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查抄地方志农史资料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曾京京 《农业考古》 2020年第4期213-224,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沐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之时代东风,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中国大陆开展地方志中农业史资料的查抄工作。从1955年到1963年,以十数位研究人员带领一百余位临时工,历时八载,纵横万里,从8500多种方志中摘录出6000万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沐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之时代东风,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中国大陆开展地方志中农业史资料的查抄工作。从1955年到1963年,以十数位研究人员带领一百余位临时工,历时八载,纵横万里,从8500多种方志中摘录出6000万字679册农史资料,分类装订为"方志物产""方志分类""方志综合"三大部分。查抄工作首重全面掌握全国方志书目,编制《全国方志总目》以协调各地查抄工作;以现代农学分类为参照,摘录范围涵盖当时农业院校大多数学科门类。为保证资料准确实用,制定看、抄、校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三校规定。在总体查抄结束后,1961至1963年再一次组织研究人员赴全国各地大规模核查资料,校对文字、核对书目、核对作者、核对成书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查抄方志农史资料融近代新学知识门类与中国传统文献整理方法于一炉,不仅为农史学科向纵深挺进打下重要基础,也为传统文献的整理利用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方志查抄 农史资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万国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纪实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京京 《古今农业》 2020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于1955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由政府直接设立的农史研究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积极营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为成立专门的农史研究机构提供了前所未...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于1955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由政府直接设立的农史研究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积极营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为成立专门的农史研究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从学术史上看, 1924至1937年,万国鼎等学者在原金陵大学大规模收集整理中国农业史资料,以及此后万国鼎个人长期坚持的学术积累,为农遗室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文献基础。1954年夏秋,万国鼎先生对整理祖国农业遗产的工作内容、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1955年春夏,南京农学院金善宝院长与农业部就开展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磋商。金善宝院长和万国鼎先生从行政与学术两方面共同促成了这一国家级农史研究机构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农业遗产 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座谈会 金善宝 万国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业伦理挖掘与研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卢勇 余加红 《古今农业》 2018年第4期85-95,共11页
中华文明垂万年而不衰,世所罕有,究其根本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与支撑。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诸多农业伦理的理... 中华文明垂万年而不衰,世所罕有,究其根本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与支撑。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诸多农业伦理的理念,对当今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三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寻找一些新的灵感与思想,古为今用,能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很好的借鉴与有益之参考,从而推进农村整体发展以及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伦理思想 乡村振兴 龙脊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时代转向及历史方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加晋 卢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73,共14页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全面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思维与目标导向出发,辨析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转向并判断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方位,既正当其时,又...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全面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思维与目标导向出发,辨析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转向并判断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方位,既正当其时,又尤为必要。以1920年为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农业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向,从以古鉴今、优先保护到转化利用的原则转向,以及从知识挖掘、战略方案到乡村铸魂的路径转向。由三大时代转向进程中所彰显的基本规律与时代特征可以判断:新时代下,农业文化遗产正处于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螯合的历史方位,今后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可能会进一步穿透、聚焦并呈现以“农民利益”为逻辑起点、以“农业文化”为核心价值及以“乡村社会”为重点领域的基本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时代转向 历史方位 战略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红中 白艳莹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保护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传统栽培模式难以为继、缺乏可以聚焦传承人、农民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须要做好更加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工作,进一步研究其历史源流及影响,建立和完善保护利用与监督机制,构筑与农民一体的利益共享与补偿体系,还要扩大在高科技、高增加值和文化领域的投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综合价值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作 文化遗产 农业历史 敖汉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与重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日本佐渡岛朱鹮—稻田共生系统”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勇 王思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日本的本土朱鹮虽然在21世纪初灭绝,但是中国陕西洋县朱鹮的发现和人工培育成功,给了日本人重构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希望。