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50周年庆典邀请信
1
作者 时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80-88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 研究所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50周年庆典邀请信
2
作者 时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 研究所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3
作者 熊本海 杨振刚 +1 位作者 杨亮 潘晓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37-246,共10页
以"感知"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产业化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该文重点从家畜编码规范及标识技术,家畜养殖环境及体征行为远程监测,母猪精细饲喂智能装备及种畜(种猪、奶牛... 以"感知"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产业化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该文重点从家畜编码规范及标识技术,家畜养殖环境及体征行为远程监测,母猪精细饲喂智能装备及种畜(种猪、奶牛)养殖过程数字化监管与云计算平台构建等多个方面,综述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环节、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综述表明,在感知标识层,关于家畜标识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动物管理系列标准ISO/TC 23/SC 19,它负责制订动物管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方面标准,包括ISO 11784/11785和ISO 14223标准,但3个标准内涵的分工不同,而中国的标准包括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企业内部规范,具体包括农业部第67号令,上海地方标准(DB31/T341-2005)和新疆地方标准(DB 65/T3209-2011)2个动物电子标识规范,以及北大荒及亿利源企业的肉牛内部编码规范。在感知传输层,主要基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感知家畜舍环境参数(温湿度、光照强度、氨气及CO2浓度等)及体征行为(视频、质量,体表温度等)。在数据传输层,采用无线公网(2G/3G/4G)网络对家畜舍环境数据及个体的行为状态数据实施远程传输,而视频数据及大量的生产过程数据采用有线网络传输到Internet网路数据库;在数据应用层,典型的应用包括通过移动智能手机终端,依据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及预警,对远程的环境控制设备(风机、灯电暖、水泵等)进行智能开启与关闭;其次是奶牛繁殖场及种猪养殖场云计算平台的开发与数据挖掘分析应用,以及基于传感器技术及机电控制技术的母猪电子自动与精确饲喂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最后,该文从微观到宏观剖析了中国畜牧业物联网当前在技术、产品、应用、政策及认识层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技术与政策建议。综合认为,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物联网技术也必须在领域的应用中寻找正能量,促进畜牧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标识 监测 跟踪 畜牧业 物联网 电子饲喂站 数据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帆 唐湘方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0-1423,共14页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增加,繁殖性能降低。酮病也可增加奶牛的死淘率,提高治疗成本,缩短使用年限,进而降低经济效益。而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受奶牛的品种、胎次、体况、生产性能、饲养环境、饲养方式等因素影响。探究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对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奶牛饲养者有效防治产后奶牛酮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能量负平衡 酮病 发病规律 围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兽医》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琍 赵连生 戴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6期156-158,共3页
《中国畜牧兽医》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技术类期刊,其前身是创刊于1974年的《国外畜牧科技》,是我国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作者简要回顾了《中国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期... 《中国畜牧兽医》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技术类期刊,其前身是创刊于1974年的《国外畜牧科技》,是我国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作者简要回顾了《中国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期刊的影响力现状,并对刊物的发展及未来的方向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畜牧兽医 影响力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包封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营养调控上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俊 张元庆 +1 位作者 郑楠 张养东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3552,共11页
亚麻酸(ALA)是一种存在于各种植物种子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然而,ALA的易氧化性和低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其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面对这一难题,ALA食品级材料包封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 亚麻酸(ALA)是一种存在于各种植物种子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然而,ALA的易氧化性和低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其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面对这一难题,ALA食品级材料包封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ALA包封技术的发展现状,评估了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内外试验效果。研究表明,包封ALA能显著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包括提高日增重和胴体性状,降低料重比,同时改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这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成为动物饲料行业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不过,仍需深入研究包封材料和工艺,以优化ALA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并评估其长期安全性和环境影响,以期为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提供新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 包封 微胶囊 体外评价 动物试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7
