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系统研发
1
作者 陈晓静 赵晓燕 +8 位作者 贺子康 林佳 李佳乐 申家炜 樊景超 闫燊 王健 张建华 周国民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的构建是农业科学数据分析挖掘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将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集成,将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关联和整合,形成更全面的数据池,支持跨领域跨学科数据的自动分析挖掘,发现隐藏的知识、模式和... 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的构建是农业科学数据分析挖掘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将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集成,将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关联和整合,形成更全面的数据池,支持跨领域跨学科数据的自动分析挖掘,发现隐藏的知识、模式和趋势。本研究构建了包含农业、作物、基因、序列等相关28个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的数据库,制定了农业科学数据本体存储标准,搭建了基于HugeGraph图数据库的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建立“数据集-数据记录-信息实体”映射关系机制,并且设计了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系统技术框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导入、自动管理和本体网络可视化等功能,突破当前农业本体数量多、数据量大、缺少专有系统进行管理等突出问题,研发了集大规模多格式农业科学数据本体导入、本体管理、本体内和跨本体映射关系编辑、本体网络可视化等四大类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系统,有力提升了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管理能力,支撑海量数据资源高效语义关联发布以及跨领域跨学科的数据自动聚合,为农业科学数据在线分析挖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数据 农业科学数据本体库 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 农业科学数据本体网络系统 本体网络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学数据在线分析挖掘平台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李佳乐 林佳 +3 位作者 贺子康 王健 张建华 周国民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随着数据驱动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农业科学数据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科学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方法与技术研究也不断发展。围绕农业科学数据分析挖掘存在数据语义孤岛严重,以及数据挖掘工具不全、不配套与场景... 随着数据驱动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农业科学数据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科学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方法与技术研究也不断发展。围绕农业科学数据分析挖掘存在数据语义孤岛严重,以及数据挖掘工具不全、不配套与场景适应性差等突出问题。本文设计了平台架构,构建了分析挖掘引擎,加载了典型和专业分析挖掘算子工具,形成了农业科学数据在线分析挖掘平台,包括数据层、领域数据分析工具层、自动化挖掘框架层、在线分析引擎,以及用户界面层5个层次,开发了数据管理、组件管理、场景管理、挖掘分析4大功能模块。平台具备应用场景管理、在线分析、自动化挖掘等功能,突破“数据资源—分析工具—应用场景”衔接不畅的问题,形成集数据资源、分析模型、组件工具、场景分析和标准流程于一体的在线分析挖掘应用环境,支撑从“数据聚合—挖掘分析链—在线分析—场景应用”的农业科学数据在线分析挖掘全过程,实现超大规模数据及不同场景分析应用的并发在线交互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数据 在线分析挖掘 平台设计 场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现代农业转型: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3
作者 孔繁涛 赵仁杰 +2 位作者 张鑫蕊 刘振虎 曹姗姗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农业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智慧农业不仅能够提升农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农业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智慧农业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技术层面,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而在管理方面,则强调通过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此外,政策支持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保障数据安全。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智慧农业建设中来,形成多方协同的良好局面。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智慧农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一是深化技术研发,二是加强跨领域合作,三是注重实践经验总结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技术创新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棉花强国的思考——走适度规模、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量:4
4
作者 毛树春 杜远仿 +6 位作者 张宁宁 李鹏程 冯璐 程思贤 马小艳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比较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人均棉花占有量和相关重要技术等,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供参考。采集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生产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等系统性数据,用对比分析方法... 比较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人均棉花占有量和相关重要技术等,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供参考。采集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生产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等系统性数据,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来说我国和巴西是全球棉花生产大国中单产较高的国家,2020/2021年度以来巴西棉花单产有超越我国的趋势。我国原棉品质位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明显差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原棉品质强国,国产高品质原棉短缺率高达58.5%。2000―2019年我国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平均为4.51 kg,仅为同期美国的37.6%。我国是全球棉花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对标棉花强国提出以国产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不低于4.2 kg,底线面积333.3万hm^(2)和底线产量600万t作为建设棉花强国的基础指标。建设棉花强国要走适度规模、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进一步优化全国棉区布局,坚持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之路,实现我国高品质棉花的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中国 美国 强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作物黄萎病生防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张亚林 冯鸿杰 +6 位作者 冯自力 王大光 刘元元 魏锋 周京龙 赵丽红 朱荷琴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78,共5页
