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新 张颖彬 +4 位作者 潘蓉 王国庆 汪庆华 金寿珍 鲁成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19,共4页
简述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和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介绍印度、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茶叶质量控制的经验,分析茶叶加工过程现存的小规模企业多、监管难,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潜在危害因子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茶叶质... 简述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和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介绍印度、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茶叶质量控制的经验,分析茶叶加工过程现存的小规模企业多、监管难,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潜在危害因子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茶叶加工厂的升级改造、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等措施,以确保加工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质量安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亚硝酸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古小玲 鲁成银 +3 位作者 刘新 于良子 陈利燕 汪庆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变异系数为4.6%,回收率为72.90%-86.53%。本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适用于茶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亚硝酸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9
3
作者 韩文炎 鲁成银 刘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15,共4页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和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究;加强肥料监管,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强化档案记录,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宣贯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 种植环节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88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9-416,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技术,建立了高灵敏度检测茶叶中88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目标化合物经加速溶剂萃取(ASE),Carb/NH2净化小柱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采用GC-MS/MS测定。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最...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技术,建立了高灵敏度检测茶叶中88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目标化合物经加速溶剂萃取(ASE),Carb/NH2净化小柱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采用GC-MS/MS测定。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进行了测试。其中87.5%的农药在低水平(6.4μg/kg)的加标回收率为70%~100%;87.5%的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每个化合物均采用灵敏度最高的离子对进行定量,并采用空白茶叶基质配制标准工作液。LOQ以10倍信噪比(S/N=10)计算,86.4%农药的LOQ值低于10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绿茶、乌龙茶、红茶以及普洱茶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72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164,共6页
建立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72种农药及其异构体多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加水润湿后,乙腈均质提取,5g/100mL氯化钠溶液与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后,再用Carbon/NH2小柱净化,25mL乙酸乙酯-丙酮(1:1... 建立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72种农药及其异构体多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加水润湿后,乙腈均质提取,5g/100mL氯化钠溶液与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后,再用Carbon/NH2小柱净化,25mL乙酸乙酯-丙酮(1:1)淋洗。优化色谱条件,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分别在样品中添加标准农药样品0.1、1.0mg/kg水平上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65.3%~142.3%,相对标准偏差为3.0%~20.6%(n=6)。以信噪比RSN=3计算各农药的最低检出限为0.01~0.08mg/kg范围。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满足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农药多残留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2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王川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建立了茶叶中苦参碱残留检测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添加标准样品10-100μg/kg 3个水平时,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回收... 建立了茶叶中苦参碱残留检测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添加标准样品10-100μg/kg 3个水平时,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无显著差别;GC-MS/MS和LC-MS/MS回收率分别为81%-85%、82%-8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6%-11.5%和2.9%-4.2%。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LC-MS/MS与GC-MS/MS检测均能满足茶叶中苦参碱残留量的测定,但采用前处理方法二,LC-MS/MS检测茶叶中苦参碱残留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9
7
作者 尹军峰 傅尚文 +1 位作者 刘新 鲁成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23,共4页
