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技术检测种姜姜瘟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谢云陆 高德香 +2 位作者 何礼远 王远程 蔡少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3-24,共2页
姜瘟病是由青枯病菌(Psedomonas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俗称姜腐烂病。70年代以来,我国山东、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生姜集产区均遭到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病地一般减产1至2成。
关键词 姜瘟病 单克隆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离体繁殖技术 被引量:33
2
作者 吕守芳 闫爱玲 +1 位作者 吴燕民 奚声珂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对核桃JuglansregiaL.辽核1号、辽核4号、元丰3个品种的茎段进行诱导芽分化、生长和生根成苗试验。筛选出茎段离体初代培养基为DKW+BA1.0mg/L;继代培养和壮苗培养基为DKW+BA1.0mg/L+IBA0.01mg/L,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DKW+IBA5mg/L,加活性... 对核桃JuglansregiaL.辽核1号、辽核4号、元丰3个品种的茎段进行诱导芽分化、生长和生根成苗试验。筛选出茎段离体初代培养基为DKW+BA1.0mg/L;继代培养和壮苗培养基为DKW+BA1.0mg/L+IBA0.01mg/L,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DKW+IBA5mg/L,加活性碳1mg/L和间苯三酚1mg/L,生根率达95%以上,重复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离体繁殖技术 生根诱导 品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马铃薯青枯病潜伏侵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云陆 高德香 +2 位作者 何礼远 王远程 蔡少华 《马铃薯杂志》 1992年第1期2-6,共5页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MIF)检测了青枯病在马铃薯种薯上的潜伏侵染。测试结果表明,MIF检测青枯病茵的灵敏度为2×10~3~2×10~4细菌/毫升。787.5倍荧光显微镜,每视野平坶有5个以上典型荧光细菌,即可判别为带菌(阳性),而1...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MIF)检测了青枯病在马铃薯种薯上的潜伏侵染。测试结果表明,MIF检测青枯病茵的灵敏度为2×10~3~2×10~4细菌/毫升。787.5倍荧光显微镜,每视野平坶有5个以上典型荧光细菌,即可判别为带菌(阳性),而1~4个荧光细菌则视为可疑,需作生物测定。从种薯脐部取样,经组织匀浆后采用低、高速离心收集细菌体,可提高样品青枯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青枯病 侵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arpin_(Ea)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的晚疫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先平 何云昆 +3 位作者 陈善娜 赵志坚 李树莲 李汝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 ,用HarpinEa基因转化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大西洋 (Atlantic) ,获得 10 7个马铃薯转化株系。经过卡那霉素的抗性鉴定和PCR分子检测 ,有 5 9株PCR检测成阳性 ,占所有转化植株的 5 5 14 % .实验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室...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 ,用HarpinEa基因转化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大西洋 (Atlantic) ,获得 10 7个马铃薯转化株系。经过卡那霉素的抗性鉴定和PCR分子检测 ,有 5 9株PCR检测成阳性 ,占所有转化植株的 5 5 14 % .实验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室内抗病性评价 ,从 2 4个PCR阳性株系中筛选到 9个株系的抗病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中 7株的抗病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结果初步表明HarpinEa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提高了植株的晚疫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HarpinEa基因 转基因马铃薯 晚疫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玉米螟特性鉴定初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宗华 汤继华 +4 位作者 李宝健 范云六 李桂玲 季良越 陈伟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1-625,共5页
通过田间接卵和室内PCR分子检测 ,对采用回交法育成的Mo17Bt、4 78Bt、综 3Bt和 87 1Bt等 4个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虫性以及Bt基因的存在 ,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4个转基因自交系群体的抗虫性明显提高 ,虫孔隧道长度比阴性对照平均缩短 4 9... 通过田间接卵和室内PCR分子检测 ,对采用回交法育成的Mo17Bt、4 78Bt、综 3Bt和 87 1Bt等 4个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虫性以及Bt基因的存在 ,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4个转基因自交系群体的抗虫性明显提高 ,虫孔隧道长度比阴性对照平均缩短 4 9.70 % ,差异达显著水平 ,但抗虫性不如阳性对照 ;群体内 ,单株间抗虫性仍存在差异 ,有高抗到高感不同类型 ,其中抗虫株的虫孔隧道长度比阴性对照平均缩短 78.4 0 % ,达极显著水平。 4种转基因自交系均含有Bt基因 ,扩增出小于 10 0bp的DNA片段。已选出既含有Bt基因、田间抗虫性表达又较明显的自交系 ,为进一步进行抗虫转基因杂交种的选育 ,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BT基因 自交系 抗玉米螟特性 鉴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钙不动杆菌PHEA-2的16SrDNA测序及其苯酚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玉泉 张维 +3 位作者 陈明 林敏 李浚明 方宣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14,共3页