本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棉菌乐土”,为明确其对棉花、番茄、辣椒、西瓜等多种作物黄萎病的生防效果,采用随水滴灌的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为62.43%~72.52%,棉花增... 本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棉菌乐土”,为明确其对棉花、番茄、辣椒、西瓜等多种作物黄萎病的生防效果,采用随水滴灌的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为62.43%~72.52%,棉花增产11.61%~15.80%,同时,提高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改善马克隆值,纤维品质明显提升。此外,微生物菌剂对番茄、辣椒、西瓜等多种作物黄萎病也有防控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64.41%、63.16%、61.62%,增产幅度分别为13.83%、12.00%、12.73%。综上,该微生物菌剂对多种作物黄萎病均有良好生防效果,具有广谱作用,可用于大田作物黄萎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 棉花 番茄 辣椒 西瓜 微生物菌剂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Glu-D1位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条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燕 周红伟 +4 位作者 叶皓炫 张晓科 郭波莉 赵海燕 张影全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是影响面条产品质量的关键蛋白组分,其中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s对面团及面制品的品质贡献效应最大。为明确Glu-D1位点不同HMW-GS对3类主要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小偃22遗传背景下Glu-D1位...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是影响面条产品质量的关键蛋白组分,其中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s对面团及面制品的品质贡献效应最大。为明确Glu-D1位点不同HMW-GS对3类主要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小偃22遗传背景下Glu-D1位点HMW-GSs分别为2+12、3+12、4+12和5+10的4个BC6F4代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比较了4种亚基对鲜湿面、挂面以及冷冻熟面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其他亚基相比,含有3+12亚基的鲜湿面具有较好的烹调吸水率和较低的烹调损失率,同时硬度、弹性、回复性、咀嚼性等较好;含有3+12亚基的挂面最佳煮制时间短、烹调吸水率较高、烹调损失率较低,而含有2+12亚基的挂面硬度和咀嚼性适中、黏附性低、回复性较高;含有3+12和2+12亚基的冷冻熟面冻藏稳定性较好,含有3+12亚基的冷冻熟面硬度适中,咀嚼性较高,整体质构特性表现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面条专用小麦品种选育、专用加工原粮选择、专用粉开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W-GS Glu-D1位点 鲜湿面 挂面 冷冻熟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研究
7
作者 王淳 刘冰 +1 位作者 路伟 陆宴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为明确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棉田不同生育期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的动态变化、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棉蚜Aphis gossypii在整个棉花生育期都是主要害虫,棉长管蚜Acy... 为明确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棉田不同生育期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的动态变化、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棉蚜Aphis gossypii在整个棉花生育期都是主要害虫,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的为害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和叶螨主要发生在花铃期。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发生时期主要在苗期至蕾期,草蛉和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主要在花铃期发生。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空间生态位随棉花生育期显著变化。从棉花苗期至花铃期,害虫中以棉蚜、棉长管蚜、蓟马的空间生态位较宽,苗期-蕾期的生态位宽度依次为259.62、199.34、51.25,花铃期生态位宽度依次为244.79、139.20、184.79;广谱性天敌中以多异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的空间生态位较宽,苗期-蕾期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25.41、97.39、58.32,花铃期分别为110.22、204.29、148.93。不同害虫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其中棉蚜与棉长管蚜生态位重叠度最高,其次为棉蚜与蓟马。在天敌中,多异瓢虫在苗期至蕾期,草蛉在花铃期的空间生态位都较宽,表明其在棉田空间上活动范围较广。苗期至花铃期与蚜虫生态位重叠度较高的为多异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而苗期-蕾期与蓟马生态位重叠度较高的为黑食蚜盲蝽和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 diversicornis,花铃期各种捕食性天敌与蓟马的生态位重叠度均比较高。苗期-蕾期多异瓢虫与主要害虫棉蚜、棉长管蚜的种间联结性呈极显著正关联,花铃期草蛉、黑食蚜盲蝽与棉蚜、棉长管蚜、蓟马呈显著正关联。上述结果综合说明,新疆棉田的主要害虫为棉蚜、棉长管蚜、蓟马,多异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在棉田中的控害作用较强。本研究为明确新疆棉田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间互作关系、进而解析新疆棉田害虫发生演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与放牧对新疆山地草原土壤特征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博一 张宇 +3 位作者 阿斯娅·曼力克 贠静 刘振虎 闫瑞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2,共10页
