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莹 郝心愿 +3 位作者 郑梦霞 王新超 肖斌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开花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花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茶树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开花多、花期长的特点。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在杂交育种中,... 开花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花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茶树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开花多、花期长的特点。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在杂交育种中,茶树又具有自交不亲和与结实率低等特点。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茶树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时间、影响因素及分子调控机制,为茶树良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和育种效率提高等提供理论基础。目前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结合其他植物成花调控最新研究进展,从开花诱导、花芽分化与发育机制方面对茶树开花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开花诱导 花芽分化 花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氮吸收效率的早期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静静 阮丽 +4 位作者 王丽鸳 韦康 吴立赟 白培贤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587,共12页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种年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龙井43(LJ43)和中茶108(ZC108)两个茶树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利用数据,通过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比对,验证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在早期鉴定茶树株系氮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建立茶树氮吸收效率的室内早期鉴定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分别为89.51%、99.26%,而NMT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分别为95.22%、96.76%;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茶树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CsNRT3.2和CsNRT2.4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出诱导上调表达效应,相比中茶108,龙井43中CsNRT2.4和CsNRT3.2具有更高的表达量,表明LJ43对外界氮源的响应高于ZC108。综上所述,认为NMT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并测得茶树的瞬时吸收速率,且试验材料损耗少,可以用于茶树氮瞬时吸收速率的早期鉴定;CsNRT2.4和CsNRT3.2的表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树对硝态氮吸收的能力。本研究可为氮高效茶树品种的早期鉴定技术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氮吸收速率 非损伤微测技术 ^15N同位素示踪 实时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炭疽菌对茶树的致病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开鑫 杨凯欣 +4 位作者 邓雅元 黎欣 刘恩贝 王玉春 吕务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6,共12页
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引起茶树叶部病害的优势致病菌。从中国13个产茶省的茶树病叶中分离获得65株炭疽菌菌株,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属于山茶炭... 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引起茶树叶部病害的优势致病菌。从中国13个产茶省的茶树病叶中分离获得65株炭疽菌菌株,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属于山茶炭疽菌。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能导致茶树叶片发病,但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YCW1180、YCW1331、YCW1382、YCW1387、YCW1419、YCW1443、YCW1451、YCW1453、YCW1454、YCW1461、YCW1613和YCW2134等12个菌株致病力显著强于其他菌株,菌株YCW1378致病力最弱。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试65个山茶炭疽菌菌株对25%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药剂敏感性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对菌株YCW1436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仅为36.00%,抑菌效果最差,而对大部分菌株的抑制率高于70.00%,表明大部分菌株对该药剂高度敏感。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影响了山茶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以上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治茶树叶部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炭疽菌 茶树 菌种鉴定 致病力 杀菌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sASR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岳川 曹红利 +4 位作者 郝心愿 郭玉琼 叶乃兴 王新超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10,共12页
逆境胁迫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ASR(abscisic acid,stress,ripening-induced)基因在植物抗逆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龙井43品种茶树为材料,从中克隆了CsAS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基因组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生... 逆境胁迫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ASR(abscisic acid,stress,ripening-induced)基因在植物抗逆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龙井43品种茶树为材料,从中克隆了CsAS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基因组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在组织间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CsASR的cDNA序列全长875 bp,含有546 bp的ORF序列,编码18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19.89 kD,理论等电点5.69;CsASR蛋白结构序列中74.5%的序列为无序结构,是一种无序蛋白;CsASR的C-端含有ABA/WDS功能结构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茶树CsASR与海枣的ASR相似性最高,为87%,而在进化树中与枣的关系最近。CsASR基因含2个外显子,第1个外显子长363 bp,第2个外显子长183 bp,内含子较大为2 750 bp,内含子中含7种简单重复序列和2种DNA转座子序列。克隆获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 554 bp的启动子区序列,该启动子上含有干旱、低温、高温以及ABA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CsASR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ABA抑制CsASR的表达,而干旱、NaCl和低温胁迫能够显著上调CsASR的表达。