作者 金红岩 李封赛 +3 位作者 顾庆云 仓木拉 达娃卓玛 封家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3期132-133,共2页
随着西藏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零星散养和分散经营转向现代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规模经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力”的要... 随着西藏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零星散养和分散经营转向现代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规模经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力”的要求。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的学科体系教育已不能满足这一需要。本文针对西藏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开展分析,归纳整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针对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考核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8
作者 封家旺 李封赛 +3 位作者 顾庆云 仓木拉 达娃卓玛 金红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3期59-60,共2页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初步构建出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配套课程体系,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实训运行管理、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还需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鸡喙参数及其与生长性能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蔡霞 侯浩宾 +3 位作者 李福伟 孙研研 杨长锁 姚俊峰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解不同品种鸡喙参数的差异以及鸡喙参数与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测量了产蛋期母鸡(24周龄组3个品种、34周龄组3个品种)的体重、胫长、上喙长、下喙长和喙高,并建立了“上喙长/喙高”参数。结果显示,24周龄组石岐杂鸡的喙高显著低于... 为了解不同品种鸡喙参数的差异以及鸡喙参数与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测量了产蛋期母鸡(24周龄组3个品种、34周龄组3个品种)的体重、胫长、上喙长、下喙长和喙高,并建立了“上喙长/喙高”参数。结果显示,24周龄组石岐杂鸡的喙高显著低于芦花鸡(济南)和寿光鸡(P<0.05),34周龄组的洛岛红鸡上喙长显著长于芦花鸡(北京)(P<0.05);24周龄组石岐杂鸡和寿光鸡的上喙长/喙高显著高于芦花鸡(济南)(P<0.05),34周龄组哥伦比亚鸡和洛岛红鸡显著高于芦花鸡(北京)(P<0.05);24周龄组寿光鸡体重和胫长均分别与上喙长和下喙长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品种鸡的上喙长/喙高与体重、胫长的相关系数均较低,为−0.300~0.268。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鸡喙主要在上喙长、喙高和上喙长/喙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上喙长/喙高与生长性能参数之间相关性较低。研究结果为遗传选育中鸡喙形选择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喙 喙长 喙高 石岐杂鸡 芦花鸡 寿光鸡 哥伦比亚鸡 洛岛红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肠骨轴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萱 杨雪 +3 位作者 李新科 孟璐 王加启 郑楠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能够通过肠-骨轴发挥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调节作用,对骨稳态调节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能改善炎症性骨丢失。本文综述SCFAs通过内分泌、免疫、改善营养吸收等途径调控骨代谢稳态,以期为老年代谢性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骨轴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对中国北方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的群落结构研究
11
作者 许文君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孟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59-3668,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探究中国北方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在冬季从中国内蒙古地区和北京地区的14个牧场共采集14份生乳样品,分离纯化可培养嗜冷菌和提取生乳中微生物总DNA,并利用16S rD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探究中国北方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在冬季从中国内蒙古地区和北京地区的14个牧场共采集14份生乳样品,分离纯化可培养嗜冷菌和提取生乳中微生物总DNA,并利用16S rD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的方法对生乳中嗜冷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的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两个地区生乳中优势嗜冷菌属均是假单胞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短波单胞杆菌属。全局和概述图谱、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是最主要的功能代谢途径,且嗜冷菌中含有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综上,本研究利用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准确测定了生乳中嗜冷菌群落的物种和功能信息,有助于了解生乳中嗜冷菌的生命活动及为嗜冷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信息,促进中国北京及内蒙古牧场开展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乳 嗜冷菌 宏基因组测序 地区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磊 梁琳 +6 位作者 罗润琪 梁瑞英 胡丹丹 司红彬 丁家波 邸文达 汤新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0,共10页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CI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之一,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已有部分地区以活疫苗进行CIA的临床预防,但其安全性问题及病毒培养和生产效率低...