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7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成效、特点和模式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卓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239-246,共8页
梳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成效、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及示范技术集成模式、建设示范县、完善试验基地体系、做强科技型企业等措施,通过分析其多元化的合作对象、多形式的推广方式和多渠道的传播途径等特点,提炼出所办企业、成果... 梳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成效、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及示范技术集成模式、建设示范县、完善试验基地体系、做强科技型企业等措施,通过分析其多元化的合作对象、多形式的推广方式和多渠道的传播途径等特点,提炼出所办企业、成果转化、技术参股、技术服务、项目带动、地方政府合作和信息化服务等推广模式,并探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成果来源、提升推广成效新方式方法、加强基地建设和培训、强化激励、深入基层推广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技术推广决策提供参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院所 农业技术 推广 特点 成效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饲草产业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加亭 撒多文 +1 位作者 邵麟惠 王宗礼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消费结构正逐步转变,肉类食物的比重逐年增加,口粮作物占比逐步减少。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背景出发,回顾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粮食生产、饲草种植、畜牧养殖和畜产品供给的变化...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消费结构正逐步转变,肉类食物的比重逐年增加,口粮作物占比逐步减少。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背景出发,回顾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粮食生产、饲草种植、畜牧养殖和畜产品供给的变化,总结了粮改饲政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成效,解读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从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增饲草、增牛羊以及提升饲草科技支撑水平等方面展望了饲草产业发展的前景,为我国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政策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产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结构 粮改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3
作者 张磊 张玉娟 +5 位作者 孙世贤 徐学宝 邢越 刘晓丽 高翠萍 王成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41-2547,共7页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枯落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未放牧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逐渐降低,土壤碱解氮(Alkaline nitrogen,AN)未放牧处理均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土壤容重(Bulk density,BD)、pH值逐渐升高,未放牧处理显著低于放牧处理(P<0.05),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BGB)和枯落物(Litters,L)均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壤SOC含量与土壤TN,AN,AGB,L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土壤SOC含量与土壤BD、pH值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会显著减少土壤有机碳。因此,建议将放牧强度维持在轻度放牧(1.54羊·hm^(-2)·a^(-1))可以有效地维持荒漠草地生产力和保护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有机碳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两种蘑菇圈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刘佳月 吴水欣 +2 位作者 崔莹莹 孙世贤 陈奕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26-5435,共10页
蘑菇圈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独有的景观类型,是由蘑菇真菌菌丝体在土壤中生长和扩散所形成环状结构,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蘑菇圈如何影响不同植物的种群特征进而改变群落结构和功能,目前缺乏系统的认知。在内蒙古典型草原两种蘑菇圈不... 蘑菇圈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独有的景观类型,是由蘑菇真菌菌丝体在土壤中生长和扩散所形成环状结构,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蘑菇圈如何影响不同植物的种群特征进而改变群落结构和功能,目前缺乏系统的认知。在内蒙古典型草原两种蘑菇圈不同位置进行植被样方调查并分析数据后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草原黑蘑(Agaricus arvensis)蘑菇圈和蒙古白丽蘑(Leucocalocybe mongolica)蘑菇圈上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蘑菇圈内和圈外(P<0.05);与之相反,大针茅(Stipa grandis)在蘑菇圈上显著低于圈内和圈外,这些指标在圈内和圈外间无显著差异。两种蘑菇圈上羊草的重要值显著升高(草原黑蘑蘑菇圈:0.15→0.50;蒙古白丽蘑蘑菇圈:0.17→0.53)和大针茅的重要值显著降低(草原黑蘑蘑菇圈:0.27→0.13;蒙古白丽蘑蘑菇圈:0.39→0.10)。两种蘑菇圈上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蘑菇圈内和圈外。在两种蘑菇圈的影响下,羊草优势度的提高和大针茅优势度的降低,提高了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群落植物多样性,最终改变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深入了解蘑菇圈影响下草原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圈 群落特征 羊草 大针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复方式在内蒙古退化温性草原植被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综合评价
5
作者 侯慧扬 运向军 +6 位作者 周建伟 刘慧娟 李元恒 郭彦君 张语珍 刘雪骄 高韶勃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7,共9页
草原生态修复是退化草原可持续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草原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可为判断生态修复措施优劣和制定后续生态修复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单一指标或几项指标(如生物量、植被盖度等)修复前后... 草原生态修复是退化草原可持续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草原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可为判断生态修复措施优劣和制定后续生态修复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单一指标或几项指标(如生物量、植被盖度等)修复前后效果的比较,综合评价草原生态修复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退化草原的8种修复方式和9个草原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群落评价指标和适宜的修复方式。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物种丰富度3个指标可作为评价修复效果的代表性指标,围栏+切根+施肥+管护是该区域的最佳生态修复方式。本研究使用的综合定量评估方法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内蒙古退化草原及类似条件下的退化草原修复效果评估和修复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陈巴尔虎旗 退化草原 草原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下荒漠草原不同牧户群体的载畜率响应分析
6
作者 特力格尔 白海花 +3 位作者 李飞 春亮 路艳峰 李冰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116,共10页
