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宝玉 王洪君 +2 位作者 杨建 刘世荣 葛剑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简要叙述了土壤呼吸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土壤呼吸测定方法,并对土壤呼吸组分区分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和评述,最后提出土壤呼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测定方法 呼吸组分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混剂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宝玉 张林 +2 位作者 滕轶 孙海芹 黄选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62-65,共4页
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 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剂土的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的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的硬度是混剂土硬度的5.2—3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水分常数 膨胀率 土壤硬度 土壤密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中保水剂应用造林成本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宝玉 王志彬 +3 位作者 张岩 张卫强 王洪君 张玉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3,共5页
为了比较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保水剂造林和常规造林成本,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和康保县为例,对其应用保水剂造林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利用保水剂造林成本较高。但此方法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减少补植工作量或重造次数,也就相应降... 为了比较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保水剂造林和常规造林成本,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和康保县为例,对其应用保水剂造林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利用保水剂造林成本较高。但此方法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减少补植工作量或重造次数,也就相应降低了造林成本。保水剂作用发挥是在有降水或者提前吸水的条件下,因而选用保水剂造林时,要因地而异,选择合适的保水剂类型。只有掌握了使用比例、方法,选好造林季节,保水剂造林效果才能保证,成本方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保水剂 造林 成本 成活率和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陈宝玉 王洪君 +3 位作者 滕轶 孙海芹 杨建 黄选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32-36,共5页
为了研究保水剂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温度和水分运动规律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保水剂后能够调节土壤温度的变化,提高... 为了研究保水剂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温度和水分运动规律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保水剂后能够调节土壤温度的变化,提高土壤的保温性能,使土壤的昼夜温差减小;对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混剂土中的水分会向四周的干燥土壤扩散,其扩散距离是对照的2倍,而含水率仍在16%~19%之间,土壤中加入保水剂后,混剂土所保持的水分86.7%~88.4%为有效水(0~1.5MPa)。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混剂土的保温效果、抑制水分蒸发效果越好,土壤水分扩散相同的距离,混剂土的含水量越高,从而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水势 混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肥浓度下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的时空累积特征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宝玉 王洪君 +3 位作者 曹铁华 梁烜赫 杨建 任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74-2280,共7页
针对磷肥是水稻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吉林省九台市饮马河老稻田区,开展5种磷肥浓度处理对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Cd和Pb的时空累积、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磷肥中Cd和Pb含量高于土壤背景值... 针对磷肥是水稻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吉林省九台市饮马河老稻田区,开展5种磷肥浓度处理对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Cd和Pb的时空累积、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磷肥中Cd和Pb含量高于土壤背景值,但没有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限定范围。磷肥施入土壤后,部分滞留在土壤里,少量向地上部分迁移,水稻根部累积重金属含量较高。随水稻生育期的变化,成熟期重金属在根、叶和籽实累积量最大,茎的重金属累积量在孕穗期达到最大。重金属Cd在水稻各器官的迁移能力为根>籽粒>叶>茎,Pb的迁移能力为根>叶>籽粒>茎,Cd在水稻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要明显强于Pb。磷肥施用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模拟,相关性检验显示重金属累积量与磷肥施用浓度均达到显著相关(P<0.01)(除根中Cd含量与磷肥浓度达到0.05显著水平),说明水稻栽培生产中过量使用磷肥,能产生重金属对土壤和稻米的污染,进而导致重金属对人畜健康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时空累积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