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新超 刘振 +3 位作者 姚明哲 马春雷 陈亮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7,共9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需要建立茶树资源的核心种质。利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数据库"中数据齐全的1048份资源的基本数据和鉴定评价数据,从总体取样比例、分组方法、组... 为了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需要建立茶树资源的核心种质。利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数据库"中数据齐全的1048份资源的基本数据和鉴定评价数据,从总体取样比例、分组方法、组内取样比例和取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茶树核心种质构建取样策略研究,为进行茶树核心种质构建提供方法依据。结果表明,以20%的总体取样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能够保留95%以上的表型性状。在此比例下,对3种分组方法、4种组内取样比例、2种组内取样方法与不分组完全随机取样共25种取样方法构建的茶树初级核心种质进行了比较,用表型保留比例、表型方差、表型频率方差、多样性指数、数量性状变异系数5个参数对不同取样方法与原始种质都进行了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检验指标下各种方法的排序结果不同,分组方法与确定组内取样比例的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综合5种检验参数的排序结果,确定茶区-对数比例-聚类取样为茶树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标记鉴别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本英 王丽鸳 +4 位作者 李友勇 唐一春 贺魏 成浩 王平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5-364,共10页
利用最少数量引物获得最大鉴定能力,这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134份云南茶树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别研究,用3种独立的方法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别:特殊标记、特异的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提供谱带类型组合... 利用最少数量引物获得最大鉴定能力,这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134份云南茶树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别研究,用3种独立的方法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别:特殊标记、特异的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提供谱带类型组合。结果表明,UBC807等12个引物扩增的10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15个特异标记的缺失,可以为香竹箐大山茶等21份资源提供鉴别依据。引物UBC811扩增的54种谱带类型可以为海南大叶茶1等35份资源提供鉴别依据。UBC811、UBC835、ISSR2、ISSR3等4个引物带型的组合可以鉴别所有的134份茶树资源,并为这134份云南茶树资源的构建了可以相互区别的DNA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种质 鉴别 I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等植物中嘌呤生物碱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晨阳 金基强 +1 位作者 姚明哲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咖啡碱等嘌呤生物碱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由于过量摄入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对嘌呤碱代谢进行调控,培育低咖啡碱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嘌呤生物碱在不同属种植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与降解的主要路径及非主要... 咖啡碱等嘌呤生物碱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由于过量摄入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对嘌呤碱代谢进行调控,培育低咖啡碱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嘌呤生物碱在不同属种植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与降解的主要路径及非主要路径、参与嘌呤碱代谢的酶及相应编码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生物碱 代谢 甲基转移酶 基因 低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建强 姚明哲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9-335,共7页
茶树世代周期长,自交不亲和,遗传组成高度异质杂合,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费时耗力。高质量的茶树遗传图谱,可以用于茶树基因组结构及遗传演化分析、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基因克隆,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加快茶树育... 茶树世代周期长,自交不亲和,遗传组成高度异质杂合,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费时耗力。高质量的茶树遗传图谱,可以用于茶树基因组结构及遗传演化分析、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基因克隆,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加快茶树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遗传图谱的构建原理、步骤及目前国内外茶树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提出加速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程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图谱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57
5
作者 刘本英 李友勇 +3 位作者 唐一春 王丽鸳 成浩 王平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以8个种群134份云南茶树资源为材料,应用ISSR标记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8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全部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475条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70条(占98.9%),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应用Nei-L... 以8个种群134份云南茶树资源为材料,应用ISSR标记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8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全部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475条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70条(占98.9%),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134个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445-0.819,平均为0.512,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宽。对134份茶树资源的分子系统聚类分析(UPGMA)将资源分为3大组,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系统聚类基本一致,但是主成分分析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各个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大厂茶等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50-0.987间,平均为0.92,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树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3
6
作者 王新超 陈亮 杨亚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4,319,共7页
对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保存的来源于广西的98份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广西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0,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5.8%。通过多变量的主... 对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保存的来源于广西的98份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广西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0,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86.75%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98份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大部分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2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红茶的资源,第3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茶树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SSR分析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本英 李友勇 +5 位作者 孙雪梅 王丽鸳 贺巍 成浩 汪云刚 王平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6-967,1010,共13页
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 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说明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云南茶树资源间亲缘关系的揭示为今后茶树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茶树资源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本英 李友勇 +4 位作者 孙雪梅 唐一春 贺巍 汪云刚 王平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2-912,共11页
