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土壤酸化国际研究概况和趋势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贺新 盛曼曼 +5 位作者 杨向德 赵强 焦纪伟 潘洪阳 叶新新 陈晓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7-2116,共10页
茶园土壤酸化是国际关注热点,已成为限制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全面梳理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把握该领域研究的重心和前沿热点,本文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2000—2023年)发表的11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 茶园土壤酸化是国际关注热点,已成为限制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全面梳理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把握该领域研究的重心和前沿热点,本文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2000—2023年)发表的11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18年开始,国际上关于茶园土壤酸化的研究呈明显增加态势;我国发文量最多且影响力最大。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园土壤酸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土壤铝毒与茶树耐铝机制、茶园土壤酸化改良等领域。酸化将导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被破坏,缓冲性能降低,土壤通透性变差,进而造成土壤持水能力下降,根系生长受阻,同时还导致盐基离子大量淋失,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养分有效性下降,加剧了铝的活化与溶出,并增加茶叶重金属(如Cd、Pb和Cr等)含量。不仅如此,酸化能够加速土壤碳氮磷的损失,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抑制某些有益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和慢生根瘤菌)的生长,损害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不同程度的酸性茶园土壤需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如施用有机肥或生物炭,有效缓解土壤酸度的同时提升土壤肥力。另外,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土壤酸化对茶园系统氮磷循环的影响分别为该领域研究焦点和持续性研究热点与前沿话题。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国际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现状及进展,为茶园土壤酸化改良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酸化 土壤理化性质 碳氮磷循环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酸化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荧光标记的MCID快速鉴定13个湖北茶树品种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丹娟 马建强 +4 位作者 马春雷 王松琳 陈亮 毛迎新 陈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目的】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快速区分鉴别湖北茶树品种,为湖北茶树种质资源评价、品种保护及苗木纯度早期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13个优良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30对均匀... 【目的】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快速区分鉴别湖北茶树品种,为湖北茶树种质资源评价、品种保护及苗木纯度早期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13个优良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30对均匀分布于遗传连锁图谱上的SSR荧光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以筛选出核心引物,利用MCID法构建CID图谱。【结果】3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5个等位基因,各引物等位基因数为3~9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83个;共检测到194个基因型,各引物检测出的基因型为3~12个,平均每对引物6.4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29~0.85,平均为0.58。13个茶树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为0.19~0.44。基于Nei’s遗传距离,采用Neighbor-Joining(NJ)法可将13个品种分为三大类(Nei’s遗传距离为0.16),结果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可能因为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而聚在一起,也可能因为亲本来源不同而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利用筛选出的3对核心引物(TM547、TM552和TM107)可快速鉴别所有参试品种,通过MCID法构建的CID图谱可直观看出各参试茶树品种鉴定所需要的引物及其对应的基因型。【结论】基于SSR荧光标记的茶树品种MCID鉴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可用于湖北茶树良种知识产权保护、苗期鉴定及品种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鉴定 SSR荧光标记 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CID)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追肥养分配方对提升茶树新梢品质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华 李春雷 +4 位作者 李伟 刘祖锋 黄晓琴 张群峰 阮建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优化茶园养分管理效率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优化追肥养分配方对提升茶树新梢品质的效果,设置了4个养分处理:不施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T1);优化专用配方追肥(T2,N∶P∶K∶Mg比例为32∶4∶4∶1);添加硝化抑制的专... 优化茶园养分管理效率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优化追肥养分配方对提升茶树新梢品质的效果,设置了4个养分处理:不施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T1);优化专用配方追肥(T2,N∶P∶K∶Mg比例为32∶4∶4∶1);添加硝化抑制的专用配方肥(T3)。在盆栽和田间试验条件下测定了茶树生长量、新梢品质、养分吸收总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对养分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用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下茶树枝条持嫩性、叶片含水率、茶叶品质显著提升;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专用配方和添加硝化抑制剂的2种追肥处理下枝条的持嫩性均显著增加;添加硝化抑制剂的追肥对茶树新梢的叶绿素总量、氮平衡指数、新梢氨基酸含量具有进一步的提高作用,而对茶树新梢茶多酚、类黄酮总量和花青素积累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有利于降低绿茶的酚氨比,提高其滋味品质。表明优化追肥养分配方对茶树新梢品质具有显著改善效果,是提高茶园养分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追肥 营养 茶叶品质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和弱光胁迫对茶树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申瑞寒 马立锋 +1 位作者 杨向德 方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5,共7页
