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垦区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瑞珍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1996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指出了我国农垦生态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剖析了农垦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并提出了防止的对策。
关键词 农垦区 生态环境退化 原因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养分环境及小麦增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邢素丽 韩宝文 +1 位作者 刘孟朝 徐明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135-140,共6页
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对土... 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养分环境的培肥作用,优于化肥配合等养分含量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对不施肥的对照,不同肥力地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4.59%~19.2%、5.7%-14.81%、10.38%-24.30%、8.63%~10.89%、93.19%~107.24%、17.69%-55.18%,小麦产量增加75.64%~79.7%,增稳系数增加3.03—3.19。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一般施用量在化肥N210kg·hm^-2,P2O5 90kg·hm^-2,K2O 90kg·hm^-2,有机肥折合养分含量在N65k·hm^-2,P2O5 18kg·hm^-2,K2O5 6kg·hm^-2,有机C量1500—3000kg·hm^-2,可达到稳定增进土壤氮磷钾养分环境,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稳定增加小麦产量的积极培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环境 小麦 增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旱坡地长期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肥力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洁 姚宇卿 +8 位作者 吕军杰 蔡典雄 金轲 李俊红 丁志强 孙敬克 檀尊社 吴剑峰 张少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探讨多年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豫西旱区坡耕地定位试验第7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能够提高3种酶活性,特别是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 为探讨多年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豫西旱区坡耕地定位试验第7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能够提高3种酶活性,特别是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其中脲酶活性增加最多。脲酶与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转化酶与全磷、全钾呈极显著相关,与速效磷显著相关,而过氧化氢酶只与全磷呈显著相关。脲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本生态类型土壤肥力的指标,过氧化氢酶可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酶活性 养分 土壤肥力 相关分析 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格局分析法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在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蔡为民 唐华俊 +1 位作者 吕钢 陈佑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4,共6页
研究目的: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研究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在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研究结果:近20年山东省来东营市的土地利用主导变化过程是耕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 研究目的: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研究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在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研究结果:近20年山东省来东营市的土地利用主导变化过程是耕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天然草地大量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有向单一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土地利用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湿地保护是不利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结论:将景观格局分析法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结合,可以快速的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进行定性理解和定量分析,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转换矩阵 景观格局分析法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小麦产量及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洁 姚宇卿 +7 位作者 吕军杰 蔡典雄 张建军 李俊红 丁志强 檀尊社 郑志松 吴剑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0,共5页
利用干旱棚,以洛阳1971~1999年20年的降雨量为依据,以每月占年平均降雨量的加权值进行分配,模拟不同水肥条件下对小麦产量及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不同施肥组合有以下规律:N、P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水分高的处理产量高;... 利用干旱棚,以洛阳1971~1999年20年的降雨量为依据,以每月占年平均降雨量的加权值进行分配,模拟不同水肥条件下对小麦产量及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不同施肥组合有以下规律:N、P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水分高的处理产量高;在欠水年和丰水年,P肥相同的情况下,N肥高的产量低;在平水年,不同施肥水平呈现出不同变化,氮肥N105>N0>N210,氮肥相同水平下P84>P168>P0。水分是产量的主导因素。小麦产量的提高可通过协调成产3因素来实现。淀粉的峰值黏度、终结黏度、稀懈值及反弹值受水肥影响较大,而糊化温度和低谷黏度受水肥影响较小,在平水年以N105P84处理的淀粉糊化特性各参数值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面条品质,而在丰水年氮肥较高的各参数的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产量 淀粉糊化特性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萍 何丙辉 +1 位作者 刘宏斌 范先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磷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农业环境中磷素的管理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总结了国内外土壤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的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磷素 流失潜能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决策和评价中的代际公平问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巍 王华东 姜文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6年第4期41-45,共5页