从我国东北某炼油厂工业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EA 2。采用PCR技术从该菌总DNA中克隆到 150 0bp的 16SrDNA片段。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PHEA 2的 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醋酸钙不动杆菌模式菌株 (Acine tobacterc... 从我国东北某炼油厂工业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EA 2。采用PCR技术从该菌总DNA中克隆到 150 0bp的 16SrDNA片段。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PHEA 2的 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醋酸钙不动杆菌模式菌株 (Acine tobactercalcoaceticus )的同源性为 98%。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 ,PHEA 2归属变形细菌γ亚类中的不动杆菌属 ,醋酸钙不动杆菌。PHEA 2除了能够降解苯酚外 ,还能降解苯甲酸盐和邻苯二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DNA测序 醋酸钙不动杆菌 化学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甜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崔洪志 李敏 郭三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植物中发现的几种甜味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讨论了它们在结构上的相关性及可能的甜味机制,并对甜蛋白在食品工业及植物改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 甜蛋白 研究进展 甜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基因抗虫棉的转化与筛选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付广 郭三维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合成的GFM CryIA和修饰的CpTI杀虫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系)中棉所23、中棉所27、中9409和中90系。经田间选择和室内生物鉴定,已获得了转基因抗虫植株。依据生物鉴定结果,对所获得...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合成的GFM CryIA和修饰的CpTI杀虫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系)中棉所23、中棉所27、中9409和中90系。经田间选择和室内生物鉴定,已获得了转基因抗虫植株。依据生物鉴定结果,对所获得的抗虫材料进行了PCR分析,结果证明Bt和CpTI基因均整合于相应的抗虫材料染色体基因组中,通过自交选育,双价抗虫基因能够传递至ZGK9708抗虫材料R3代。抗虫鉴定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抗虫基因 陆地棉 遗传转化 棉铃虫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绿豆黄化幼苗生长及肌醇磷脂代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冬梅 李兆亮 桂明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多效唑抑制绿豆黄化幼苗生长和茎尖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降低内源IAA、ABA和甾醇水平。应用放射性标记及薄层层析技术,发现多效唑抑制肌醇磷脂代谢,PI、PIP和PIP2含量均高于对照,而DAG含量低于对照。
关键词 多效唑 肌醇磷脂代谢 绿豆 黄化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疆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严 倪万潮 郭三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全序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陆早4号和C6524两品种中,收获注射过Bt杀虫蛋白基因的棉花种子2万余粒。经棉铃虫饲喂的抗虫性生物检测,得到高抗虫的18株新陆早4号转化苗和36株C6524转化...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全序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陆早4号和C6524两品种中,收获注射过Bt杀虫蛋白基因的棉花种子2万余粒。经棉铃虫饲喂的抗虫性生物检测,得到高抗虫的18株新陆早4号转化苗和36株C6524转化苗;以Bt基因的一对引物进行PCR分析,54株抗棉铃虫的转化棉苗均扩增出部分Bt杀虫蛋白基因的目标带。未转化的对照棉苗则无此条带,证实Bt杀虫蛋白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抗虫棉株的染色体上,首次获得了新疆转目的基因的高效抗虫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Bt杀虫蛋白基因 棉铃虫 花粉管通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取的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波 范云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7,共3页
植物组织培养虽已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离体培养技术,如棉花的花药培养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即使比较容易建立的快繁技术,在许多重要的植物中还没有建立起来。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涉... 植物组织培养虽已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离体培养技术,如棉花的花药培养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即使比较容易建立的快繁技术,在许多重要的植物中还没有建立起来。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涉及细胞、分子、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发育、病理、遗传及育种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但这方面已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的需要。早期的组织培养研究,虽主耍集中在基础探索上,但总的来讲是很不深入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体细胞、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基因型 研究及应用 培养条件 培养成功 培养基 花药培养 无性系变异 组织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和Bt基因导入棉花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合忠 王留明 +1 位作者 陈秀兰 时光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8-11,共4页
本文综述了外源DNA和Bt基因导入棉花的分子育种原理、方法,以及在棉花品种改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棉花分子育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棉花 分子育种 外源DNA BT基因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K_88K_99双纤毛抗原及K_99纤毛抗原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章水 崔溢洙 +2 位作者 原魁章 孔令达 郭三堆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5期37-42,共6页
应用转化法:将带有K_99纤毛抗原的重组质粒PHK_99分别转化到具有K_88纤毛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B_6(O_149K_91K_(68)ac)“和不具K_88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O_14K_85),获得了35株抗氨苄青霉素的转化子。在这35个转化子中,有32个能同时表达K_(... 应用转化法:将带有K_99纤毛抗原的重组质粒PHK_99分别转化到具有K_88纤毛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B_6(O_149K_91K_(68)ac)“和不具K_88抗原的产肠毒素菌株(O_14K_85),获得了35株抗氨苄青霉素的转化子。在这35个转化子中,有32个能同时表达K_(88)、K_(99)两种纤毛抗原,有3株能表达K_(99)纤毛抗原。这些转化子仍具有产肠毒素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纤毛抗原 纤毛抗原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分离、研究进展及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树业 陈启锋 方宣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点及其定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各种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在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上的优缺点,认为图谱分离法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在距不育基因1cM范围内找到分子标记并克隆出此基因,还需作大量的工作。DD-PCR和RDA技术可充分利用光(温)核不育水稻的“环境敏感型”这一重要特性,应用这两种技术可能是分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基因 定位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相关基因RAPD标记的获得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俊奎 任小俊 +2 位作者 刘学义 章彦 方宣钧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60-63,共4页
