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化放牧管理模拟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郑阳 徐柱 +2 位作者 Taro Takahashi Randall Jones 田青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933-3940,共8页
针对太仆寺旗公共草地全年连续放牧的传统放牧方式,通过控制性试验,并结合太仆寺旗多年的草地、家畜、经济和气象等数据,建立中国西部草地生态经济模型,对太仆寺旗典型草原公共放牧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以草原生态恢复和牧民收入增加为目... 针对太仆寺旗公共草地全年连续放牧的传统放牧方式,通过控制性试验,并结合太仆寺旗多年的草地、家畜、经济和气象等数据,建立中国西部草地生态经济模型,对太仆寺旗典型草原公共放牧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以草原生态恢复和牧民收入增加为目的,对典型草原的最适载畜率、家畜在冬春季节的合理补饲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典型草原放牧管理优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当年10月到翌年5月份,家畜能量需求与放牧、补饲能量供给严重不平衡,家畜体重下降;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牧民年均净收入先增加后降低,在载畜率为2.275羊单位/hm2时,收入达到最高;太仆寺旗最适载畜率为每公顷1.55-2.275羊单位。降低载畜率、加强补饲、提高草地质量都有利于提高牧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放牧 生态经济模型 载畜率 牧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向阳 徐海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7,共8页
采用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禁牧休牧等措施进行退化草原修复和保护,是关系能否有效合理保护和利用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测定连续10年(1999~2009年)进行围栏禁牧、划区轮牧和自由放... 采用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禁牧休牧等措施进行退化草原修复和保护,是关系能否有效合理保护和利用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测定连续10年(1999~2009年)进行围栏禁牧、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等不同放牧作用下的长久样区的草原碳输入、输出及平衡特征,旨在从碳平衡的角度为确定荒漠草原合理的放牧管理方式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法测定生物量季节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呼吸动态。结果表明:(1)相较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能保持较高的凋落物量、家畜采食量以及地下生物量,在恢复地上植被方面无明显差别,禁牧保持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量及地下生物量;(2)土壤呼吸随着放牧的进行和季节水热条件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由放牧在干旱季节产生较小的土壤呼吸;(3)生长季内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和围栏禁牧下的荒漠草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别为413.78、401.45、416.80 g/(m2.a)C。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表现为碳汇,不同放牧制度对碳收支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有微弱的碳积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制度 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呼吸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展及推广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3
作者 侯向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2,共9页
如何有效保护和建设草原、遏制草原退化、发挥草原的多功能作用,已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自2000年以来,中国启动了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推广和应用了多项草原保护建设技术,但仍无法改变其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 如何有效保护和建设草原、遏制草原退化、发挥草原的多功能作用,已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自2000年以来,中国启动了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推广和应用了多项草原保护建设技术,但仍无法改变其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人们常常质疑技术在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过程中的作用,为此探讨和分析了草原保护建设技术的现实作用和潜在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对1996~2005年问大量有关资料和信息的统计,分析了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推广应用情况及典型县草原保护建设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步作用明显,但与草原保护建设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典型县技术推广采用以项目推动式为主的多种推广模式,不同典型技术其推广模式和途径有不同特点,根据不同典型技术特点进行技术推广是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技术推广效益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加强技术创新研究和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投入是提高技术进步作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保护建设 技术研究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共6页
在我国草原资源利用强度日益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受威胁的背景下,为确保草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过程和可持续性,针对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论述了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 在我国草原资源利用强度日益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受威胁的背景下,为确保草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过程和可持续性,针对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论述了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现状、进展以及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作用的评价,旨在以保证在国家、区域性水平上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占有最大信息量,用来监测草原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并有效地策划和实施中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计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完善和制定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及优化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物多样性 法律 草原生态系统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水势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超 王育青 +1 位作者 高丽 闫志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析得出Fm、Fv、Fv/Fm、Fv/Fo以及PSⅡ活性中心数(RC/ABS)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参试品种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叶绿素荧光特性较优,第二类包括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叶绿素荧光特性较差;9个苜蓿品种水势日变化较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叶片水势较高且较为稳定,而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叶水势较低。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对环境耐受性较好,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对环境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田间旱作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水势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多年生牧草种质圃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师文贵 李志勇 +2 位作者 李鸿雁 刘磊 李兴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1-474,共4页