探讨围封与放牧对新疆温性草原与山地草甸土壤特征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以围封与放牧两种利用方式下的新疆温性草原与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2018年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处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 探讨围封与放牧对新疆温性草原与山地草甸土壤特征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以围封与放牧两种利用方式下的新疆温性草原与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2018年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处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表明:(1)温性草原放牧的土壤水分含量普遍高于围封;山地草甸围封的土壤水分含量普遍高于放牧。放牧增大了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表层土的容重,降低了表层土的土壤pH。(2)土壤速效养分温性草原围封低于放牧,而山地草甸恰恰相反,表层土的碱解氮除外;除全磷外,其他全量养分及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都是放牧高于围封。(3)放牧使得温性草原全量养分含量与群落生物量和pH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并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放牧使得山地草甸全量养分含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围封与放牧对不同草地类型有不同的影响,应将二者相结合以促进草地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原 山地草甸 土壤理化性质 围封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9
作者 魏欣 张要朋 +9 位作者 潘占磊 李鹏程 孙桂兰 王剑 李军宏 翟梦华 赵文琪 汤秋香 张正贵 王占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5-1260,共16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巨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丰富多样的利用方式。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棉花秸秆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棉花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巨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丰富多样的利用方式。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棉花秸秆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棉花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解析并总结了我国棉花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利用方式及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肥料化方面,棉花秸秆可通过还田、发酵以及高温热解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在饲料化方面,经过适当处理后棉花秸秆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在燃料化方面,可通过发酵等方式将棉花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在基料化方面,棉花秸秆可用于栽培基质;在原料化方面,棉花秸秆可用于生产纸制品、板材等工业原料。然而,当前棉花秸秆利用仍存在收集困难、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产业链不完善和农户对棉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构建“技术-产业-政策”协同体系,通过加强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优化产业链结构以及完善政策支持等改进措施,推动棉花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本研究可为棉花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为我国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潜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秸秆还田 多样化利用 作物增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ER机制下中国棉花碳信用潜力及其经济价值
10
作者 蔡路 张正贵 +3 位作者 兰雅琦 贾雨鑫 王占彪 高雷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3,共15页
【目的】研究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机制下棉花碳信用开发,量化评估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能够参与到CCER机制的部分,预测其可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并探讨棉花碳信用开发通过额外性... 【目的】研究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机制下棉花碳信用开发,量化评估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能够参与到CCER机制的部分,预测其可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并探讨棉花碳信用开发通过额外性论证的思路。【方法】首先通过情景划分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进而基于既有棉花成熟的生命周期评价系统边界,筛选出符合CCER机制要求的部分,对中国三大棉区棉花碳信用的开发潜力及其经济价值和未来趋势进行估算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CER机制要求的一般性论证方法对棉花碳信用的额外性进行论证。【结果】中国三大棉区的棉花碳信用具有显著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2014―2023年棉花年均碳信用潜力和经济价值在最优情景下分别为793.24万t二氧化碳当量和7.29亿元,并呈上升趋势;在次优情景下分别为241.23万t二氧化碳当量和2.22亿元。西北内陆棉区是棉花碳信用开发的主力地区,占比超90%且将持续增高。推广和采纳低碳农业技术可帮助棉花碳信用通过CCER机制的额外性论证,且次优情景下的技术选择是更为务实的方案。【结论】中国三大棉区尤其是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碳信用开发极具潜力。在“增产即增收”的现实背景下,应发挥西北内陆棉区规模效益,并探索产业链后端与前端协同合作模式,以促进棉花碳信用的实践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碳信用 氧化亚氮 额外性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刺苍耳在干旱与半干旱区不同生境中的种群分布及危害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萌 张一凡 +2 位作者 刘忠权 董合干 陈宝雄 《植物医学》 2025年第2期81-90,共10页
