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茶树遗传育种发展、创新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新超 王璐 +4 位作者 郝心愿 李娜娜 黄建燕 丁长庆 杨亚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和世界产茶大国,有着悠久的茶树育种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育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茶树品种,无性系茶树品种和无性繁殖技术最早出现于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加速,进入21世纪后在育成品种数量及... 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和世界产茶大国,有着悠久的茶树育种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育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茶树品种,无性系茶树品种和无性繁殖技术最早出现于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加速,进入21世纪后在育成品种数量及多样性、育种技术、育种基础理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果,特别是在茶树全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引领世界,并有力支撑了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及成就,梳理了在茶树主要性状遗传规律、育种技术、突破性品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创新、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创新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育种 品种 育种技术 育种理论 分子设计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标记鉴定浙江省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成才 刘园 +4 位作者 姜燕华 吴立赟 王丽鸳 韦康 成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6-931,共6页
为促进浙江省茶树育种的发展,利用SSR引物对浙江省茶树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浙江省茶树品种的核心鉴定引物和标准品种,并进一步应用于未知茶苗身份鉴定。首先,利用35对SSR引物研究了36个茶树育成品种,并进... 为促进浙江省茶树育种的发展,利用SSR引物对浙江省茶树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浙江省茶树品种的核心鉴定引物和标准品种,并进一步应用于未知茶苗身份鉴定。首先,利用35对SSR引物研究了36个茶树育成品种,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根据电泳谱带和基因型筛选出核心鉴定引物和标准品种;最后,对4株未知茶苗进行了身份鉴定。结果表明:共有34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各品种基本按遗传背景聚类,重复样本间遗传距离介于0-0.094;有10对引物确定为核心鉴定引物,8个品种为标准品种;4株未知身份茶苗中,NH-01属于乌牛早品种,另外3株并非浙江现有品种。本研究认为,核心鉴定引物在两个浙江育成品种间差异引物对≥2时,应判定为不同品种;差异引物对≤1时,应判定为相同品种或极相似品种,必要时应引入其余24对引物计算遗传距离进一步验证,遗传距离〉0.140判定为不同品种,遗传距离≤0.140判定为同一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SR 品种鉴别 无性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茶树新品系丽早香识别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建义 成浩 +2 位作者 王丽鸳 马军辉 陈香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4-1729,共6页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茶树研究可用于其身份、产地的判别。茶树品种间差异鉴别是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重要内容,试验利用HPLC检测分析丽早香、龙井43、迎霜和当地群体的化学组成及比例,构建化学指纹图谱,从而区分丽早香品系。通过H...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茶树研究可用于其身份、产地的判别。茶树品种间差异鉴别是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重要内容,试验利用HPLC检测分析丽早香、龙井43、迎霜和当地群体的化学组成及比例,构建化学指纹图谱,从而区分丽早香品系。通过HPLC测定样品色谱数据,选择90%以上样品中存在的峰为样本集的共有峰,建立数字化多元化学指纹图谱。丽早香在图谱相似性上与当地群体最高;在儿茶素、咖啡碱、没食子酸等茶叶主要化学组成比例上,与对照不同,可以与龙井43、迎霜、当地群体辨别区分,为茶树品种间差异鉴别和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丽早香 化学指纹图谱 识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抗寒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新超 王璐 +4 位作者 郝心愿 李娜娜 丁长庆 黄建燕 杨亚军 《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低温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产量、种植范围和茶叶品质的重要环境胁迫之一。茶树的低温胁迫主要分为越冬期胁迫和芽萌发以后的“倒春寒”胁迫两种。在遭受低温胁迫时,茶树会在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响应以应对低温的影响... 低温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产量、种植范围和茶叶品质的重要环境胁迫之一。茶树的低温胁迫主要分为越冬期胁迫和芽萌发以后的“倒春寒”胁迫两种。在遭受低温胁迫时,茶树会在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响应以应对低温的影响。本文简要综述了茶树抗寒的机制研究进展,特别是最新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细胞学机制 生理学机制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莹 郝心愿 +3 位作者 郑梦霞 王新超 肖斌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开花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花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茶树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开花多、花期长的特点。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在杂交育种中,... 开花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花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茶树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开花多、花期长的特点。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在杂交育种中,茶树又具有自交不亲和与结实率低等特点。