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否促进小麦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基于河南、山东、山西的农户调查证据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英楠 尹彦舒 +1 位作者 张康洁 尹昌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181,共10页
农户绿色生产转型能在一定程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缓解农业环境压力,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程度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河南、山东、山西1018份农户调研数据,在运用有限混合模型测算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度的基础上,... 农户绿色生产转型能在一定程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缓解农业环境压力,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程度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河南、山东、山西1018份农户调研数据,在运用有限混合模型测算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度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模型)构建反事实假设,估计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度的平均处理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小麦种植户生产方式可依据相关指标划分为传统生产方式与绿色生产方式两类,进行绿色生产的小麦种植户占比20.33%,其化肥减施量为363.35 kg/hm^(2),农药投入费用降低418.73元/hm^(2)。②施肥服务与植保服务对小麦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109和0.152。相较于施肥服务,植保服务对小麦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促进作用更强,农户购买施肥、植保服务后,相应每公顷化学投入品成本分别降低204.06元和284.56元。③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参加过农技培训的农户与兼业农户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绿色生产转型效应更为显著。为此,应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加强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扶持、引导不同禀赋的农户合理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小麦种植户 绿色生产转型 平均处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感知、社会学习与稻农绿色生产行为——基于安徽、湖北867户农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康洁 尹昌斌 CHIEN Hsiaoping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1,共13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产地环境安全的守卫者,农户对绿色生产行为的采纳直接关系到上述战略能否实现。立足社会心理学视角,以长江流域安徽、湖北两省867户稻农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M...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产地环境安全的守卫者,农户对绿色生产行为的采纳直接关系到上述战略能否实现。立足社会心理学视角,以长江流域安徽、湖北两省867户稻农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预期感知、社会学习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农对不同技术的采纳决策存在一定的关联效应,主要表现为互补性;预期感知、社会学习对稻农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社会学习中的角色示范和预期感知中的预期收益和预期生态环境感知可促进稻农进行绿色生产。此外,社会学习可正向调节预期感知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即进行过社会学习的稻农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预期感知更强,更易采纳绿色生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感知 社会学习 绿色生产行为 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质量保护背景下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动机研究——基于南方稻区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康洁 李福夺 尹昌斌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7,共13页
探讨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动机对揭示行为发生过程进而制定支持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识别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动机的科学范畴,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农户禀赋影响采纳动机的理论解析模型,并利用中国南方稻区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 探讨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动机对揭示行为发生过程进而制定支持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识别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动机的科学范畴,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农户禀赋影响采纳动机的理论解析模型,并利用中国南方稻区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采纳绿肥稻作系统的动机存在相对积极的内部动机与相对消极的外部动机,同一农户的采纳动机具有多重复合性特征,而整个农户群体则以内部经济动机为主。与持外部动机的农户相比,拥有丰富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农户更可能持有采纳绿肥稻作系统的内部动机,而家庭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等经营和自然禀赋较差的农户采纳绿肥稻作系统更倾向于持有外部动机。与持非经济动机的农民相比,持有经济动机的农民相对年轻,家庭农业劳动力偏多、农业收入比重偏高,而兼业经营农业的农户更倾向于持有采纳绿肥稻作系统的非经济动机。与持社会关系动机的农民相比,持有补偿激励动机的农民大多是男性,家庭所经营的耕地面积较大,而拥有承包地的农户采纳绿肥稻作系统更倾向于持有社会关系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禀赋 绿肥稻作系统 行为动机 南方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宗芳 易小燕 尚惠芳 《农业展望》 2021年第12期77-87,共11页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衡量区域内耕地保护状况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内容宽泛、纷繁复杂,因而需要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整理。基于此,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构建国内外2001—2020年耕地资源安全评...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衡量区域内耕地保护状况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内容宽泛、纷繁复杂,因而需要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整理。基于此,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构建国内外2001—2020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发文量逐年上升,但是重要的作者之间的合作还比较少,各个机构之间联系强度较弱;大尺度范围的行政区域是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主要范围,耕地质量、生态安全评价成为当前研究关注的热点,定量与综合分析成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主要趋势。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即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研究范围趋于多样化、研究内容趋于综合性、研究方法趋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 CiteSpace可视化图谱 耕地质量安全评价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梯田区稻鱼共作模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珂 易小燕 +1 位作者 张英楠 尹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619-10630,共12页
