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牧草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志勇 李鸿雁 +2 位作者 师文贵 李兴酉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83-5585,共3页
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是评价植物抗旱性的重要指标,笔者简要介绍了牧草形态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牧草 形态解剖结构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豆科牧草叶片解剖性状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2 位作者 师文贵 李兴酉 刘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89-1994,共6页
以百脉根、二色胡枝子、黄花苜蓿、紫花苜蓿、野火球和扁蓿豆6种豆科牧草的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 以百脉根、二色胡枝子、黄花苜蓿、紫花苜蓿、野火球和扁蓿豆6种豆科牧草的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栅海比外,6种豆科牧草的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种间差异,并以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4~0.99之间;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的第3个主成分(贮水能力)的特征值为14.52,累计贡献率达95.71%,前3个主因子基本上能概括9个指标的主要信息;6种豆科牧草的综合抗旱能力表现为扁蓿豆>百脉根>黄花苜蓿>二色胡枝子>紫花苜蓿>野火球。可见,所选9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可以用来有效综合评价豆科牧草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叶片解剖性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国栋 李志勇 +4 位作者 李鸿雁 师文贵 李兴酉 刘磊 韩海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26-2031,共6页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这对于今后研究老芒麦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而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育种和遗传完整性方面的研究还不...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这对于今后研究老芒麦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而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育种和遗传完整性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遗传完整性方面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遗传多样性、育种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志勇 李鸿雁 +4 位作者 蔡丽艳 师文贵 黄帆 刘磊 解永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100,共7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7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扁蓿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扁蓿豆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筛选的15个条带清楚且稳定的引物,共获得127个扩增位点,...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7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扁蓿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扁蓿豆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筛选的15个条带清楚且稳定的引物,共获得12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0个,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85.61%,平均每个引物的多态扩增位点为7.33个;居群间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基因分化系数3个指标均大于地区间,内蒙古地区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北京地区的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将49个扁蓿豆居群分为6大类,供试扁蓿豆种质资源呈现出较好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多态位点百分率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ISSR 遗传多样性 生态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扁蓿豆叶片解剖性状与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2 位作者 师文贵 蔡丽艳 刘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6,共9页
以来自内蒙古的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32个居群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 以来自内蒙古的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32个居群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指标均表现差异极显著;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关系;第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21,累计贡献率达86.67%,已超过85%,前3个主因子基本上能概括9个指标的主要信息;采用UPGMA法将32个居群分成五大类。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能力显示16和27号居群的抗旱性最强,22号居群抗旱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叶片解剖性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生态型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ISSR与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2 位作者 师文贵 蔡丽艳 张静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遗传多样性的量化与分类是收集和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运用SSR和ISSR技术分析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8对,ISSR引物18条。SSR引物共扩增到109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0.09%,... 遗传多样性的量化与分类是收集和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运用SSR和ISSR技术分析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8对,ISSR引物18条。SSR引物共扩增到109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0.09%,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9~0.885。ISSR引物共扩增到125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08%,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8~0.811。对2种标记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材料部分聚为1类,黄花扁蓿豆材料大部分聚为1类。Mantel检测显示,2种标记的遗传相似性呈显著相关(r=0.019 6,t=0.121 2),扁蓿豆比黄花扁蓿豆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稍高,细叶扁蓿豆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ISSR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扁蓿豆ISSR反应体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志勇 李鸿雁 +3 位作者 孙启忠 王小丽 师文贵 邢建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3,共7页
以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10×PCRBuffer(含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扁蓿豆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 以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10×PCRBuffer(含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扁蓿豆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扁蓿豆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1.5U,10×PCR Buffer(含Mg2+)2.0 mmol/L,模板DNA0.5 ng/μL,dNTPs 0.6 mmol/L,引物0.9μmol/L。同时探讨引物HZD09211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2.3℃。2个不同引物对20份扁蓿豆材料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ISS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和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4 位作者 米福贵 师文贵 蔡丽艳 王成海 邢建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72,80,共9页
【目的】揭示中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更好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5个表型性状(株高、叶长、叶宽、荚果长、荚果宽、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种子数、叶... 【目的】揭示中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更好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5个表型性状(株高、叶长、叶宽、荚果长、荚果宽、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种子数、叶型、花色、叶色和生长习性)和16对SSR标记,检测来自中国7个省(市)的44个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5个扁蓿豆表型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花序种子数、种子长、种子宽和单枝花序数等性状是居群间和居群内差异较大的性状,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表型聚类将44个扁蓿豆划分为8个类群,大部分材料聚在第Ⅱ类群内,但仍有部分材料独立成群。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6对苜蓿SSR引物,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3~10个等位基因,共扩增119条谱带,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多态性比率为80.7%,每对引物产生有效基因96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6;16对引物将44个扁蓿豆划分为8个类群,大部分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类群内。Mantal测验表明,表型性状欧式遗传距离矩阵与SSR标记遗传距离矩阵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013 8,t=0.188 7,表明重要的表型性状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亲缘相近材料的遗传变异。【结论】中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种质资源 表型标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4 位作者 辛霞 卢新雄 黄帆 李俊 刘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3,共6页