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茶树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时间、影响因素及分子调控机制,为茶树良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和育种效率提高等提供理论基础。目前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结合其他植物成花调控最新研究进展,从开花诱导、花芽分化与发育机制方面对茶树开花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开花诱导 花芽分化 花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湘妃翠’在杭州的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章志芳 贾丙娟 曾建明 《茶叶学报》 2015年第1期12-15,共4页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湘妃翠在杭州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妃翠成活率鉴定前达100%;定植第3年树高、树幅分别为148.8 cm、132.8 cm,超过对照;发芽期和对照相当;发芽密度超过对照10%以上;鲜叶产量后2年超过对照...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湘妃翠在杭州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妃翠成活率鉴定前达100%;定植第3年树高、树幅分别为148.8 cm、132.8 cm,超过对照;发芽期和对照相当;发芽密度超过对照10%以上;鲜叶产量后2年超过对照达50%以上;制茶品质优良和对照相当;抗逆性中等。湘妮翠适宜在江南茶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湘妃翠 福鼎大白茶 区域试验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茶树春季新梢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聪聪 王浩乾 +7 位作者 叶玙璠 陈瑶 任恒泽 李宇腾 郝心愿 王新超 曹红利 岳川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8,共14页
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不同激素对茶树新梢生长发育的影响,挖掘参与调控这一过程的主要通路和关键基因,以龙井43为试材,在茶树处于萌动期时分别进行100μmol·L^(-1)脱落酸(ABA)、100μmol·L^(-1)赤霉素... 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不同激素对茶树新梢生长发育的影响,挖掘参与调控这一过程的主要通路和关键基因,以龙井43为试材,在茶树处于萌动期时分别进行100μmol·L^(-1)脱落酸(ABA)、100μmol·L^(-1)赤霉素(GA_(3))和100μmol·L^(-1)吲哚-3-乙酸(IAA)喷施处理,观察新梢萌发表型,并对处理后第7天的新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外源ABA处理抑制新梢生长,处理7 d后芽长极显著短于对照;GA_(3)和IAA处理则具有促进作用,GA_(3)处理7 d芽长极显著长于对照,IAA处理14 d芽长极显著长于对照。转录组分析表明,ABA处理新梢中的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GA_(3)处理的氧化磷酸化通路和光合作用通路及IAA处理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是差异基因富集的主要通路;植物激素通路、光合作用通路相关的GAI、PSBO2、PSBQ-2和PSBP-1可能是参与新梢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对部分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验证,表明转录组分析结果可靠。以上研究明确了激素影响茶树新梢生长发育的主要通路和关键基因,将为全面揭示茶树新梢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脱落酸 赤霉素 吲哚-3-乙酸 转录组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氮吸收效率的早期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苏静静 阮丽 +4 位作者 王丽鸳 韦康 吴立赟 白培贤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587,共12页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种年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龙井43(LJ43)和中茶108(ZC108)两个茶树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利用数据,通过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比对,验证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在早期鉴定茶树株系氮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建立茶树氮吸收效率的室内早期鉴定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分别为89.51%、99.26%,而NMT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分别为95.22%、96.76%;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茶树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CsNRT3.2和CsNRT2.4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出诱导上调表达效应,相比中茶108,龙井43中CsNRT2.4和CsNRT3.2具有更高的表达量,表明LJ43对外界氮源的响应高于ZC108。综上所述,认为NMT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并测得茶树的瞬时吸收速率,且试验材料损耗少,可以用于茶树氮瞬时吸收速率的早期鉴定;CsNRT2.4和CsNRT3.2的表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树对硝态氮吸收的能力。本研究可为氮高效茶树品种的早期鉴定技术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氮吸收速率 非损伤微测技术 ^15N同位素示踪 实时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良种场不同品种的SSR鉴定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姜燕华 张成才 成浩 《茶叶学报》 2016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以宁海县桥头胡镇汶溪茶叶良种场的15个茶树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每个待鉴定品种随机选择3-4个单株作为待测样本,以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品种作为标准品种,采用SSR技术检测待测品种与档案记载情况是否相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21对SSR引... 以宁海县桥头胡镇汶溪茶叶良种场的15个茶树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每个待鉴定品种随机选择3-4个单株作为待测样本,以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品种作为标准品种,采用SSR技术检测待测品种与档案记载情况是否相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21对SSR引物的PCR扩增,良种场中的‘龙井43’、‘安吉白茶’和‘迎霜’的SSR标记数与其对应的标准品种完全一致,说明这3个品种保持原品种的特征特性;‘歌乐茶’、‘劲峰’和‘平阳特早’3个品种部分样本的标记数与其对应的标准品种一致,说明这3个品种中的部分单株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异;‘早逢春’、‘碧云’、‘竹紫春’、‘乌牛早’、‘水谷茶’和‘福鼎大白茶’6个品种的标记数与其对应的标准品种出现不一致,说明这6个品种在良种场繁育过程中出现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错误;良种场中的‘银片’、‘鸠坑种’和‘紫笋’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相应的标准品种,说明在良种收集过程中,无法弄清品种的来源。