介绍我国茶叶深加工业发展概况,从原料、加工过程和相关法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深加工产品 安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88,共6页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提取(ASE),凝胶净化系统净化(GPC)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量。茶叶样品用乙腈溶剂经ASE提取,GPC净化,乙酸乙酯/环己烷(等体积比)淋洗。G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提取(ASE),凝胶净化系统净化(GPC)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量。茶叶样品用乙腈溶剂经ASE提取,GPC净化,乙酸乙酯/环己烷(等体积比)淋洗。G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表明,在添加农药标准0.010、0.100μg/g时,7种杀虫剂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8.2%~93.6%,相对变异系数(RSD)(n=5)为5.8%~19.1%。方法检出限为2.0~8.0 ng/g。该方法可靠,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序高,适用于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杀螟丹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2 位作者 王川丕 汪庆华 蒋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HILIC-MS/MS)测定茶叶中的杀螟丹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甲醇-乙酸(93:5:2)提取,C18固相萃取(SPE)或GCB与C18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以乙腈-10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ZIC-HILIC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 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HILIC-MS/MS)测定茶叶中的杀螟丹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甲醇-乙酸(93:5:2)提取,C18固相萃取(SPE)或GCB与C18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以乙腈-10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ZIC-HILIC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基质效应随着茶叶种类、样品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杀螟丹在0.005~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方法的定量下限(LOQ)为0.008mg/kg(绿茶)和0.005mg/kg(红茶)。采用绿茶和红茶基质进行1倍、5倍、10倍LOQ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测得回收率为70%~89%,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6%。该方法灵敏、准确,满足茶叶中杀螟丹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HILIC-MS MS) 杀螟丹 茶叶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茶叶感官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颖彬 王国庆 +1 位作者 龚恕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12-14,共3页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古称暹罗,其茶叶采制之法源自中国,《红楼梦》中就有王熙凤打发人给黛玉送暹罗进贡茶叶的记载。传统的泰国茶树品种为本地大叶种,近代暹罗茶模仿中国古代制茶方法,将一芽三四叶嫩梢连茶梗摘下,一手握满茶叶...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古称暹罗,其茶叶采制之法源自中国,《红楼梦》中就有王熙凤打发人给黛玉送暹罗进贡茶叶的记载。传统的泰国茶树品种为本地大叶种,近代暹罗茶模仿中国古代制茶方法,将一芽三四叶嫩梢连茶梗摘下,一手握满茶叶后用竹丝捆紧,名为“一干”。每干鲜叶蒸2h,冷却后放到篮中或竹桶中压紧,1个月后就可以食用,能贮藏1年不坏。20世纪以来,泰国从中国和日本引种了一定数量的中小叶种茶树,其中以台湾当地选育的软枝乌龙、台茶12号等品种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采制 泰国 品质分析 感官 《红楼梦》 台茶12号 中南半岛 制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丹 刘新 +1 位作者 王川丕 蒋迎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290-1294,共5页
对近几年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品茶、茶鲜叶、茶汤、茶饮料、茶提取物的理化成分测定和茶叶种类、产地的真伪鉴定、品质评价、定级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当前该技术在茶叶上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探讨今后的... 对近几年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品茶、茶鲜叶、茶汤、茶饮料、茶提取物的理化成分测定和茶叶种类、产地的真伪鉴定、品质评价、定级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当前该技术在茶叶上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应用 茶叶 理化测定 真伪鉴定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水果、蔬菜中抗蚜威、甲霜灵和克螨特残留量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20-223,共4页
建立了水果、蔬菜中抗蚜威、甲霜灵和克螨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E1源)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经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石墨氨基柱净化,用y(乙腈):y(甲苯)=3:1的溶液淋洗。采用基质配制农药标准样品以校正基质效应引... 建立了水果、蔬菜中抗蚜威、甲霜灵和克螨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E1源)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经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石墨氨基柱净化,用y(乙腈):y(甲苯)=3:1的溶液淋洗。采用基质配制农药标准样品以校正基质效应引入的定量误差。3种农药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002~0.500mg·kg^-1,在添加农药标准样品浓度0.002、0.010、0.050mg·kg^-1水平上,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91.6%~110.6%之间,相对变异系数RSD均低于15%,最低检出限为0.002mR·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抗蚜威 甲霜灵 克螨特 水果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超 胡玉荣 +2 位作者 曾建明 杨坚 陈利燕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9-436,共8页
以中茶108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硒含量、干旱胁迫以及不同pH值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呈正相关;干旱胁迫会造成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速率降低,与正常生长的茶树相比,硒吸收... 以中茶108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硒含量、干旱胁迫以及不同pH值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呈正相关;干旱胁迫会造成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速率降低,与正常生长的茶树相比,硒吸收总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率在90%时,茶树根部对硒的累积总量最高,达到0.527mg·kg-1,而在土壤含水率50%时,根部硒累积总量为0.301mg·kg-1,两者差异极显著。在不同pH值的培养条件下,72h内各处理叶片均达到富硒水平,处理间叶片硒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处理28d后,各处理间叶片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pH值3.5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含量 土壤水分 PH值 茶树硒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菊花中的SO_2残留 被引量:16