利用EST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异范围为0.014-... 利用EST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异范围为0.014-0.736,平均达0.501.(2)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3)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种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茶树资源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EST-SSR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乔婷婷 马春雷 +3 位作者 周炎花 姚明哲 刘饶 陈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4-753,共10页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幼根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并测序,获得4833条EST序列,拼接后得到3482条无冗余EST,总长2290kb。对其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577个SSR位点,分布于500条茶树幼根EST中,其中含有EST-SSR的序列占14.36%,平均每3.97kb出现一个SS...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幼根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并测序,获得4833条EST序列,拼接后得到3482条无冗余EST,总长2290kb。对其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577个SSR位点,分布于500条茶树幼根EST中,其中含有EST-SSR的序列占14.36%,平均每3.97kb出现一个SSR。利用Primer premier5.0,对含有SSR的EST设计引物416对,通过退火温度和多态性筛选,确定可用的引物及其最佳退火温度,并从筛到的引物中选取63对及1对已发表引物作为核心引物,对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64对引物均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232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3.6个;每对引物可鉴定的基因型为2~13个,平均4.3个。供试材料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2~0.84,平均0.44;扩增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44,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48。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选育品种(系)。不同地方资源群体多态性信息量为0.24~0.36,举岩群体的多样性最高,惠明群体的多样性最低。浙江各地区以杭州资源的多态性最高,PIC达0.41;丽水的多态性最低,PIC为0.24。Structure2.2群体结构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系)具有相对独立的群体结构,选育品种(系)根据亲缘关系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EST-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成浩 王丽鸳 +3 位作者 周健 叶阳 刘栩 陆文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8,共6页
采用杭州西湖区、绍兴新昌县和丽水市辖四县区生产的三类扁形茶样本,按单一品种和混合品种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和逐步判别技术的茶样产地鉴别分析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单一品种样本,还是采用混合品种样本... 采用杭州西湖区、绍兴新昌县和丽水市辖四县区生产的三类扁形茶样本,按单一品种和混合品种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和逐步判别技术的茶样产地鉴别分析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单一品种样本,还是采用混合品种样本进行判别分析,都能得到有效的判别函数,使三个不同产地的扁形茶得到有效区分。除迎霜品种有一个外部验证样本判别错误外,其它单一品种的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是100%。9个品种的混合品种判别试验中,训练集143个样本的回判正确率为93.7%,外部验证样本的判别正确率91.7%,表明采用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结合判别技术对茶产品的产地属性进行鉴别或验证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化学指纹图谱 判别分析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SSR标记与茶树表型性状关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姚明哲 乔婷婷 +2 位作者 马春雷 金基强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1,共7页
关联分析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并将等位基因变异与目标性状联系起来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55个EST-SSR标记对112份茶树品种(系)进行了基因分型。在EST-SSR位点连锁不平衡和供试材料... 关联分析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并将等位基因变异与目标性状联系起来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55个EST-SSR标记对112份茶树品种(系)进行了基因分型。在EST-SSR位点连锁不平衡和供试材料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关联分析共鉴定出5个与表型性状显著关联的EST-SSR标记(P<0.01),其中标记CS298、CS317、CS84分别与一芽二叶百芽重(BW)、叶片长度(LL)和茶多酚含量(TP)显著关联,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0.11、0.15和0.35;标记CS330和CS338均与咖啡碱含量(CAF)显著关联,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0.14和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ST-SSR 关联分析 连锁不平衡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茶树芽叶紫化相关基因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春雷 姚明哲 +2 位作者 王新超 金基强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龙井群体中紫芽资源和绿芽资源进行分析,探索茶树紫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4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7个,下调表达基因26个。以基因芯片中紫芽资源上调基因TC0002e03和下调基因TL016D09、TL011D...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龙井群体中紫芽资源和绿芽资源进行分析,探索茶树紫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4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7个,下调表达基因26个。以基因芯片中紫芽资源上调基因TC0002e03和下调基因TL016D09、TL011D06,及不变基因TL022H08、TL024B05为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二者完全相符。根据基因芯片的实验结果,采用数据库查询方式对4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能量代谢、次生代谢和转录调控等分子功能有关,特别是在差异表达基因中还包含两个与花青素代谢途径直接相关的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花青素还原酶基因,同绿芽资源相比,它们在紫色资源中分别下调3.44倍和上调2.09倍;同时还筛选到两个可能调控花青素合成的转录因子MYB蛋白和WD40蛋白,分别上调2.25倍和2.54倍。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茶树芽叶的紫化机理,克隆相关基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基因芯片 紫芽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马春雷 乔小燕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6,共10页
采用EST测序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儿茶素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5148,序列全长1 30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 采用EST测序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儿茶素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5148,序列全长1 30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7.5 kD,理论等电点为5.81。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0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例如与亚洲棉、草莓和葡萄的相似性分别为70%、68%、71%。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总儿茶素含量不同的4个茶树品种中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黄酮醇合成酶(FL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花色素合成酶(ANS)等7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FR和LAR基因的表达量与茶树中总儿茶素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而其他基因则与其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简化EcoTILLING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金基强 陈亮 +2 位作者 姚明哲 王新超 马春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6,共8页