通过本研究纠正了品种收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指出了品种繁育过程中出现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SR 品种鉴定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炭疽菌对茶树的致病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开鑫 杨凯欣 +4 位作者 邓雅元 黎欣 刘恩贝 王玉春 吕务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6,共12页
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引起茶树叶部病害的优势致病菌。从中国13个产茶省的茶树病叶中分离获得65株炭疽菌菌株,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属于山茶炭... 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引起茶树叶部病害的优势致病菌。从中国13个产茶省的茶树病叶中分离获得65株炭疽菌菌株,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属于山茶炭疽菌。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能导致茶树叶片发病,但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YCW1180、YCW1331、YCW1382、YCW1387、YCW1419、YCW1443、YCW1451、YCW1453、YCW1454、YCW1461、YCW1613和YCW2134等12个菌株致病力显著强于其他菌株,菌株YCW1378致病力最弱。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试65个山茶炭疽菌菌株对25%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药剂敏感性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对菌株YCW1436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仅为36.00%,抑菌效果最差,而对大部分菌株的抑制率高于70.00%,表明大部分菌株对该药剂高度敏感。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影响了山茶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以上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治茶树叶部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炭疽菌 茶树 菌种鉴定 致病力 杀菌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雯婷 林夏 +4 位作者 周颖怡 符传良 汤适 李栋梁 王新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4-220,共7页
为明确海南省主产区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丰缺状况,为海南茶园土肥管理及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海南省白沙、五指山、琼中、定安及保亭等5个主要产茶区土壤样品和茶树叶片样品各121份,检测pH值、有机质、N、P、K、Zn、Se等... 为明确海南省主产区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丰缺状况,为海南茶园土肥管理及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海南省白沙、五指山、琼中、定安及保亭等5个主要产茶区土壤样品和茶树叶片样品各121份,检测pH值、有机质、N、P、K、Zn、Se等7个土壤营养指标和茶树叶片N、P、K、Zn、Se等5个营养指标,分析了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海南省茶园土壤呈弱酸性,pH值平均为5.16,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有效钾含量偏低。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良好,大量元素上建议增施钾肥;锌、硒含量总体水平适中,部分地区土壤锌、硒含量丰富,少部分地区茶树叶片可达富锌、富硒茶标准,有开发锌硒茶的潜力;海南省茶树叶片氮、钾含量适当,但缺磷现象较多;土壤指标与茶叶中的N、P、K无显著相关性;土壤锌、硒含量与茶叶锌、硒含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茶园 土壤肥力 有效养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在白叶1号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春雷 姚明哲 +3 位作者 王新超 金基强 马建强 陈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高等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对其正常光合作用起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前期芯片杂交结果,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3个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分别为谷氨酸-t RNA还原酶基因(Cs Glu TR)、叶绿素合酶基因(Cs Chl S)、叶绿素酸醋氧化酶基因(... 高等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对其正常光合作用起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前期芯片杂交结果,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3个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分别为谷氨酸-t RNA还原酶基因(Cs Glu TR)、叶绿素合酶基因(Cs Chl S)、叶绿素酸醋氧化酶基因(Cs CAO),对应的Gen 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HQ660371、HQ660370、HQ660369。序列分析表明,Cs Glu TR基因全长2165 bp,开放阅读框长1665 bp,编码554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6k D,理论等电点为8.78;Cs Chl S基因全长146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5 k D,理论等电点为8.58;Cs CAO基因全长214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611 bp,编码536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8 k D,理论等电点为8.03。比对分析表明,3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中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均在70%以上。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个基因在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表明Cs Chl S和Cs CAO基因具有明显的表达协同性,它们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叶片的颜色变化高度同步;而Cs Glu TR在白化叶片和正常叶片中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同时在新生芽叶转绿过程中最先恢复正常表达水平。说明在白化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机制受到较大影响,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的叶片内色素类物质含量降低或消失是叶片白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谷氨酸-t RNA还原酶 叶绿素合酶 叶绿素酸醋氧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丽鸳 姜燕华 +4 位作者 段云裳 成浩 周健 曾建明 韦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91-2195,共5页