本研究采用AFLP标记对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10份野生扁蓿豆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共扩增出64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 本研究采用AFLP标记对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10份野生扁蓿豆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共扩增出64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472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3.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57,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为0.099;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GS)平均值为0.827。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10个扁蓿豆居群聚为3大类,结果与居群的地理分布大致相符,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由此可见,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能较好地揭示扁蓿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对我国各地的野生扁蓿豆资源的广泛收集、评价和基因资源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志勇 李鸿雁 +4 位作者 石凤翎 王小丽 赵成贵 师文贵 蔡丽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56,共5页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市)的44个扁蓿豆居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16条引物,对44个扁蓿豆居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3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3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15...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市)的44个扁蓿豆居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16条引物,对44个扁蓿豆居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3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3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15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08%。扁蓿豆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36~0.908之间。利用UPGMA聚类分析,44个扁蓿豆居群被划分为8个类群,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扁蓿豆种质资源花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4 位作者 黄帆 师文贵 李俊 刘磊 解永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3-1228,共6页
采用形态学标记的方法,对来源于内蒙古7个不同生态区的49份扁蓿豆野生材料进行了花性状变异分析。对花萼长、花萼直径等12个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材料间花性状的变异系数幅度最大的为花序长,其变异系数高... 采用形态学标记的方法,对来源于内蒙古7个不同生态区的49份扁蓿豆野生材料进行了花性状变异分析。对花萼长、花萼直径等12个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材料间花性状的变异系数幅度最大的为花序长,其变异系数高达79.12%,变异幅度最小的为花萼直径,其变异系数为3.82%;主成分分析表明,花性状中前7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5.465%,花序长、花序轴长、花冠长度、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花色和小花柄长等7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花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花性状间多数呈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聚类分析将49份材料分为6类,花性状变异性相同或地理来源相同与相近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一起。可见,扁蓿豆材料间的花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花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份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4 位作者 辛霞 卢新雄 李俊 黄帆 刘磊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6,共7页
应用AFLP标记对采自中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49份野生扁蓿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4对条带清楚且稳定的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9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1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3.5%,每个引物... 应用AFLP标记对采自中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49份野生扁蓿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4对条带清楚且稳定的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9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1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3.5%,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数平均为54.8条。(2)49份野生扁蓿豆种质间多态性比率平均为32.7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15,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72,表明供试种质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3)河北省的扁蓿豆种质遗传变异最丰富,辽宁省的扁蓿豆种质变异幅度最小,不同地理类群间的扁蓿豆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差异。(4)种质材料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6436,说明64.36%的遗传变异来源于不同种质材料间;地区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2895,说明28.95%的遗传变异来源于不同地区间。表明地区间差异小于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变异。(5)UPGMA方法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9份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849-0.9904,遗传距离(GD)为0.0096-0.5363,49份扁蓿豆种质分为6大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扁蓿豆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扁蓿豆单株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2 位作者 师文贵 蔡丽艳 张静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9-483,共5页
对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9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农艺性状对种子产量影响的主要因子,为扁蓿豆种子高产及其产量因子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单... 对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9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农艺性状对种子产量影响的主要因子,为扁蓿豆种子高产及其产量因子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单枝花序数>花序种子数>种子宽>株高>千粒重>花序结荚数>花序花朵数>种子长>生育期;9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枝花序数>花序种子数>千粒重>种子长>株高>种子宽>花序花朵数>花序结荚数>生育期。单枝花序数对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花序种子数次之,其他性状的效应较小。因此,为提高扁蓿豆种子产量首先应着力增加单枝花序数,其次增加花序种子数,适当兼顾千粒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单株种子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扁蓿豆生产性能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3 位作者 李红 蔡丽艳 张静萍 邢建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36-1742,共7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来自内蒙古13个地区的20份野生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材料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栽培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株高、生育期、株高生长速度、干鲜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来自内蒙古13个地区的20份野生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材料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栽培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株高、生育期、株高生长速度、干鲜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各材料的栽培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栽培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材料有来自锡林郭勒盟灰腾梁的M-4、通辽市的M-8、锡林郭勒盟西苏旗的M-5和通辽市的M-6,而来自包头市达茂旗的M-20、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M-19、锡林浩特市的M-3和赤峰市的M-10栽培生产性能较低。