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两轮后,进一步优化政策内容和实施过程,从而兼顾牧民利益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对荒漠草原地区的6个牧业苏木(镇)牧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 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两轮后,进一步优化政策内容和实施过程,从而兼顾牧民利益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对荒漠草原地区的6个牧业苏木(镇)牧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草原补奖政策背景下的荒漠草原牧户载畜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荒漠草原牧户载畜率的各因素中,草原补奖政策因素作用最大。牧户载畜率与草原补奖金额及其在牧户家庭收入中的占比呈指数型递减关系,二者达到一定水平后牧户载畜率的下降趋缓。本研究基于拟合方程,以载畜率1羊单位/hm^(2)为参考值计算草原补奖金额(29296.93元)及其收入占比(23.79%),并据此划分牧户群体,分析不同牧户群体对草原补奖政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的牧户群体响应最好,其载畜率随着草原补奖金额及其占比的增加而快速下降;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的牧户群体、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的牧户群体响应有限,是下一步提升补奖措施有效性的目标牧户群体;而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牧户群体响应不明显。下一步应将资金偏重于对政策响应较强的群体,提升补奖措施的有效性。未来荒漠草原地区草原补奖政策应在提高补奖标准的基础上,将不同牧户群体的家庭经济特征因素纳入考量,并且分不同的牧户特征群体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补奖 牧户 载畜率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草原毛虫雌蛾性腺气味受体基因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7
作者 刘占玲 高书晶 +4 位作者 韩海斌 唐德靖 孔一森 潘学能 周渊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为明确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雌蛾性腺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的分子特性及组织表达水平,进而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RT-qPCR技术,对性腺ORs基因进行鉴定及表达谱分析。... 为明确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雌蛾性腺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的分子特性及组织表达水平,进而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RT-qPCR技术,对性腺ORs基因进行鉴定及表达谱分析。从性腺转录组数据库共筛选鉴定出13个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2个GqinORs,1个GqinOR_(co)),其中只有GqinOR1具有1个信号肽;除GqinOR3、GqinOR7和GqinOR9以外,其余GqinORs具有1~3个跨膜结构域,GqinOR_(co)具有8个跨膜结构;GqinORs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qinORs可能与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和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的ORs具有共同祖先。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性腺ORs基因在雌雄不同组织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P<0.05),13个气味受体基因在性腺中都有表达,且GqinOR8、GqinOR10在触角和性腺中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海草原毛虫气味受体嗅觉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原毛虫 气味受体 性腺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对放牧的响应
8
作者 王彤 李西良 +1 位作者 唐士明 王忠武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3,共13页
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及其后续生长状况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叶片作为放牧的主要受体,其生长状况不仅受外界环境的调控,还受到其表面叶际微生物代谢活动的显著影响。为探究我国北方温性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特征... 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及其后续生长状况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叶片作为放牧的主要受体,其生长状况不仅受外界环境的调控,还受到其表面叶际微生物代谢活动的显著影响。为探究我国北方温性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3种优势植物的叶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在放牧及围封条件下,3种植物叶际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厚壁菌门(Bacill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为优势门类;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门类。在羊草叶际细菌群落中,放牧干扰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这种变化为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定殖提供了生态位机会;同时放牧条件下,其叶际真菌群落中的圆孢线黑粉菌属(Filobasidium)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这一变化可能降低了植物的病害发生风险。(2)放牧条件下,叶际环境中的特有菌种有所增加,在羊草叶际细菌群落中,首次检测到热袍菌门(Thermotogota)的存在;同时,在糙隐子草叶际真菌群落中,新发现了梳霉门(Kickxellomycota)的定殖。这些新增的菌种可能对叶际微环境的适应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3)叶际真菌功能分类对放牧及宿主种类的响应更为明显,在放牧条件下,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而益生菌的比例则有所增长,表明放牧可能通过改变叶际微环境间接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综上所述,放牧通过改变宿主植物及其叶际微环境,直接影响了叶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导致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以及益生菌比例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叶际 微生物 功能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研究
9
作者 王娜娜 李媛辉 李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的设计承载着发挥有限土地最大效益的目的,同时兼顾保障牧民生活的使命,但实践中该规则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的草原承包案例,总结出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类型包括主体违法、内容违... 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的设计承载着发挥有限土地最大效益的目的,同时兼顾保障牧民生活的使命,但实践中该规则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的草原承包案例,总结出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类型包括主体违法、内容违法、程序违法、标的违法,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认定存在认定合同无效比例过高、对同一法律规范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应以利益衡量为方法将草原保护的生态利益与合同利益进行全方位衡量,以比例原则为指导确保认定合同无效的妥当性,以信赖利益为目标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和交易安全。因此,需要对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进行重塑。通过缩限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的资格、减少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无效认定、优化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程序规则等途径,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牧民权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法 承包经营权流转 强制性规定 合同效力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常宇涵 王珍 任海燕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3,共13页
