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认识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安全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丰收 彭于发 +2 位作者 郑永权 赵静 姚建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讨论现代生物技术的几个基本概念 ,如转基因生物、基因修饰生物、重组DNA植物以及对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评价框架 ,阐明作者对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的理解。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食品 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02和GP7-13对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和增产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进 何礼远 +2 位作者 冯洁 滕建勋 王成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青枯病 芽孢杆菌 防治 植物 细菌性病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潜蝇姬小蜂对4种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幼虫的选择性及适合度 被引量:3
3
作者 许三军 刘万学 +1 位作者 万方浩 陶玫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室内研究了豌豆潜蝇姬小蜂对4种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2龄末-3龄初幼虫的选择性和寄生蜂子代生长发育及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差异,对菜豆选择性最强,对番茄选择性最低,斑潜蝇被致死率和被寄... 在室内研究了豌豆潜蝇姬小蜂对4种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2龄末-3龄初幼虫的选择性和寄生蜂子代生长发育及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差异,对菜豆选择性最强,对番茄选择性最低,斑潜蝇被致死率和被寄生率分别为96.1%、71.4%和73.4%、52.1%;在4种寄主植物上,寄生蜂对寄主的寄生数与致死数比值无显著差异。寄生不同寄主植物上斑潜蝇幼虫的豌豆潜蝇姬小蜂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历期存在差异,在黄瓜上历期最长,为10.21d;寄生蜂蛹期稍短于卵期与幼虫期之和;但寄生不同寄主植物上斑潜蝇幼虫的寄生蜂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潜蝇姬小蜂 美洲斑潜蝇 寄主植物选择性 生长发育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作者 何礼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5-46,39,共3页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 生物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剂润湿分散剂选择方法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黄啟良 李风敏 +2 位作者 袁会珠 杨代斌 齐淑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6-70,共5页
在已报道方法的基础上 ,研究了悬浮剂润湿分散剂不同种类和用量与其分散液表面张力和在靶体表面上的接触角及最大持留量的关系 ,结果发现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相互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 ,表面张力。
关键词 悬浮剂 润湿分散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最大持留量 农药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黄啟良 李风敏 +2 位作者 袁会珠 杨代斌 齐淑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明确了悬浮剂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 ,可... 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明确了悬浮剂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 ,可以改善悬浮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另外 ,由于研磨时间的延长、粒径变小所带来的悬浮体系粘度的增加 ,对制剂物理稳定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粒谱 悬浮剂 贮存物物理 稳定性 颗粒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条锈病单叶光谱特性及严重度反演 被引量:39
7
作者 黄木易 黄文江 +4 位作者 刘良云 黄义德 王纪华 赵春江 万安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对冬小麦条锈病胁迫不同严重度(0、1%、10%、20%、30%、45%、60%和80%)的单叶进行光谱测定,其光谱特征明显,随严重度增加,单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550~740nm处增加,差异显著;而近红外平台750~1340nm反射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不显著;中红... 对冬小麦条锈病胁迫不同严重度(0、1%、10%、20%、30%、45%、60%和80%)的单叶进行光谱测定,其光谱特征明显,随严重度增加,单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550~740nm处增加,差异显著;而近红外平台750~1340nm反射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不显著;中红外1350~1600nm反射率上升,差异显著。反射率与严重度相关系数在376~1600nm范围内基本成正相关,达到极显著相关的敏感波段区域为446~725nm与1380~1600nm。入选了493、666nm和1430nm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最高的单个波段,利用相关性最好的666nm和相关性最弱的758nm波段组合设计了光谱角度指数SAI(SpectralAngleIndex),与严重度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较高。并利用连续统去除法对540~740nm特征反射峰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吸收深度(Depth)与吸收面积(Area)与严重度呈极显著相关,设计的吸收面积指数AAI(AbsorptionAreaIndex)与严重度相关系数最好,可较好地反演单叶严重度。结果表明,条锈病单叶光谱特性明显,利用其光谱反射率可以很好的估算单叶严重度,建立的模型具有很高的反演精度。结果对深入研究冬小麦条锈病害遥感监测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球 冬小麦条锈病 单叶光谱特性 光谱角度指数 吸收面积指数 严重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82
8
作者 刘雪 穆常青 +3 位作者 蒋细良 郭萍 田云龙 朱昌雄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79-184,共6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包括代谢物质产生的途径、活性物质的结构,及其生防效果和作用机理,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生防产品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其在植病生防中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抗菌物质 植病生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目的基因转化技术培育棉花抗病新品种 被引量:37
9
作者 乐锦华 祝建波 +7 位作者 崔百明 朱新霞 王爱英 陈正华 刘桂珍 李国英 简桂良 吴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与烟草 β 1、3葡聚糖酶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导入新疆棉花主栽品种 (系 )系 5 5 0、82 2、130 4、石远 32 1。通过卡那霉素检测、PCR Southern验证、抗黄萎病、枯萎病性筛选 ,得到抗病性良好且...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与烟草 β 1、3葡聚糖酶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导入新疆棉花主栽品种 (系 )系 5 5 0、82 2、130 4、石远 32 1。通过卡那霉素检测、PCR Southern验证、抗黄萎病、枯萎病性筛选 ,得到抗病性良好且遗传性稳定的转基因棉花。经过 6年 10个世代的选育 ,育成抗枯萎病、抗 (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基因转化技术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转基因棉花 花粉管通道法 抗病品种 良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肟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柳爱平 刘兴平 +2 位作者 陈灿 刘钊杰 姚建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75,共4页