正确评价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地方品种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从西湖龙井群体种中选取91个单株,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探讨了抽样群体样本量、SSR引物等位基因数影响茶树地方品种的... 正确评价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地方品种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从西湖龙井群体种中选取91个单株,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探讨了抽样群体样本量、SSR引物等位基因数影响茶树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样本量对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样本量达到15个单株时,各遗传参数值趋于稳定;SSR引物等位基因数对茶树地方品种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影响很大,而且达到总体遗传多样性90%所需的样本量也很不一样。当SSR引物等位基因数为5时,24个茶树单株才能达到茶树地方品种总体90%以上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评价和采用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茶树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转录组微卫星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丽鸳 韦康 +1 位作者 张成才 成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用Perl语言,对茶树花转录组序列进行大通量SSR位点的发掘,发现含SSR的序列10 290条,共12 582个SSR,平均2.41 kb出现一个SSR。在茶树花的转录组中共发现340种碱基重复模式,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G/CT)n(44.99%)。在49 586条注释成功的茶树... 利用Perl语言,对茶树花转录组序列进行大通量SSR位点的发掘,发现含SSR的序列10 290条,共12 582个SSR,平均2.41 kb出现一个SSR。在茶树花的转录组中共发现340种碱基重复模式,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G/CT)n(44.99%)。在49 586条注释成功的茶树花Unigene中,共发现10 490个SSR位点,其中位于编码区的1917个,其出现频率仅为0.102 SSR/1000 bp,而非编码区为3.072 SSR/1000 bp。在基因编码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三碱基微卫星(1140,59.5%),其次是六碱基微卫星(524,27.3%)。茶树花转录组所含微卫星以重复长度小于20 bp的序列最多,大于20 bp的仅为25.2%。茶树花转录组中,含微卫星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含微卫星基因,其中含复杂微卫星基因的平均基因表达水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微卫星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赤霉素受体基因CsGID1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岳川 曾建明 +4 位作者 曹红利 郝心愿 章志芳 王新超 杨亚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9-608,共10页
GID1作为赤霉素信号转导的受体,在赤霉素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在茶树中克隆到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的cDNA全长,命名为CsGID1a(GenBank登录号为JX235369)。该基因全长1411bp,开放阅读框1023bp,编码34... GID1作为赤霉素信号转导的受体,在赤霉素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在茶树中克隆到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的cDNA全长,命名为CsGID1a(GenBank登录号为JX235369)。该基因全长1411bp,开放阅读框1023bp,编码34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sGID1a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38.53kD,理论等电点为5.62;无信号肽位点,是非分泌性蛋白,具有1个跨膜区,基因被定位于细胞核内;CsGID1a氨基酸序列具有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家族蛋白的HGG、GXSXG功能域以及羧酸酯酶典型的三级结构;与其他物种的GID1相似性均在60%以上,与葡萄的相似性最大达87%、进化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高浓度(1.0×10-5molL-1)GA3能够下调CsGID1a的表达,5h内的表达呈下降趋势;随着越冬茶芽萌动进程,CsGID1a表达量逐渐降低,特别在3月初萌发以后变化较大,推测赤霉素及其受体基因可能与茶树越冬芽解休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赤霉素 GID1 表达分析 茶芽解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代表性茶树种质嘌呤生物碱的鉴定 被引量:20
16
作者 金基强 周晨阳 +3 位作者 马春雷 姚明哲 马建强 陈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从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选取了403份代表性的茶树资源,采用HPLC对嘌呤生物碱进行了两年、春秋两季的重复鉴定。结果表明,年度和季节间咖啡碱含量总体稳定,但可可碱含量春季变化显著。93%以上资源的咖啡碱含量为25.0 ~ 45.0 mg/g。茶的... 从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选取了403份代表性的茶树资源,采用HPLC对嘌呤生物碱进行了两年、春秋两季的重复鉴定。结果表明,年度和季节间咖啡碱含量总体稳定,但可可碱含量春季变化显著。93%以上资源的咖啡碱含量为25.0 ~ 45.0 mg/g。茶的3个变种间,咖啡碱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且阿萨姆茶秋季较春季咖啡碱含量明显增加。