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9
1
作者 蒋剑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39,42-44,共4页
作为一项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中间业务,理财产品既为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和综合效益,在推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中间业务收入 现状 高端客户 银行战略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消费行为的收入决定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省际验证 被引量:14
2
作者 姜洋 邓翔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4-80,共7页
收入是西方消费理论的轴心,是理解居民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不过对收入与消费关系的不同理解会得出不同的政策涵义。本文将前期收入、当期收入和预期收入进行分解,基于跨期最优消费行为模型,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解释... 收入是西方消费理论的轴心,是理解居民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不过对收入与消费关系的不同理解会得出不同的政策涵义。本文将前期收入、当期收入和预期收入进行分解,基于跨期最优消费行为模型,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解释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大部分原因,其中当期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断加强,尤其是农村居民的预期收入感受非常显著。由此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函数 居民消费行为 当期收入 预期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监管问题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邸磊 杨建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4,共3页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进行金融改革、顺应时代大势的必然举措;而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必然会导致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首先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与其相适合的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进行金融改革、顺应时代大势的必然举措;而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必然会导致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首先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与其相适合的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银行监管原则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银行进行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银行监管 监管原则 相关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洋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9期66-72,共7页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核心在于居民消费不振,而居民消费不足的短板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与西方消费者以及中国城镇消费者不同,中国农户消费模式表现出短视、阶段性特点,储蓄动机强而消费动机弱。农村群体性消费习惯初步形...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核心在于居民消费不振,而居民消费不足的短板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与西方消费者以及中国城镇消费者不同,中国农户消费模式表现出短视、阶段性特点,储蓄动机强而消费动机弱。农村群体性消费习惯初步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并在体制变迁引致的农户收支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合成了农户居民"跨时消费、代际传递"消费模式。实证的结论进一步表明,农户收入、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约束几乎解释了农户居民消费函数的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 中国农户 行为研究 城镇消费者 居民消费不足 消费模式 不确定性 信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微博营销运行评价和策略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车宁 李玉生 《农村金融研究》 2012年第11期34-37,共4页
微博渠道的兴起及其在互联网世界的广泛使用"颠覆式"地革新了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使用微博渠道宣传、推广自身的品牌、产品,可以使银行更近距离地贴近市场,根据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达到改善客户关系,拓展业务市场的目的。... 微博渠道的兴起及其在互联网世界的广泛使用"颠覆式"地革新了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使用微博渠道宣传、推广自身的品牌、产品,可以使银行更近距离地贴近市场,根据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达到改善客户关系,拓展业务市场的目的。然而,对新兴事物的把握总需要一定过程,从各主要商业银行对微博营销的实际运用看,仍存在着缺乏统筹管理,内容结构僵化等问题。本文认真梳理了微博营销运行的一般规律,实证考查了工农中建交招等行的微博营销运行情况,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销模式 商业银行 运行评价 产品设计 贴近市场 客户需求 客户关系 业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银行经营变局及策略应对
6
作者 姜洋 郭光磊 《农村金融研究》 2013年第7期49-53,共5页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撬动的是商业银行的根本,在商业银行诸多传统经营领域形成重合点,藉由持续升级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融资、金融服务等职能。银行需要加快自身调整,以融入这场数字化变革,具体来说就是紧盯...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撬动的是商业银行的根本,在商业银行诸多传统经营领域形成重合点,藉由持续升级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融资、金融服务等职能。银行需要加快自身调整,以融入这场数字化变革,具体来说就是紧盯三件事:前台紧盯产品,并持续创新;后台紧盯数据,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及价值转化能力;内部管理紧盯效率,以客户为中心构建有利于快速响应市场、提升经营效率的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经营 数字化时代 信息处理能力 以客户为中心 经营效率 经营领域 支付结算 金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金融政策地区的银行创新应对策略研究
7
作者 姜洋 《农村金融研究》 2013年第10期38-43,共6页
为应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发展,近两年来,国内金融改革加速。2012年至今,我国相继成立了多个特殊金融地区,政策内容逐步开放和细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难得契机。论文对这些地区的特殊金融政策... 为应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发展,近两年来,国内金融改革加速。2012年至今,我国相继成立了多个特殊金融地区,政策内容逐步开放和细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难得契机。论文对这些地区的特殊金融政策进行解读,提出了对接政策的八个银行产品创新方向,以及建立"微创新、源信息、绿色通道"三个创新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政策 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 实体经济 金融改革 政策内容 业务经营 创新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三农”产品创新平台 提升“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8
《农村金融研究》 2009年第12期42-46,共5页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强化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实施经营转型战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服务“三衣”,产品先行。
关键词 服务“三农” 产品创新平台 产品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银行 股份制改革 整体改制 商业运作 稳步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行“三农”个人产品创新工作探析
9
作者 关芳 陈清长 翟惠娴 《农村金融研究》 2012年第9期49-52,共4页
2008年,农业银行确立了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后,"三农"个人产品创新工作稳步推进,陆续推出了47项全国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关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有效促进了"三农"个人业务的快速发展。但随... 2008年,农业银行确立了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后,"三农"个人产品创新工作稳步推进,陆续推出了47项全国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关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有效促进了"三农"个人业务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同业竞争加剧,"三农"个人产品服务能力下降、功能不足问题逐渐显现。论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的经济金融形势,剖析了农行"三农"个人产品存在的不足,进而为深入推进"三农"个人产品创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个人业务 产品创新 农行 农村居民收入 经济金融形势 农村地区 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资产具有财富效应吗?——来自京、津、沪、渝面板数据的验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霞 姜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80,共6页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包括股票、房产在内的居民资产逐渐成为财富效应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内需不振"、"股市泡沫"和"房价争论"的背景下,资产财富效应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消费者跨期最优选择...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包括股票、房产在内的居民资产逐渐成为财富效应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内需不振"、"股市泡沫"和"房价争论"的背景下,资产财富效应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消费者跨期最优选择模型,利用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的城镇居民面板数据,分析的结论表明,中国股市升值和房价上涨引致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其中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几乎为零,股票的财富效应为负。旨在通过房地产拉动居民内需的政策效果微弱,甚至适得其反;而股票市场的"慢牛"升值更有利于形成正的消费预期,现阶段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总量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效应 消费者行为 面板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务流程外包的动态道德风险防范机制及其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康枫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4,共7页
在长期业务流程外包(BPO)的合作关系中,发包方面临如何对承包方动态道德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问题。系统分析了BPO道德风险问题,在无道德风险和静态道德风险基准情形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动态道德风险及其防范机制,发现在综合承包方个人理性... 在长期业务流程外包(BPO)的合作关系中,发包方面临如何对承包方动态道德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问题。系统分析了BPO道德风险问题,在无道德风险和静态道德风险基准情形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动态道德风险及其防范机制,发现在综合承包方个人理性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的防范机制中,贴现因子是影响防范机制执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防范机制的基本逻辑进行直观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流程外包 重复博弈 动态道德风险 贴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