为解析氮(N)素形态和弱光胁迫对茶树生长代谢的影响,以2年生龙井43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溶液培养分别供给NH_(4)^(+)-N和NO_(3)^(-)-N 2种不同形态N源,以及正常光照和弱光2种光照强度。结果表明:(1)茶苗净光合速率主要受N素形态影响,... 为解析氮(N)素形态和弱光胁迫对茶树生长代谢的影响,以2年生龙井43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溶液培养分别供给NH_(4)^(+)-N和NO_(3)^(-)-N 2种不同形态N源,以及正常光照和弱光2种光照强度。结果表明:(1)茶苗净光合速率主要受N素形态影响,正常光照条件下,NH_(4)^(+)-N处理明显高于NO_(3)^(-)-N处理;相同氮素条件下,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胁迫有减弱茶苗净光合速率的趋势。(2)茶苗新梢叶绿素含量主要受氮素形态和光照共同影响,弱光胁迫有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正常光照时NH_(4)^(+)-N处理的茶苗新梢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NO_(3)^(-)-N处理,但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含量的比值(Chl a/b)基本不变,弱光胁迫后新梢叶绿素含量增加,但NH_(4)^(+)-N处理的新梢Chl a/b值明显提高,而NO_(3)^(-)-N处理的Chl a/b值略有下降,茶树施用NO_(3)^(-)-N比施用NH_(4)^(+)-N更具有耐荫性。(3)茶苗N素吸收主要受N素形态和光照共同影响,弱光胁迫有助于提高茶苗新梢N素的累积。正常光照时NH_(4)^(+)-N处理的茶苗新梢N含量要明显高于NO_(3)^(-)-N处理,弱光胁迫明显增加茶树地上部N含量。(4)新梢品质成分变化主要受到光照影响,但酚氨比的变化受光照和氮源的共同作用影响。正常光照下NH_(4)^(+)-N处理新梢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明显高于NO_(3)^(-)-N处理,而酚氨比则低于NO_(3)^(-)-N处理。弱光胁迫后新梢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进一步升高,而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降低,NO_(3)^(-)-N处理新梢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速率和茶多酚含量、酚氨比下降速率更快。研究结果为解析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铵态氮 硝态氮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
5
作者 曹红利 王浩乾 +4 位作者 何梦迪 岳川 罗理勇 曾亮 郝心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共9页
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是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传统中药丁公藤类生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茶树多酚、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丰富,但有关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代谢相关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东莨菪... 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是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传统中药丁公藤类生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茶树多酚、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丰富,但有关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代谢相关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检测方法,东莨菪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3.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东莨菪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1.7%,RSD为3.32%.利用该方法检测了不同发育时期新梢(鱼叶期到一芽三叶期)、不同处理(茶尺蠖为害和低温胁迫)叶片和不同品种/单株叶片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中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高于东莨菪素,并且其质量分数随新梢成熟度增加而升高,而东莨菪素的质量分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与茶树品种遗传差异相关,其中东莨菪素质量分数为18.34~50.88μg/g,东莨菪苷质量分数为25.84~80.76μg/g;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受低温和茶尺蠖胁迫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发育阶段茶树新梢中东莨菪苷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合成通路上游基因的表达模式与东莨菪苷的积累模式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茶叶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准确检测和开发利用以及选育高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质量分数的茶树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东莨菪素 东莨菪苷 质量分数检测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季凌飞 杨亦扬 +6 位作者 倪康 吴志丹 江福英 尤志明 伊晓云 郭世伟 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以及氮投入总量不变条件下以猪粪替代25%(OM25)、50%(OM50)、75%(OM75)、100%(OM100)化肥氮的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每年分3次追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性基施。于2018-2019年间定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茶叶产量,同时检测降雨量和地表温度。[结果]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同一养分含量年际间的变异幅度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除铵态氮含量外,NPK与OM25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年际间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低于其他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25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提升了1.42~3.35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硝态氮平均含量的变异系数在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超过150%,其含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提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CK和NPK处理的土壤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较高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100处理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较最低的CK分别提高了4.12、13.83、2.77、12.32和36.32倍。