根据各性状指标的权重比较种子产量所占的权重为株高>生育期>株高生长速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干鲜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种子产量 草产量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2 位作者 王小丽 师文贵 邢建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8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5个引物共扩增出363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8 9,Shannon多样性指数...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8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5个引物共扩增出363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8 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03 7;种内总基因多样性为0.308 6,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98 9,64.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5.5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55 5,基因流为0.906 4,8个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遗传分化较强.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ISSR 遗传多样性 Neis指数 Shann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78份葱属野生种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鸿雁 李俊 +2 位作者 黄帆 李志勇 刘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0-628,共9页
为了揭示内蒙古葱属野生种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78份野生种的种质资源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葱属野生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4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 为了揭示内蒙古葱属野生种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78份野生种的种质资源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葱属野生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4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3.0%,叶片宽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4.7%;种子厚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4.6%。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除叶片宽达到显著(P<0.05)水平外,其余性状均表现差异不显著;(2)14个表型性状可归成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0.77%,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78份葱属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在前6个主成分包括的14个农艺性状中的株丛直径、叶片长、叶片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长度、花序宽度和种子宽等性状是造成葱属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3)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供试材料分为7大类,78份葱属种质资源基本上按种区分开,并和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关系,种间和材料间表型差异很明显。本研究为内蒙古葱属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老化对扁蓿豆种质遗传完整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小丽 李志勇 +1 位作者 李鸿雁 师文贵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7,共6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经老化处理的不同发芽率水平扁蓿豆种质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1)用10个有效引物对4个不同发芽率种质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1~4之间,平均为2.5个;(2)老化处理群体的多态性... 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经老化处理的不同发芽率水平扁蓿豆种质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1)用10个有效引物对4个不同发芽率种质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1~4之间,平均为2.5个;(2)老化处理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等遗传参数与对照相比都有所下降,表明老化处理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对照;发芽率为20%时,等位基因数呈显著性差异,说明扁蓿豆种质更新发芽率临界值在20%~40%之间;(3)SSR分子标记可以作为老化扁蓿豆种子遗传完整性变化的检测方法,对于异质种质资源材料,低的发芽率更新标准不利于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种子老化 遗传完整性 SSR 种质资源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蓿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3 位作者 赵成贵 蔡丽艳 张静萍 周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3,共8页
为了探讨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叶片组织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以来自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扁蓿豆种质资源共59个居群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 为了探讨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叶片组织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以来自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扁蓿豆种质资源共59个居群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扁蓿豆解剖结构的9个特征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47%~24.49%;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大多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及叶片厚度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异信息。聚类分析把59个居群分为6大类,表现出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联;生态因子分析表明:年降水量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大小与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叶片解剖特征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生态区野生山韭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鸿雁 李俊 +4 位作者 黄帆 刘磊 李志勇 解永凤 郝林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3,共6页
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收集的22份野生山韭的株高、株丛直径、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高度、花序宽度、小花数目、花葶长度、花梗长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 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收集的22份野生山韭的株高、株丛直径、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高度、花序宽度、小花数目、花葶长度、花梗长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良种质,为山韭育种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山韭种质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11.9%~41.8%,其中叶片宽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厚最小,14个表型性状材料间的差异除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2)14个表型性状可归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360%,可以反映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相关信息,其中株高、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等性状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3)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可将22份山韭材料分为4大类,地理类别和性状相似的种质大部分能够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韭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木樨属26份种质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鸿雁 李俊 +3 位作者 黄帆 李志勇 刘磊 李俊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共6页
对内蒙古的26份草木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木樨22个表型性状种质间变异程度较高,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9.09%,小花长变异系数最小,为9.7%。(2)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木樨的22个表型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其... 对内蒙古的26份草木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木樨22个表型性状种质间变异程度较高,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9.09%,小花长变异系数最小,为9.7%。(2)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木樨的22个表型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446%,以株高因子贡献率最高,为36.9%,株高、花序长、单序粒数、叶形指数、花萼长、花长、荚果长等性状是造成草木樨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3)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6份草木樨种质材料分为6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樨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