一年生入侵杂草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inn.)已经广泛入侵至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新疆。为明确其入侵区域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特征,在刺苍耳核心分布区伊犁河谷和昌吉回族自治州设置样地,分析路边、荒地、居民区、农田边4种生境下,刺苍... 一年生入侵杂草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inn.)已经广泛入侵至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新疆。为明确其入侵区域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特征,在刺苍耳核心分布区伊犁河谷和昌吉回族自治州设置样地,分析路边、荒地、居民区、农田边4种生境下,刺苍耳及本地植物种群密度(相对密度)、盖度(相对盖度)、鲜重生物量(相对鲜重生物量)特征,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探究刺苍耳的种群分布及危害特征。结果表明:在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新疆,刺苍耳在路边、荒地、居民区、农田边4种生境中的平均密度、平均盖度、平均鲜重生物量分别为5.7株/m^(2)、 24.5%、 149.1 g/m^(2),平均相对密度、平均相对盖度、平均相对鲜重生物量分别为0.278 9、 0.463 3、 0.553 2,即刺苍耳已经广泛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对比路边、荒地、居民区和农田边4种入侵生境,刺苍耳在农田边生境危害更大,同时干旱与半干旱区低海拔、高经度区域的刺苍耳危害更大。建议加强干旱与半干旱区刺苍耳核心发生区的集中灭除和未发生区的监测与预防,尤其重视农田边刺苍耳的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苍耳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 生境 单优势种群落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胁迫对南美白对虾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雪琴 张娜 +5 位作者 周宇晨 高亚男 李睿 姜竺言 蒋丹 张荣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7期82-87,92,共7页
南美白对虾属海水虾类,经盐度驯化后可在0.05%~7.80%盐度的水体中养殖,高盐虾在风味、品质等方面优于低盐虾。综述了高盐胁迫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和生理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了解南美白对虾耐盐胁迫的分子基础,可为高盐虾的养殖提供科... 南美白对虾属海水虾类,经盐度驯化后可在0.05%~7.80%盐度的水体中养殖,高盐虾在风味、品质等方面优于低盐虾。综述了高盐胁迫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和生理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了解南美白对虾耐盐胁迫的分子基础,可为高盐虾的养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盐田水域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肌肉品质 盐胁迫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移栽机械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作者 于庆旭 李如烨 +3 位作者 龚艳 马遥 陈晓 胡健灵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2,共9页
当前党参等根茎类中药材移栽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中药材露头覆膜移栽技术还处于研发初期,党参露头覆膜移栽样机尚未产业化应用,目前党参主要采用传统人工移栽。针对党参产业发展需求,基于高产高质的露头覆膜移栽农艺要求,结合国内外自动... 当前党参等根茎类中药材移栽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中药材露头覆膜移栽技术还处于研发初期,党参露头覆膜移栽样机尚未产业化应用,目前党参主要采用传统人工移栽。针对党参产业发展需求,基于高产高质的露头覆膜移栽农艺要求,结合国内外自动化移栽技术和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机的研究现状,探寻党参露头覆膜机械化移栽制约因素,分析总结“卡脖子”技术包括整机低耗高质作业、党参种苗单体分离、苗头对齐定向移栽、膜侧苗头距离控制和全自动化移栽。提出党参露头覆膜移栽机需重点攻关减阻降耗开沟、有序柔性分苗、定向投苗栽植、精确覆土覆膜和移栽自动电控等关键技术,为党参露头覆膜机械化移栽的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助力研发适宜于丘陵山区的自走式党参露头覆膜移栽机,提升党参移栽作业机械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露头覆膜移栽 有序分苗 减阻开沟 定向移栽 移栽电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生产现状及加快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对策研究(Ⅰ) 被引量:6
14
作者 毛树春 于小新 +6 位作者 葛群 王雪姣 郑艺 买文选 宋妮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累计3595.8万t(15915.4万包)的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了逐包品质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厘清了新疆绿洲棉花主要纤维指标的现状。7年平均,新疆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累计3595.8万t(15915.4万包)的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了逐包品质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厘清了新疆绿洲棉花主要纤维指标的现状。7年平均,新疆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29.14 mm、断裂比强度(比强度)28.49 cN·tex^(-1)、马克隆值4.60;不同生态亚区存在明显差异。7年平均,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10 mm、比强度28.12 cN·tex^(-1)、马克隆值4.65;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20 mm、比强度28.93 cN·tex^(-1)、马克隆值4.54;东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8.98 mm、比强度28.37 cN·tex^(-1)、马克隆值4.59。与南疆亚区的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相比,北疆亚区的纤维长度长0.10 mm,比强度高0.81 cN·tex^(-1),马克隆值低0.11;东疆亚区的纤维长度短0.12 mm,比强度高0.25 cN·tex^(-1)。二是明确了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状况。7年间,新疆高品质原棉公检总量占比的加权平均值为24.5%,变幅为8.0%~33.3%;新疆机采高品质原棉占机采原棉总公检量比例的加权平均值为32.5%,变幅为8.7%~48.0%。各亚区高品质原棉加权占比,北疆为36.7%,南疆为13.6%,东疆为23.6%,由此可见新疆以南疆亚区高品质原棉的占比为最低,东疆次之,北疆最高。结果表明,新疆绿洲高品质原棉占比偏低,且变幅大,表明不同生态区之间的高品质原棉占比差异大,稳定性差,但提升潜力大。进一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机械化采收进程,但也对高品质原棉的生产有负面影响,2021年和2022年总体上品质呈现恢复态势,一些年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品质原棉占比接近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和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的45%左右的目标。