利用醛或酮与盐酸羟胺进行亲核加成-消去反应制得中间体肟,在氢氧化钠与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肟与卤取代物反应,合成了10个具肟醚结构的化合物A,其结构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等所证实,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发现A1、A2... 利用醛或酮与盐酸羟胺进行亲核加成-消去反应制得中间体肟,在氢氧化钠与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肟与卤取代物反应,合成了10个具肟醚结构的化合物A,其结构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等所证实,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发现A1、A2、A8等多个目标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或杀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醚衍生物 相转移催化剂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HFW-05的诱变筛选及其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9
11
作者 曹伟平 王金耀 +4 位作者 冯书亮 王容燕 杜立新 宋健 陈红印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对田间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进行孢子紫外诱变选育,获得一毒力较高、性能稳定的突变株HFW-05。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SDAY、PDA、PCA平板培养基上8d内的平均菌落直径生长速度分别为3.13、2.25、2.75mm/d。在感染浓度(1×108孢子/... 对田间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进行孢子紫外诱变选育,获得一毒力较高、性能稳定的突变株HFW-05。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SDAY、PDA、PCA平板培养基上8d内的平均菌落直径生长速度分别为3.13、2.25、2.75mm/d。在感染浓度(1×108孢子/ml)下,HFW-05菌株对2龄烟粉虱若虫的6d平均累计致死率为96.4%;对1、2龄烟粉虱若虫的LC50分别为1.87×106孢子/ml2、.09×106孢子/ml,其毒力分别为出发菌株的2.68和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紫外诱变 烟粉虱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品种抗黄萎病遗传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齐俊生 马存 +1 位作者 赵良忠 刘素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9-171,179,共4页
在黄萎病圃对 3个海岛棉抗感品种、1个陆地棉高感品种及其 4个杂种后代进行了多年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海岛棉抗病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遗传受单基因显性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当抗病海岛棉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时 ,F1代抗病均表现为显性 ,... 在黄萎病圃对 3个海岛棉抗感品种、1个陆地棉高感品种及其 4个杂种后代进行了多年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海岛棉抗病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遗传受单基因显性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当抗病海岛棉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时 ,F1代抗病均表现为显性 ,杂交组合的 F2 代群体分离除个别组合外 ,一般表现为 3∶ 1抗感病分离 ,呈现单基因或少数主效基因遗传。剖杆调查结果表明 ,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内部剖杆症状重于叶部 ,二者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黄萎病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和药剂除冰核细菌防御玉米霜冻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福在 赵廷昌 +4 位作者 牟丰盛 安建勇 郭尚 孙振 孙忠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19,共5页
用药剂和生防菌防除玉米成株期上的冰核细菌,可以达到减轻或控制玉米霜冻危害的目的。在-4℃发生霜冻的条件下,所述3种处理都有不同程度的防霜效果,其防效顺序为:防霜剂1号(54.94%)>抗霜素+SR01006生防菌(33.63%)>抗霜素+壮丰优(2... 用药剂和生防菌防除玉米成株期上的冰核细菌,可以达到减轻或控制玉米霜冻危害的目的。在-4℃发生霜冻的条件下,所述3种处理都有不同程度的防霜效果,其防效顺序为:防霜剂1号(54.94%)>抗霜素+SR01006生防菌(33.63%)>抗霜素+壮丰优(22.35%),即防霜剂1号防效最显著,它既能杀灭INA细菌,又能破坏冰核活性物质(冰蛋白),是一种无公害、杀菌谱广的新型杀菌剂,具有良好的防霜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活性细菌 玉米霜冻 防霜生防菌 防霜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棉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器官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免疫学方法测定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小四 李松岗 +2 位作者 许崇任 赵建周 赵奎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7-484,共8页
转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ensis)杀虫蛋白基因棉花 (下称Bt棉 )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器官上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生物测试法检测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 ,但无法定量检测Bt棉中杀虫蛋白的表达量。本实验... 转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ensis)杀虫蛋白基因棉花 (下称Bt棉 )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器官上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生物测试法检测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 ,但无法定量检测Bt棉中杀虫蛋白的表达量。本实验室建立的酶联免疫学测定方法(ELISA) ,可定量检测棉器官内杀虫蛋白的含量。它具有检测周期短 ,操作简便的优点。用ELISA方法检测Bt棉杀虫蛋白的含量 ,结果表明 ,棉叶和花瓣杀虫蛋白含量最高 ,铃和蕾次之。