对 7个抗孢囊线虫的大豆材料和 10个感孢囊线虫的大豆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 ,获得了 5个与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相关的DNA片段 ,这些RAPD标记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RAPD标记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试管薯快速繁殖马铃薯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春林 程天庆 《马铃薯杂志》 1992年第2期82-85,共4页
用含有8%蔗糖,5毫克/升6—苄基嘌呤,500毫克/升矮壮素和5克/升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处理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及其野生种的试管苗,诱导出了试管薯.在黑暗条件下18~20℃时,供试的22个基因型的试管薯平均产量为每30个茎段产试管薯34.4... 用含有8%蔗糖,5毫克/升6—苄基嘌呤,500毫克/升矮壮素和5克/升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处理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及其野生种的试管苗,诱导出了试管薯.在黑暗条件下18~20℃时,供试的22个基因型的试管薯平均产量为每30个茎段产试管薯34.4个,平均重量为107.4毫克.从切段培养到收获试管薯共需8~9周.该方法诱导试管薯时间短,产量高,薯块大,优于已报道的其它方法.研究发现,活性炭对促进试管苗生长和试管苗产量和大小都有显著效果.本文探讨了试管薯植株生长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和用试管薯保存种质可能带来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兔出血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家前 张绍学 +1 位作者 白荣德 宁玉萍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1年第3期42-43,共2页
采用抗兔出血症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2株兔出血症病毒分别进行了血凝抑制(HI)试验,HI 效价达1:100×2~7~1:100×2~9.结果说明,该单抗对这12株病毒都能抑制其血凝现象.应用该单抗制备的荧光抗体检测了兔出血... 采用抗兔出血症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2株兔出血症病毒分别进行了血凝抑制(HI)试验,HI 效价达1:100×2~7~1:100×2~9.结果说明,该单抗对这12株病毒都能抑制其血凝现象.应用该单抗制备的荧光抗体检测了兔出血症病毒在感染兔体内主要脏器组织的分布动态。结果提示,该病毒在细胞核内增殖。经消化道感染兔时,病毒首先在入侵局部肠道粘膜内增殖。然后再侵入肝脏和脾脏。大量病毒生成后,又侵入其它的器官组织,病兔处于病毒血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症 RET McAb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维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6期1-4,共4页
现代医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向人和动物体内导入抗传染免疫性,疫苗已成为控制多种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常规疫苗从分类上可分为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由于常规疫苗本身存在的缺陷,且有些病原体不能在体外培养中生长或不能在体外传... 现代医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向人和动物体内导入抗传染免疫性,疫苗已成为控制多种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常规疫苗从分类上可分为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由于常规疫苗本身存在的缺陷,且有些病原体不能在体外培养中生长或不能在体外传代致弱,至今尚无相应的疫苗,另外用常规方法生产国内没有的外来传染病的毒力致弱活疫茁需要严格的实验室控制,疫苗的使用引起病原体的扩散也使之不易被接受,所以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生产更有效、更安全、性能更好的疫苗。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研究 体外传代 免疫原性 致弱 痘苗病毒 体外培养 常规疫苗 亚单位疫苗 动物基因工程 抗传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编码的基因
19
作者 沈燕新 张中林 沈桂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1-4,共4页
高等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于三种细胞器中,即核、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遗传物质的研究源于1909年Bear & Correns对高等植物花斑病的研究,1962年Ris等首次证实了叶绿体中存在着DNA。1975年Kolodner & Tewari第一次得到纯化... 高等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于三种细胞器中,即核、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遗传物质的研究源于1909年Bear & Correns对高等植物花斑病的研究,1962年Ris等首次证实了叶绿体中存在着DNA。1975年Kolodner & Tewari第一次得到纯化的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ctDNA),1976年建立了玉米叶绿体DNA的物理图谱,到1986年,在叶绿体基因组上进行了多种RNA和蛋白质基因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叶绿体DNA PSBA基因 内含子 高等植物 基因编码 RNA聚合酶 反向重复序列 同源性 质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生香椿苗木枯梢原因及防止措施
20
作者 张德纯 王德槟 +2 位作者 王远程 陶安忠 阮雪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9-42,共4页
一年生香椿苗木枯梢原因及防止措施张德纯,王德槟,王远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北京100081)(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陶安忠,阮雪珠(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香椿原产我国,分布广泛,除少数... 一年生香椿苗木枯梢原因及防止措施张德纯,王德槟,王远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北京100081)(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陶安忠,阮雪珠(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香椿原产我国,分布广泛,除少数省份外,各省均有栽培。传统的香椿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枯梢 原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