三是明确了高品质棉花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发展棉花科技、提升高品质棉花生产供给能力和建设棉花强国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疆 绿洲 纤维长度 断裂比强度 马克隆值 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生产现状及加快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对策研究(Ⅱ)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树春 于小新 +6 位作者 葛群 王雪姣 郑艺 买文选 宋妮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年第8期1-13,共13页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3 595.8万t(15 915.5万包)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逐包品质分析,按生态亚区细分的10个亚亚区(北疆东部亚亚区、北疆中部亚亚区、北疆西部一亚亚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南疆西部亚亚区、南疆中部...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3 595.8万t(15 915.5万包)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逐包品质分析,按生态亚区细分的10个亚亚区(北疆东部亚亚区、北疆中部亚亚区、北疆西部一亚亚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南疆西部亚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南疆南部亚亚区,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和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归类统计,厘清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的状况,为高品质棉花种植带规划、建设和承建单位的遴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7年加权平均,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表现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62.1%)>北疆东部亚亚区(45.9%)>北疆中部亚亚区(35.8%)>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31.6%)>北疆西部一亚亚区(22.8%)>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20.8%)>南疆中部亚亚区(18.8%)>南疆东部亚亚区(17.9%)>南疆南部亚亚区(16.2%)>南疆西部亚亚区(4.7%)。围绕提升高品质棉花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建议在北疆天山北麓大部、东疆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率先开展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建设,遴选这些产地的县(县级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率先开展整建制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示范性创建,预计高品质棉花产量潜力在400万t左右,可为完成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十四五”高品质棉占比45%左右和今后更高高品质棉占比目标,加快建设棉花强国奠定基础;并提出在南疆西部亚亚区开展中短绒陆地棉种植带建设,形成差异化的陆地棉品质类型和结构,预计中短绒棉花产量潜力为100万t左右,以满足市场新需求。最后,探讨了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生产链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区划 亚亚区 新疆 绿洲 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脂肪细胞去分化和诱导再分化特性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16
作者 张伟 郭庆河 +5 位作者 崔炳灿 高莉 宁程程 牛嘉 王世银 吕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38-4653,共16页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究绵羊脂肪细胞去分化机制和诱导再分化能力差异。分别使用经优化的“天花板”培养法研究不同月龄和组织来源脂肪细胞去分化能力,及去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关键基因的表达,并对不同组织来源去分化脂肪(DFAT)细胞诱导成...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究绵羊脂肪细胞去分化机制和诱导再分化能力差异。分别使用经优化的“天花板”培养法研究不同月龄和组织来源脂肪细胞去分化能力,及去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关键基因的表达,并对不同组织来源去分化脂肪(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若不使用不同孔径的细胞筛筛选脂肪细胞大小,不同月龄相同来源的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月龄绵羊的尾部脂肪细胞和肾周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极显著长于肌内脂肪细胞(P<0.01)。若将脂肪细胞筛选为不同大小的细胞组,则不论是尾部脂肪细胞还是肌内脂肪细胞,直径<300目细胞筛孔径的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均极显著短于直径>300目细胞筛孔径的细胞(P<0.01),直径>200目细胞筛孔径的尾部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又极显著长于直径200~300目细胞筛孔径的细胞(P<0.01),证明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与其细胞大小有关,而与其来源无明显相关性。脂肪细胞启动去分化后,细胞中的大脂滴逐步裂解为小脂滴,调控脂质合成和分解的基因均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同时在细胞培养基中检测到甘油三酯含量出现极显著上升(P<0.01),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虽有显著上升(P<0.05),但在整个去分化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推断脂肪细胞在去分化过程中主要通过直接排出脂滴完成细胞中脂质的清除。随着脂肪细胞的去分化,脂肪细胞祖细胞和前体脂肪细胞标志基因以及干细胞标志基因均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说明脂肪细胞逆转了细胞命运决定而重新获得了干细胞特性。不同组织来源的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绵羊脂肪细胞大小与其去分化能力极显著相关,但与其组织来源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DFAT细胞主要通过排出脂滴完成细胞内脂质的清除并获得干细胞特性,但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能力不受其组织来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脂肪细胞 脂质 脂滴 去分化 DFAT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近地面草原鼠洞识别计数关键问题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郭秀明 王大伟 +5 位作者 刘升平 诸叶平 刘晓辉 林克剑 王佳宇 李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46-2154,共9页