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强度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上,研究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荒漠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 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强度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上,研究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荒漠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未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OG)5个放牧强度处理下的不同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未放牧草地相比,0~20 cm土层中,LG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2)在门和属水平上,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在所有放牧强度处理下,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以及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的相对丰度出现了显著下降;LG处理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中,MG处理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RB41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OG处理下红色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3)RDA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pH是驱动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门、属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类群的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主要与铵态氮、硝态氮、含水量、有机质相关。本研究解析了放牧通过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来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构成。研究成果对实现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可持续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et50的草原蝗虫种类智能识别APP系统
11
作者 甄又陈 王佳宇 +3 位作者 王宁 刘升平 林克剑 李艳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共11页
为解决草原蝗虫在防控调查中识别困难、时效低下、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ResNet50的蝗虫种类智能识别APP系统。以移动端设备在不同环境下拍摄的4454张不同种类的蝗虫图片为基础,采用Adam优化器与余弦退火的学习率退火方式于GoogLe... 为解决草原蝗虫在防控调查中识别困难、时效低下、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ResNet50的蝗虫种类智能识别APP系统。以移动端设备在不同环境下拍摄的4454张不同种类的蝗虫图片为基础,采用Adam优化器与余弦退火的学习率退火方式于GoogLeNet、ALexNet、VGGNet16、ResNet34、ResNet50、MobilenetV3六种分类模型训练成果对比下,挑选最优网络。加入注意力机制,提升模型准确率,又以改进后的网络为识别模型对其进行后续的端口接入与前端的平面设计,最终形成蝗虫识别APP。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平均准确率提升至98.9%;测试集中的准确率为96.6%,比改进前提高7%。该蝗虫识别APP系统可安装至移动端设备,以确保蝗虫调查时准确把握蝗虫发生的详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蝗虫 监测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改进ResNet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翼滨藜在中国北方引种生态适应及经济效益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行之 李芳 +3 位作者 李元恒 马晖玲 周海 冯相艳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四翼滨藜作为一种优良抗逆饲用型灌木,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干旱区广泛引种,其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被日益关注,在荒漠区退化牧场及盐碱地改良和修复中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综述了四翼滨藜引种的生态适应机制及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与... 四翼滨藜作为一种优良抗逆饲用型灌木,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干旱区广泛引种,其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被日益关注,在荒漠区退化牧场及盐碱地改良和修复中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综述了四翼滨藜引种的生态适应机制及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与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四翼滨藜对干旱、寒冷、盐碱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相关产品开发与高值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四翼滨藜引种存在的问题与前景。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四翼滨藜的生境适应及经济利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四翼滨藜在荒漠化综合治理中的技术研发与综合运用,实现荒漠化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生态经济效益双赢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翼滨藜 荒漠化 生理生态 抗逆性机理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刘佳 唐士明 +6 位作者 孙崇之 孙兆凯 张桐瑞 孙世贤 乔建霞 吴雪莉 金轲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6,共9页
荒漠草原面临日益严峻的退化问题,而围封是一种被证实能够恢复退化草原的有效方式,但围封对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荒漠草原保护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四子王旗草原和朱日和草原,研究不同围封年限(3年、13年、18年... 荒漠草原面临日益严峻的退化问题,而围封是一种被证实能够恢复退化草原的有效方式,但围封对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荒漠草原保护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四子王旗草原和朱日和草原,研究不同围封年限(3年、13年、18年、20年)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发现,随着围封时间的延长,地上生物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多年生禾草中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的重要值逐渐增加,而草原退化指示植物猪毛菜(Salsola collin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栉叶蒿(Neopallasia pectinata)等植物的重要值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植被群落的高度与盖度随围封年限增长。在围封13年(EX13)的样地中,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响应比均达到峰值。在围封18年(EX18)的样地中,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地上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的响应比呈正相关关系。该试验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围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荒漠草原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重要值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发展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14
作者 钱政成 宋向阳 +3 位作者 撒多文 王一杰 郭宇 运向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4,共6页