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CI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之一,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已有部分地区以活疫苗进行CIA的临床预防,但其安全性问题及病毒培养和生产效率低是制约活疫苗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笔者从引起CIA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的病原学与流行特征、传统疫苗与新型疫苗激发宿主的免疫应答特征与免疫保护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剖析现有疫苗的优缺点,结合新型疫苗的理论与技术优势,提出CIA高效疫苗的研发方向,为CIA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 感染与免疫 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牧草研究从农业栽培型推向草地畜牧型
13
作者 张志美 《中国草食动物》 1999年第2期30-31,共2页
基于我国当前牧草研究处于困境的现实。
关键词 农业栽培 草地畜牧 牧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斌武 邹惠影 +6 位作者 李俊良 高晨 高会江 杜振伟 张博玉 李俊雅 高雪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因编辑技术是修饰特定基因的新型分子工具,可在基因序列中有效引入新的突变,为分析基因功能和与表型相关的DNA序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自发现以来,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各种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中,为基因治疗及精准作物育种等... 基因编辑技术是修饰特定基因的新型分子工具,可在基因序列中有效引入新的突变,为分析基因功能和与表型相关的DNA序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自发现以来,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各种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中,为基因治疗及精准作物育种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基因编辑工具的发展,阐述了经典编辑工具、碱基编辑工具和其他新编辑工具的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优化编辑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ZFN编辑 TALENs编辑 CRISPR-Cas 碱基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和晓兰 赵艳坤 +3 位作者 孟璐 刘慧敏 高姣姣 郑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4-1946,共13页
旨在了解生牛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异质性耐药流行情况,并探究异质性耐药机制。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六个地区采集179批次生牛乳,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 旨在了解生牛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异质性耐药流行情况,并探究异质性耐药机制。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六个地区采集179批次生牛乳,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从抗菌药物敏感表型的菌株中筛选疑似异质性耐药菌株,利用菌群谱型分析法(PAP)进行确证,传代测定异质性耐药稳定性,通过全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异质性耐药机制。结果表明,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达11.11%~61.11%,对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表现高度敏感。初筛得到19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菌药物组合异质性耐药,确证3种组合为异质性耐药表型,其中仅金黄色葡萄球菌J23保持稳定的异质性耐药表型。本研究表明,生牛乳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异质性耐药机制与blaZ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达有关,对四环类药物的异质性耐药与四环素外排泵表达和耐药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牛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异质性耐药 耐药亚群 全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甲基化在骨骼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思琦 陈倩 +4 位作者 张贺春 陈红艳 马月辉 周胜花 赵倩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1521,共11页
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m^(6)A),即RNA腺嘌呤A碱基的第6位氮原子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普遍和最丰富的RNA修饰。动态可逆的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及其辅助因子组成的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脂肪质量... 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m^(6)A),即RNA腺嘌呤A碱基的第6位氮原子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普遍和最丰富的RNA修饰。动态可逆的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及其辅助因子组成的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ALKB同源基因5(ALKBH5)等去甲基化酶消除RNA甲基化修饰信号,并通过m^(6)A结合蛋白识别RNA m^(6)A修饰位点。m^(6)A修饰能够调控RNA的剪接、出核、翻译和稳定性等分子调节作用,已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骨骼肌是动物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育涉及成肌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融合形成肌管细胞,进而形成肌肉纤维等多个过程,受多种转录因子及表观遗传调控。其中,m^(6)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肌肉干细胞的维持、成肌细胞增殖及分化。