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产业政策的初步研究——安达县奶品产业环流的调查
1
作者 周其仁 杜鹰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1期58-67,共10页
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各类地区的普遍实行,拉开了我国农村以全面改革求现代化的序幕。当前农村变革在向纵深发展中提出了两个问题:(1) 对农村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如何形成更多的产品,进而形成更多的商品,完成从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换;... 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各类地区的普遍实行,拉开了我国农村以全面改革求现代化的序幕。当前农村变革在向纵深发展中提出了两个问题:(1) 对农村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如何形成更多的产品,进而形成更多的商品,完成从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换;(2) 农民家庭经营在微观经济结构中的活跃,如何在宏观经济结构中被稳定地保持下来,使整个农村的经济体制(包括农村工业、交通、商业、金融、技术体制在内)适应自己富于活力的基础经营层次的需要。农村产业政策是继责任制政策后的重大后备政策,值得研究;研究农村产业政策,就是要综合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十分明显,回答这两个互相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业 产业政策 环流 规模效益 经济体制 我国农村 输奶系统 两个问题 农民家庭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分工分业的涨落机制
2
作者 周其仁 邓英淘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2期4-11,共8页
一、什么是分工分业过程中的“涨落”联产承包制普遍实行之后,我国农村的分工分业在实践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当我们把当前农村劳动主体的分工和活动内容的分业综合起来考察时,看到的似乎是一幕过于丰富的、充满随机因素影响的场景。... 一、什么是分工分业过程中的“涨落”联产承包制普遍实行之后,我国农村的分工分业在实践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当我们把当前农村劳动主体的分工和活动内容的分业综合起来考察时,看到的似乎是一幕过于丰富的、充满随机因素影响的场景。无论农户家内分工、专业承包、专业户和农村非农业人口的产生,还是农村各种新产业的萌生和形成,似乎都是在充满碰撞的道路上听凭偶然性支配的。这里的确有太多的因素在发生相互作用,需求结构、技术结构、运输条件和商业体系,以及社会文化的心理的变化,都会从意想不到的侧面给农村分工分业以复杂的影响。要找寻其中的发展程序或规律,实在是十分困难的工作。但是,考虑到其他一些民族,在向现代化起飞之初,选择了有远见的产业政策而捷足先登的经验,我们还是应当在理论上探讨我国农村分工分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秩序。鉴于过去长期偏重于对分工的各种经济社会后果作研究,而忽略探讨分工分业怎样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分工分业 涨落机制 巨涨落 分工模式 专业户 新结构 产业政策 我国农村 新产业 联产承包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组合”的历史性要求及其在联产承包制中的实现 被引量:2
3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5期4-17,共14页
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特征及其历史性要求农村伟大变革最根本的依据何在中国农村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生在三中全会以来短短几年之中。但是,作为这一变革最有支持力的底蕴——中国农村生产力根本变革的要求,却积蓄得十分久远了。要从根... 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特征及其历史性要求农村伟大变革最根本的依据何在中国农村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生在三中全会以来短短几年之中。但是,作为这一变革最有支持力的底蕴——中国农村生产力根本变革的要求,却积蓄得十分久远了。要从根本上理解已经发生的变革,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对待正在走向纵深的全面改革,首先必须系统地考察中国农村生产力变革的历史性要求。用科学方法把握农村生产力状况,系统认识其内在的变革要求,是极为重要而又困难的。虽然研究生产力问题具有人所共知的重要意义,但是近年围绕农村变革的一系列讨论却表明,对中国农村生产力状况的系统分析,至今还是我们理论研究中相当薄弱的一个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产力 联产承包制 中国农村 重新组合 开发层次 历史性 生产力运动 我国农村 生产力状况 生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发展和农民转移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国青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4期77-82,共6页
一、城乡发展和农民的出路落后国家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走过了和正在走着十分不同的道路。在中国已经走过的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城乡隔离的模式。现在,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城乡隔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以后的发展方式。城... 一、城乡发展和农民的出路落后国家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走过了和正在走着十分不同的道路。在中国已经走过的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城乡隔离的模式。现在,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城乡隔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以后的发展方式。城乡隔离的形成,时间在“困难时期”以后。在此之前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大跃进”,包括大批农民进城,说明那时城乡是沟通的;另一件是人民公社化中的一平二调“共产风”。主要是后一件事,使粮食等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陷入饥饿状态。于是,近两千万职工“挥之即去”,一大部分进城就业的农民又回到了农村,并从此产生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即商品粮户口)的严格界限和城市户口的严格管理。这种“农”与“非”的界限以及城市户口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就业制度(包括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就构成了城乡隔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隔离 就地转移 农民进城 转移方式 城乡发展 农产品 进城就业 生产单位 农村发展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山区的探索——广西梧州地区农村调查报告