EcoTILLING(Ecotype 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可快速检测自然群体中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等DNA变异。第一次建立了简化的茶树EcoTILLING技术体系:首先筛选扩增目的基因的特异PCR引物;然后通过CEL... EcoTILLING(Ecotype 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可快速检测自然群体中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等DNA变异。第一次建立了简化的茶树EcoTILLING技术体系:首先筛选扩增目的基因的特异PCR引物;然后通过CELⅠ酶切PCR产物优化实验,确定酶切时间20 min、10×buffer组成为250 mmol/L Tris-HCl(pH7.4)、150 mmol/L KCl、15 mmol/L MgSO4、4μg/mL BSA和0.04%Triton x-100,反应温度为47.5℃,酶量为1.8μL CJE(Celery Juice Extract)/10μL反应体系时,酶切的谱带信号较强、特异性高;初步确定合适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条件为凝胶浓度5%、上样量4~5μL、有效分离长度要达到15 cm。利用上述简化的EcoTILLING对6份茶树种质870 bp的PPO基因片段实现了分型,经测序验证酶切产生的谱带与6份种质内部或不同种质间的SNP位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ELⅠ EcoTILLING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ACC氧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亚丽 乔小燕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9-466,共8页
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茶树新梢cDNA文库测序所获得ESTs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编码ACC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904328。该基因... 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茶树新梢cDNA文库测序所获得ESTs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编码ACC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904328。该基因长1232bp,编码32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6.2kD,等电点5.41。多序列联配表明茶树ACC氧化酶具有高度保守区域,基于邻接法的进化树显示与柿树ACC氧化酶的亲缘关系最近。对经高、低温后的不同品种进行RT-PCR分析,结果发现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与品种的抗逆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乙烯 ACC氧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分析茶树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本英 孙雪梅 +4 位作者 李友勇 唐一春 贺巍 汪云刚 王平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1期1577-1583,共7页
为了比较EST-SSR和ISSR2种标记在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上的适用性,应用这2种技术分析了33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48条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1.94%,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318。30对EST-SSR引物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 为了比较EST-SSR和ISSR2种标记在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上的适用性,应用这2种技术分析了33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48条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1.94%,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318。30对EST-SSR引物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99。2种标记都能揭示茶树资源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从信息量上比较,ISSR标记比EST-SSR标记有较高的分析效率。ISSR和EST-SSR揭示的茶树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09和0.734,二者接近。聚类分析表明二者有一定差异,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817,P<0.01)。因此,这2种标记均可适用于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多样性 ISSR EST-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文渊 成浩 +1 位作者 王丽鸳 周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研究了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重组质粒pET32a-GGT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10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连续传代20代后开始出现质粒丢失的细胞,连续传代100代后18... 研究了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重组质粒pET32a-GGT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10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连续传代20代后开始出现质粒丢失的细胞,连续传代100代后18%的细胞含有正常质粒,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裂不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裂稳定性,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为4.64U/ml,催化合成茶氨酸的产量为35.1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γ-GGT(γ-谷氨酰转肽酶) 基因工程菌 质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黄酮合成酶Ⅱ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乔小燕 马春雷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7-354,共8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茶叶中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基因—黄酮合成酶Ⅱ,该基因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在GenBank登录号为FJ169499。黄酮合成酶ⅡcDNA全长序列1824bp,其中1605bp为编码区,编码53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0.4kD。通...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茶叶中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基因—黄酮合成酶Ⅱ,该基因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在GenBank登录号为FJ169499。黄酮合成酶ⅡcDNA全长序列1824bp,其中1605bp为编码区,编码53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0.4kD。通过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黄酮合成酶Ⅱ在茶树一芽二叶春梢、当季成熟叶、花瓣、花蕊、种子中都有表达,成熟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酮合成酶Ⅱ 实时荧光PCR 细胞色素P450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ACC合成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亚丽 乔小燕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5-241,共7页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许多生理过程。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是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其它植物AC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c DN...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许多生理过程。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是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其它植物AC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c DNA Ends)和RT-PCR等技术,克隆得到编码茶树AC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长1579bp,编码47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53.7kD,等电点8.039,GenBank登录为EF205149。以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进化树,发现茶树ACS基因与柿树中的同类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茶树ACS基因的克隆为从分子水平认识乙烯在茶树上的生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乙烯 ACC合成酶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咖啡碱茶树遗传群体的咖啡碱含量与分子变异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雪敏 姚明哲 +2 位作者 金基强 马春雷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2,共7页
对60个低咖啡碱单株进行咖啡碱含量的HPLC测定和42对EST-SSR引物的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咖啡碱鲜重的变化范围是0.38%-1.08%,低于亲本咖啡碱含量的单株有5份,符合低咖啡碱茶筛选的目标。42对ES%SSR引物在遗传群体中共检... 对60个低咖啡碱单株进行咖啡碱含量的HPLC测定和42对EST-SSR引物的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咖啡碱鲜重的变化范围是0.38%-1.08%,低于亲本咖啡碱含量的单株有5份,符合低咖啡碱茶筛选的目标。42对ES%SSR引物在遗传群体中共检测出12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出2-7个等位基因,平均3.86个,平均Shannon-Weaver指数(,)为0.65;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3,变化范围是0.03-0.68。初步鉴定出3个与咖啡碱变异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对低咖啡碱优异基因的筛选及低咖啡碱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含量 分子变异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