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由m^(6)A甲基化修饰介导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在骨骼肌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作者介绍了m^(6)A甲基化修饰酶的种类及作用,重点综述了m^(6)A甲基化修饰在骨骼肌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为解析肌肉发育表观调控机制及发现潜在的骨骼肌疾病治疗靶点等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 m^(6)A甲基化修饰酶 骨骼肌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精子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航 杨宇泽 +3 位作者 Jesse Oluwaseun Ayantoye 董建华 潘红梅 赵学明 《中国猪业》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精子冷冻保存技术是实现猪精子远距离运输及长时间储存的重要手段,对于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繁育潜力及保存优秀公猪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冷冻及解冻过程会对猪精子的细胞结构、表观遗传及代谢等方面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解冻后精子... 精子冷冻保存技术是实现猪精子远距离运输及长时间储存的重要手段,对于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繁育潜力及保存优秀公猪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冷冻及解冻过程会对猪精子的细胞结构、表观遗传及代谢等方面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解冻后精子的受精能力大大降低,极大程度地限制猪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的推广应用。众多研究表明,保护细胞结构、筛选抗冻相关基因及改进冻融程序是提高猪精子冷冻保存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重点对猪精子冻融损伤机制及相应保护措施加以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发高效的猪精子冷冻保存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 精子 精液 冷冻保存 冷冻效率 公猪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干式成熟牛肉食用品质及安全性影响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晓畅 王欢 +5 位作者 刘寅初 孙宝忠 张松山 谢鹏 雷元华 臧明伍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干式成熟是将未经包装的胴体或分割肉直接置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中进行数周成熟,以提升牛肉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的一种方法。但干式成熟过程中,由于牛肉直接暴露于生产环境中且成熟时间较长,干式成熟牛肉的微生物状况需要... 干式成熟是将未经包装的胴体或分割肉直接置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中进行数周成熟,以提升牛肉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的一种方法。但干式成熟过程中,由于牛肉直接暴露于生产环境中且成熟时间较长,干式成熟牛肉的微生物状况需要被特别关注。本文总结干式成熟牛肉中的微生物数量及常见种类,探讨影响干式成熟牛肉中微生物状况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有益微生物对干式成熟牛肉特征品质形成的作用,详细说明干式成熟牛肉中潜在的致病菌和腐败菌类型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干式成熟牛肉中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微生物安全保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成熟 牛肉 微生物 品质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0K液相芯片的中国绵羊群体遗传结构与羊毛性状选择信号分析
19
作者 张嘉良 黄畅 +4 位作者 杨永林 杨华 白文林 马月辉 赵倩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64-3176,共13页
旨在揭示不同被毛类型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分析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择8个绵羊群体(包括15只欧拉羊、13只塔什库尔干羊、15只阿勒泰羊、16只藏绵羊、12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1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 旨在揭示不同被毛类型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分析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择8个绵羊群体(包括15只欧拉羊、13只塔什库尔干羊、15只阿勒泰羊、16只藏绵羊、12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1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5只中国美利奴羊和11只敖汉细毛羊)共计107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将绵羊群体按照不同羊毛类型分为两组,包括59只细毛型绵羊和48只粗毛型绵羊。使用自主研发的绵羊SNP 50K液相芯片对所选绵羊群体进行基因分型,经质控后进行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基于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ratio)两种选择信号方法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KEGG通路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的功能。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绵羊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分化。基于FST和θπRatio的结合分析,前1%区域作为受选择区域,检测到165个受选择区域,包含456个受选择基因。基因注释发现,受选择基因与毛囊及毛发发育(JAK2、SELENBP1)、黑色素合成(IRF4)、真皮乳头细胞的间接调控(RAC2)以及皮肤分子生物学中关键管家基因(SDHA)密切相关。本研究探究了8个我国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细毛型和粗毛型绵羊群体间有明显的群体分化。基于两种选择信号检测方法筛选到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JAK2、IRF4、RAC2、IDUA、SDHA和SELENBP1)等。研究结果可为绵羊羊毛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SNP芯片 群体遗传结构 选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性干细胞概述及其在家畜上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佳美 黄永震 +8 位作者 高晨 李俊良 陈燕 朱波 张路培 王泽昭 高会江 李俊雅 高雪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3-1483,共11页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为例,对多能性干细胞的多能性状态及培养条件、鉴定方法进行概述,综述了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性 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