鼠洞密度可用于评估草原鼠害发生程度。在近地面鼠洞图片采集与识别中,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倾角是影响时效性和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设计了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锡林郭勒草原采集2325张鼠洞图片并进行手工标注,对比分析了... 鼠洞密度可用于评估草原鼠害发生程度。在近地面鼠洞图片采集与识别中,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倾角是影响时效性和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设计了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锡林郭勒草原采集2325张鼠洞图片并进行手工标注,对比分析了3种图片输入尺寸(416 pixel×416 pixel、608 pixel×608 pixel、1024 pixel×1024 pixel)、4类拍摄倾角(21°、32°、41°、51°)、2种目标识别模型(YOLOv3和YOLOv4)对识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OLOv4模型在输入图片尺寸为416 pixel×416 pixel时能取得最优的性能。当拍摄倾角为41°时,识别性能最优;当拍摄倾角为32°时,识别性能最差。与近3年发表的鼠洞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性能先进性。研究结果可为草原鼠害的智能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草原生态 机器视觉 鼠洞 YOLOv3模型 YOLOv4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细胞脂滴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世银 宁程程 +1 位作者 牛嘉 张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5-1388,共14页
脂滴作为一个独立的细胞器,其在细胞脂质代谢、缓解应激反应、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对抗细菌感染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脂滴生物学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但也仍存在很多问题尚待阐明。本文就近... 脂滴作为一个独立的细胞器,其在细胞脂质代谢、缓解应激反应、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对抗细菌感染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脂滴生物学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但也仍存在很多问题尚待阐明。本文就近年来动物细胞脂滴基本结构、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细胞 脂质 脂滴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区域农户地膜应用与回收处理行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吉晓 徐菊祯 +3 位作者 白润昊 刘勤 何文清 严昌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基本单元,其行为直接影响防控成效。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在我国新疆、山东和湖北3个地膜使用具有... 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基本单元,其行为直接影响防控成效。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在我国新疆、山东和湖北3个地膜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对农户的地膜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行为开展调研,共收集389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户回收与处理地膜的因素。结果表明:调研农户中有85.9%的农户地膜购买渠道为农资零售店,且购买时有68.3%的农户主要关注地膜质量,53.2%的农户关注地膜价格;调研农户中有64.5%的农户在购买地膜时通过其拉伸强度来判断质量,但只有49.5%的农户了解新国标对地膜厚度的规定。在新疆地膜主要用于棉花、瓜类和玉米,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96.3%、48.3%和96.0%;在山东地膜主要用于花生和瓜类,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72.9%和92.3%;在湖北地膜主要用于瓜类和烟草,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40.1%和100%。地膜使用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收入,在新疆还有增温与保水、在山东有增温、在湖北则有控草等差异化的因素。人工回收是3个省份主要的回收方式,残膜回收率超过80%的农户仅有45.7%,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网点回收是主要的残膜处理方式,占47.8%;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和投入成本是影响农户残膜处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农户年龄、家庭人口和不回收是否会影响耕种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回收行为;学历为高中以上人数、农业收入、是否会受到处罚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处理行为,是否有回收网点在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处理行为。研究表明,农资零售店是调研区域农户购买地膜的主要渠道,调研区域的主要覆膜作物为棉花、瓜类、玉米和烟草,人工回收是主要的回收方式,并主要通过网点回收进行处理。此外,3个省份农户对地膜的科学认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历、农业收入、监管和是否设置回收网点会显著影响农户的处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农户 调研 回收处理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迪 雷可心 +4 位作者 郭建洋 杨念婉 万方浩 吕志创 刘万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5-1288,共14页
开发高效、绿色农药制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对于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绿色农药制剂的创制提供了策略,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病虫草害引发的病理环境和体外物理刺激的智能响应型金属或... 开发高效、绿色农药制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对于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绿色农药制剂的创制提供了策略,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病虫草害引发的病理环境和体外物理刺激的智能响应型金属或无机纳米载体,该类载体可以通过响应动植物体内p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氧化还原条件等内源性变化或者温度、光照等外部刺激,来实现药物的精准可控释放,并提高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效率。本文从内源性刺激响应、外源性刺激响应和多重刺激响应3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农业领域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对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的功能设计、作用特点及效果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农药/核酸类药物及其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未来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将会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方式,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实现药剂的靶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药系统 智能响应 精准可控释放 内源性刺激 外源性刺激 多重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