来源不同地区的资源咖啡碱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云南和广东的资源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从403份资源中筛选出3份高咖啡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茶树 种质资源 生物碱 鉴定 特异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EST-SSRs分布特征及引物开发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丽鸳 姜燕华 +3 位作者 段云裳 成浩 周健 曾建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为了在茶树中开发EST-SSRs功能性标记,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网上公开的3288奈茶树(Camellia subebsus)ESTs序列进行EST-SSRs特征分析。剔除冗余序列,得到非冗余序列2083条。在非冗余序列中发现含不同重复基元SSRs的EST序列有38... 为了在茶树中开发EST-SSRs功能性标记,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网上公开的3288奈茶树(Camellia subebsus)ESTs序列进行EST-SSRs特征分析。剔除冗余序列,得到非冗余序列2083条。在非冗余序列中发现含不同重复基元SSRs的EST序列有385条,共486个EST-SSRs,平均相隔2.10kb出现1个SSR。在2~6bp的重复基元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的SSRs出现频率最高(51.97%),其次是三核苷酸(19.55%)。对所有的重复基元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G/CT(47.74%),其次分别是AT/TA(4.73%)和AAG/CTT(4.73%)。利用Prime5软件,设计了206对EST-SSRs引物,随机选用72对引物进行SSR扩增,发现31对引物可以扩增出条带,其中2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3.5%。这些EST-SSRs将有助于茶树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ST-SSRS 分子标记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段云裳 姜燕华 +3 位作者 王丽鸳 成浩 房婉萍 黎星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3-538,共6页
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的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的合理利用和品种权的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 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的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的合理利用和品种权的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龙茶骨干亲本铁观音、黄棪及其衍生品种(系)和红绿茶骨干亲本福鼎大白茶及衍生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4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平均遗传距离0.58,表明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大的遗传变异,且90%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两套品种(系)各自聚为一类,遗传结构分析也显示两套品种(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其中稳定性和多态性俱佳的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供试材料的数码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亲本及衍生品种(系)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指纹图谱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IP转录因子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曹红利 岳川 +1 位作者 王新超 杨亚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94-1100,共7页
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region/leucine zipper motif,bZIP)类转录因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植物的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和耐盐性等逆境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通过对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的分... 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region/leucine zipper motif,bZIP)类转录因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植物的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和耐盐性等逆境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通过对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的分布、结构、分类及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今后可在全基因组层面上发掘更多的bZIP转录因子,并通过定点突变、转基因等手段创造bZIP的突变体,促进对bZIP表达调控机制的认识,进而了解bZIP转录因子对抗逆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培育多抗性植物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ZIP 转录因子 植物抗逆性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茶树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海琳 王丽鸳 +3 位作者 成浩 韦康 阮丽 吴立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3-391,共9页
以龙井4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4个茶树品系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充足时,各茶树品系叶绿素含量提高,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加快,发芽密度与着叶数增加,可以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氮素影响氨基酸、咖啡碱... 以龙井4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4个茶树品系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充足时,各茶树品系叶绿素含量提高,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加快,发芽密度与着叶数增加,可以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氮素影响氨基酸、咖啡碱和多酚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茶叶中茶氨酸、咖啡碱等的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本研究还发现中茗22号和LY002对氮素响应比较明显,可为今后氮素高效型茶树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茶树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