本文简述了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概况,介绍了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状况。截止到2008年底,共收集保存了600份牧草种质资源材料,隶属10科,49属,152种。禾本科(Gramineae)牧草有24属95种,豆科(Leguminosae)牧草15属35种,占... 本文简述了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概况,介绍了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状况。截止到2008年底,共收集保存了600份牧草种质资源材料,隶属10科,49属,152种。禾本科(Gramineae)牧草有24属95种,豆科(Leguminosae)牧草15属35种,占保存材料85%以上,其中野生种有496份材料,引进栽培种有104份材料。每年向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及教学单位提供利用种质材料100余份,提供的种质材料多数用于科学研究,还有部分用于推广利用。指出了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今后在多年生牧草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及利用方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多年生牧草种质圃 收集 保存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蒿小孢子分化过程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宛涛 孙启忠 +3 位作者 蔡萍 孟显国 伊卫东 王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以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冷蒿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制片法对冷蒿小孢子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冷蒿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型;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减数分裂过程所发生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在四分体时期冷蒿4个小孢子以左... 以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冷蒿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制片法对冷蒿小孢子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冷蒿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型;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减数分裂过程所发生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在四分体时期冷蒿4个小孢子以左右对称形和四面体形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配子体 小孢子分化 冷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对做好草原大文章的理解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启忠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我国广袤的草原功能多样,以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为核心,以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科学利用草原为前提,以落实草原生态补偿为保障,以推进草原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强化草原法制建设管理为基础,以实现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 我国广袤的草原功能多样,以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为核心,以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科学利用草原为前提,以落实草原生态补偿为保障,以推进草原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强化草原法制建设管理为基础,以实现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做好草原大文章,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保护建设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草叶片光合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闫伟红 徐柱 +1 位作者 李临杭 马玉宝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旱作条件下引种栽培的3份冰草材料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冰草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第一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第二峰值均出现在14∶00,在中午12∶00,3份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qu...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旱作条件下引种栽培的3份冰草材料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冰草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第一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第二峰值均出现在14∶00,在中午12∶00,3份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午休"现象,"午休"现象最明显的是来自山西的冰草,而当地冰草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和最大值均高于其它两种材料;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水压亏缺(VPD)均为单峰曲线,峰值时间不一致,综合比较上述参数的日均值或最大值,表现为NMC3>HBC1>SXC2;3份材料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对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PAR和Ca,生理因子是叶绿素b含量和VPD,对蒸腾速率日变化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RH和Ca,生理因子是VPD和叶绿素a含量;地理来源较近的材料,引种栽培表现出较好的光合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叶绿素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特征比较 被引量:16
10
作者 常雪刚 徐柱 +1 位作者 易津 闫伟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3-450,共8页
为比较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6种鹅观草属植物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种植,运用刮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将其成熟叶... 为比较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6种鹅观草属植物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种植,运用刮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将其成熟叶片制成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叶片下表皮的4项表型性状,并测定叶片下表皮和叶横切面的17项数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表型特征较一致,测量指标中气孔长宽比和长细胞长度变异系数较大。方差分析表明,叶中脉厚、叶厚、上表皮厚、气孔指数等12项指标在6种植物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些指标能作为鹅观草属内种间的分类依据。主成分分析表明,17项数量指标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上,分别是叶片储水和输水功能结构、叶片表皮特征结构以及抵抗逆境的结构。聚类分析将这6种植物聚成3类,即黑药鹅观草(R.melanthera Keng)和垂穗鹅观草(R.nutans Keng)各为一类,纤毛鹅观草(R.ciliaris Nevski)、多变鹅观草(R.varia Keng)、直穗鹅观草(R.turczaninovii Nevski)和肃草(R.stricta Keng)聚为另一类,这与该属植物形态学上的分类相同。因此,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表型性状 解剖结构 叶表皮 叶片横切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雅婷 魏江明 +2 位作者 赵紫龙 闫志坚 王慧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5,共5页
对库布齐沙地柠条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0cm、10~20cm、20~30cm、30~40cm 4个土层中,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和流沙,且细菌>放线菌>真菌。柠条各类微... 对库布齐沙地柠条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0cm、10~20cm、20~30cm、30~40cm 4个土层中,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和流沙,且细菌>放线菌>真菌。柠条各类微生物的根际效应明显,且真菌>细菌>放线菌,R/S值介于1.15~16.22之间。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根际效应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金艳梅 张晓庆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3,共3页
花生四烯酸是一类顺式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动物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禽生产中,花生四烯酸作为一种必需脂肪酸调控家禽的生长发育;而且作为功能性营养因子,通过在禽蛋中的蓄积来满足人体需求。除了作为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物调节... 花生四烯酸是一类顺式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动物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禽生产中,花生四烯酸作为一种必需脂肪酸调控家禽的生长发育;而且作为功能性营养因子,通过在禽蛋中的蓄积来满足人体需求。除了作为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物调节动物生殖过程外,花生四烯酸在调节卵泡颗粒细胞功能的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家禽 卵泡 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