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3年第2期17-26,共10页
我国南方广大低山丘陵地区的近期开发,是一个能够对中国农村发展全局发生显著影响的区域发展问题。调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农村发展的宏观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西梧州地区属桂东南丘陵,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作物品种多样、水... 我国南方广大低山丘陵地区的近期开发,是一个能够对中国农村发展全局发生显著影响的区域发展问题。调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农村发展的宏观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西梧州地区属桂东南丘陵,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作物品种多样、水电资源丰富,又有西江水运之利,开放度大。1981年以来,实行生产责任制势头很猛,调整生产结构步子较快。总起来讲,该地区发展潜力大,现有水平中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动。考察这个地区的农村,对于研究以开发山区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农村发展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发展问题 区域发展 广西梧州 水电资源 低山丘陵 生产责任制 作物品种 发展潜力 桂东南 开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4-35,共2页
习近平谈“三农”“要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 “三农” 习近平 农业基础地位 支持力度 富农政策 现代农业 有效供给 党外人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建立准独立信息反馈体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国家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体制初探之二
7
作者 何维凌 王彦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4-10,共7页
本论题前半部分主要是剖析国家决策过程中单通道信息反馈体制的弊病,并提出有关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是论题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参考中国历史的有关情况和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在我国的国家决策过程中建立健全准独立信... 本论题前半部分主要是剖析国家决策过程中单通道信息反馈体制的弊病,并提出有关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是论题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参考中国历史的有关情况和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在我国的国家决策过程中建立健全准独立信息反馈体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一、借鉴和比较:单通道信息系统的补充渠道和多通道的独立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体制 信息系统 决策过程 单通道 信息反馈系统 可行性 中国历史 可能性 战略研究 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开始进入超必需品消费阶段
8
作者 白南生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5期56-63,共8页
一、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必需品,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个消费水平上人们普遍认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些消费品。换言之,是普及程度相当高的那些消费品。非必需品则相反,在相应的消费阶段只有少数人能享受这种消费,普及程度低。在没有供给限制... 一、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必需品,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个消费水平上人们普遍认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些消费品。换言之,是普及程度相当高的那些消费品。非必需品则相反,在相应的消费阶段只有少数人能享受这种消费,普及程度低。在没有供给限制等其他干扰因素的条件下,一般消费品的收入弹性可以作为区分其为必需品或非必需品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必需品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其消费增长速度一般低于人均收入的增加,即其收入弹性小于1;非必需品的普及程度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必需品 消费阶段 消费行为 消费品零售额 消费水平 基本需求 消费决策 连带效应 城镇居民 消费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信息反馈体制析——国家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体制初探之一
9
作者 何维凌 王彦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5期42-48,共7页
一个合理的决策过程,不仅需要一个由高水平的决策者组成的高效率的决策机构,而且还需要一个与决策密切相关的健全的信息系统。本文试图从系统的调节和经制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剖析国家决策过程中单通道信息反馈体制的弊病。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合理的决策过程,不仅需要一个由高水平的决策者组成的高效率的决策机构,而且还需要一个与决策密切相关的健全的信息系统。本文试图从系统的调节和经制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剖析国家决策过程中单通道信息反馈体制的弊病。一、问题的提出国家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对有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安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这种决策就是国家决策,它以政策指令的形式,由下属各级机构贯彻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体制 单通道 决策过程 信息系统 信息传输 决策者 贯彻执行 决策机构 信息反馈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