽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艳 王德森 +2 位作者 张勇 李辉 陈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2,共5页
选用来自黑龙江、辽宁和北京的11个冬、春性小麦品种,对其发芽籽粒和未发芽籽粒进行了11个品质性状的分析,以研究籽粒发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发芽对其蛋白质、淀粉和馒头加工品质均造成负面影响,籽粒发芽与不发芽... 选用来自黑龙江、辽宁和北京的11个冬、春性小麦品种,对其发芽籽粒和未发芽籽粒进行了11个品质性状的分析,以研究籽粒发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发芽对其蛋白质、淀粉和馒头加工品质均造成负面影响,籽粒发芽与不发芽相比,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粘度、稀懈值、降落值、馒头体积和馒头评分等品质性状的差异均达到5%或1%显著水平。籽粒发芽造成蛋白质质量的下降程度大于蛋白质含量的下降程度。籽粒发芽对品质影响程度在品种(系)间也存在差异。发芽处理的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均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发芽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改良 被引量:31
12
作者 丁安林 王雁 常汝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2-76,共5页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改良丁安林,王雁(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常汝镇(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熟的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约40%)。但是,也含有若干种抗营养因子,其中主要的有蛋白酶抑制剂,低聚糖,致...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改良丁安林,王雁(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常汝镇(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熟的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约40%)。但是,也含有若干种抗营养因子,其中主要的有蛋白酶抑制剂,低聚糖,致甲状腺肿素,致过敏因子,植酸和抗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营养因子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验证 被引量:13
13
作者 颜清上 陈品三 王连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标准鉴别品种,对采自中国农科院昌平基地大豆试验田的大豆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温室盆栽鉴定和塑料钵柱鉴定结果表现一致,各个鉴别品种根部都着生较多的孢囊,孢囊指数最低为49.8%,对孢囊线虫... 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标准鉴别品种,对采自中国农科院昌平基地大豆试验田的大豆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温室盆栽鉴定和塑料钵柱鉴定结果表现一致,各个鉴别品种根部都着生较多的孢囊,孢囊指数最低为49.8%,对孢囊线虫的反应极明显地全部表现为(+)。按Riggs和Schmitt(1988)的划分标准,该线虫群体为4号生理小种。这一结果极有力地证实北京地区有4号生理小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生理小种鉴定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脂肪氧化酶凝胶电泳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傅翠真 丁安林 +2 位作者 刘立军 常汝镇 王文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6-40,共5页
本文介绍利用SDS电泳、簿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及激光光密度计扫描分析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方法,其中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具有准确、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并应用于53份大豆资源LOX同功酶缺失体的鉴定以及激光扫描定量测定酶带峰值面积,为... 本文介绍利用SDS电泳、簿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及激光光密度计扫描分析大豆脂肪氧化酶的方法,其中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具有准确、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并应用于53份大豆资源LOX同功酶缺失体的鉴定以及激光扫描定量测定酶带峰值面积,为在我国开展大豆脂肪氧化酶研究提供了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凝胶 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我国冬播麦区小麦蛋白质含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艳 何中虎 +1 位作者 王磊 周桂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31-35,共5页
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全国冬播麦区 4 8个小麦主栽品种和优良品系在 15个地区于 1995~ 1996年度种植的多点试验数据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AMMI模型解释G×E互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AMMI1模型双标图可以看出... 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全国冬播麦区 4 8个小麦主栽品种和优良品系在 15个地区于 1995~ 1996年度种植的多点试验数据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AMMI模型解释G×E互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AMMI1模型双标图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在品种和地点间的变异程度 ,找出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在AMMI2模型双标图上对每一地点很容易找出蛋白质含量互作最大的品种。通过计算地点的IPCA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蛋白质含量 G×E互作 双标图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王山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85-185,188,共2页
主要报道了矮败小麦应用基础研究的遗传距离测定、连锁特性遗传转移、赤霉酸反应和近等基因系的培育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矮败小麦 小麦 太谷核不育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商丘治理区旱地农业增产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传福 黄茂勋 +1 位作者 贾大林 孙鸿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42,共7页
黄淮海平原商丘治理区的光、热、水資源,较之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优越,农业生产潜力较大。在本地区发展旱地农业的有效措施是,适当压缩旱薄地、晚茬地的小麦面积,扩大春、夏播雨热同步作物和在中等肥力的旱地发展麦播套种的作物合... 黄淮海平原商丘治理区的光、热、水資源,较之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优越,农业生产潜力较大。在本地区发展旱地农业的有效措施是,适当压缩旱薄地、晚茬地的小麦面积,扩大春、夏播雨热同步作物和在中等肥力的旱地发展麦播套种的作物合理布局;选用耐旱高产的作物和良种;培肥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推广早深耕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并针对当地地下水埋深较浅的特点,干旱之年采用简易的提水工具,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进行抗旱灌溉,就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旱地农业 产量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硕碧 毛建昌 王光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5-30,共6页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36个主要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面筋品质和HMW-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分析,初步明确了参试小麦品种烘烤品质的现状和遗传基础;揭示了面包体积受吹泡示功仪(Alveograph)参数、和面仪(Mixograp...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36个主要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面筋品质和HMW-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分析,初步明确了参试小麦品种烘烤品质的现状和遗传基础;揭示了面包体积受吹泡示功仪(Alveograph)参数、和面仪(Mixograph)参数和小麦籽粒沉降值影响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烘烤品质 面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营养对小麦、玉米碳、氮代谢中几项生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祁葆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5,共5页
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玉米分别培养在含0、0.5、1.0和2.0mM SO_4^(-2)4个硫营养水平的Hoagland 培养液中,对2—6周龄的植株进行了 RuBPCase、PEPCase、NR 的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 a 和 b 含量以及植株最终叶面积和总... 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玉米分别培养在含0、0.5、1.0和2.0mM SO_4^(-2)4个硫营养水平的Hoagland 培养液中,对2—6周龄的植株进行了 RuBPCase、PEPCase、NR 的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 a 和 b 含量以及植株最终叶面积和总干重的测定。结果指出,硫营养不足影响了作物的碳、氮代谢,随着供硫量的增加,上述各参数值均得到了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改善,说明一定量的硫营养是氮代谢所必需的,硫对碳代谢的影响恐怕是与其对蛋白质和酶的影响相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硫营养 氮代谢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对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tritici)的抗性特点和遗传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家智 刘俊秀 +2 位作者 孙芳华 曾浙荣 周桂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由小麦白粉病菌 (Erysiphe graminis tritici) 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各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矮杆品种的推广,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也日趋严重。推广高度抗病的新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 由小麦白粉病菌 (Erysiphe graminis tritici) 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各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矮杆品种的推广,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也日趋严重。推广高度抗病的新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新的致病类群的不断出现,常使一些原来抗病的品种经过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后,便开始丧失抗性而感病,抗白粉病基因 Pm8 在我国由抗病变成为感病就是一个实例。因此,育种工作必须经常不断地使用新的抗病基因来对付病原菌新致病类群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育种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