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根生 袁海波 +5 位作者 许勇泉 江用文 邓余良 俞燎远 余书平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 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芽形名优绿茶 连续化生产 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 远红外提香机 设施摊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红茶干燥中含水率无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琳 董春旺 +1 位作者 高明珠 叶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为实现工夫红茶干燥中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提出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红茶干燥中含水率无损检测方法.随机抽取6次干燥处理中的226个样本,进行波长1 000-17 99 nm近红外光谱扫描后按照国标法测定含水率.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 为实现工夫红茶干燥中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提出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红茶干燥中含水率无损检测方法.随机抽取6次干燥处理中的226个样本,进行波长1 000-17 99 nm近红外光谱扫描后按照国标法测定含水率.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T)预处理,利用全局偏最小二乘法(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分别构建水分近红外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检测含水率,其准确度都可靠,但利用siPLS法将全光谱划分为13个区间,联合4个区间用6个主成分数构建的水分预测模型效果更优,其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值分别为0.9593和0.0395,说明模型预测精度高,可以实现红茶干燥中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含水率 近红外光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杀青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1
3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3 位作者 王近近 江用文 董春旺 邓余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6-482,共7页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在制品的含水率在前90 s匀速缓慢下降,而后急速下降,容重在微波30 s后显著下降;茶在制品的平均相对长度差、相对宽度差和面积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微波60~90 s时相对最小;在制品色差L值、|a|值、b值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微波前90 s均较鲜叶有显著提升,而后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微波杀青时间和含水率均对L值、|a|值、b值、相对长度差等呈显著影响,总体上看以微波杀青60~90 s最有利于获得较优的外形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杀青 茶在制品 物理特性 相对长度差 色差La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一红一绿”茶业发展概况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兴明 陈根生 +1 位作者 尹军峰 陈建新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恩施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文章对恩施州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这“一红一绿”... 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恩施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文章对恩施州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这“一红一绿”两个历史名茶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情况等。针对恩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综合效益低;品牌影响力小,缺乏竞争力;产业融合度低,带动效应差等问题,分别从夯实产品质量、拓展茶资源利用、加大品牌推广、规范品牌与市场运营、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恩施州茶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茶产业发展 恩施玉露 利川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