哈尼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稻鱼共作这一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对农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农产品价值增值具有积极作用。揭示稻鱼共作模式的碳足迹和经济效益,可以客观评估该模式... 哈尼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稻鱼共作这一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对农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农产品价值增值具有积极作用。揭示稻鱼共作模式的碳足迹和经济效益,可以客观评估该模式是否符合哈尼梯田这一传统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有研究大多以示范区田间试验为基础,不能全面反映小农户家庭的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基于哈尼梯田区4县12乡镇20村,共计38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比较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碳足迹,同时计算两种模式的净收益以及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研究发现:(1)哈尼梯田稻鱼共作模式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单位面积碳足迹为5988.42kgCO_(2)-eq/hm^(2),低于水稻单作模式的6347.90kgCO_(2)-eq/hm^(2);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15kgCO_(2)-eq/元和0.22kgCO_(2)-eq/元。(2)对于稻鱼共作模式,生产过程碳足迹和农资投入碳足迹分别占比为60.19%和39.81%,CH_(4)、N_(2)O和化肥投入是碳足迹的重要组成,分别占据41.85%、16.15%和37.86%;对于水稻单作模式,CH_(4)、N_(2)O和化肥投入的碳足迹占比分别为39.42%、17.34%和41.20%。(3)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净收益分别为26911.46元/hm^(2)和19049.66元/hm^(2),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分别为26531.02元/hm^(2)和18646.37元/hm^(2)。研究建议,充分重视稻鱼共作在农业碳减排领域的积极贡献,深入明确实现减排的关键环节,强调稻鱼共作在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保护传承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作 水稻单作 碳足迹 经济效益评价 哈尼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户受偿意愿视角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珂 庞洁 尹昌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CVM),Tobit模型,分位数回归(QR)。研究结果:(1)69.46%的受访农户对现行生态公益林标准并不满意,农户期望的补偿标准为38.54~48.29元/(亩...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CVM),Tobit模型,分位数回归(QR)。研究结果:(1)69.46%的受访农户对现行生态公益林标准并不满意,农户期望的补偿标准为38.54~48.29元/(亩·年),约为现行标准的3.85~4.83倍;(2)农户的个体特征、资源禀赋、主观认知、政策参与均是影响其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其中,林地比重、政策满意度、是否享有政策对受偿意愿的作用明显;(3)若在提升补偿标准的同时制定差异化补偿,相较于新参与政策的农户,应优先提高对原先已参与政策农户的补偿,且林地比重应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研究结论:应参考农户受偿意愿,适当提升公益林补偿标准;可结合农户异质性,探索差异化补偿;加强宣传,提升农户森林保护意识和政策满意度;同时,通过公共建设和产业扶持,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补偿标准 受偿意愿 条件价值法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动机、消费习惯对生态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以绿肥稻米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福夺 尹昌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77-1890,共14页
引导消费者合理付费不仅有利于推动生态农产品市场培育和发展壮大,对改善居民健康、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绿肥稻米为例,以中国南方长沙、武汉、南昌、合肥4个省会城市的974份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条... 引导消费者合理付费不仅有利于推动生态农产品市场培育和发展壮大,对改善居民健康、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绿肥稻米为例,以中国南方长沙、武汉、南昌、合肥4个省会城市的974份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评估消费者对绿肥稻米溢价支付水平;之后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究消费动机、消费习惯对消费者支付意愿(WTP)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检验外部环境认知对消费动机影响支付意愿的调节效应。研究显示,消费者绿肥稻米平均溢价支付水平为61.69%,由溢价比和普通大米价格计算的溢价值为3.27元∙kg^(−1)。外部环境认知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影响程度最大,安全动机和环保动机也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积极的外部环境认知可以通过强化消费者的安全和环保动机显著提升其支付意愿。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女性、家庭中有儿童以及家庭收入较高、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更愿意为绿肥稻米支付较高的溢价。据此,提出应通过优化绿肥稻米定价机制、强化消费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改善消费动机等来完善绿肥稻米市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稻米 消费动机 消费习惯 外部环境认知 溢价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种养一体化奶牛场环境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显雷 师博扬 +2 位作者 张英楠 龙昭宇 尹昌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44-3955,共12页
准确评估种养一体化奶牛场的经济性能与环境绩效,是相关支持政策制定的基础,也是促进奶业低碳生产的关键.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对非种养一体化奶牛场(non-IPBS)和种养一体化奶牛场(IPBS)养殖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水消耗、... 准确评估种养一体化奶牛场的经济性能与环境绩效,是相关支持政策制定的基础,也是促进奶业低碳生产的关键.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对非种养一体化奶牛场(non-IPBS)和种养一体化奶牛场(IPBS)养殖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水消耗、土地占用等环境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non-IPBS生产1t标准牛奶(FPCM)的净收益为1427元,而IPBS的实际净收益提高7%,如果青贮玉米自给率从当前的32%提升到100%,则实际净收益将提高19%,同时,该净收益的提高率取决于耕地流转费用,临界点为14695元/hm^(2);相比non-IPBS,IPBS生产1tFPCM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水消耗、土地占用分别减少6%、6%、5%、7%,如果青贮玉米自给率提升到100%,则相应减少16%、16%、11%、14%.IPBS在降低青贮玉米种植的化肥施用、解决养殖场粪便污染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提升养殖经济效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分析 种养一体化奶牛场 牛奶生产 环境成本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介入何以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基于南方稻区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福夺 尹昌斌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4,共12页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离不开农户对绿色生产要素的应用。绿肥作为一种传统的绿色农业要素,研究农户种植意愿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基于南方稻区1 217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农户绿肥...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离不开农户对绿色生产要素的应用。绿肥作为一种传统的绿色农业要素,研究农户种植意愿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基于南方稻区1 217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对政府介入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政府介入方式对农户意愿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良好的政府形象、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均会正向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而政府过度监管不利于农户产生绿肥种植意愿。此外,受教育程度更高、身体更健康、担任村干部的农民更愿意种植绿肥,而兼业经营的农户绿肥种植意愿较低。基于此,提出完善绿肥种植监管体制、优化生态补偿机制、提升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来促进绿肥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绿色农业要素 绿肥 政府介入 农户禀赋 种植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