草原作为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产业和经济社会功能。为进一步推动内蒙古草原的保护与建设,文章全面系统分析了内蒙古草原近10年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发展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现状与取得的成效。发现内蒙古草原目前... 草原作为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产业和经济社会功能。为进一步推动内蒙古草原的保护与建设,文章全面系统分析了内蒙古草原近10年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发展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现状与取得的成效。发现内蒙古草原目前存在草地资源压力较大,人-草-畜矛盾突出;草种业发展滞后,供需矛盾尖锐;饲草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低,自然基础条件不足;牧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与困境。最后提出了加快经济生产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并提高政策补助标准,加强草种繁育体系建设,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生态 草产业 牧区社会 解决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草畜平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5
作者 李梦真 吴金蕊 +4 位作者 杨君仪 刘晓龙 刘爱军 杨勇 运向军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50,共12页
草原的过度利用和管理不当导致草畜矛盾突出,草畜平衡管理是解决当前草、畜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我国草畜平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1986—2023年草畜平衡主要... 草原的过度利用和管理不当导致草畜矛盾突出,草畜平衡管理是解决当前草、畜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我国草畜平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1986—2023年草畜平衡主要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986—2023年我国草畜平衡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缓慢增长(1986—2002年)、波动增长(2003—2012年)和平稳增长(2013—2023年)三个阶段,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但作者间、机构间的跨区域交流较少,整体关联性不强。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显示,该领域主要研究热点为草原生态畜牧业平衡发展、草畜平衡核算和监测体系、草畜平衡奖励政策和发展对策。突现词分析显示,2020年后主要以禁牧、家庭牧场、草原生态等为研究前沿。未来应加强草畜平衡管理与监测体系方面的研究,规范动态载畜量核算方法,完善草畜平衡奖励政策,从而实现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平衡 CiteSpace软件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干扰下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与种子库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陈奕霏 镡建国 +5 位作者 庄玲 唐佳明 杨佳川 吴水欣 孙世贤 郭月峰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影响短花针茅种子进入土壤的主导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放牧强度梯度,测... 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影响短花针茅种子进入土壤的主导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放牧强度梯度,测定样地植被盖度、地表枯落物量、短花针茅生殖枝高度及短花针茅种子分布特征,并通过降雨模拟试验,测定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对短花针茅种子埋藏率的影响,继而对放牧干扰下种子扩散和进入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短花针茅种子数量减少,放牧强度和短花针茅种子数量具有负相关性。(2)短花针茅种子在小尺度范围内具有邻近扩散特征,且短花针茅种子扩散后分布与其生殖枝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3)短花针茅种子埋藏率受近地表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短花针茅种子 扩散 种子埋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3
17
作者 侯向阳 尹燕亭 丁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9,共8页
目前我国草原退化形势依然严峻。已有的草原管理模式难以应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适应性管理是管理动态、不确定性系统的有力工具之一。笔者概述了适应性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草原适... 目前我国草原退化形势依然严峻。已有的草原管理模式难以应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适应性管理是管理动态、不确定性系统的有力工具之一。笔者概述了适应性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的重点任务,提出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基础研究、整合多维度理论、知识与方法、开展模式示范、构建数字草原信息网络、提高监测预测能力等重要措施,为全面开展草原适应性管理,遏制我国草原退化,维持系统稳定并提高草原生产力水平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适应性管理 参与式管理 草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文亭 卫智军 +1 位作者 吕世杰 孙世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926,共13页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有助于从研究生命物质不同结果层次中的元素循环、平衡等角度阐明中国草原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中国草原生态化学...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有助于从研究生命物质不同结果层次中的元素循环、平衡等角度阐明中国草原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并按植物生长季节(物候节律)、年际演替、空间变异和对全球变化响应等角度,试图揭示中国草原植物C,N和P化学元素其可能存在的内在机理、传递与调节机制及驱动因子,提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拟加强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草原 生态化学计量学 时空动态 全球变化 碳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柱 闫伟红 +2 位作者 刘天明 吉木色 柳剑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论述了草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与保护对策,从生态学角度概述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草原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可持续利用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丁文强 李平 +1 位作者 尹燕亭 侯向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共11页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5个目标层指标和15个指标层指标的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北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原6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72...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5个目标层指标和15个指标层指标的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北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原6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727户牧户生计资本状况,探讨牧户及区域尺度牧户脆弱性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45和0.692,经卡方检验P<0.01,可见该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信;2)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生计资本存量低,牧户家庭脆弱性指数均值为0.2990,脆弱性高;3)依据牧户脆弱性指数的大小,运用K-means Cluster方法进行样本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可将牧户脆弱性分为高低两类,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方差检验,F值极显著;4)高脆弱性牧户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五大类生计资本存量显著低于低脆弱性牧户;5)区域尺度牧户脆弱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区域尺度牧户脆弱性自西向东依次减小明显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北方草原区 牧户 脆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