他们分批次从中国引进朱鹮培育繁殖,在佐渡岛再现了朱鹮与人类共生的和谐状态,并借此于2011年申报成为联... 日本的本土朱鹮虽然在21世纪初灭绝,但是中国陕西洋县朱鹮的发现和人工培育成功,给了日本人重构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希望。他们分批次从中国引进朱鹮培育繁殖,在佐渡岛再现了朱鹮与人类共生的和谐状态,并借此于2011年申报成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日本通过对中国朱鹮鸟的引进与组织重构,重新补全了GIAHS所需的重要元素,同时注重打造复合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系列产品开发相结合,这些都给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很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日本 引进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明清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灾荒发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滔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285-288,308,共5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效益 明清时期 水旱灾害 生态系统 经济开发 人口压力 生态平衡 社会经济效益 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畜牧科研机构的建立及畜禽养殖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4-70,共7页
18 4 0年以来 ,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战争频仍 ,我国畜牧科技现代化发展遭遇极大困难 ;在全国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 ,克服重重困难 ,不仅建立了许多畜牧科技机构 ,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如畜禽饲养研究... 18 4 0年以来 ,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战争频仍 ,我国畜牧科技现代化发展遭遇极大困难 ;在全国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 ,克服重重困难 ,不仅建立了许多畜牧科技机构 ,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如畜禽饲养研究、繁殖研究、畜种改良试验等 ,为我国现代畜牧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顾我国近代畜牧科技发展历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科研机构 畜禽养殖研究 牧草研究 中国 近代 研究进展 畜禽饲养 繁殖 畜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三) 被引量:3
9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387-397,385,共12页
关键词 公元前 吕氏春秋 周礼 春秋战国 编者按 左传 孟子 郑玄注 植物生长 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业的转化:西欧经历与中国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家炎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1-26,共26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业 十九世纪 现代农业 西欧 农业发展 有机农业 农产品 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 十八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二) 被引量:2
11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390-398,共9页
二、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气象】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使用夏历《竹书纪年》:“禹元年壬子颁夏时于邦国。”【水利】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禹治水,创造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二、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气象】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使用夏历《竹书纪年》:“禹元年壬子颁夏时于邦国。”【水利】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禹治水,创造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昬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史记·夏本纪》卷二:“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 甲骨文 丝织物 竹书纪年 编者按 卜辞 青铜时代 小雅 气象 贮藏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年表(一)(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000年)
12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294-301,153,共9页
说明一、本表始于公元前6000年,止于公元1911年,即起自有据可考的时期,止于封建王朝结束,共约8000年历史。二、本表编辑的方法是: 1.以历史朝代分阶段(新石器时代划为一个阶段)。每段分气象(附历法)、土地利用、水利、农具、肥料、作物... 说明一、本表始于公元前6000年,止于公元1911年,即起自有据可考的时期,止于封建王朝结束,共约8000年历史。二、本表编辑的方法是: 1.以历史朝代分阶段(新石器时代划为一个阶段)。每段分气象(附历法)、土地利用、水利、农具、肥料、作物(附育种)、耕作栽培、植保、贮藏加工、园艺、茶叶、畜牧、兽医,蚕桑、养蜂与经济昆虫、渔业等十六项,编排也按此顺序。每项再按年代先后编排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 考古学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遗址 发掘报告 贮藏加工 耕作栽培 出土 文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五)
13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424-430,438,共8页
(续前)【植保】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粘虫见于记载,时称虸蚄《氾胜之书》:“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氾胜之书辑释》35页)
关键词 公元前 齐民要术 四民月令 郭璞 说文解字 辑释 西京杂记 论衡 记载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经济与小农生产——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导论
14
作者 曹幸穗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238-244,共7页