在棉株生长的后期 ,各器官杀虫蛋白的含量则有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BT棉 杀虫活性 生物测试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蔬菜根际寄生线虫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鸿 朱建兰 彭德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2002年3~8月,对甘肃省部分地区蔬菜根际的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广泛调查,从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线虫7个属14个种,包括3种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clarus,T.mashhoodi,T.aerolatus)、2种节纹线虫(Merl... 2002年3~8月,对甘肃省部分地区蔬菜根际的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广泛调查,从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线虫7个属14个种,包括3种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clarus,T.mashhoodi,T.aerolatus)、2种节纹线虫(Merliniusbrevidens,M.communium)、3种短体线虫(Pratylenchusne-glectus,P.hexincisus,P.scribneri)、3种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cylindricollis,F.vulgaris,F.ditissimus)、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avenae)、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dihystera)、活泼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hilarulus),其中,大多数种类为甘肃省新记录种,优势种为短小节纹线虫。它们广泛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地区的秦城、北道,兰州地区的吊场、刘家堡,河西地区的张掖、民勤,红古区的张家寺,永靖县的太极镇,庆阳,临洮等地,即在东径100°26′~105°45′,北纬34°35′~38°56′,海拔从1142~1895m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均有线虫的寄生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蔬菜 根腐线虫 矮化线虫 生态 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核活性细菌及其在食品冻结浓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卓炎 何松 +2 位作者 孙福在 赵廷昌 钟士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7,共6页
介绍冰核细菌的成冰机制、预处理工艺及在食品中的冷冻效率、冰晶形成结构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
关键词 冰核活性细菌 冻结浓缩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麦RAPD稳定性的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安德荣 程继红 +1 位作者 成卓敏 慕小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随着 PCR和 RAPD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RAPD的可重复性差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也是该技术最难克服的缺点。作者在利用 RAPD技术标记进行小麦的抗病毒基因研究中 ,对影响扩增结果的模板、... 随着 PCR和 RAPD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RAPD的可重复性差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也是该技术最难克服的缺点。作者在利用 RAPD技术标记进行小麦的抗病毒基因研究中 ,对影响扩增结果的模板、底物、引物和扩增程序等进行了实验探索 ,结果表明 :模板的浓度、d NTP浓度、引物浓度及反应程序均对 RAPD扩增结果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PCR 小麦 可重复性 模板浓度 DNTP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和利用:I.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与种群消长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大荣 宋彦英 +3 位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郑礼 张广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暝 赤眼蜂 生境 分布 种群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吡啶类除草剂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防效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岳茂峰 田兴山 +2 位作者 冯莉 曹坳程 张泰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9-82,共4页
为了筛选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具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以常用除草剂41%草甘膦水剂(2250~9000g/hm^2)为对照,利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125~3375ml/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350~6255ml/hm^2)、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34... 为了筛选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具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以常用除草剂41%草甘膦水剂(2250~9000g/hm^2)为对照,利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125~3375ml/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350~6255ml/hm^2)、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34~240g/hm^2)和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1050ml/hm^2)4种吡啶类除草剂对苗期、生长中期、成株期薇甘菊进行防除试验。防除试验完成后,将豆角、菜心、青瓜3种作物种植在喷施过4种药剂的土壤上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以确定有无残留药害发生。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除草剂中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和氯氟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对薇甘菊的株(盖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氨氯吡啶酸和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苗期、生长中期的防效与草甘膦相近,对成株期薇甘菊防效稍优于草甘膦。在喷施过氨氯吡啶酸的土壤上,豆角、菜心、青瓜均出现畸形,其他处理无异常变化。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一定的生境中可代替草甘膦。由于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而其应在农区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吡啶类除草剂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株内阿魏酸和绿原酸含量及其对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洁 陈其英 马存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86,共6页
抗病品种中棉12、86-1,感病品种岱15、豫棉1号在棉花幼苗三叶期用采自河南王屯的枯萎菌7号小种接种。在接种后48小时,抗病品种出现木质素前体阿魏酸的增加峰,最大可达4.27~6.68毫克/克干重,而感病品种在接菌后24~72小时,阿魏酸含量始... 抗病品种中棉12、86-1,感病品种岱15、豫棉1号在棉花幼苗三叶期用采自河南王屯的枯萎菌7号小种接种。在接种后48小时,抗病品种出现木质素前体阿魏酸的增加峰,最大可达4.27~6.68毫克/克干重,而感病品种在接菌后24~72小时,阿魏酸含量始终低于未接菌的对照,直到96小时才略有上升,最大位只有2.17~3.48毫克/克干重,表明阿魏酸含量的变化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呈正相关。棉株体内酚类植保素—绿原酸的积累在抗、毒品种中表现亦不相同,在接种早期(24小时)抗病品种就出现了绿原酸增加峰,最大量为0.47~0.51毫克/克干重,感病品种在24~72小时绿原酸含量一直低于对照,至96小时才迅速增加,最大量为0.49~0.55毫克/克干重,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抗感差异主要与这种酚类植保产生的量和速度有关。棉幼苗健、病株提取物可抑制枯萎菌生长,抗病健株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感病健株,接菌后抗、感品种提取物抑菌作用减弱,并且抗、感之间差异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菌 阿魏酸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