14
作者 章剑扬 陈利燕 +1 位作者 马桂岑 刘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8-582,共5页
采用碱性溶液加速溶剂萃取(ASE)/离子色谱(IC)法测定,建立了菊花中SO2残留的分析方法.粉碎后的样品以碱性溶液为萃取溶剂,经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净化后,以碳酸盐为淋洗液,IonPac AS9-HC离子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 采用碱性溶液加速溶剂萃取(ASE)/离子色谱(IC)法测定,建立了菊花中SO2残留的分析方法.粉碎后的样品以碱性溶液为萃取溶剂,经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净化后,以碳酸盐为淋洗液,IonPac AS9-HC离子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O2(以SO32-计)在0.5~5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7),检出限(LOD)为0.05 mg· L-1,定量下限(LOQ)为0.17 mg·L-1.以空白菊花样品为体,在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菊花 碱性溶液 加速溶剂萃取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绿茶全氮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丹 刘新 +1 位作者 张颖彬 尹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7-151,共5页
建立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的绿茶全氮量的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在4 691~3 959、5 126~4 848 cm-1波段区间内,光谱经过一阶导数与平滑处理后,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外部验证集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92 5%,相... 建立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的绿茶全氮量的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在4 691~3 959、5 126~4 848 cm-1波段区间内,光谱经过一阶导数与平滑处理后,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外部验证集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92 5%,相关系数为0.993 9.根据嫩度等级,建立了绿茶全氮量子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嫩度为3级的子模型预测结果最好,验证集样品的全氮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P值最小,为0.037 9%,相关系数为0.996 1.绿茶全氮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绿色、快速、高效的新型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测定绿茶全氮量,评价绿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绿茶 全氮量 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辨率对绿茶氮含量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丹 刘新 +2 位作者 刘洪刚 张颖彬 尹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86-1790,共5页
以绿茶为研究对象,氮含量为定量分析指标,研究了不同分辨率(2,4,6,8,16cm-1)对近红外光谱图及氮含量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器的分辨率影响光谱图的质量,分辨率越高,得到的信息越丰富,但同时噪音增大;分辨率越低,光谱图更加平滑,信息... 以绿茶为研究对象,氮含量为定量分析指标,研究了不同分辨率(2,4,6,8,16cm-1)对近红外光谱图及氮含量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器的分辨率影响光谱图的质量,分辨率越高,得到的信息越丰富,但同时噪音增大;分辨率越低,光谱图更加平滑,信息量减少,当分辨率太低时光谱失真严重。分辨率为4cm-1时,模型外部验证集RMSEP值为0.054 6,明显低于其他模型,相关系数为0.998 2,预测性能最好;模型预测精度也较好,STDEV和RSD分别为0.020和0.334。分辨率4cm-1为最优分辨率。试验可以为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绿茶光谱图提供参数选择依据,提高模型的稳定性与预测性能,促进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近红外光谱技术 绿茶 含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山)碧螺春感官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颖彬 刘新 +1 位作者 鲁成银 李金珠 《中国茶叶》 2015年第8期20-22,共3页
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隋唐时期即享有盛名,古代因其特殊的花香,被称为“吓煞人香”。传说康熙南巡苏州时,正式赐名为碧螺春。原产地东西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东山岛是三面环水的... 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隋唐时期即享有盛名,古代因其特殊的花香,被称为“吓煞人香”。传说康熙南巡苏州时,正式赐名为碧螺春。原产地东西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东山岛是三面环水的半岛,西山岛四面环水,与东山岛隔水相对。东西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有名的茶果间作区,枇杷、桃子等多种果树与茶树共同种植。江苏省农业厅1979年秋和1980年春对当地茶叶品种进行的普查报告显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较多,由此命名的“洞庭种”主要分布在东山的藏船坞、俞坞、西坞和西山的罗汉坞、包山坞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螺春 洞庭 品质现状 感官 西山岛 隋唐时期 普查报告 茶叶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茶浓缩汁中10种有机膦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红平 蒋迎 +1 位作者 汪庆华 刘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3-574,577,共3页
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残留的10种有机膦农药(OPhP’s),所得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在35℃和0.006MPa的条件下经旋转蒸发至干,用二氯甲烷2.00mL溶解残渣,此溶液毋需净化直接进样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测定中采用DB-1701、RT... 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残留的10种有机膦农药(OPhP’s),所得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在35℃和0.006MPa的条件下经旋转蒸发至干,用二氯甲烷2.00mL溶解残渣,此溶液毋需净化直接进样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测定中采用DB-1701、RTX-5双毛细管色谱柱和双火焰光度检测器,10种农药的检出限(3S/N)在3~10μg·L^-1,叫之间。用标准加入法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的回收率及精密度作了试验,求得其回收率在83.3%~11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8)在3.4%~6.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残留的有机膦农药 茶浓缩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