表明CsASR基因可能与茶树抗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ASR基因 逆境胁迫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PP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白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丁丁 王君雅 +2 位作者 汤榕津 陈亮 马春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三角状五肽(PPR)蛋白作为一类靶向定位于半自主细胞器的序列特异性RNA结合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CsPPR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域保... 三角状五肽(PPR)蛋白作为一类靶向定位于半自主细胞器的序列特异性RNA结合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CsPPR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域保守性、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与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茶树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到858个CsPPR基因,分属于P和PLS两个亚家族;结构域分析表明各个结构域在茶树中比较保守;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CsPPR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茶树CsPPR基因家族中共有31%的CsPPR基因不具有内含子结构,并且家族成员在进化过程中发生过多次基因复制事件。另外,为探究茶树CsPPR基因家族在调控茶树白化相关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对正常叶色品种舒茶早和安吉黄茶等5个白化茶树品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到24个差异共表达CsPPR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CsPPR基因在新梢、成熟叶和茎中高表达,但在花和根中痕量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茶树CsPPR家族成员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PPR基因家族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CsG6PDH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丁 王缓 +7 位作者 李娜娜 王璐 郝心愿 王玉春 丁长庆 杨亚军 王新超 钱文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10,共14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EC1.1.1.49)是戊糖磷酸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关G6PDH在茶树中的研究尚处空白。在茶树中克隆到3个CsG6PDHs基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EC1.1.1.49)是戊糖磷酸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关G6PDH在茶树中的研究尚处空白。在茶树中克隆到3个CsG6PDHs基因,分别命名为CsG6PDH1(MW025829)、CsG6PDH2(MW025830)、CsG6PDH4(MW025831)。聚合进化树结果显示,CsG6PDH1和CsG6PDH4均为质体型蛋白,而CsG6PDH2为胞质型蛋白。表达分析发现,CsG6PDHs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低温或炭疽菌侵染条件下,CsG6PDH1和CsG6PDH4均被抑制表达;冷驯化期间,CsG6PDH2和CsG6PDH4在不同品种中均上调表达;此外,CsG6PDHs在茶芽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均不同程度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CsG6PDHs在茶树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后续深入研究G6PDH在茶树中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茶树 表达分析 低温 冷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7
作者 白培贤 王丽鸳 +4 位作者 韦康 阮丽 成浩 张芬 张成才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413,共9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a AT)是与碳氮代谢相关的一种重要酶类。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了茶树Cs Ala AT1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747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a AT)是与碳氮代谢相关的一种重要酶类。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了茶树Cs Ala AT1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747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4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5.82。同源比对结果表明,Cs Ala AT1含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亚家族保守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 Ala AT1蛋白的相似性为84%。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由α-螺旋(40.67%)、无规则卷曲(29.57%)、β-折叠(13.68%)和延伸链(16.08%)组成,定位于线粒体,不含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发现Cs Ala AT1在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Cs Ala AT1基因表达对氮素的响应研究表明,成熟叶中Cs Ala AT1受氮素诱导上调表达,高浓度(1 mmol·L-1 NH4NO3)氮素的诱导效应比低浓度(0.1 mmol·L-1 NH4NO3)氮素诱导效应更强烈;在根中,处理24 h后,高氮诱导Cs Ala AT1上调表达,低氮诱导Cs Ala AT1下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克隆 表达 氮素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茶氨酸合成酶基因家族在番茄中的鉴定及表达研究
8
作者 毛鹏 王丽鸳 +4 位作者 白培贤 韦康 阮丽 张亚真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茶树体内的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 synthetase,TS)和部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家族成员都具有催化乙胺和谷氨酸合成茶氨酸的活性。我们将植物中这类与茶树TS序列高度相似,且具有茶氨酸合成活性的酶,统称... 茶树体内的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 synthetase,TS)和部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家族成员都具有催化乙胺和谷氨酸合成茶氨酸的活性。我们将植物中这类与茶树TS序列高度相似,且具有茶氨酸合成活性的酶,统称为类茶氨酸合成酶(Analogue theanine synthase,ATS)。为了探究ATS在非茶植物中的分布,以及乙胺在茶氨酸合成中的作用,本研究以Mico-Tom番茄为试验材料,对水培番茄幼苗进行了外源添加乙胺处理。结果发现,仅在处理组叶片中检测到茶氨酸,并且处理组叶片中的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含量也极显著增加,而丙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从茶树和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出12个和5个ATS家族成员,它们均含有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功能的结构域Gln-synt_C;qRT-PCR检测发现,处理组叶片中有2个ATS(SlGS1.1和SlGS1)表达量极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ATS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而乙胺是合成茶氨酸的关键限制因子,能够提高ATS基因的表达,触发茶氨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茶氨酸 乙胺 类茶氨酸合成酶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