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表层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随之上升,而铵态氮含量和茶叶的鲜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除铵态氮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取样前7天的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任意阶段的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全有机肥模式不利于茶叶增产和土壤养分的供应,且土壤pH的升高对茶树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降雨过多和地表温度过高也会加剧养分流失风险。低有机质替代比例可以保证氮素的充足和稳定供应,且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因此是较为适宜的茶园有机肥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替代比例 养分动态 天气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氮肥施用量显著提升夏季绿茶品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美雅 汤丹丹 +4 位作者 矫子昕 石元值 马立锋 张群峰 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07-1419,共13页
【目的】我国30%的茶园氮肥施用过量。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茶园土壤质量恶化(如酸化、板结等),还使茶叶特别是绿茶增产提质边际效应逐渐下降。夏季绿茶品质(尤其是香气)往往低于春茶,但其产量却远大于春茶,因此,研究施氮对... 【目的】我国30%的茶园氮肥施用过量。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茶园土壤质量恶化(如酸化、板结等),还使茶叶特别是绿茶增产提质边际效应逐渐下降。夏季绿茶品质(尤其是香气)往往低于春茶,但其产量却远大于春茶,因此,研究施氮对夏季绿茶的品质影响,为夏季绿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园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浙江杭州,始于2005年。氮肥施用水平分别为0、119、285、474、569和712 kg/hm^(2)。采集连续施用12年氮肥的茶树夏季新梢一芽二叶制成绿茶样。采用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茚三酮/福林酚-比色法、CN分析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绿茶感官品质、氨基酸和茶多酚总量、氮含量、氨基酸组分以及香气组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绿茶香气影响较大。在施N 0~474 kg/hm^(2)范围内,绿茶氨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在施N 474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提高到569和712 kg/hm^(2)后,绿茶氨基酸总量降低,茶多酚总量升高,对应的酚氨比升高,而绿茶样品氮含量反而低于N 474 kg/hm^(2)处理。在鉴定到的16种氨基酸组分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285和474 kg/hm^(2)时达到最高,包括决定成品茶鲜爽味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而当施氮量超过474 kg/hm^(2)时,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开始下降。醇类、酮类、烯类、醛类、酯类以及其他香气化合物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存在差异,主导绿茶呈香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施N 0~28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以占醇类物质总量比重最高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变化最为明显。酮类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变化趋势与醇类一致,但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小于醇类。烯类香气物质对氮素供应水平的响应与醇类和酮类则完全相反,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渐降低,而醛酯类等其他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无规律性变化。【结论】茶园施氮量在285~474 kg/hm^(2)时,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决定成品茶滋味的茶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组分和主导绿茶呈香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长期氮肥定位施肥 氮肥施用水平 氨基酸组分 香气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春佛手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辅助保护功能及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彭佳堃 戴伟东 +7 位作者 颜涌泉 武柠子 张信岳 李钦 董明花 陈丹 高健健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29-136,共8页
为探讨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功能和关键功效成分,本实验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分别进行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永春佛手乌龙茶提取物灌胃干预(剂量均为200 mg/(kg·d)),研究不同香型... 为探讨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功能和关键功效成分,本实验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分别进行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永春佛手乌龙茶提取物灌胃干预(剂量均为200 mg/(kg·d)),研究不同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对小鼠体质量、单位长度结肠质量和结肠组织病理情况,以及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小鼠体质量、单位长度结肠质量和结肠组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造模后5~7 d的浓香组和陈香组小鼠体质量相较于造模前无显著差异(P>0.05),清香组和浓香组小鼠单位长度结肠质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均降低了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程度,抗炎因子IL-10质量浓度均显著或高度显著增加(P<0.05、P<0.001),浓香组小鼠促炎因子IL-1β和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茶叶提取物主要生化成分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酮糖苷和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黄烷-3-醇类成分含量与3种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茶氨酸、儿茶素类和黄酮糖苷含量与IL-10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浓香型永春佛手茶提取物效果最为明显,可能是提取物中多酚类成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永春佛手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