一、旧中国苏南农村土地占有的演变型式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世界经济系统”,苏南平原的农业商品化因此而高速发展起来。农产商业化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商品化。农村的土地占... 一、旧中国苏南农村土地占有的演变型式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世界经济系统”,苏南平原的农业商品化因此而高速发展起来。农产商业化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商品化。农村的土地占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比以往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小农生产 苏南农家经济 土地占有演变型式 家庭农场 家庭副业经营 生活资料商品化 农村租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加晋 卢勇 李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乡村审美活动兴起并确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大美所在。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不同于传统审美对象的美学特性,其独特性的根本来源是功利性和群体性的农民生产实践,这也决定了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域,须介入式审美以引发审美经验。美学价值的重塑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美学理论与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审美 美学价值 审美经验 美丽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与分析 被引量:50
16
作者 伽红凯 卢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1,共9页
农业文化遗产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区域,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也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导致的农户保护意识薄弱与短视行为频发;二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到... 农业文化遗产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区域,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也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导致的农户保护意识薄弱与短视行为频发;二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形成的保护主体结构性缺失与生产技艺的传承困境。构建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具体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地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由此提出应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作用,立足农业文化遗产地固有的优势资源禀赋,逐步完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将比较优势逐步放大,形成“虹吸效应”,打造遗产地区域经济“增长极”,进而在特殊资源禀赋的保护过程中实现乡村振兴。最后,就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如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提出相关建议:一是以评促建,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二是擦亮招牌,文旅结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弘扬传统,营造和谐自信的文明乡风;四是加强监管,构建持续高效的农业遗产共同体;五是以点带面,以产业兴旺促进区域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农业技术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长年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根据近三十年来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陕西西安半坡村以及其它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可以肯定地说: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已从事农业生产和牲畜饲养了。当然,它们的原始远早于此。当时,人们的生产活... 根据近三十年来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陕西西安半坡村以及其它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可以肯定地说: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已从事农业生产和牲畜饲养了。当然,它们的原始远早于此。当时,人们的生产活动情况大致是: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一带等地区的许多氏族部落,一般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综合经济;边远的草原地区的许多氏族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黄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 新石器时代遗址 作物生产 氏族部落 生产工具 自然条件 粮食生产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业史事分类编年 被引量:4
18
作者 章楷 《古今农业》 1997年第3期76-89,64,共15页
说明:1.本《编年》收录的材料限于综合性的农业学校,单科的农业学校将收入该学科的《编年》中,例如林业学校将收录在《近代林业史事编年》内。2.本《编年》以高等综合性的农业学校为主,中初等农业学校只收录早期开办的或有特定性质的一... 说明:1.本《编年》收录的材料限于综合性的农业学校,单科的农业学校将收入该学科的《编年》中,例如林业学校将收录在《近代林业史事编年》内。2.本《编年》以高等综合性的农业学校为主,中初等农业学校只收录早期开办的或有特定性质的一些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院 农业专科学校 农业学堂 高等农业学校 中国近代 专修科 畜牧兽医 农业史 农艺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略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文韬 《古今农业》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农业哲学思想和农学思想两个层次。我们在这篇短文中准备只讨论中国传统农业哲学的主要内容,而农学思想方面的内容将另文论述。 中国传统哲学同传统农学有着难分难解的血肉联系,这是因为传统农学往往采...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农业哲学思想和农学思想两个层次。我们在这篇短文中准备只讨论中国传统农业哲学的主要内容,而农学思想方面的内容将另文论述。 中国传统哲学同传统农学有着难分难解的血肉联系,这是因为传统农学往往采用传统哲学的概念和范畴来阐发农学理论和原理。中国传统农学中常用的哲学概念和范畴主要有:三才、元气、阴阳、五行、圜道、尚中等,我们在这里对其主要内容作以下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哲学 中国传统农学 农学思想 元气论 五行说 农业生态系统 天地人 生态农学 《知本提纲》 农事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业史事分类编年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楷 《古今农业》 1997年第2期74-82,共9页
《中国近代农业史事分类编年(以下简称“编年”)》,是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约一个世纪中,我国农业上所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件,按其性质分类辑集,照年代前后顺序编排而成。本《编年》年代全用公历,地名一律用当时地名。本... 《中国近代农业史事分类编年(以下简称“编年”)》,是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约一个世纪中,我国农业上所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件,按其性质分类辑集,照年代前后顺序编排而成。本《编年》年代全用公历,地名一律用当时地名。本《编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验场 农业史 国民政府 陕甘宁边区 农学会 农事 中央农业实验所 北洋政府 农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