可持续发展决策和评价面临一个复杂的影响许多代的长期代际平等问题。然而,传统的处理代内公平的方法,由于基于的时间尺度是相对于后代偏向当代的静止原理,所以在处理代际公平问题时是不合适,或无能为力的。相反,通过结合以未来为... 可持续发展决策和评价面临一个复杂的影响许多代的长期代际平等问题。然而,传统的处理代内公平的方法,由于基于的时间尺度是相对于后代偏向当代的静止原理,所以在处理代际公平问题时是不合适,或无能为力的。相反,通过结合以未来为导向的爱罗原则体系与改进的社会选择理论和多标准决策方法,就可以排除所有不能在多代人所接受的水平上具有稳定状态的行为,从而建立起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代际公平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调研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秉强 《农机科技推广》 2008年第8期19-22,共4页
作者作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专家组的专家成员,受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委托,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对东北3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专题调研 东北地区 技术推广 专家组 农业部 农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对大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洁 丁志强 +4 位作者 李俊红 蔡典雄 张建君 姚宇卿 吕军杰 《土壤与作物》 2013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依据洛阳地区20 a(1971年-1999年)的降雨量,以每月占年平均降雨量的加权值进行分配,利用干旱棚模拟不同降雨年型,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对大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F0、F m值较大且处理间波动大,在结荚期... 依据洛阳地区20 a(1971年-1999年)的降雨量,以每月占年平均降雨量的加权值进行分配,利用干旱棚模拟不同降雨年型,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对大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F0、F m值较大且处理间波动大,在结荚期和鼓粒期变化较平缓;F v值各时期变化均较大,说明F v受水肥的影响较大;F v/F m和F v/F0总体趋势相同,结荚期>鼓粒期>盛花期,N52.5P56W382.5的F v/F m和F v/F0的值在各生育期均较高,说明此水肥耦合较适宜大豆的生长。水肥耦合呈现以下规律:N、P水平相同,水分高产量高;在欠水年和丰水年,P肥相同的情况下,N肥高的产量高,但处理之间无差别;在平水年的情况下,不同施肥水平呈现出不同变化。水分是产量的主导因素,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每株荚数和百粒质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产量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56
10
作者 张洁 姚宇卿 +5 位作者 金轲 吕军杰 王聪慧 王育红 李俊红 丁志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9年开始保护性耕作,2004年采样测定),研究了豫西旱区坡耕地不同保护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耕层有机碳、全氮较传统耕作均有增加,其中...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9年开始保护性耕作,2004年采样测定),研究了豫西旱区坡耕地不同保护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耕层有机碳、全氮较传统耕作均有增加,其中深松覆盖耕作下有机碳含量最高,为6.79 g/kg,比传统耕作增加了13.82%;免耕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为0.797 g/kg,比传统耕作增加了10.42%;土壤有机碳、全氮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长期保护性耕作(免耕、深松)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0~20 cm免耕和深松的土壤SMB-C、SMB-N含量分别较传统耕作增加79.3%,19.9%和17.92%,8.13%.长期耕作导致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碳、氮具有不同程度的坡下富集现象.土壤SMB-C与全氮、SMB-N呈显著正相关.由于微生物量C、N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因此可以认为,长期保护性耕作(免耕和深松)可以提高豫西旱区坡耕地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有机碳 全氮 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温淑萍 郭淑敏 +1 位作者 王秀琴 王微 《宁夏农林科技》 2017年第12期83-87,99,共6页
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的调研,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等进行了梳理与辨析。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即:"区域协同融合模式&q... 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的调研,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等进行了梳理与辨析。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即:"区域协同融合模式"、"品牌(产品)核心融合模式"、"技术渗透融合模式"、"三资活化融合模式"、"主体协作融合模式"。分析区域协同模式下,要建设区域生活文化化、区域环境生态化、区域信息网络化、区域管理网格化的"四化基础"。通过对品牌核心模式的解析,提出品牌凝聚了三次产业的共同利益;品牌在文化理念传播前提下,不但是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出来的,也是农产品标准化加工做出来的;要在区域层面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对技术渗透模式的分析,得出:生态化和信息化是第三次农业革命的创新动力,将促进高效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变革。"三资"活化模式解析了"互联网+"的众筹整合服务方式。主体协作模式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培育方向是:政府(产业协会)+集团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 内涵 融合模式 区域品牌 主体协作 “四化基础” 第三次农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